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投資項目
㈠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是怎樣賺錢的
1.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主要為了融資,那融資的錢到底怎樣得來?
答: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投資者購買股票,融資就實現了,錢是投資者付的。而投資者之所以會購買股票,是因為要成為股東,能享有股東的權利——若公司經營得好,股東就能分享公司經營成果,得到分紅、或者股價會上漲,從而投資能得到補償。
2.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漲跌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虧損與盈利?
答:恰好相反:上市公司的業績虧損與盈利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的漲跌。若經營不善,股價下跌;反之,股價上升。
3.上市公司的股價從5元漲到8元,那賺了3元是歸股票發行機構還是歸上市公司所得?
答:歸投資者。若投資者把股票賣了,3元(資本利得)就到手了。
4.相關的證券機構會給上市公司因股票發行所帶來的收益嗎?
答:相關的證券機構——如果您指的是幫助公司承銷股票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話,它們通過幫助公司發行股票,賺取傭金。付出勞動,當然有收獲。
5.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要先拿出一部錢來嗎?要不股票市值幾個億是從哪來的?
答:發行股票是為了融資(籌資),而獲得發行股票資格需要辦理各種手續、聘請投資銀行承銷,所以需要拿一部分錢來辦理前期准備工作。不過這筆錢最終將記為公司的費用,由股東支付——羊毛出在羊身上。
股票市值的幾個億,是來自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評估。公司價值在扣除了屬於債權人的份額後,就全部屬於股東。公司的價值,就在於能通過持續的、良好的經營管理,從生產經營活動中賺取利潤,進而讓投資者不斷獲得回報(現金紅利、或資本利得)。所以,這幾個億說到底是對公司經營前景的預期,其源泉歸根結底來自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
◢▂▃▄▅▅▄▃▂◣
◢◣
▎●●▉
▏
▄
▼
▄
█
▎/
/
/
╰┴╯\
\
\
▉
◥▇▆▅▄▃▂▂▃▄▅▆◤
欲達則不速。
㈡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是如何賺到的錢
首先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是不一定能賺到錢的,簡單的理解就是
1、融資:公司發行股票就是融資,向你借錢,比如公司發行1萬股,每股1元,你借給了它1萬元,那就相當於你擁有了它1萬的股份
2、投資:向你借到錢後,它就拿去投資公司有利於公司發展的項目
3、增值:如果投資的項目賺到錢了,公司的資產也就升值了,你買的1萬股也就同樣受益了
㈢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目的是融資,是怎麼融資的
股票市場分為初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初級市場發行股票,二級市場流通股票
你所說的是二級市場,也就是股票的流通
公司真正融資是是在初級市場,也就是剛發行的時候
你想,從沒有股票,到發行股票,股民要去買,錢不就從股民手裡通過股票市場進入公司了嗎?
而且,這個錢公司是不用還的,當第一次購買的股民不想要的時候,就賣給其他人,也就是你說的
所以說,股票是虛擬資本的創造,股票市場上買賣的,都是虛擬的資本,公司得到的是實際的資本
㈣ 上市公司為什麼發行股票,靠什麼賺錢我實在不明白
融資 做實業
擇機套現,A股目前溢價比較高,尤其比H股高很多。賣出後就是廣大的投資者接盤
㈤ 上市公司投資項目與股票市值有關系么
股票市值與上市公司資產可以說是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股價短期來說是隨著市場的冷熱度而定的。長期是根據公司的賺錢能力。
股票總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價值總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即為這家公司的市值,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如某一投資組合的總市值,就是按某一時刻的價格計算出來的所有股票的市值總和。如投資組合(A、B、C、D,1、1、1、5),現股票A、B、C、D的價格分別為1.5元、3元、6元和2元,則這個投資組合的市值為:
1.5×1+3×1+6×1+2×5=20.5(元)
㈥ 項目投資包括對未上市企業的投資,對上市公司非公司發行股票的投資嗎
項目投資的主題如果是公司的話,就是分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如果投資上市公司的項目,不一定只針對非公開發行股票。
㈦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融資的資本拿來投資項目。項目賺的錢,是上市公司的,還是股民的
賺的錢是上市公司的,但是股門作為小的股東,基本上沒有決策權,至於賺的錢如何分配,就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怎麼來了
㈧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對投資者的好處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投資者買入股票就是公司的股東。可以享受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如分紅、送股最後達到投資的目的。獲取不菲的收益。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但作為投資者,也要分清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成長性。還有公司股票的價格是否合理。再作投資。
當年四十八買入中石油的人不少。解套短期內是無望了。
㈨ 上市後股民購買股票的錢公司可以用來投資項目嗎
今年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去年僅有778家公司參與,規模約7000億,今年不管是公司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了顯著的上升。
只能說今年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確實不錯,加上今年房地產調控,給房市平添了不確定因素,如果所在的行業不景氣,辛辛苦苦地經營還不如理財收益高,很多投資者就會更願意把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以獲得穩健的收益。反正上市公司不缺資金,缺了還有大把的股民願意投。
但是,A股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這些上市公司一方面對我們說,公司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了帶來更多的收入,把閑置資金拿去購買理財產品了。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但是你這邊說有錢,那邊又說沒錢需要融資,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再投資,而是反復通過再融資來開發項目呢?
行行行,募資不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你先把自有資金購買理財,再把融資用於項目研發,算是一種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方法,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有可能損害我們股民的利益啊?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風險這么高,不如我自個兒買理財
如果上市公司反復再融資,而投資的項目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利潤,會攤薄股東的權益。而且不排除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不斷攤薄股東權益的可能。
如果上市公司有著足夠的誠意,投資的項目具有高額的盈利,投資者的權益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暴漲的,但是目前來看,為投資者利益著想的公司真的是,少!
還有某些不務正業的公司,主營業務沒啥起色,完全依靠著理財收益讓財報更加好看,不經意得了"股神"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