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股票波動
㈠ 機構投資者為什麼是股市的穩定器
機構投資者資金實力雄厚,不易追漲殺跌。持股時間比較長,股市低迷期,主力機構會買了很多廉價股票,股市泡麵嚴重時,主力機構開始拋出股票。所以機構投資者更理性,可以說機構投資者是股市的穩定器。
㈡ 機構投資者的引入對中國證券市場股票波動性的研究的哪些成果
將機構投資者限定為與個人相對應的一類投資者即法人,具體體現是開設股票賬戶...這發生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部門———證監會提出「超常規、創造性地發展機構...
㈢ 股票機構投資者,為了拉高或砸低股價,自己買自己賣的股票, 違規么
這要看證監會的定性問題,公募私募都是這么乾的,要不怎麼賺錢,這點只要機構投資者給出適當的理由就不算違規,理由不充分,要看證監會。
㈣ 積極培育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的意義
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對證券市場穩定的積極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具備資金規模,技術及信息優勢,能夠做出相對理性決策。機構投資者一般是職業的、大型的專業投資機構,相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機構者一是擁有的資金量大;二是都是由投資領域的專家進行專職投資管理和運作的。他們憑借這些優勢可以在證券市場中發掘出那些價值被低估、業績優良的優質公司,同時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這樣機構投資者沒有像散戶那樣頻繁的短期行為進而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2.機構投資者深諳國家的有關政治、經濟政策和法規,經驗豐富,實力雄厚,在證券市場上影響很大。機構投資者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組織形式,機構投資者的經濟理性決定了其目標指向是股東或基金持有者利益最大化。唯其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擴大資金實力以通過規模經濟效應來提高收益水平。故此,機構投資者必然會緊隨經濟和市場形勢變化來調整其投資的方向、規模和結構。如此起到穩定證券市場的作用。
3.機構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資源和能力差異造成了行為方式的不同。一方面,機構投資者之間差異非常大;另一方面既定的制度環境給予不同機構投資者以不同的行為空間。下面基於行為金融學理論,就反饋策略和知情者下注兩方面,分析機構投資者行為對證券市場穩定性的影響。(1)反饋策略(Feedback Trading Strategy),是以股票過去的表現作為買賣判斷的主要基礎。正反饋交易使股價變動趨勢加強,價格變動幅度增大,不利於股市穩定;而負反饋策略操作則與之相反。反饋理論認為,雖然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理性投資者,但整個市場的非理性很快就把這類有限理性給淹沒,最終使得市場存在連續的反饋。機構投資者利用自身優勢,小規模干預資本市場的運行,使其朝有利於自身發展方向運轉,不同機構投資者採用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採用負反饋策略和採用正反饋策略的投資者將會相互抵消各自的影響。(2)知情者下注(Smart Money),是投資者基於所掌握的市場或股票的充分信息而做出判斷與決策的行為。一般來講,知情者下注可以稀釋部分普通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
從中國股市來看,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以後,上海證券市場和深圳證券市場的波動性都發生了結構性降低。機構投資者發揮了穩定市場的功能,符合對機構投資者的預期。在機構投資者發展的過程中,每次的政策推進都對市場起到了明顯的穩定作用。在幾個重要政策中,保險資金通過機構投資者間接入市對上海證券市場的穩定作用最為明顯;封閉式基金的成立對深圳證券市場的穩定作用最為明顯。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方面,在上海證券市場和深圳證券市場上表現強度是有差距的:在深圳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進入最高降低了近13個百分點的波動性;在上海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進入最高降低了6個百分點的市場波動,因此積極培育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能夠有效的穩定市場。
㈤ 如何股票當天有沒有機構投資者
1 其實很多人認為有庄的股票一定好,就專門挑選有庄的股票來進行購買,其實這和本質的是否能盈利差距巨大。為什麼這么說呢?有庄的股票一般都能掌握主動權,散戶能斗的過的少之又少。
2 當然有庄的股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有規律和習慣,至少波動率要高一些,不會讓投資者感覺「無聊」,如果就機構投資者能聊幾萬字,這里就你這個問題來做點說法。
3 機構投資者,也可以稱之為長期坐莊者或者慣性交易者(一定周期內頻繁交易),他們有共同的特色就是持有的本金一般都能夠占該股流通股本的50%(以上),那麼如何確保在低位足夠撿到貨關繫到他們這筆操作風險大小,一般在潛伏期和沒有機構的股票一樣,該啥樣啥樣,不過偶爾會出現特別大的交易單(破綻之一),有事也會在盤口上動一些手腳,大部分是出現大的委買或者大的委賣(實現一些目的和練手)。所以在潛伏期判斷有沒有機構沒意義。
對於判斷機構,最直接的就是股票啟動,一方面看大勢(大盤),其次是這個概念是否有深度可講(股市),最重要就是看實際買入的資金情況(買入過大交易所都能查到數據),買入資金判斷,對比當日大盤和板塊就能知道買入量,當然持續的買入量能增加判斷小幅增加風險,不過呢要判斷當然有沒有機構投資者而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是否啟動了,啟動資金投入多少,剩下的都是其次的,而關鍵的次日大盤情況將決定機構對該股的操作。
㈥ 機構投資者一般都用什麼軟體炒股
大機構投資者使用的股票軟體通常是:DDX,Level-2(使用比較多)。
1.DDX(炒股軟體「大智慧」功能)DDX大單動向:大單動向基於Level-2的逐單分析功能,是一個短中線兼顧的技術指標。
DDX紅綠柱線表示當日大單買入凈量占流通盤的百分比(估計值),紅柱表示大單買入量較大,綠柱表示大單賣出量較大,DDX1是大單買入凈量60日(參數p1)平滑累加值占流通盤比例,DDX2和DDX3是其5日(參數p2)和10日(參數p3)移動平均線。
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根本就不看盤。都是中長期的配置,盤中的漲跌波動根本就不看。只用彭博和wind。
2.Level-2產品目前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新推出的實時行情信息收費服務,主要提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證券產品的實時交易數據。包括十檔行情,買賣隊列,逐筆成交,委託總量和加權價格等多種新式數據。使用Level-2軟體的股民,在開盤時間內,可以隨時看到莊家、散戶買賣股票的情況。
還有其他的一些軟體,但是機構投資者基本不用。
㈦ 機構投資者如何利用投資股票進行內幕交易的
利益輸送的話就好像買西飛國際的股神副市長一樣,送禮不用上門了,把提前拉升的股票告訴你所要輸送利益的人就成了,他買股票賺錢,看起來還更合法化。內幕交易是指知道股價漲跌內幕的人自己或者給自己的親戚朋友按照所獲得的內幕信息進行買賣操作,這俗稱老鼠倉。操縱股價就更簡單了,一般是指機構投資者在低位大量建倉完畢後利用資金優勢拉高股價從而獲利的行為,很具體的解釋你可以去查閱新的證券法,上面有細節規定。
㈧ 機構投資者購買股票也是一點一點買的嗎
機構只能一點點的買入,一次性買入會造成股價劇烈波動。有個著名的投資機構叫哈爾投資,他們就是這樣操作的。資金量太大,進出都很不方便的
㈨ 機構投資者買賣股票 要傭金嗎
任何一個機構投資者買賣股票均需要傭金!就算是證券公司也需要!證券公司除了固定每年均需要交的一筆費用之外,還需要按成交金額的數據交付一小部份的費用(包括在傭金中了!),當前過億資產的機構證券交易傭金為萬分之二!
㈩ 機構投資者對股市的影響還有研究價值嗎
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和廣大散戶的操作策略是不一樣,而且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信息也是不對稱,他們的投資思路其實是不適合散戶投資者跟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