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中國作者
Ⅰ 中國的股票傑出投資者中,哪位是注重技術分析的他寫過什麼書,值得一讀
我覺得通過你這個問題可以知道:你主要想通過技術面來窺視股票市場,但是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中國投資者更能解讀市場的發展,其實老外的歷史更長,而且從人性上來說他們更慷慨。不過國內好書也有比如:大贏家 短線是銀 ,就是吳迪老師有幾本書還可以
國外的:股票技術與分析,江恩理論,混沌理論,亞當理論,波浪理論。
金融行業比的不是技術高低:技術高在盈利中佔有比例只有30%,而認識和心態佔有60%。所以你應該是提高認識和在金融市場 的心態調和,和心態歷練。
Ⅱ 國內有哪幾個是股票的投資高手投資名人啊推薦幾個吧!!
你好!
玩股票也17年了,還沒聽說過有股票的名人,當然你如果愛聽假話,那有成千上萬的名人,只要炒一下就出名了。其實茫茫股市怎麼可能有名人呢,都是些炒作的罷了。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Ⅲ 股票投資的24個關鍵財務指標的作者介紹
雷冰,畢業於浙江大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碩士。在國內外從事證券投資工作多年,基礎理論知識功底扎實,實戰經驗豐富。曾在北美和香港等地多家公司擔任過CFO、首席經濟分析師和投資顧問。編寫的《K線綜合實戰分析》、《波段操作實戰精解》深受廣大股民的好評。
Ⅳ 股市圖線精解的作者簡介
唐嘉平,1983年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就職於上海家電公司任質檢工程師。 1993年進入證券業。曾長期在證券公司擔任證券注冊分析師,具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與執業資格。作者酷愛股市投資分析理論及技術分析理論。特別對技術分析中的圖線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在有關學校及證券公司主講《股票投資分析培訓班》課程,深受廣大投資者歡迎,本書就是在《股票投資分析培訓班》教材中圖線分析部分基礎上編寫而成的。雖然這次重印書中案例均為多年前的滬深股市走勢,但在今天看來學習借鑒的意義也很大。因為經典的技術分析理論並不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作者對於技術分析的格言: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會重演」深信不疑。看看本書多年前的滬深股市與目前市場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經常在電視傳媒上發表股市評論,曾長期在東方衛視、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湖南電視台擔任股評嘉賓,目前每天定時作為股評嘉賓出現在東南衛視的股評節目中。
Ⅳ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簡介
傑西·利弗莫爾,生於美國農村,父親逼其子承父業故憤而離家出走,中學沒畢業就進場了,故彼得林奇說:小學畢業就能炒股。他從5美元開始直至身價超過1億,是華爾街歷史上無人能及的傳奇。
傑西·利弗莫爾在14歲與人湊了5美元進場,15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美元,21歲賺到第一個一萬美元,24歲賺到五萬美元,29歲身價百萬,30歲身價三百萬,52歲身價一億。
本書充滿了利弗莫爾的人生和投資思路。他曾數次大起大落,做多和做空都賺過大錢,一生積攢的經驗,後來歷代的股神,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等都受其影響,尤其以彼得林奇為最。所以傑克·施瓦格說:「在對當代30位最傑出的證券交易員的采訪中,我向他們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哪一本書對證券交易員最有啟發?迄今為止,獨占這一名單榜首的是70年前出版的偉大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
這本股市投資圖書與眾多股票投資類之所以不同在於:利弗莫爾在晚年寫下這本書,那時候他已經無所顧忌,所以他毫無保留地將一生的投資心得全部袒露出來。他很真誠(除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豢養無數情婦等不光彩之事)。
Ⅵ 聰明的投資者的作者簡介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
美國經濟學家和投資思想家,投資大師,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格雷厄姆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著有《證券分析》(1934年)和《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這兩本書被公認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資聖經」,至今仍極為暢銷。格雷厄姆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來自於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作為一代宗師,他的證券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賈森·茲威格(Jason Zweig)
《華爾街日報》投資與個人理財高級專欄作家。早先,他曾是《貨幣》雜志和《時代周刊》的資深專欄記者,《福布斯》共同基金專欄主編。從1987年他開始撰寫投資方面的文章,是華爾街有影響力的資深財經傳媒記者。
本傑明·格雷厄姆名言
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遵循兩個投資原則:一是嚴禁損失,二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容易,而獲得出眾的投資回報則比看上去的要難。
即便是聰明的投資者也可能需要堅強的意志才能置身於「羊群」之外。
由於大多數人骨子裡傾向於投機或賭博,受慾望、恐懼和貪婪所左右,因此大多數時間里股票市場都是非理性的,容易有過激的股價波動。
個人投資者應該自始至終做一名投資者而非投機者,這意味著,每一筆交易都能夠被證明是合理的,買入的價格是基於非個人、客觀的推理。
認為普通大眾可以通過預測市場來賺錢是可笑的。
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
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的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當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懷念本傑明·格雷厄姆
——沃倫·巴菲特
幾年以前,在即將80歲之際,格雷厄姆(1894~1976年)向一位朋友表達了他的想法:希望每天都做一些「傻事、有創造性的事和慷慨的事」。
他的第一個奇怪目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善於使自己的想法不會帶有任何說教或傲慢成分。盡管他的想法是強有力的,但是,它們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溫和的。
本雜志的讀者無需我們對格雷厄姆的創造性成就進行細致的介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某一學科的創始人都會發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快就會被後繼者所超越。然而,這本書對一種混亂和令人困惑的業務領域進行了系統化和邏輯化的分析;與此同時,在本書出版後的40年時間里,人們很難想出,有哪一個人能夠在證券分析領域曾經達到過格雷厄姆的水平。在這一領域,許多研究成果發表之後,僅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會看上去非常可笑;然而,格雷厄姆所提出的原則卻一直是穩妥的。在金融風暴摧毀不可靠的知識體系之後,這些原則所具有的價值經常會得到提升,並且能得到更好的理解。他的穩妥建議給他的追隨者們帶來了可靠的回報,甚至使得那些天資趕不上聰慧的從業者(他們因為追求卓越或趕時髦而摔了跟頭)的人,也獲得了可靠的回報。
關於格雷厄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所擁有的支配地位,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在於,這並不是從全神貫注地關注某一個目標的狹隘思維活動中所取得的。相反,他的這種地位是幾乎無法定義的廣泛的智力活動所帶來的副產品。毫無疑問,我從未遇到過思維如此廣泛的人。驚人的記憶力,對新知識一如既往的著迷,以及能夠把這些知識重新應用於表面上不相關聯的問題,所有這一切使得他的思維方式在任何領域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但是,他的第三項責任(慷慨),正是他比所有其他人都做得更成功的地方。我是以一個學生、一個雇員和一個朋友的身份認識格雷厄姆的。無論從哪一種關系來看(在他所有的學生、雇員和朋友看來),格雷厄姆在自己的想法、時間和精力等方面都表現出了毫無保留的慷慨。如果想尋求一種明晰的思維,那麼沒有比格雷厄姆更好的人選了。而且,如果需要獲得鼓勵和忠告,就可以隨時去找格雷厄姆。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曾經說起過那些為後人栽樹的人。格雷厄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金融分析師雜志》,1976年11/12月刊。
Ⅶ 請推薦一些中國人寫的證券投資類的書籍
我建議開一本叫《港股精解168例》
作者是誰我也忘了,
是繁體字的 個股分析和趨勢線分析以及技術線的識別都很簡潔明了
很值得一看
對與初學股票的人幫助很大
只是他的分析對象是香港股市罷了
但是,很有價值,不象國內的那種千篇一律的書
但你要反復看幾遍才領悟的到,很簡潔但很明了,因為么有太多的羅嗦
所以要多看幾遍才看的透
Ⅷ 中國股神林園炒股秘籍的作者簡介
王洪,1964年出生於湖北洪湖。教育經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比較文化博士班(博士肄業、碩士畢業),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
工作經歷:在中關村做過3年電腦銷售;在上地做過3年房地產開發;在海淀做過9年文化娛樂出版。1993年投身股市,從業14年,近年來跟隨林園專職研究上市公司,深得林園投資真傳。
Ⅸ 推薦幾個講股票的好書和作者吧,謝謝啊
波動博弈理論
《經典股市理論及零風險實戰策略:波動博弈理論之二 》,
《波動博弈理論炒股高級教程》,
《波動博弈理論長線投資策略:波動博弈理論之四/零風險證券交易實用叢書》,
清華大學教授,周佛朗主編,我看過的,很好,共四本,第一本是入門,不怎麼的,後三本教你炒股,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