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石油股票策略
① 為什麼巴菲特買中石油能賺錢,而中小股民狂虧
巴菲特買中石油的時候油價很低,後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拉動全球能源價格,所以巴菲特掙錢,用戶買中石油的時候油價很高,所以中石油利潤增長有限,油價處於低位,所以中石油利潤大跌,未來全球能源價格的走勢跟印度經濟發展將密不可分,印度經濟如果能高速發展,將拉動全球能源價格,比如石油,煤炭鐵礦石。
當中石油回歸的時候,發行價是16.7元/股,每年的現金分紅只有區區的0.13元/股,二級市場以開盤48元買入,就算巴菲特要賺錢也無回天之力,按這樣的分紅,100年也無法回本,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買中石油賺錢,國內投資者買中石油虧損的原因。
(1)投資中石油股票策略擴展閱讀:
石油投資注意事項:
1、沒有及時、准確的設置止損,多空雙向制的石油投資品種由於杠桿作用,盈利與虧損都會被放大,不及時止損所帶來的後果往往是極其嚴重的。
2、在股票市場,利好消息出台或價格突破關鍵位置時,將會有熱錢進入,不斷買入股票,推高價格,而在雙向制的石油投資中,利好消息出台及關鍵位置被突破時,不僅有熱錢進入市場,還有市場中原來的反向持倉的所有者大批的平倉,變相的增大了推動價格波動的力量。
3、由於可以自由選擇,使交易次數增多,日內的波動要比股票劇烈,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計劃操作的話,在盤中很容易因為受情緒的左右而多次判斷失誤,從而引起操作者的報復性情緒,導制交易頻繁,所以在這種自由度較大的市場中,股民更要控制好情緒,計劃好交易,交易好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原油投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小股民必讀全書
② 關於中石油股票
中石油你做長線可以買,短線機會不大
③ 剛進股市,假如我要買中石油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在軟體中選擇買入,再輸入號碼600851,再填價格,最後輸入委託數量,就OK了.
④ 中石油公司動作非常良好為什麼股票不行
第一是在剛上市的時候被惡抄了。股價已被嚴重抬高。
第二是國際原油價在不但上漲。而國內的油價是不能漲的。也就是說它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第三是盤子太大,沒有大資經是推不動的。
第四在整個宏觀經濟面不看好的情況下,誰會用這么大的投資風險去幫
別人解套呢?。
⑤ 求一篇中國石油的股票投資分析報告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對於不少中國石油的忠實投資者來說,這只滬深第一權重股的「巨無霸」留給他們的,或許更多的只是痛苦的回憶。因為中國石油上市的開盤價高達48.6元,而如今其股價早已縮水接近八成。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正式掛牌交易,其16.8元的發行價被離奇地推高到了48.6元,對於這個巨無霸緣何能在首演中暴漲近200%的原因,如果我們能夠回顧一下當時中國股市所處的歷史背景,或許不難找到其中的原因。
10月16日,也就是在中國石油上市前夕,中國股市如同一頭瘋牛一樣沖上了6124點歷史最高點位,當時的市場信心空前高漲,吸引了無數對股市幾乎一無所知的投資者進場掘金。
白先生就是在那種背景下進場的「淘金者」,白先生於中國石油上市首日以46元的價格買進5000股。「當時想著就是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型國企,中國石油只要不倒閉,就肯定有賺錢的機會。」白先生如是說。
然而,股市畢竟不是「印鈔機」,更不是搖錢樹,它不可能憑空長出鈔票來,有人賺了就自然得有人賠。到了所有人都想從股市裡淘一把金的時候,往往就是行情終結的時候。
很顯然,從中國石油歷史走勢不難看出,白先生成為眾多高位抬轎受害投資者中的一分子。直到現在他還清楚地記得,自從他買進之後,中國石油就再也沒有到過46元。而且在2008年10月29日,中國石油一度下探到9.71元的歷史底部,這中間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中國石油幾乎是一瀉而不可收拾。陪伴中國石油的是上證綜指,其也差不多在同樣的時期內完成了從6124.04點到1664.93點的「蛻變」。
昨日,中國石油收報11.40元,上市已經超過三年的中國石油,給白先生所帶來的是資產縮水近八成。「由於虧損太多,一直到現在都不想賣,等著吧。」顯然,像白先生這樣「忠實」的持有超過三年中國石油的投資者,或許得有千千萬萬,盡管無奈,但也得等,不知道何時能熬到解套的那一天。
直到現在,股吧里仍不缺這樣的聲音:中石油可能將成為伴隨你一生的股票;要想從中石油解套,估計需要等到上證綜指沖上10000點吧……
⑥ 瑞銀是怎麼通過中石油股票斂財的
瑞銀聯手機構作局斂財 發審委員稱中石油應反思
瑞銀斂財中石油
被國際大行廣譽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601857.SZ)A股回歸,終以「讓人不愉快」的方式落定!
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11月5日——12月20日的34個交易日內,中國石油股價累計下跌37.24%,共計1767 億資金深套其中。
一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表示,中國石油把所有投資人套牢如此慘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該對此反思,反思一下發行穩定市價責任是如何履行的。
與持有中國石油國內投資者慘淡度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瑞銀集團(UBS AG)卻利用中國石油A股發行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其旗下的瑞銀證券作為聯合主承銷商,能從高達5.56億元的發行費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UBS AG 100%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等10多家機構,早在中國石油A股招股說明書正式公布前就已聯合潛伏中國石油股份(0857.HK)中,於A股上市發行前後依次採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國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
有業內人士指出, UBS AG控制的機構不應該在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介入中國石油H股,因為這些機構和瑞銀證券是一致行動人,存在內幕交易嫌疑,而這些機構在香港市場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操作手法已涉嫌市場操縱。
中國石油於12月24日迎來其上市後最大力度的反彈——股價勁升4.65%,收報31.96元, 但這不能給中國石油A股二級市場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帶來絲毫安慰。
掘金魅影
中國石油回歸A股不僅是投資銀行發行承銷的盛事,而且給中國石油H股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然而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在國際資本大鱷縱橫博弈中國石油股份的陣營中,卻能發現瑞銀集團頻繁遊走其間。
香港交易所公開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披露信息顯示,9月26日,UBS AG 賬戶首次買中國石油股份(0857.HK)11.09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5.26%。
瑞銀集團進出中國石油股份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因為由瑞銀集團實際控制的瑞銀證券在這段時間擔任中國石油A股發行的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具有接觸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的天然便利條件。瑞銀集團藉此敏感之際在香港市場持續大幅增持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與這一行為的合法性發人深思。
上海某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按照中國證監會規定,主承銷商母公司及其母公司控股的附屬公司屬於利益關聯方,這些機構在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前6個月內,有規避內幕交易嫌疑的義務。
香港博大證券經紀業務一位高級客戶經理表示,「雖然UBS AG名義上有很多中國石油H股股份,但這並不一定真的屬於瑞銀集團的。因為瑞銀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有大量的經紀業務客戶,瑞銀集團不能以瑞銀證券擔任中國石油A股主承銷商的理由勸阻客戶買入。」
該客戶經理的弦外之音是,誰要說瑞銀集團利用關聯公司接近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便利在香港市場上牟利,必須對UBS AG賬戶上的股票性質進行進一步甄別。
然而,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股東權益資料顯示,在UBS AG名義下的股票雖然部分屬於瑞銀美國證券、瑞銀澳大利亞證券經紀業務席位持有,但這兩個席位最有可能是客戶委託買入的股票數量僅占瑞銀集團名義持有總數的0.62%,超過99%的中國石油H股為瑞銀集團100%控制的資產或財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務顧問公司以及以其它組織形式存在的投資機構持有。
這些機構分布於英國、美國、奧地利、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瑞銀集團從全球市場各個角落向中國石油股份發起進攻的核心精銳,而在這些核心精銳中,尤以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瑞銀全球資產管理香港公司實力雄厚,分別持有11686000股和11708000股,而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又是中國證監會審批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擁有2億美元的投資額度。
至此,由UBS AG控股的各類機構從世界各地同時進駐中國石油股份。而此時,中國石油甚至連A股公開發行招股意向書都還沒有公布。
香港交易所對UBS AG持有中國石油H股權益披露的理由是,UBS AG持股比例首次達到5%以上,上述股權取得方式包括買賣、饋贈及分步驟獲取。換言之,9月26日披露的股權信息未必就是全部在這一天買入的,有可能買入的時間會更早。
深圳某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指出,中國石油A股上市前,UBS AG旗下的各類機構與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存在著關聯關系,尤其是各類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或顧問公司,由於全部是UBS AG100%控股,加之業務性質不屬於經紀業務,與瑞銀證券同屬利益一致行動人。
一位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就「上市公司股票發行時主承銷商獨立性問題」向記者表示,發審委的審查重點是上市公司發行項目的財務規范,至於主承銷商的獨立性審核基本上實行「好人舉手」制度,只要求主承銷商聲明保證自己及有關利益關聯方沒有利用內幕信息不當牟利即可。只有對涉及資產重組類型的項目,才會在二級市場上關注相關品種股價是否已因內幕消息外泄發生異動,並關注利益關聯方是否從中牟利。
「UBS AG控制的機構在中國石油A股發行上市前介入中石油港股顯然是不合適的,除了證券公司賬戶買入中國石油港股可以用客戶指令解釋清楚,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則很難擺脫利用內幕信息牟利的嫌疑,因為這些機構屬於事實上的一致行動人,再好的防火牆都無法有效防止相關內幕信息的外泄。」該發審委委員進一步補充道。
前述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中國石油A股發行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二次增發融資,只不過是在兩個不同市場上運作而已。國內證券公司做上市公司增發融資主承銷商期間,公司內部的自營部門或者資產管理部門是絕對不允許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相應公司股票的。如果在此期間,主承銷商的大股東或大股東控股的附屬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同等證券的買賣交易,其所得收入要被罰沒,歸相關上市公司所有。
「UBS的做法或許符合香港市場監管法律的要求,但是瑞銀證券作為中國石油A股的主承銷商,不能用所謂的國際慣例來替代國內監管制度的要求。這對國內證券公司來說是不公平的。」該保薦代表人如此評述。
據了解,UBS AG的內部防火牆制度執行記錄並不是一點歷史污點都沒有。2005年7月1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在對瑞銀美國證券公司(UBS Securities LLC)1999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間的研究、投資銀行及經紀業務零售業務合規檢查發現,有證據表明瑞銀美國證券公司已從事了與獨立研究分析利益相沖突的活動,最終被處罰210萬美元。
聯手作局
荷蘭銀行亞洲主管黃集蔚於11月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堅定斷言,「中石油H股股價在巴菲特減持期間一路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與國內關系密切的資金為中石油A股回歸造勢有關。20港元的目標價位已經實現,買入資金使命已經完成,中石油未來的上漲動力應該有限。」
自11月2日之後中國石油股價節節下跌的走勢證明,黃集蔚所言絕非空穴來風,更令人對UBS AG 控制的機構及其他國際大行買入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產生懷疑。
9月26日——10月12日間,瑞銀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持有中國石油股份的數量從11686000 股增至12926000股;瑞銀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數量從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時段內,中國石油股份股價從13.80港元迅速飆升至20港元,累計升幅達到32%。
11月20日, UBS AG控股的機構們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大舉買入3.28億股H股,持股比例從4.81%增至6.24%。與此同時,瑞銀將中國石油股份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其投資評級上調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開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後,股東結構發生變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對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資產,例如,位於蘇丹的大約500萬桶可採石油儲量,目標價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注冊人操守准則》(下稱准則)規定,分析員就某上市公司的投資研究發出30日內及就某上市公司研究後的3個交易日內,分析員或其有關聯者不應交易和買賣涉及其評論的上市公司的任何證券。
此外,准則還規定,在公開發售中擔任經理人、保薦人或包銷商的商號,不應在以下任何期間內的任何時間,發出涵蓋某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資研究:(1)如該宗發售屬首次招股,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40天;(2)如屬第二次公開發售,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10天。
中國石油發行A股,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在另外一個市場的第二次發售,中國石油A股發行數量和價格確定時間為10月29日,離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這天尚不足10個交易日。
耐人尋味的是,在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後不久,UBS AG賬戶自11月29日大舉減持,持股比例從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UBS AG的持股比例繼續降至5.16%。
而就在UBS AG 賬戶股票持續減持期間,瑞銀研究報告繼續唱多中石油H股。
12月4日,瑞銀建議趁國際油價調整時買入中國石油(0857.HK)。
但令人遺憾的是,瑞銀對中國石油股份調級變動並沒能改變UBS AG控制機構的拋售決心,中國石油股份的股價一路走低 。
跨域監管難題
招商證券一位投行人士說:「UBS 明顯利用兩個市場監管框架的差異進行套利交易,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國際大行在國外可資利用的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手段將會在國內上演,也許中國石油A股回歸就是國際大行今後在國內運作策略的一次境外路演!」
「盡管紅籌回歸和先A後H股發行模式的普及,使得中國內地股市和香港市場的對接、互動日益緊密,但是,目前兩個市場的互動存在監管銜接的難題。」香港某中資機構投資銀行執行董事對目前跨市場融資監管存在的漏洞表示擔憂。
該執行董事指出,雖然香港對內幕交易監管、控制十分嚴格,但是只要相關金融產品不在香港市場上交易,則給予相關利益方很多豁免特權,或許這是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UBS AG賬戶持有中國石油H股頻繁異動沒有引起香港監管當局關注的根本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盡管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在中國石油發審過會期間,對相應主承銷商的獨立、公正性也非常關注,但是擔任主承銷商國際大行具有覆蓋全球市場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可以藉助香港開放市場和交易制度的靈活性為自己牟利,如果監管層對某些環節進行調查,也會因兩個市場監管信息的共享缺乏互動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⑦ 幫我做下股票作業~~~有關中石油股價分析和投資建議
中國石油這個股票可以說,是該愛他,還是該恨他。
先說股市,在去年11月,他戴著亞洲最掙錢企業的帽子隆重在A股市場登陸,熱情的股民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又一支百元大股要誕生了,殊不知,歷史是殘酷的,股市是更加殘酷的,48元的開盤價定格在了高高的山峰,中國石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流直下三千尺,引領大盤擊穿5000點,4000點.3000點。最後連自己最後的遮羞布16.7元的發行價也給破了,多少散戶股民站在高高的山崗之上,無奈,無助,悲傷.....中石油是第一權重股,操縱其走勢就是操作了大盤的方向,所以現在很多很多的資金都在關注中石油的方向。
再說石油本身,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不可能再生能源,當前社會經濟形態,石油決定了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石油能源在國際工業產出值中所佔到的比重越來越大,可以說沒有石油,全球的經濟就要崩潰,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美國為什麼要插手中亞,伊朗問題,說白了就是為了能源,石油能源。由於石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家資本家從前年開始在國際上炒作石油價格,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到最高149美元一桶,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美國經濟衰退,國際經濟動盪,石油消費需求下降,炒作資金紛紛撤離,油價在短短幾個月的時候回落到了60美元一桶,可以說上了天,也下了地。
中國石油,其主要的業務是石油的開采,其兄弟中國石化主要業務在石油的煉化,所以國際油價的走勢對中石化的影響遠遠大於中國石油。我國的石油開采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大部分的石油需要從國外進口,所以油價下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本壓力會降低很多,從而是有利於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反之,高油價是不利於我國經濟建設的,尤其是石油化工和其相關的其他產業。導致運行成本增加,利潤下降,直觀的反應到股價上就是投資者對股市預期下降,信心不足,投資減少。股價下跌。由於最近油價一直維持在60美元附近,這對我國石油石化是十分有利的,石化煉油盈虧點在石油每桶60美元附近,中石油的盈虧平衡點65美元附近,因此石油石化在煉化上可以實現盈利,從而減少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壓力,同時有利於自身業績的上升。
簡單的說,油價下降,對同樣有石油煉化的中石油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利好,有助於其利潤的提升,回復投資者對其股價的信心。當然中石油座位權重老大,其走勢關系大盤走勢,所以其股價不僅僅是受到油價,國際環境的影響,還會受到其他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
⑧ 請分別從中石油市盈率及公司估值兩個方面(數據)簡單分析應該怎樣對待中石油股票,越詳細越好,,謝謝
中石油的估值根本就不是這么做的
要按油田、煉化、銷售、管道作分部評價,煉油化工兩個事業部是政策性虧損的要用市凈率估值
銷售事業部的估值我認為應該給20PE
油田嚴格意義上應該用black-sholes 期權定價估值
管道事業部估值比較郁悶,如果數據全的話,用折現現金流是最好的
⑨ 股票.我想買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不知高手們有啥意見,給小弟提一下呢
如果長期持有的話,那是一個很好的公司,業績那麼好,基本面也非常好,如果短期的話,股市今年不是很景氣,短期見好就收,跌狠了就會有反彈,抓好這種機會,動盪中也能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