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股票失敗
⑴ 真正實操的價值投資,為何股票的技術分析會失去作用
股票操作的主體是人。
第一,人不可能對信息有全面的了解。
第二,信息被人理解後的結果存在嚴重的偏差。一條信息,有人認為是利空,有人認為是利多。
第三,人對信息的理解受到他人行動的影響非常嚴重。
但是,人的信息獲取能力,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有先行者,有落後者。而先行者絕對是少數。股價在這些先行者的推動下,會預先出現趨勢取向的兆頭。所以技術分析沒有作用,我也認為絕不正確!
⑵ 我需要對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的質疑和他投資失敗的案例
巴菲特犯下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縱橫市場近四十年,戰果輝煌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曾遭遇難堪的挫敗。根據紀錄,
他歷年來在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東會上總共承認做下六項錯誤的投資決策。不過盡管如此,他仍慶幸自己不曾犯下他最擔心的錯誤
:聲譽的受損。
巴菲特的六大錯誤投資是:一、投資不具長期持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一九六五年他買下柏克夏海瑟威紡織公司,
然而因為來自海外競爭壓力龐大,他於二十年後關閉紡織工廠。
二、投資不景氣的產業。巴菲特一九八九年以三億五千八百萬美元投資美國航空公司優先股,然而隨著航空業景氣一路下滑,
他的投資也告大減。他為此一投資懊惱不已。有一次有人問他對發明飛機的懷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應該有人把他們打下來。
三、以股票代替現金進行投資。一九九三年巴菲特以四億二千萬美元買下製鞋公司Dexter,不過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來代替現金,
而隨著該公司股價上漲,如今他購買這家製鞋公司的股票價值二十億美元。
四、太快賣出。一九六四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萬美元買下當時陷入丑聞的美國運通五%股權,後來以二千萬美元賣出,若他肯堅持到今天,
他的美國運通股票價值高達二十億美元。
五、雖然看到投資價值,卻是沒有行動。巴菲特承認他雖然看好零售業前景,但是卻沒有加碼投資沃爾瑪。
他此一錯誤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東平均一年損失八十億美元。
六、現金太多。巴菲特的錯誤都是來自有太多現金。而要克服此一問題,巴菲特認為必須耐心等待絕佳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表示自這六項錯誤的投資行動中學得不少教訓。然而他也指出,這些還不是最嚴重的錯誤。他最怕的是會犯下損及他聲譽的錯誤。
他在一封給柏克夏海瑟威公司各級主管的信中寫道:「我們負擔得起虧損,甚至是嚴重的虧損,然而我們卻負擔不起聲譽的受損,
哪怕只是絲毫的損傷。」
下文是BARFFET自己寫的
現在,我也可以無情地對待自己投資組合中的爛股票。根據自身經驗,我深知它們對投資組合的巨大危害
一個有著25年投資經歷的美國人的痛苦而有益的反思
文/ 編譯:高永宏
如果沃倫·巴菲特在他1989年給股東的信里加上「頭25年犯的錯誤」一條(1989年是巴菲特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25個年頭——譯者),那麼我絕對可以貢獻很多案例——我在從事投資的25年裡犯下了無數的錯誤。
大約10年前,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投資收益。當時,我仔細地分析了自己的數十樁交易,並且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那麼多投資都失敗了?」 這種反省極其痛苦,但效果很明顯:從此以後,我平均每年的收益超過大盤8.4個百分點。
在數字上打馬虎眼
我的第一個錯誤是沒有精確記錄自己的收益。我總是想:「哦,我的投資收益跟大盤大概一致吧」,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為了自我安慰,我有時會把某些高度投機性的股票從我的「精神記賬」中剔除。盡管這種事情不常發生,但卻有兩個極其有害的後果:它會讓你自我麻痹地調整自己的投資收益,並且會培養起一種不管不顧的投機傾向。也許精確記錄自己的投資表現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完完全全體會到那種錯誤帶來的痛苦。
沒用的建議
對過去案例的反省中揭示的事實中最重要的是:我投資的成功案例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點子都是我自己的。簡而言之,如果我接受的建議不是來自一個很好的投資者——至少在過去10年裡不斷地擊敗了大盤的人,那麼,我往往會深陷困境。但如果這些建議得到了沃倫·巴菲特或者馬蒂·惠特曼(Marty Whitman)這樣大師的認可,成功的幾率就較高。而如果一批投資大師都同時一起購買了同樣的股票,成功的幾率還要高。
當然,你還要了解為什麼大師購買了這支股票,他們看中了什麼樣的潛力。你需要做自己的研究,才能了解到自己擁有了什麼樣的股票。原因很簡單:大師們在賣出股票的時候可不會打電話通知你。
拒絕承認失敗
我另一個錯誤是讓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投資決策。我過去常常堅持拿著失敗的股票,近乎絕望地希望它們有一天可以回到我買它們的那個價位。這叫做「拒絕承認失敗」(get-evenitis)。我打賭你們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投資大師們不會拒絕承認失敗。在某一個時刻,他們只想擁有最好的股票,而買入價格毫無意義。跟我們的劣根性不同,他們認為自己的錯誤也是投資游戲的一部分。而結果是:他們根除了自己身上那種特別想證明自己一開始就正確的那種劣根性。
現在,我也可以無情地對待自己投資組合中的爛股票。根據自身經驗,我深知它們對投資組合的巨大危害。事實上,我甚至都有點矯枉過正,我總是太急於拋掉手裡那些落後的股票,很多時候都出手過早。這個傾向比拒絕承認失敗要好一點,但無論如何,也是個缺陷。當我有辦法克服這點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
高買低賣
我現在仍然犯的一個錯誤是在股價被好消息推高的時候買進,被壞消息打壓的時候出。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頂尖對沖基金經理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都在弱勢的時候買入,強勢的時候賣出。而且,即使他們因為好消息而買進股票,他們也會等待一會兒。例如,一個公司宣布了大利好,他們會等股票從高位回落一兩個點的時候才買進。精明的手法可以讓你每年的收益提高1%到5%。
失敗乃成功之母。仔細地研究自己的失敗並理性地從中學習,你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投資收益。我應該在自己犯那麼多錯誤之前就學到這一點。
⑶ 為什麼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股市求解答
巴菲特的選股方式主要看會計報表,通過公司的財報,估算出股票的實際價值,如果股票價格遠低於實際價值就買入,等待股票價值回歸以賺取差價。這是一個建立在數學知識基礎上的很科學的方法,那麼這種方法在中國A股市場上有效嗎?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二:第一,在中國A股市場上沒有信得過的財報,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普遍弄虛作假,不作假的才是異常。想通過這些虛假的數據算出股票的真實價值,怎麼可能?第二,好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場上價格並不便宜,以中國石油為例,其在A股市場上的發行價比在H股市場上的發行價貴10幾倍,結果巴菲特在H股中國石油上賺的盆滿缽滿而內地股民虧得傾家盪產。可見便宜的好股票在A股市場上是很難尋覓到的。
另一個長期投資的代表人物是全球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著有《戰勝華爾街》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看了這些著作,會讓人覺得林奇的選股方式很生活化,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好產品,發掘出好公司,再進行投資。於是我也試著去選,看有沒有這樣的公司股票。在大學里我跟風隨大流上了「新東方」的英語培訓,覺得不錯,進而覺得這家公司不錯,可它楞沒在中國上市,股票漂洋過海掛在納斯達克,讓我怎麼去買?我又覺得我家附近菜場的雨潤肉不錯,想來這公司也不錯,可它的股票在H股市場,我又買不著。網路、新浪、搜狐、優酷……這么多熟悉的好公司,賺了中國人多少錢?哪一家在中國A股上市了?在A股上市的只有我從來不用的樂視網,我投資它干嗎?能通過生活發現好股票的只有酒鬼和建築、醫葯等行業的專業人士了,可我又不喝酒,又不是專業人士。再看A股股指,十年了,居然是負增長!長期持有,再等多少年?聽信忽悠在A股市場搞價值投資的股民恐怕都賠錢了。A股市場上能賺錢的人除了有內幕的權貴外只有會投機的精明人了。又有人會大叫A股投機氛圍太濃了,但你給我做一個成功的價值投資試試?這是「逼良為娼」啊!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是不可行的,想賺錢只有短線投機。
⑷ 在中國股市,所謂的價值投資全是騙人的!技術分析投機賺錢才是硬道理!
目前來看的確就是這樣,真正在中國股市賺到大錢的,基本都是這樣。說到底,就是因為太多莊家可以把毫無價值的一家公司股票一直拉升到很高的位置,也可以把很好的公司的股票打壓到很低的位置。。所以,暫時在中國股市,根本做不了什麼價值投資。
⑸ 股市投資的不成功的例子
中核集團總經理康日新因挪用資金炒股等問題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有相關人士稱,涉及的總額達到了18億元人民幣。中核集團發行2009年度企業債券,發行金額40億元,期限10年。本期債券所募集的40億元資金,將全部用於福建福清核電一期工程項目、浙江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和三門核電工程項目,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中核此舉是因為涉及到去年違規炒股,虧得太厲害,賬面上已經無法掩蓋了。」知情人士稱。
殷保華沒學技術分析以前,因為盲目買賣股票賠過不少錢。
........比比皆是,民間的炒股人士中幾乎都在接觸股市初期賠錢。
⑹ 股票市場中「價值投資」理念難以奏效的原因探討
價值型投資法實用的前提是股票市場價格層次多樣化,股票價格充分體現股票價值,但我國股票市場的價值實現機制還不充分,價值投資法在當前也許會碰壁。如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股價超過100美元和股價不到1美元的公司都有一大批,市盈率高於100倍和低於5倍的公司也同時存在。但我國滬深股市70%以上的上市公司股價處在平均價為中軸的上下30%的區間內,股價平均化現象嚴重。2001年底,淪為「PT」的股票平均股價仍達8.45元/股,而股價超過40元人民幣的只有1隻。從市盈率來看,也存在股價平均化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股票退出辦法不健全,市場供給相對短缺,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並存,導致股票市場魚龍混雜,價值決定機制更是難以奏效。當然,隨著監管方式與發行、退市機制逐步改變,價值決定機制與供需決定機制將得以充分體現,股價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終將會迎來以價值為中樞的理性投資時代
⑺ 為什麼有人堅持價值投資卻依然會虧錢
在很多眼裡價值投資很難虧損,比如我們買四大行,格力電器,貴州茅台等,之前不管哪個位置購買也很難出現虧損的情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舊存在很多價值投資者出現的虧錢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重點分析下這類價值投資者虧損的情況。價值投資者主要注重投資中兩個部分
第一,該類個股市值較大,行業地位,每年營收穩步增長,類似我們個股中的一些藍籌和白馬的個股。
第二,該類個股目前發展穩定,但公司的行業地位一般,後期的發展空間較大,或者說這類個股後期的成長性較好,典型例子就是我們一些科技類中藍籌,或者我們術語中的「創藍」性質的類個股。價值投資思路錯誤目前市場上存在很多一部分投資者,他們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就是長期持股,自認為該股後期發展較好,或者死抗一些個股,甚至持股業績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個股大趨勢已經發生明顯的改變
總認為該股的符合價值的投資的范圍,這類投資者原本在定義價值投資存在的很大的變化。給大家列舉一個案例,傳統的行業的中二線藍籌中的鋼鐵,煤炭行等這類行業,大部分公司業績較為穩定,甚至很多企業屬於當地的知名企業,通過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發現和估值指標來分析
這類個股凈資產較高,PE和PB等較低。但價值投資中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注重的是該公司的行業後後期和成長性 ,但這類個股並不符合這兩點要求,公司行業地位逐步消息,業績並未出現明顯逐步遞增的現象,並且處於傳統型行業後期成長性較差,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總結:價值投資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賺錢,個股不確定因素較大,很多根本沒有好好理解價值投資的原來,持股標的,持股周期,持股思路等都會造成價值投資出現虧損的情況,但價值投資的原理大家一定要懂。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大家在價值投資時候虧損的原因。
⑻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就是不能進行價值投資,股票本來就是資本市場工具,而非短期貨幣市場工具
現在這個年頭,投資失敗是常事,尤其是在中國,因為美國用的弱勢美元,我們正處在弱勢美元周期,美國就像用這個手段和匯率手段,對中國實行經濟掏空,金融詐騙,股市從6000多點暴跌到2000多點,這就是人家的手段,錢都讓他們帶走了,建議你多看看郎咸平的作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⑼ 深度分析,價值投資為什麼不適合合中國股市
弄清中國股市適不適合價值投資的關鍵
------答記者胡安軍、程雋問
李 劍
中國股市適不適合價值投資,歷來是各類機構和廣大股民長期爭論不休的重大問題之一。
中國股市從問世之日起就問題多多。股權分置、監管不嚴;年年有公司造假,時時有莊家操縱;炒風盛行、股價高企;謠言亂飛、政策多變;等等,等等。有人說是賭場,甚至連賭場都不如;有人說是政策市、消息市、投機市,有人說是主力市、莊家市等等,等等。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股市不適合價值投資。
我認為,要把這個問題徹底說清楚,就必須牢牢抓住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這個關鍵之一就是要弄明白:中國股市有沒有價值投資者眼中的機會?或者說,中國股市有沒有優秀的企業,這些企業有沒有出現過低廉的價格?
如果價值投資者眼中的機會確實存在,確實有過好企業,確實有過好價格,那就說明中國股市適合價值投資。至少,中國股市有適合價值投資的地方!
回顧歷史,不管中國股市有多少陰暗面,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股市還是擁有不少象萬科、張裕、雲南白葯、茅台、東阿阿膠、招商銀行等這樣的好企業,這些好企業由於各種原因,也頻頻出現過非常低廉的價格。不要說股市初期,深發展等股票賣的比白菜還便宜,就是在股市已經大發展的後來,也有很多價值投資者夢寐以求的機會。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在2001年前後,某些機構瘋狂操縱股市,市場變得極度紊亂之時,有些不適合莊家收集的業績優秀而股本較大的企業,股價卻變得極為便宜。還有,在2003年夏天,貴州茅台在股價21元的時候,當年的市盈率只有11倍不到,這對於一個有強大護城河並且年均利潤增長超過百分之三十五的優秀企業來說,是個令人無比心動的好價格。
回顧歷史,不管中國股市有多少誘惑和陷阱,它還是讓一些理念優秀、是非分明、眼光獨特、意志堅忍的價值投資者如趙丹陽、但斌、劉益謙、段永平、劉元生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惜,除了經濟學家和管理層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外,大多數股民喜歡一味爭論中國股市「是什麼」,而不願用實踐去驗證它有可能還是「別的什麼」;大多數股民喜歡從自己的失敗經歷中攻其一點,而不願冷靜思考全面審視股市的方方面面。
其實,你只要認真思考並稍作實踐,就知道中國股市什麼都是,但又什麼都不全是。它既是賭場,又不全是賭場;它既是政策影響極大的地方,又有自身的規律也就是不被政策影響的地方;它既有投機的理由,也有適合價值投資的機會;它既有惡,又有善;既是地獄,又是天堂。總之,股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市場。裡面充滿著多種矛盾、多種力量、多種博弈,是一個用簡單思維說不明、道不清的綜合體,造成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奇特現象。
這種復雜的現象並非僅僅屬於不成熟的股市。其實,任何股市都有適合與不適合價值投資的地方。就算是孕育了價值投資偉大理論和誕生了投資大師的美國,也有很多時候不適合價值投資。比如在1968年前後,巴菲特因為市場上再也找不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解散了自己的合夥人基金。這件事實你也可以解讀為,當時的美國股市不適合價值投資。這樣的例子還包括1986到1989年的日本市場,2000年的納斯達克市場,2007年的中國市場,以及前些年的越南市場:一共只有兩只股票,每隻都炒到了市盈率200倍以上。
其實,說價值投資理論和它的基本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是因為它的理念和策略本身科學而有效,歷史證明它在各種投資流派中是最好的投資方法,但這並不等於,它在任何時間段上都有用武之地。任何一個國度和地區,只要股市處在泡沫階段,都不適合價值投資。因為沒有安全空間可以尋覓。反之,只要任何一個市場在犯下錯誤,低估了優秀企業的價值,就都有適合價值投資的餘地。
正確的解釋是:風險與機會並存,這才是股市永恆不變的真實面貌。而只抓機會,少冒風險,這才是投資者在研究和操作中應該始終圍繞的核心問題。股市何時能治理有方、監管到位、健康發展,這些更多地屬於管理層的事情,一般股民只能發出微弱的祈求之聲。但無論市場有多麼地丑惡和殘酷,多麼地復雜和善變,畢竟總沒有人象李逵一樣高舉兩把板斧,強迫你必須買進這個或者賣出那個。投資者的命運歸根到底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弄清中國股市究竟適不適合價值投資的另一個關鍵,是投資者的自身把握:你究竟以什麼樣的投資方法去參與這個市場。如果你以賭徒的立場和心態去參與,股市就真的變成了零和游戲,變成了徹底的賭場;你天天打聽各種內幕消息,靠流言蜚語來指導操作,股市就變成了詭秘的政策市、消息市;你以投機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去介入市場,股市的短期起伏就會遮蔽你的雙眼,你就會為了一碗紅豆湯失去了長子權。具體說,比如你在德隆系股票和中科創業股票,或者戴上ST的某些股票,創業板的某些股票瘋狂拉高時,也去搭車撈一把,你就會讓命運變得撲朔迷離。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立場、眼光和心理,就會有什麼樣的股市。
就算你面對一個規范、健康、成熟的市場,整天在裡面追漲殺跌,天天分析資金流進流出,日日閉門不出畫線構圖,對公司的基本面不聞不問,對股票價格的高低無法判斷,那你還是會認為這個市場不適合價值投資。
同樣是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有些人船隻傾覆、落水求生,有些人卻雲帆高掛,魚蝦滿倉。
道理很簡單:不但要問股市究竟「是什麼」,還要問股市究竟「有什麼」,更要問我們應該「干什麼」!
作為理性的投資者,牢牢地抓住好公司和好價格兩大要害,在喧囂雜亂的股市中真正理解和運用"以不變應萬變"的精深哲理,這才是事關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在一個特別不規范的市場,我們恐怕要更多地想著美國前總統里根遇刺後對夫人南希所說的話:"親愛的,我忘了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