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第一法則是保住本金
A. 股市人生投資啟示
一、保住本金,放棄一夜暴富心理。巴菲特 有句名言:在股市中第一條原則是保住本金,第二條原則是保住本金,第三條原則就是尊循第一二條。從100萬跌倒50萬只需要虧損百分之五十,但是要從50萬重新賺回到100萬卻要盈利百分之百。
二、順勢而為,不要與趨勢為敵。本次股災中不光散戶損失慘重,很多知名投資人士也慘敗,不少私募基金面臨清盤危險。為什麼呢?大家對去杠桿帶來的風險
預計不足,面對暴跌不是考慮如何保住本金和勝利果實,而是幻想反彈會馬上來臨,反彈後多掙些再走。可是當時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認真看看大盤趨勢,是很明顯的
下跌趨勢啊!這種明顯的下跌趨勢連孩子都能看出來,我們在股市征戰多年的人會看不出來?
三、盡量減少交易次數,以中長線投資為主。既然進入股市,人們都希望快速贏利並有所作為,為了更快地有所作為,人們又往往選擇了不停地交易、交易、再交
易。大部分人都有追漲殺跌的經歷,加上交易傭金和印花稅,你的賬戶資金想快速增長其實是十分困難的,不斷縮水反而成了大概率事件。
建議:一定要克服短線交易的沖動,要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認真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價所處的位置,耐心等待機會的來臨,如果股價到了預定的買入價位就可以逐步低吸做中長線投資打算。如果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交易沖動,那就只買1手吧發泄下吧,千萬別重倉。
四、
學會控制倉位和空倉。經過今年這場刻骨銘心的股災,投資者都認識到倉位管理的重要性,融資買股的風險也暴露無遺。股市下跌並非針對某個人來的,手中有股票
的都會等比例市值縮水,滿倉和融資炒股的輸得會更慘,個別的人被打爆而徹底出局,即便沒透支的人,每個人股票市值的縮水比例也是取決於各自的倉位。所以,
判斷大盤走向是跑贏股市的前提,輸贏多少則取決於自己的倉位管理。你滿倉或融資炒股無非是想賺更多的錢,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股票下跌你會賠更多的錢。
建
議:沒有一定水平的散戶切忌融資炒股。除非出現底部反轉情況,建議散戶不要滿倉操作。大盤行情好時建議倉位可以達到80%,大盤震盪調整時倉位最高不能超
過50%。大盤走勢不佳時盡量空倉等待。總之,你一定要預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要知道看到肥美的獵物手裡卻沒有子彈的感覺是多麼痛苦啊!
五、
嚴格遵守交易紀律,寧可錯過不能做錯。中國股市是政策市和資金市,誰也不知道股票會漲到哪裡或跌到哪裡。說到交易紀律,一般人都能說出一二,那就是止損和
止盈。其實我個人對止損和止盈有不同的見解。第一我不建議無原則的止損,要慎用止損。如果你慎重選股,一般情況下根本不會用到止損這個操作。只有大盤趨勢
變壞或個股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時才能考慮止損。有句話叫: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如果你買入前沒有做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股票一跌心裡肯定就慌了,於
是想起止損的聖經,割完再換下一個。這樣割下去最後估計只剩下骨頭了。第二,止盈也是需要技巧的。當股價漲到你預期的價位後可以適當賣出兌現一部分利潤,
但股票上升趨勢沒有改變前建議你應該保留一半籌碼。這個道理在本文第二條「順勢而為,不要與趨勢為敵」已經講述。
建
議:選股一定要全面分析對比,深入研究股票的基本面、技術面和籌碼分布等狀況,寧可錯過不能做錯,因為股市裡機會有的是。只有你真正了解你自己的股票,這
樣你才能經得起莊家的折磨,不會輕易交出廉價籌碼。如果買入時的理由沒有變化,而股票卻下跌了,這時候你不光不應該止損賣出,反而應該考慮第二檔加倉(具
體可以學習**小小辛巴的五檔建倉法)。
B. 理財三性原則
1.安全性,也就是風險性
「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時刻牢記前兩條。」由此可見,巴菲特有多重視安全性。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安全性是我們在投資時首先要考慮的。這個投資項目有什麼風險?本金會不會虧損?我能接受多大的虧損?合作對象靠不靠譜?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在投資之前,都需要先考慮。
對於投資來說,真正危險的並不是風險本身,而是不知道風險在哪,不知道風險何時會出現。
如果我們只看到投資的收益而忽略風險的話,很可能就會被所謂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讓自己的本金受到損失,甚至有去無回。
當然,我們也不用過於畏懼風險而束手束腳,不敢投資。
比如很多人因為不懂投資,害怕承擔風險,而把自己大部分的資金都存放在銀行儲蓄,或者只投低風險的項目,表面上看是守住了本金,但其實收益率跑不過通貨膨脹,實際資產在貶值縮水。
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偏好是不同的,對風險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挑選與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2.收益性,也就是增值性
一般來說,收益性是大家在投資理財時最關注的問題——這個投資能給我帶來多少回報?投資收益率有多少?對我來說收益偏低、適中還是偏高了?在考慮這收益性問題時,很多人會進入誤區。
這個誤區是大家都愛追求收益的最大化,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勢必要犧牲資產的安全性,因為高收益的投資,一定是高風險的,但高風險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我們追求的應該是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收益率,是符合我們實際理財目標的收益率。
3.流動性,也就是變現性
投資理財的目的,就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有足夠的錢可以用。所以在做任何投資時,都需要考慮流動性,也就是變現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層面的因素,也就是資產變現的金額大小和時間快慢,這兩個因素需要綜合考量,再挑選與自己理財目標更匹配的理財產品。
C. 巴菲特股神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什麼
只看基本面,分析公司的資料,認為該公司有很大潛力和股票被低估,在中國不可能的,政策和莊家操控一切。公司的發展與股市沒有多大關系。就和A股是世界最熊同個道理
D. 股票投資保本投資法是什麼
這里的「本」是指投資者主觀認為在最壞的情況下也不能虧掉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指投資股票的全部資金,其要訣是:預先制訂自己的獲利賣出點和停止損失點。當股市上漲到投資者獲利賣出點時,不是將所有持股全部拋光。而是賣出其所謂「保本」的那部分,這時所持有股票的市價總額還與最初的投資額等同。然後估定所剩股票的「本」,伺機賣出第二輪「本」。當股市下跌時,以停止損失點作為賣出時機,即當行情下跌至只剩投資人心目中的「本」時,迅即賣出,保住最低限度的「本」,以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
E. 投資理財本金能保住嗎
您好,跟很多朋友聊投資理財,我發現很多人只注重收益率,忽視了本金的安全性。我經常說如果年收益率有10%我就很滿足了。很多人聽了以後,都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很多人覺得,憑他們的聰明才智,每月收益率10%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按照他們的收益率,我估計不出十年,世界首富很快就是他們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拋開風險談收益率的都是耍流氓。盡管很多人在某一個標的上的收益率很高,但是他們總體的收益卻是負的。投資理財這件事,本來是用錢去賺錢,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卻在不斷地虧錢。我身邊很多人做生意賺了錢,打工存了錢,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如果不踏入投資理財這條路,生活還過得好一點,一旦踏進來,就不把之前賺來的錢虧光不罷休。他們與其說是在投資理財,不如說是在賭博。
巴菲特說他投資有兩條原則,第一,絕不虧損;第二,請參照第一條。股神之所以能夠幾十年來不翻船,在金融投資行業屹立不倒,是跟他的這兩條原則分不開的。
不是說為了保住本金所以我們就什麼都不要做。我強調要保住本金,是說在決定投資理財之前,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風險,然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再考慮其他的東西。現實中很多人投資理財關心的卻只有收益率。
撇開那些利用高收益率行騙的金融陷阱不說,我們來考慮合法合規的投資理財,保住本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金保住了,賺多賺少都是賺,最多不賺但不賠。如果本金損失了,那就需要更高的收益率來回本,但是更高的收益意味著更高的風險,意味著可能失去更多的本金,這樣就陷入了惡性循環。比如100元本金,第一年收益率100%,變成200元。但第二年虧掉一半,收益率-50%,你最後還是只剩下100元。這樣反復循環下去10年後還是100元,總收益率為0。如果本金安全,每年收益率5%,那10年後就變成163元,總收益率63%。可見本金安全是多麼重要!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本金就是青山,柴就是收益,山在柴在;山沒柴沒。
很多悲劇就是因為太過冒險。去年7月22日,中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被稱為「中國的傑西·利弗莫爾」的劉強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台一躍而下,留給我們一句:活著就好!
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地震會來,所以我們建房子的時候要考慮仿震系數;因為我們不知道台風的破壞力度有多大,所以我們要先做好准備。有備無患,安全第一。投資理財有風險,我們要時刻記住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
F. 證券投資,保住本金是第一位的。如果連本金都保不住,何談賺錢呢所以,你要適當投資於藍籌股。
理論是有可能賠光,但現在實際操作中怎麼跌也不至於賠光。要賠光的話,我們自個兒買股票去了,還要基金公司經理做甚?你說呢 ...不可能,基金跌到最...
G. 投資是指經過透徹的分析,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希望獲得合理的回報。
講個笑話給大家聽,05年時的故事了,一天我去農行存錢。結果一個理財經理靠上來,跟我推薦他們的理財水平有多高,他們主要是做股票的。他告訴我,他的理財團隊是他們那個行業裡面很牛的,他們代客理財的虧損率也就是2,4%左右,而其他券商、銀行的理財團隊幾乎都有百分之10幾的虧損率。
我就跟他說:你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我的錢放你那裡一進去,你就給我虧損2.4個百分點,還說自己很牛,我放銀行怎麼折騰都不虧本的。
這個笑話好笑吧。形勢不好時,存錢比理財有意義多了,你能保證你的東西不虧本么?銀行存款就敢跳出說,保證顧客的存款不虧本,還給利息。你們理財專家們敢這樣保持承諾么?
H. 如何保住本金收益方法有哪些
唐金誠銀回答;保本投資屬於是低風險低利潤的投資方法,比如你存銀行、買理財基金都是方法。還有一個渠道就是股票打新,你可以投資2萬元購買波動小的股票,然後一年中不斷打新,運氣好打新到一隻股票,你就能翻倍了。望採納
I. 關於股票投資問題、急求答案。
對於2008年的全球經濟和股市,可以用危機和災難來形容。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遭受了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考驗,GDP增速從高位回落,很多行業出現供求過剩,企業進入盈利艱難的時期。
2009年經濟將進入最壞的時期,這種最壞表現為經濟增速進入最低點。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表現為衰退期的特徵,中國經濟則表現為增長衰退。在經濟進入回落的周期下,應關注反周期政策的實施和如何發揮作用。在目前內憂外患的經濟背景下,管理層需要繼續加強政策調控,才能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預期。
2009年的股市也許就是每個投資者都應該珍惜的季節。通過對不同衰退期的股市進行的統計分析,股市呈現的基本特徵,即經濟的衰退期或許是股市投資的最好時期,這可以理解為由於經濟的衰退使得投資者可以買到更多物超所值的股票,經濟最壞的時期往往會帶來股市最好的結果。
從指數的點位看,基於對明年上市公司盈利下降10%左右的判斷,25倍PE是可以接受的上限,對應上證指數的高點在2700點;而15倍PE可以獲得需求支撐,對應的上證指數在1650點,那麼,我們預計明年上證指數的基本運行區間在1650-2700點之間。
既然認為2009年是投資者應當珍惜的季節,那麼應該買什麼?「拐點」與「成長」,是投資活動中的永恆話題。所謂拐點,主要是周期性行業的景氣變化,當行業進入谷底期,並開始邁向復甦期,向上的拐點已經形成;當行業進入景氣高峰,出現成長的回落,往往意味著衰退的無可避免。所謂成長,應該是基於未來產業發展的向,尋找到更具發展空間的行業。這種成長往往都是需求推動的,而需求一方面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需求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來自於創造性需求,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拐點」主要是指一些周期性行業,特別是一些形成景氣向上拐點的行業,如石油石化、基建、電氣設備,化纖等行業;在分析「成長」時,則應主要從需求的結構變化入手。從美國的經驗看,其需求呈現鮮明的結構變化,如人均1000美元以下是非耐用消費品為主,人均1000-3000美元是耐用消費品,3000美元以上則推動消費服務業的快速擴張。按照中國的發展階段,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宏觀政策與技術進步將集中體現為對農業、環保、清潔能源、軍工、醫療等新興產業的推動。
策略思路:推出以下三類組合:一是成長型組合10隻:中興通訊、雙匯發展、振華港機、特變電工、天士力、康美葯業、青島海爾、北大荒、中國鐵建、中國衛星;二是拐點型組合10隻:山西三維、煙台萬華、中國玻纖、東方電氣、國電電力、武鋼股份、賽馬實業、中聯重科、一汽轎車、四川美豐;三是中小板組合10隻:美邦服飾、盾安環境、科陸電子、東力傳動、中航光電、大立科技、啟明信息、武漢凡谷、魚躍醫療、思源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