全球最牛股票投資人
❶ 世界股市哪最火 全球股票誰最牛
■上半年中國股市
漲幅全球第一
根據華爾街知名證券商美林證券對海外股市所做的最新調查,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滬深股市以47%的漲幅成為全球最佳投資市場。美國排名第15,香港排名第21,台灣股市排名第20。排名第2的是加拿大股市,今年前六個月的漲幅達20%。
這份由美林國際客戶服務中心所做的調查還指出,中國滬深股市去年全年的漲幅為32%,全球排名第22,而到今年上半年則一舉沖上冠軍寶座,表現傑出。
作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股市去年漲幅只有20%,全球排名第29,今年上半年則下跌2%。
去年全球表現最出色的是土耳其股市,共漲485%,但今年上半年後繼無力,反下跌2%,排名倒退到第17。
排行榜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陸續走出亞洲金融風暴的國家,今年上半年表現都不理想,情況最糟的是泰國,下跌33%,其次是菲律賓下跌28%,印尼下跌24%,韓國下跌20%。
美林證券國際客戶服務中心總經理史密斯說,報告顯示,投資人如果想擁有最高的投資報酬率,就必須在國際市場分散投資。他說,今年美國經濟成長萎縮,投資人特別需要將部分資金轉往海外市場。
■26家股票被認為最有潛力
另據報道,美林證券最近還推薦了26家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
這份最具投資潛力的股票名單如下∶美國在線公司、美國國際集團、貝爾大西洋公司、伯林頓資源公司、思科公司、花旗集團、EMC、通用電器公司、家庭百貨公司、匯豐銀行、休斯電子公司、網路設備公司、JDSUniphase公司、京都陶瓷公司、醫療免疫公司、新聞集團、諾基亞公司、北方電訊公司、全廣告公司、蘇格蘭電力公司、索尼公司、道達爾芬拿公司、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德州儀器公司、華格林葯店和雅虎公司。
這份名單中包括了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公司,如通用電器公司和花旗銀行集團,當然也有深受投資者喜歡的高科技企業,如雅虎公司。名單上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這些公司都具備促進變革的能力,並能夠利用這種變革加速增長,提高股東的利益。
❷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炒股沒有最牛的人,只有相對厲害的人,在國內炒股相對厲害的有以下幾位:
楊百萬:
原名楊懷定,人稱「中國第一股民」。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
❸ 世界最出名的十大投資人
世界十大投資人出名
1 沃倫巴菲特——美國最大和最成功的集團企業的塑造者,一個全球公認為現代「久經磨練」的經理人和領導人。一個比傑克韋爾奇更會管理的人,一個宣稱在死後50年仍能管理和影響公司的人。
2 彼得林奇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
3 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老師」。
4 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
5 喬治索羅斯號稱「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
6 約翰內夫,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見經傳的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財專家。
7 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的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格爾.
8 麥克普萊斯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以價值投資著稱.
9 朱利安羅伯遜管理的全球第二大避險基金———老虎管理基金的規模,僅次於國際知名金融炒家索羅斯所創辦的量子基金。
10 馬克莫比爾斯 1999年被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指派為董事及全球公司治理工作團隊負責人
❹ 最偉大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是誰
>
年8月30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叫做沃倫·巴菲特的小男孩兒迎來了他的12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貓頭鷹帶來的邀請信:一所名為霍格伍茨的魔法學校認為他具備修習魔法的能力,因而歡迎他去那裡學習。於是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魔法師)把他送回全家人的故鄉——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在那裡,巴菲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他18歲從霍格伍茨畢業,又在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紐約等地游歷歸來,25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擁有魔法石的偉大魔法師……雖然自從2000年網路大潮退去之時起,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從最低價每股40800美元上漲到70000美元的價位之上,但2001財年該公司出現收入負增長,這還是巴菲特接手以來的頭一次。應該注意到,73歲的他也正在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投資策略調整——這實在值得關注。
事實上,被稱為「奧馬哈的聖者」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成就無疑相當於一位點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師——自從1942年11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他以驚人的速度積累了財富:13歲時巴菲特靠送報賺取了自己的頭一個1000美元;22歲大學畢業時靠投資獲得個人第一個一萬美元;25歲他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時,個人資產已超過10萬美元;1961年巴菲特31歲時,他的身家超過百萬;4年後1965年巴菲特通過合夥企業取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時,他也正式成為千萬富翁;1981年他進入了億萬富翁俱樂部;1988年則突破10億資產;到了1997年,他則為自己的身價添上了第10個「0」,這年他67歲。據預計,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將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之一,如果他能讓旗下公司保持其歷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長速度。
雖然其財產膨脹速度不及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Gates)、沃爾瑪的山姆·沃頓等少數超級實業家,但他卻是所有明星投資人中積累財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穩健的,作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進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資人,他顯然打敗了喬治·索羅斯、彼特·林奇等同樣富有盛名的同行。
他的法力源於何處?一塊由本傑明·格雷厄姆於上世紀中期創立的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魔法石——魔法石,通常被稱為「賢者之石」,在近代煉金術中是煉金術士們追求的寶物,象徵著知識的人格化、從無知愚昧(賤金屬)到睿智理性(貴金屬)的上升、通過神秘的轉化而走向純潔的人。
主流投資界的異端所有的金融從業者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戰勝指數。無論自身所操盤的基金所得幾何,甚至虧損,但只要能夠戰勝當年股市指數,則該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從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來,除了幾個個別年份,如網路股最為風光但巴菲特對之熟視無睹的199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遠遠超越了S&P500的成績: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長為11.0%,而伯克希爾·哈撤韋的同比數據為22.6%,即便是去年出現6.2%的負增長,仍比S&PS00的11.9%的成績要好。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萬美元於該公司,至2001財年結束你能收獲5100萬,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報47萬元。
但巴菲特是華爾街的一個異端:這不僅因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亨一樣每日忙碌於華爾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奧馬哈),更因為他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原則與傳統或者說主流投資界大相徑庭。這兩點導致後人在記錄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時,永遠不會選擇電影《華爾街》里的場景:慌亂的人們左手拿著一隻電話,右肩和臉頰夾住另一隻電話,右手則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寫劃劃,眼前的彭博機閃爍著綠色熒光,旁邊不斷傳來「做多」、「做空」和證券代碼以及罵人的聲音……通常意義上的現代金融理論,是從1929年美國股災導致的全國性大蕭條時開始的,大量沮喪的失業經紀人不知所措,又長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們有了足夠的空閑得以退回學術研究機構進行理論思索。
年,哈利·馬可維茨發表了一篇「開創了現代金融」的論文:《證券選擇》。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風險與回報的不可分性,即沒有一個投資者能夠在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但他認為如果買一些具備不同風險趨向的股票,則能將風險降低。而且,協同變化性越小的投資組合,其回報與風險的比值越大。
年之後,比爾·夏普對馬可維茨的工作進行了改進,提出應更多關注個股股價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則風險越大。個股的風險是一種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風險,但正如馬可維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風險是能夠被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這就被稱為「非相關性風險」。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以此來更為簡便地計算非相關性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
與馬可維茨和夏普的理論共同作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基礎的,還有尤金尼·法碼的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股市的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他們能夠對每個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並由此改變股價的變化,在這樣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未來的股價是不可能預測的,所以除了運氣因素,沒有人能夠擊敗大勢。
但巴菲特的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47年前後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與上述幾個理論是完全沖突的。市場既不是充分有效的,股價的波動與回報的關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來,投資這一行為不是由選擇投資組合的低風險性、持有的時間長這樣的特點決定的,而應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就是說,選定了一傢具備良好潛質的企業,並在「相對低」的價位上,然後若干年內通過企業分紅實現收益,而不是在股價的漲跌瞬間判定選股正確與否。
作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門生,巴菲特充分執行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原則。他常在說明自己選股的原則時進行這樣一句說明:「我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我購買股票是在假設他們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股市的基礎上。」既然如此,市場本身的變化就不再重要,市場反應是否足夠有效也不重要,股價波動導致的風險存在與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說過一句似乎狂妄的話:「我對風險因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謂的風險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尋求內在價值「股價正在上升」,這句經常出現在專業人士口邊的話曾被《顧客的遊艇在哪兒》一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施維德認真地批評過:分析家們憑什麼判斷下一秒股票仍將上漲呢?事實上,每日進行K線圖分析的人們的確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像只知道三圍數字無法還原一個女人的形貌。
格雷厄姆對此有一句精妙的評論:「(外界評論)一家企業的狀況,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通常,影響股價變化的往往是人們的觀點扯遠一點,這正是近年日漸興盛的「混沌投資理論」,即人們的心理狀態決定股市的變化這一理論的精到之處。也正是因此,不斷觀看陰線、陽線,研究踏浪理論的人們往往忽視了企業本身(雖然的確有一些著名投資人在盲人摸象的情況下因把握住市場的心理趨勢而取得超人的成就,如索羅斯)。
在《聰明的投資人》的最後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關投資的最為重要的幾個字眼:「安全邊界」。巴菲特認為,這些思想觀點,從現在起幾百年之後,將仍然會被認作是合理投資的奠基石。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找出最傑出的公司,以適當的價格購買,並長期持有它。而在賺錢之前,確定的「安全邊界」應該是「不賠錢」。
很顯然,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買,除了基本層面的問題,還需要對購買價格有一個清晰的判定,這兩者間的差值是未來公司升值的基礎,被稱為「內在價值」。事實上,符合以上標準的企業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也沒有永遠符合這一標準的。在197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用1100萬元買下《華盛頓郵報》11%的股權,但之後再沒有增資擴股,對此,巴菲特的解釋是再沒有一個更好的低價位可以進入。盡管如此,其在《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權益已經價值10億美元。
他每年做大約5至10起收購,但並不像多數慣於收購的企業一樣在收購後派自己的管理層,或者改變其公司原有工作流程,並宣稱如何在新公司與舊體系各公司間取得合力,而是像一個大收藏家般把收購的企業隨意擱置在一邊。他也把收購對象集中於保險公司、電力供貨商、制衣、有線電視、建材、商務飛機服務商等幾大領域,這些都是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中業績波動都不會太大的行業。除此之外,他還在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富國銀行、迪斯尼等幾家超級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這就是被稱為集中投資(FOCUS Investment)的方式。巴菲特做比喻說,這就像芝加哥公牛隊在喬丹身上付出最多一樣。
就像喬丹在球場具有主宰能力一樣,巴菲特喜歡那些在一定領域內占統治地位的企業。他也曾開玩笑說想想每晚有25億男人的胡須在生長,他們必須使用刀片,這足以讓他睡個好覺。
伯克希爾·哈撒韋另一個著名的傳統是,收購一家企業後會留出其中10%的股權給經理人,讓他們繼續經營。一則充分帶有巴菲特色彩的故事是1983年收購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該企業由羅斯·布朗金夫人用500美元創立,在這位沒上過中學的老人的苦心經營下,1983年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美元。
盡管如此,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為,巴菲特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企業家氣質,他用收購堆砌起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則是一個保險企業及大量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物品各佔一半份額的帝國。
很少過問收購企業的具體經營,並不意味著他對經營的外行。有經理人告訴記者,巴菲特的敏銳是驚人的,他可以把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年報表中的數字記下來,如果你讓他在財務報表中發現任何令他不滿的數據,下次你就要小心了。
守望者隨著安然、世界通訊及其他造假賬公司的沒落,巴菲特的價值再次凸現:標准普爾分析員布雷弗曼稱,巴菲特帶頭改善企業的退休金管理及會計賬目系統,只要有巴菲特參與,有關公司便能建立良好的管治制度。
對於巴菲特「去腐生肌」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做充分的說明:1991年所羅門兄弟公司交易商保羅·莫澤爾進行32億美元財政證券的非法交易被《華爾街日報》頭版頭條揭露,事先知道此事但未做出任何處理的公司CEO約翰·古夫倫德被迫離職,而公司股東之一的巴菲特不得不臨危授命。面對信用危機,巴菲特沒有撕毀證據,而是把它們全部交給調查者,並重新建立了嚴格的報告制度。由於他的勇敢承擔和苦心斡旋,所羅門兄弟公司雖然在這次丑聞中損失不小,但並未像預期一樣破產,而是在兩年內恢復了繁榮。
就像挽救所羅門兄弟一樣,這一次人們期待巴菲特挽救所有公司。而他本人也正嘗試在他持有大量股權的公司發揮影響力,強化有關公司的管理。例如,可口可樂去年便曾兩度帶領其他大企業改變會計賬目手法。可口可樂於7月份帶頭把發給雇員的認股權以開支形式人賬,隨後又率先放棄發表季度盈利預測,以免令管理層受到要把業績符合預測的過大壓力,而兩大行動都被視為巴菲特的勝仗。
現在,美國監管當局也希望推動企業成立獨立的核算委員會,以確保公司管理層不會向會計師施加過分的壓力,而巴菲特也成為協助當局推行此政策的有力武器。
對於期權制度,巴菲特早就發表過反潮流的聲音:「除非情況非比尋常,否則,所有者廉價賣出自己的部分企業結果總不會太好——無論這種出售是對內還是對外。結論顯而易見:股票期權應該以企業的真正價值出售。」
而對於假賬,4年前巴菲特就提出了3個問題希望各會計公司回答:
「一、如果會計師能夠獨立對公司財務體系的會計審計負責,那麼得出的數字是否會有所不同?如果不同,會計師應該解釋管理層和他個人的不同意見。
二、如果會計師是投資者,他認為目前對公司的報道能否幫助他對公司實質的財務狀況深人理解三、如果會計師把自己假設為公司CEO而進行會計和審計工作,公司的會計和審計過程還會是現在這樣嗎?區別在哪裡?為什麼?」
財年的成績對於巴菲特而言絕對是沉悶的。雖然「9.11」事件導致其保險業務損失就達20億美元,但或許這也並非一個偶然事件:自從1998年以220億美元天價買下全世界第三大的再保公司通用再保險,累計損失已經超過30億美元,一直是伯克希爾·哈撤韋的財務黑洞。
公司二把手查理·芒格也在去年警告說,未來公司將可能不再能夠為股東持續帶來兩位數的投資回報,這一數字很可能會將降至6%到7%。
香港資金管理公司South Ocean Partners的投資人理查德·麥康奈爾在給客戶的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巴菲特投資的行業太傳統,需要依靠其高超的選股能力。這些公司沒有科技前景,並將很快失去其年事漸高的管理者和董事長,而且沒有接替者。此外,地域性過強也是一大局限。這些都可能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景並不美妙。
難道格雷厄姆的魔法石失靈了嗎哈格斯特朗認為,經歷過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教訓,現在的市場的確更有效了,因此像以前一樣單純的尋找好企業然後耐心等待回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一年前,他就意識到「現在已經沒有顯著的商業機會」,所以他開始關注股價嚴重縮水的大企業,特別是那些因投資者過度緊張而股價跌得過分的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巴菲特忠實信徒的他背棄了價值投資理論,雖然不再耐心尋找「最好的」,哈格斯特朗開始在適當的價位接收一些他認為具備升值潛力的企業,比如正在信用危機中掙扎的泰科,他在13元的價位上大量購買股票,現在該股已經長到16元,比起當初6.98元的最低點長了近10元。
巴菲特也在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了保持規模達到930億美元的公司穩步增長,現在他已經開始尋找50億到200億左右大小的收購對象,而不是幾年前的1000萬大小的企業。他亦表示准備將目標擴展到全球。
年最切近的機會可能是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再保險企業(一種為保險公司進行保險以分散風險的企業)雇員再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收入有一大半以上來自於保險公司的運營,而非進行股市操作或者持續的並購。如果成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在保險業也正處於幾十年來最低谷的時期被打造為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商。此前再保險業務佔全公司總收入的1/4左右。
通用電氣自1984年買下雇員再保險公司後,後者一直是前者的重要現金支柱,但「9.11」給美國所有保險公司以巨大沖擊,雇員再保險公司2002年全年損失預計在3.5億美元到4億美元之間,對於景況不佳的通用電氣而言,這一虧損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整體的信用評級,也將更深遠的影響到公司現金流情況,因此,伊梅爾特決意將之出售。
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一收購意義重大。有分析師表示,由於「9·11」事件,再保保費大幅上漲,平均漲幅超過60%,如今再保產業變得相當重要,而一旦從前五大一舉躍居成為第一大,巴菲特將擁有更強大的價格主導能力。
這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畢竟同時解決兩家巨型再保險公司的困難並不容易。為了扭轉頹勢,2002年巴菲特率領旗下眾多保險公司主動出擊:在提高收費的同時,他進入了其他同行望而卻步的諸多領域,包括世界盃取消保險、南海石油基地、芝加哥西爾斯大廈財產保險,以及反恐怖主義保險。成功的冒進讓公司在2002年成績不菲:前三季度S&P500虧損22%,但伯克希爾·哈撒韋盈利30億美元。
而且,巴菲特闖入了兩個他從未進入過的領域:能源業和電信業。其代表作分別是中美能源和Level3。而對於曾表示搞不懂的高科技行業,這次巴菲特的進入更給人以突兀之感。對此不願過多評論的他表示,他看重該公司創始人沃爾特·斯科特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沃爾特有一種把事情由復雜變簡單的能力。」
或許應該這樣說:市場改變了,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理論者應該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規則和機會,但基礎的原則不應放棄。「你不是因為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就是對的或是錯的。你是對的,僅僅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你的推理是對的」,格雷厄姆的教誨對巴菲特影響深遠,「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
❺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在國內炒股最厲害的應該是以下幾位:
1、楊百萬:原名楊懷定,人稱「中國第一股民」。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
2、李小山:異常低調的股市超級大牛,曾任國內某大證券公司的第一操盤手。因為其過於低調,很多普股大眾都不知有此高手。但是其名聲在金融圈絕對赫赫有名。據中信證券的一個朋友說,由於公司高層意見不合,小山兄已離職單飛。現在靠自己在股市的摸爬滾打,身價已超過數十億。其投資理論非常務實,應該是最接地氣的投資高手了。
3、葉榮添:股市「葉榮添」,新浪博客名博主,山東創世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球最年輕的基金董事長,真名胡斌,1986年出生,曾就讀於昆明學院。自2008年起,以1999年的TVB商戰劇《創世紀》的主角「葉榮添」為名,預測股市行情。
4、李大霄:李大霄擁有深圳1號股東代碼,也是最早參與投資股票的股民,在掛了將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後,大概從1997年開始,才正式進入東莞證券公司,成為一名股市研究者。從參與炒股到進入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研究,從證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職位。
5、徐小明:主要吸引股民的地方就在於他提供的盤中同步分析精闢、准確。而截至2013年4月,徐小明的博客點擊量高達21億次以上,目前在新浪博客中高居第一,遠遠超過韓寒和徐靜蕾的博客。他在博客中記錄的盤中同步分析提示以及每天的操作策略,對熱衷於股票的趨勢炒作的股民有借鑒意義;尤其是大盤見頂暴跌後的反彈,徐小明對反彈阻力位的預測和反彈見頂出逃時機的把握有著獨到的見解。
還望採納~
❻ 誰是世界金融行業最著名的人
索羅斯
1930年 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律師家庭。
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
1949—1953年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經濟學。
1954—1979年 在倫敦和紐約從事證券交易和金融分析。
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1961年結婚並成為美國公民。
1979年索羅斯在紐約建立了他的第一個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
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個東歐基金會,又於1987年建立了蘇聯索羅斯基金會。現在他為基金會網路提供資金,這個網路在31個國家中運作,遍及中歐和東歐,前蘇聯和中部歐亞大陸,以及南非, 海地,瓜地馬拉和美國。這些基金會致力於建設和維持開放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公共設施。索羅斯也建立了其它較重要的機構,如中部歐洲大學和國際科學基金會。 索羅斯曾獲得社會研究新學院、牛津大學、布達佩斯經濟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1994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對墨西哥比索發起攻擊。墨西哥在1994年之前的經濟良性增長,是建立在過分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的基礎之上的。為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比索匯率被高估並與美元掛鉤浮動。由量子基金發起的對比索的攻擊,使墨西哥外匯儲備在短時間內告磬,不得不放棄與美元的掛鉤,實行自由浮動,從而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國內股市的崩潰,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機中則收入不菲。
1995年波倫亞大學(義大利)將最高榮譽——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羅斯先生,以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 索羅斯成為國際金融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是由於他憑借量子基金在90年代中所發動的幾次大規模貨幣狙擊戰。量子基金以其強大的財力和兇狠的作風,自90年代以來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興風作浪,常常對基礎薄弱的貨幣發起攻擊並屢屢得手。
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與1994年的墨西哥一樣,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攬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量子基金扮演了狙擊者的角色,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1998年8月 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
❼ 世界上做投資最厲害的人
❽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是誰
如果硬是要分出中國炒股最牛的人是誰,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股市裡,牛人何其多。每個投資者的眼裡對牛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怎樣才是牛呢?
淘股吧里流傳著一個人,叫趙老哥。八年一萬倍,從十萬做到十億,他牛嗎?
在很多人眼裡看來,他實在是牛到不行。不過,在不同的投資者眼裡不一定都覺得他牛,畢竟大家的投資方式都不一樣。
趙老哥的操作方式是短線打板,資金滾動的速度當然是很快,伴隨大風險是必然的。
十萬起步是真的假不了,途中加杠桿也很正常,十萬加3倍杠桿變30萬,起步資金就能變成30萬,滾動起來會有更高的收益。
當資金變成一百萬兩百萬的時候再加杠桿呢?以這種方式做到八年一萬倍,十萬變十億也不是不可能的。
確實有很多人不相信有趙老哥的存在,我也懷疑。要說這樣的收益率,確實不得不承認是個牛人,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不可否認。
徐翔大家都知道,是個牛人。雖然他靠的是內幕交易,被查出來了才知道他靠內幕,沒被查出來之前也是杠杠的一牛人。
我是想說,不管是用什麼方法,加杠桿也好,能做到如此卓越的成績就是牛人。
不應該分出中國炒股最牛的人是誰,股市動盪,誰也不知道下一波戰役誰是優勝者。我們只需要知道有這樣的牛人存在,我們只需要向他們學習好的方面,借鑒與成長!
❾ 股票投資比較牛的有哪些人
比較厲害的股-票操盤手甘健,風格穩健。倡導趨勢投資,波段操作。
❿ 國內目前為止炒股最厲害的人是誰
中國前三名
1梁邦樹
中國新生代90後超短線股神,高頻365重倉超級短線交易法創始人。其超短線造詣可謂別開天地自創一家,乃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挑戰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的發起人!2013年-2018年他連續5年蟬聯新浪、網易、鳳凰、叩富、多牛、財富贏家、資本魔方等多家知名網站舉辦的全國投資大賽冠軍。從此贏得「超短線冠軍收割機」的美譽!2012年年化收益率60%以上,2013年年化收益率80%以上,在不使用任何融資杠桿的情況下2014年-2015年實現年化收益率3200%以上,打破吉尼斯投資大賽世界紀錄。2016-2018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00%以上。2018年梁邦樹個人總投資收益超過2867倍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38.9%,遠遠超過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20%,索羅斯的年化收益率30%。堪稱,拳打沃倫巴菲特,腳踢喬治索羅斯;橫掃天下無對手,空前絕後第一人!
2徐翔
提到短線不得不提到徐翔,1978年生,「私募一哥」。曾任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從營業部成名,到公開發行陽光私募產品,徐翔在創造一個又一個資本市場奇跡的同時始終保持神秘。1993年帶著家裡給的幾萬元入市。18歲放棄高考,專心投資股市。20世紀90年代後期,徐翔和幾個以短線擅長的朋友被市場冠名「寧波漲停板敢死隊」,投資風格彪悍。人稱「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
3廖國沛
擅長短線,也是從小資金做起的典範。17年底,中國證監會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佛山禪城人——42歲的廖國沛,罰沒8149萬余元。據悉,廖國沛控制本人等12人名下28個證券賬戶,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廖國沛操作15隻股票,獲利2700萬多元。根據相關資料,廖國沛一直是股市散戶中的風雲人物,被稱為「股市無影腳」。他1998年從廣東工業大學畢業,後攜18萬元進入股市,經歷近八年「黑夜中摸索」,截至2014年賬戶資產就已達到數億元。江湖人稱「佛山無影腳」。
其餘的比如章建平、李旭東、林園、楊懷定之流多為二線高手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