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元投資的股票怎麼辦
1. 為什麼博元投資不是s t股票
1、博元投資涉嫌重大違法而被加上了ST標志,是ST股票。
2、2015年3月31日起,上交所依法對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元投資」)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這是2014年退市制度修訂後,滬深兩市首家上市公司因重大違法行為進入退市程序,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博元投資股票從2015年3月3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進入風險警示板後仍有30個交易日。上交所將在*ST博元交易滿30交易日的下一個交易日起,對其實施停牌,並在停牌後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博元投資股票上市的決定。
2. 博元投資股票要退市,我現在還持有的股票未賣出怎麼辦怎樣追回損失
很難說啦,不好說, 如果退市就要打官司了,我國的投資者是弱勢群體,能賠多少,很難說
3. 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退市風險預警公告的公司中大多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主要是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除了上海家化,還有三木集團、*ST中富、榮豐控股、恆星科技、鍵橋通訊、科倫葯業、勤上光電、風神股份、青鳥華光、*ST國創、*ST成城、五洲交通、大有能源、*ST大荒、上海物貿、博匯紙業、博元投資等均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創業板連續虧損二年 主板帶*st的 都可能退市
4. 博元投資現在一直跌停板,怎麼來拋綽手中股票
這種負面消息纏身的股票你也買!沒有辦法!吸取教訓!!以後不要亂買了
5. 證監會對600656到底要怎麼辦,看都看不到呀
600656博元投資,現在這個代碼已經不存在了,從行情軟體已經查不到了。
相關一些情況如下:
1、博元投資已在2015年5月15日退市。博元投資股票從2015年3月3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進入風險警示板後仍有30個交易日。上交所將在*ST博元交易滿30交易日的下一個交易日起,對其實施停牌,並在停牌後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博元投資股票上市的決定。
2、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前,博元投資剛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不少投資者可能會認為若重組成功,公司還會恢復上市。對此,上交所相關人士指出,公司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後,相關退市機制的啟動和實施,不受上市公司籌劃或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進程的影響。公司本次重組成功與否和恢復上市沒有必然聯系。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應警惕風險,謹慎參與,若公司徹底退市,資金可能血本無歸。與此同時,投資者維權即日起就可積極行動起來。根據相關規定,投資者可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對博元投資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6. 博元投資會退市嗎
1、博元投資已經在2015年5月15日退市了。博元投資股票從2015年3月3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進入風險警示板後仍有30個交易日。上交所將在*ST博元交易滿30交易日的下一個交易日起,對其實施停牌,並在停牌後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博元投資股票上市的決定。
2、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前,博元投資剛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不少投資者可能會認為若重組成功,公司還會恢復上市。對此,上交所相關人士指出,公司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後,相關退市機制的啟動和實施,不受上市公司籌劃或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進程的影響。公司本次重組成功與否和恢復上市沒有必然聯系。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應警惕風險,謹慎參與,若公司徹底退市,資金可能血本無歸。與此同時,投資者維權即日起就可積極行動起來。根據相關規定,投資者可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對博元投資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7. 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有哪些
退市風險警示是中國A股市場中的一種制度。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降低市場風險,2003年4月2日和4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關於對存在股票終止上市風險的公司加強退市風險警示等問題的通知》,對存在股票終止上市風險的公司,對其股票交易實行「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簡稱「退市風險警示」。具體措施是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標記,以區別於其它公司股票。
溫馨提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5-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博元投資「被」退市 股票退市原因有哪些
先來看看*ST博元究竟犯了多嚴重的錯。根據監管機構信息,2011年4月29日公告的控股股東華信泰已經履行及代付的股改業績承諾資金 3.8億元並未真實履行到位。為掩蓋這一事實,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多次偽造銀行承兌匯票,虛構用股改業績承諾資金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票據置換、貼現、支付預付款等重大交易,並披露財務信息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虛增資產、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而且,博元投資財務造假的金額巨大。
3.8億元的確不是小數目。但是,先看一些數據。
銀廣夏,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2億元。
萬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累計虛增銷售收入4.6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1.13億元。
南紡股份,2006年到2010年公司連續5年虛構利潤3.44億元,創下近10年上市國企財務造假紀錄。
這幾家公司都沒有退市。按照此前海通證券分析師表述,中國證券市場成立至今,總共有89家公司退市,其中因為虧損退市的公司為45家,退市率僅3%,年均約0.1%。
而監管層在不斷修補制度的漏洞。*ST博元則恰好趕上挑戰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成為新規之下首個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也為此采訪了桂浩明、葉檀、董登新3位專家,聽聽他們的如何點評。
申萬宏源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ST博元終止上市之事一出,A股市場的「垃圾股」短期內將受到沖擊,但長期來看市場將加快樹立價值投資的理念。因此,市場不會「判死刑」。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此事顯示了退市制度的堅決落實,有利於「緩沖」未來注冊制出台對市場的影響。A股市場類似的信息披露不規范、業績差的公司還有不少,但嚴重的典型的不多。*ST博元退市不是被判「死刑」,而是讓它從現有的市場里「出去」,未來條件符合後還有滿血復活的可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ST博元上市25年來至少8年是虧損的,財務造假情節嚴重。因此,其他某些類似的公司可能「瀕死」,會受到此事的嚴重警告;投資者「不會死」,有關部門將開展損失追償工作;配合*ST博元造假的財務、審計等機構應該受到問責和承擔連帶責任;炒作殼資源的皮包公司會受到威懾和警告,日子會不好過。
除此之外,證券時報記者還發現,將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納入退市情形,是2014年中國證監會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中的重要舉措。將其清出資本市場是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將給其他上市公司帶來重大威懾力,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手段。顯示了交易所等各方尊重法規,嚴格了落實新一輪退市改革的態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劉士余主席此前強調要「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而對*ST博元依法實施強制退市,可謂是證監系統落實這一要求的「第一炮」。劉士余強調「只有監管才能保證改革措施順利實施」,那麼證券時報記者相信,資本市場缺位多年的退市制度強有力落實,正是為了給包括注冊制在內的改革做好准備。
9. 博元投資股票怎麼漲到3700的
系統出差了
10. 000594為什麼退市摘牌了,還能漲停退市了股票資金怎麼辦
股票漲停,怎麼說也算是好事,尤其是在經過了5月28日大暴跌之後,但是國恆鐵路在登陸退市整理板首日的「一」字漲停,雖然令投資者感到驚詫,但卻不感意外。本欄以為,投資者豪賭退市公司重返股市的熱情愈演愈烈,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恐怕並非好事。 退市股票的估值到底應該多少錢,這是一個誰也說不準的事情。退市股票從人人視之為草菅,到變為被投資者追捧的香餑餑,彷彿就是一夜間的事情。改變退市股票估值的始作俑者正是第一隻退市股票長航油運,現在正在新三板交易,名為長油5。截至5月29日收盤,長油5股價報3.43元,處於連續上漲之中,較其退市時的0.83元漲幅已經超過300%,這是退市股票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是*ST博元的退市整理。股價跌至5元上下便不再下跌,投資者開始豪賭其重新上市的機會,此時退市股票的價值中樞開始提高。 時至5月29日國恆鐵路進入圖示整理板,由於其股價較低,僅不足長油5一半的股價,於是受到了資金的強烈追捧,股價被牢牢封死在1.68元的漲停板上。如果未來國恆鐵路股價向長油5看齊,仍將有若干個「一」字漲停板。 現在的問題是,退市股票受到強烈追捧是不是一件好事?投資者追捧退市公司,是寄希望於退市公司經過資產重組能夠重新回到股市,但是真的能夠讓所有的退市股票都重新恢復上市嗎?肯定是不行,最終能夠回歸A股的畢竟只是少數,而且有大量的*ST股票可以重組,重組方選擇已經退市的公司肯定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隨著注冊制的推出,好企業直接通過IPO上市的機會大大增加,自然而然借殼上市的公司也會變少,那麼投資者花3元乃至5元的價格去買入已經退市的股票是否值得?恐怕理性的投資者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些都是投資者的風險,還有對證券市場不利的一面,假如退市股票股價都漲到5元了,那麼ST股和*ST股的股價應該是多少錢?8元還是10元?那麼上市一年就虧損的公司應該多少?假如爛蘋果的股價都賣到了好蘋果的價格,對於股市正常的優勝劣汰將是一種挑戰。被投資者厭惡的股票不退市以變種的形式出現,雖然股票退市了,但卻能夠繼續在新三板吸引資金炒作,其效果與沒有退市並無二致,這與管理層設計退市整理板的初衷相去甚遠。 長此以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申請主動退市,並在新三板獲得重生,大量投機資金也會由主板轉向新三板。投資者在乎的只是盈利,管他是不是退市後的公司,就好像是,如果說地獄被發現有石油,大亨們也會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