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型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目標
『壹』 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加強指數法通常會引起投資組合有哪些
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加強指數法通常會引起投資組合有使用市值法或分層法來構造指數化組合。加強指數法的核心思想是將指數化投資管理與積極型股票投資策略相結合。
1.如果基金管理人希望復制的投資組合的股票數小於目標股票價格指數的成分股股票數目,其可以使用市值法或分層法來構造具體的投資組合。所謂市值法,即選擇指數成分股股票中市值最大的部分股票,按照其在股價指數所佔比例購買,將剩餘資金平均分配在剩下的成分股股票中。而分層法就是將指數的成分股股票按照某個因素(如行業、風險水平β值)分類,然後按照各類股票在股價指數中的比例構造投資組合,至於各類中的具體股票可以隨機或按照其他原則選取。
2.雖然加強指數法的核心思想是將指數化投資管理與積極型股票投資策略相結合,但是加強指數法與積極型股票投資策略之間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區別,也就是風險控製程度不同。
3.加強指數法的重點是在復制組合的基礎上加強風險控制,其目的不在於積極尋求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因此通常不會引起投資組合特徵與基準指數之間的實質性背離。
4.事實上,加強指數法的出現也反映了投資管理方式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即積極型管理與消極型管理開始相互借鑒,甚至相互融合。市場的發展使得雙方都意識到自身運作的局限性,從而開始嘗試借鑒和吸收對方的有效內容,降低風險或提高收益。
『貳』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的證券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步驟
建立並管理一個「證券組合」,首先必須確定組合應達到的目標。證券組合的目標,不僅是構建和調整證券資產組合的依據,同時也是考核組合管理業績好壞的基準。總體上而言,證券組合的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收益目標,包括保證本金的安全,獲得一定比例的資本回報以及實現一定速度的資本增長等;二是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對資產流動性的要求以及最大損失范圍的確定等。
確定證券資產組合目標,必須因人因時因地而宜。因人而宜,是指必須綜合考慮投資者的各種制約條件和偏好;因時制宜,主要應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發展的階段,二是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因地制宜,主要應考慮所在地區的證券交易費用、政府對證券組合管理的政策規范以及稅收政策等。 這是實施證券組合管理的核心步驟,直接決定組合效益和風險的高低。證券組合的構建過程一般包括如下環節:
1)界定證券組合的范圍。大多數投資者的證券組合主要是債券、股票。但是,近年來,國際上投資組合已出現綜合化和國際化的趨勢。
2)分析判斷各個證券和資產的類型的預期回報率及風險。在分析比較各證券及資產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基礎上,選擇何種證券進行組合則要與投資者的目標相適應。
3)確定各種證券資產在證券資產組合中的權重。這是構建證券組合的關鍵性步驟。 這是證券組合管理的最後一環。證券組合資產業績評價是對整個證券資產組合收益與風險的評價。評價的對象是證券組合整體,而不是組合中的某個或某幾個證券資產;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收益的高低,還包括風險的大小。
上述四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的,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前一階段為下一個階段的工作創造條件,後一個階段則是上一個階段的繼續。從長期看,證券組合的四個階段又是循環往復的,一個時期證券組合的績效評估反過來又是確定新的時期證券組合目標的依據。
『叄』 積極型股票投資管理有哪三種類別
通過對不同類型股票的收益狀況做出的預測和判斷
主動改變投資組合中增長類、周期類、穩定類和能源類股票權重的股票風格管理方式。
『肆』 什麼是積極管理型基金
積極管理型基金是指基金經理在管理基金時擁有充分的自由決定和處置權;也可以理解為基金經理按照「Rules-based」(指預先規定好的關於增加或剔除組合中成分股的規則等)和「Top Picks」(指證券公司公開披露的薦股排序單,基金經理以此為依據所設計的一籃子證券組合等)的原則程序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
就技術而言,管理指數化組合與管理主動性組合的技術並不相互排斥。例如,很多指數基金,在跟蹤Wilshire 5000 Total Stock Market 指數時,與一些跟蹤MSCI Country 指數的ETF基金採用完全相同的抽樣復製法,同時,兩類基金都可以使用相對價值策略和其他投資策略,以使基金的業績增加或降低基金的成本。因此,積極管理型ETF的劃分標准,主要取決於具體ETF產品的組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ETF產品採用何種市場的營銷策略以及其確定了何種投資目標與投資策略等。
積極型基金管理在選擇證券時是基於對個別公司以及金融工具的具體研究及判斷,基金的構成反映了在微觀層面上的決策。與之相反的是被動型基金,這種基金的目的是與市場或指數的表現一致,其構成反映了該市場或指數的構成。
『伍』 為何說有效市場假說對積極型股票投資管理提出了挑戰(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學的簡答題)
市場如果有效了,就不需要積極性選股,去分析研究調查公司的商業模式,公司的贏利情況,公司管理層的能力,更不用戰勝市場了。只要買指數就可以了。
『陸』 什麼是積極型與被動型股票風格管理
被動的股票風格管理:
是指選定一種投資風格後,不論市場發生何種變化均不改變這一選定的投資風格。集中投資某一種風格股票的話,被動型管理能夠節省投資的交易成本、研究成本和人力成本。目前,指數基金常常使用被動管理的方式。
積極的股票風格管理:
是通過對不同類型股票的收益狀況做出的預測和判斷,主動改變投資組合中增長類、周期類、穩定類和能源類股票權重的股票風格管理方式。譬如,預測某一類股票前景良好,就增加它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一般會高於它在對應基準指數中的權重,如果預測某一類股票前景不妙,就降低權重。目前的中國內地股票型基金中還是積極管理的為多數。
積極型管理的優勢:
股票市場中的股價不能完全反映影響價格的信息,那麼市場中就存在錯誤定價的股票。這種情況下,基金管理人可以通過對股票的分析和其良好的判斷力以及信息方面的優勢,識別出錯誤定價的股票,通過買入「價值低估」的股票、賣出「價值高估」的股票,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或者是在同等收益下承擔較低的風險水平。
『柒』 根據對的不同判斷,可以將股票投資組合策略分為積極型和消極型
是的。
如果用戶對於後市看好,則可以增加進攻型股票,如周期類股票,有色金屬等。
如果用戶對於後市看淡,則可以增加防禦型股票,如高股息類股票,醫葯股等。
『捌』 股票投資組合是什麼
股票投資組合,是指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根據各種股票的風險程度、獲利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原則進行股票的選擇、搭配以降低投資風險的一種方法。其理論依據就是股市內各類股票的漲跌一般不是同步的,總是有漲有跌,此起彼伏。因此,當在一種股票上的投資可能因其價格的暫時跌落而不能盈利時,還可以在另外一些有漲勢的股票上獲得一定的收益,從而可以達到迴避風險的目的。應當明確的是,這一種方法只適用於資金投入量較大的投資者。
股票投資管理是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目標就是實現效用最大化,即使股票投資組合的風險和收益特徵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最大的滿足。因此,構建股票投資組合的原因有二:一是為降低證券投資風險;二是為實現證券投資收益最大化。
組合管理是一種區別於個別資產管理的投資管理理念。組合管理理論最早由馬柯威茨於1952年系統地提出,他開創了對投資進行整體管理的先河。目前,在西方國家大約有1/3的投資管理者利用數量化方法進行組合管理。構建投資組合並分析其特性是職業投資組合經理的基本活動。在構建投資組合過程中,就是要通過證券的多樣化,使由少量證券造成的不利影響最小化。
一、分散風險
股票與其他任何金融產品一樣,都是有風險的。所謂風險就是指預期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我們常常會用籃子裝雞蛋的例子來說明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萬一這個籃子不小心掉在地上,那麼所有的雞蛋都可能被摔碎;而如果我們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里,那麼一個籃子掉了不會影響其他籃子里的雞蛋。資產組合理論表明,證券組合的風險隨著組合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資產間關聯性低的多元化證券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個別風險。
我們一般用股票投資收益的方差或者股票的p值來衡量一隻股票或股票組合的風險。通常股票投資組合的方差是由組合中各股票的方差和股票之間的協方差兩部分組成,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各股票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除去各股票完全正相關的情況,組合資產的標准差將小於各股票標准差的加權平均。當組合中的股票數目N增加時,單只股票的投資比例減少,方差項對組合資產風險的影響下降;當N趨向無窮大時,方差項將檔近0,組合資產的風險僅由各股票之間的協方差所決定。也就是說,通過組合投資,能夠減少直至消除各股票自身特徵所產生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而只承擔影響所有股票收益率的因素所產生的風險(系統性風險)。
二、實現收益最大化
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在投資者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內,通過多樣化的股票投資使投資者獲得最大收益。從市場經驗來看,單只股票受行業政策和基本面的影響較大,相應的收益波動往往也很大。在公司業績快速增長時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如果因投資者未觀察到的信息而導致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則可能給投資者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下,通過多樣化的股票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從而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獲得最大收益。
『玖』 積極型管理的目標:超越市場有哪些
1、通過買入「價值低估」的股票、賣出「價值高估」的股票,獲取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
2、國證券業實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證券業從業資格證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備證書,是進入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投資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財經媒體、政府經濟部門的重要參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