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投資股票所獲收入和股息
1. 居民企業之間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予以免稅,如何理解
解析:
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和第(三)項所稱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拓展資料:
根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符合免徵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
對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不符合上述免徵企業所得稅規定,應按規定並入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
(1)居民企業之間——不包括投資到「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非居民企業」(適用個稅的企業)
(2)直接投資——不包括「間接投資」
(3)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在一年(12個月)以上取得的投資收益。(即不包括對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進行短期炒作而取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
只要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就免稅,因為股息,紅利本身就是稅後利潤,再征稅就是重復征稅了,因此不征。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什麼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後的余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3. 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 紅利收入
個人觀點:
《稅法》上說的收入是指: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的收入有以上九種形式。而其中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應理解為:是指企業因權益性投資從被投資方取得的收入(稅法實施條例的第十七條)。 但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作為免稅收入處理時,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而該條件就是: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在此強調了投資的「直接」兩字!!
而「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在一年(12個月)以上取得的投資收益」,這是指的短期行為,稅法強調的是企業的「短期投資行為」不能適用免稅的規定。
以上共同學習,希望對你有用!
4. 居民企業自己的錢投資獲得的股票利息,投資收益不能免稅,而企業投資給你的利息股息紅利可以免稅,對嗎
是的。法人股東投資收益有稅收優惠政策。
5. 如何比較股息與股票價格所獲的收入
問題有些模糊,不好回答。
一般來講,股息的平均收益(股市整體)和銀行存款相差不大。
價格對投資回報影響更大些。
6. 一國居民和非居民之間投資與借貸所引起的利潤、利息、股息的收入與支出記錄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 )。
資本項目。
7. 居民個人的利息股息以每什麼收入額
居民個人的利息股息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第三項規定:利息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7)居民投資股票所獲收入和股息擴展閱讀:
個人的利息股息介紹如下:
財政部發布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居民個人來源於中國境外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不與境內所得合並,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轉讓中國境外的不動產、轉讓對中國境外企業以及其他組織投資形成的股票、股權以及其他權益性資產(以下稱權益性資產)或者在中國境外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8. 居民企業股息紅利性質的收入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作為免稅收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企業取得被投資企業分配股息、紅利的收益;
2.企業取得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轉增股本的部分視同股息所得的收益,作為企業增加股權投資計稅基礎;
3.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資或減少投資,取得的相當於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視為股息所得的收益。
4.企業因被投資企業注銷清算或被投資企業資產重組按稅法規定需要進行清算所得稅處理,取得的相當於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該股東所佔股份比例計算的部分或清算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後的余額部分,視為股息所得的收益。上述第一、三和四項實際取得的股息、紅利性質的收益,企業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相關證明,符合條件的可以享受免稅待遇;第二項股息、紅利性質的收益,企業應增加投資的計稅基礎,在未來轉讓、處置股權時扣除。具體請參閱「滬地稅所〔2013〕110號
9. 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 紅利收入
首先,要符合三個條件:
(1)居民企業之間——不包括投資到「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非居民企業」(適用個稅的企業)
(2)直接投資——不包括「間接投資」
(3)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在一年(12個月)以上取得的投資收益。(即不包括對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進行短期炒作而取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
只要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就免稅,因為股息,紅利本身就是稅後利潤,再征稅就是重復征稅了,因此不征。但注意理解其中的關系:注意:「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收入是要確認的,但是在計算所得稅時就把這塊收入去掉,因為支付方(支付股息、紅利的企業)已交了所得稅,所以收到方就不應再交所得稅了(即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