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民收入是否適合投資股票
① 在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中,那種行為將被經濟學家視為投資
選擇:上述都不對,即D選項
購買股票,證券在經濟學研究中只能算是一種資產轉移,不能算投資
在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中
投資一般是指購買生產設備或者建造廠房等等
② 論投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在宏觀經濟學里,國民收入=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出自《網路》
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有益補充。出自《網路》
消費(consumption)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 「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出自《網路》
政府支出是指一國(或地區)為了完成其公共職能,對購買的所需商品和勞務進行的各種財政資金的支付活動,是政府必須向社會付出的成本。出自《網路》
凈出口是當出口大於進口,這個差額稱為順差;當凈出口為負時則稱為逆差。貿易差額又稱凈出口、貿易余額,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經濟學上為了方便,常以NX(Net Exports,即凈出口)符號代替。 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出自《網路》
③ 宏觀經濟學中,收入決定理論中,按收入看,y=c s。為什麼收入不可以用來投資呢國民收入到底什麼意思
從個人角度,收入=消費+儲蓄。當我們進行儲蓄後,一些人用我們儲蓄的錢進行投資了,即均衡時儲蓄=投資。收入當然可以用來投資,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④ 股票估價的增加會影響國民收入嗎
股票的股價也好,估價也好 ,都跟國民收入沒啥關系,只跟買了這支股票的人有關系
⑤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對股市未來不必過度悲觀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
⑥ 為什麼居民購買的股票在國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稱為投資
要算的,資本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只是國家還沒全面意識到這一點
⑦ 以下哪一項屬於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資
廠商更新了一套生產設備屬於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資;答案選擇A;
原因是因為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7)當前國民收入是否適合投資股票擴展閱讀:
有三種衡量國民收入的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產出(產品)法。
1、收入法是通過加總本國居民、公司和個人直接得自當期貨物和服務生產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總和。對這種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給出的國內總收入,只要隨庫存增值對之進行調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再加上來自國外的財產凈收入,就可得出國民生產總值。
2、支出法是把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進行加總,從而得出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總支出。它只是總和最終購買價值,而把所有對中間貨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3、產出法是匯總該國的工業和生產性企業在每一生產階段上的增加值。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若再包括來自國外的財產凈收入,它就能給出國民生產總值。
⑧ 股票投資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股價並不是特定股票強弱的唯一指標。當市場分析師尋找具有反彈潛力的股票時,他們會特別關注股票價格與交易量之間的關系。
⑨ 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如何通過投資來影響的呢
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如何通過從而影響呢?這個融資投資人過來賭了,當然國民收入和小女生都會提高,讓人家主要是看投資上的多少,而且投入的資金都有很大關系。
⑩ 國民收入為什麼不能=投資+儲蓄+消費
問題的關鍵是 證明儲蓄就是投資 儲蓄恆等於投資
只要證明了這一點 相信樓主就沒有疑慮了
我們可以先找一個切入點 例如 和老百姓自己最息息相關的個人可支配收入Yd
Yd無外乎就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用來消費了 另一部分沒有消費掉的就儲蓄起來了 無論是存進銀行還是放在自己床底 都是一種儲蓄 所以Yd=C+S恆成立
1. 先從兩部門模型開始
兩部門模型中沒有政府 因此也沒有稅收和轉移支付 所以Y=Yd 恆等式如下
C+S=Yd=Y=C+I
顯然 等式兩邊抵消掉消費C 就得到S=I
2. 加入政府 擴展成三部門模型
三部門模型中 因為政府存在 所以有了稅收和轉移支付
則Y=Yd+T-Tr 其中T為稅收 Tr為轉移支付 恆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
移項合並之後得到 S+(T-Tr-G)=I
其中S就是老百姓的儲蓄 而稅收T是政府收入 轉移支付Tr和政府購買G都是政府支出 所以T-Tr-G實際上就是政府的儲蓄
所以 老百姓的儲蓄+政府的儲蓄=社會總儲蓄 依然等於投資
3. 加入國際貿易 擴展到四部門模型
收入核算恆等式為 Y=C+I+G+NX
NX為凈出口 等於出口減去進口 即NX=X-M 其中X為出口 M為進口 則恆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NX=C+I+G+X-M
移項合並之後得到 S+(T-Tr-G)+(M-X)=I
S和(T-Tr-G)在上面已經解釋了 現在解釋M-X
進口M是外國人收本國人的錢 出口X是本國人收外國人的錢
M-X就是國際貿易中外國人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額 這個差額 可以理解為外匯儲備 這是外國人在國際貿易中的貿易余額 儲蓄起來了 (當然可以為負值 對應為負儲蓄)
於是就得到 老百姓儲蓄+政府儲蓄+外國外匯儲蓄=超級總儲蓄=投資
可見 無論是兩部門還是三部門還是四部門 儲蓄都恆等於投資
最後 不得不坦白一點
以上證明的邏輯首先假定了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成立 在邏輯上無異於假定成立然後證明成立 就如同索洛增長模型的邏輯一樣 嚴格來說 是不對的 但是應該可以讓樓主明白為什麼儲蓄恆等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