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太原理工大學股票投資技術分析

太原理工大學股票投資技術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9-05 06:35:48

㈠ 太原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專業考研 哪個好(請教各位哥哥姐姐)

中國礦業大學在一區,錄取一般要過國家一區分數線
太原理工在二區,錄取要過國家二區分數線

就地源優勢來說,當然中國礦業大學好些,尤其是北京校區.

㈡ 太原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系

學校隸屬關系:山西省電話:0351-6014470

學校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街79號傳真:0351-6014469

郵政編碼:030024電子郵件:geoscience@hotmail.com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系以調整專業結構為切入點,以教學計劃改革為核心,積極進行專業調整改造,在保持現有優勢學科的同時,拓寬專業面,增強適應性,努力開創邊緣交叉學科、新型學科,向資源與環境學科拓展,全面推進辦學體制的改革,開辟出一條「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統一,並以內涵發展為主的辦學新路。

一、專業設置

太原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系隸屬於礦業工程學院,其前身為原煤炭部所屬山西礦業學院「地質系」,始建於1958年,原設置有「煤田地質」和「礦產普查與勘探」兩個本科專業。1998年調整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2000年增設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

在1990年獲得「礦產普查與勘探」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基礎上,於2000年獲得「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地質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是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學」學士和碩士兩級學位設置資格單位。

二、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全系現有專任教師28名,其職稱、學歷、年齡結構情況見表1。

表1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教師狀況一覽表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從經費、政策等方面加大對中青年學術骨乾的支持力度,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重大學術交流,穩定教師隊伍,吸引優秀人才充實教師和科研崗位,通過引進、培養、不定期派遣教師進修、培訓等方式,學歷層次明顯上升。1998年以來,晉升教授2名,副教授5名,在讀博士2名,引進碩士10名。現有教授、副教授12名,占教師總數的42.3%;博士(含在讀博士生)和碩士20名,留學生5名,占教師總數的89.3%。聘請外籍教授R.Lovliee教授(挪威卑爾根大學)1名。

三、人才培養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自1996年以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每年招收2個班級,2000年增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後,現每年招收新生3個班。目前在校本科生254人。已畢業碩士研究生23名,其中4名考取博士研究生,考博率達17.4%。2002年底在校碩士研究生23人,工程碩士研究生21人。

隨著教學計劃的適時調整,針對市場培養人才,畢業生就業狀況大為好轉。自1998年以來,除部分學生進入地質科學教育、研究和生產部門外,其他分別進入交通、電力、水利、建築、建材等不同的工作領域,或從事生產、研究、開發、管理,或從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研究與開發,或作為公務員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甚至進入經濟、保險、新聞等部門,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88%以上,考研率達32.7%。

四、辦學優勢與特色

1.辦學優勢與特色

山西是資源大省,在長期開發過程中,環境破壞尤為嚴重。「九五」以來,作為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學」學士和碩士兩級學位設置的資格單位,地球科學與工程系始終圍繞著「資源、環境」主題進行發展,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以培養資源開發、環境保護人才為主要目標,以解決國民經濟建設相關問題為主要任務,組建了研究隊伍,完善了實驗設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教育與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和成效

(1)調整專業方向

21世紀,全球面臨著人口劇增、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和地質災害頻繁等諸多方面的嚴重挑戰,人口、資源、環境和災害問題大都屬於綜合性的地球科學研究課題,需要不同學科間的大跨度、多方位的相互滲透、交叉和綜合研究,要求地質類本科人才的培養應由以往較窄專業的「成型教育」,轉為基礎扎實、拓寬專業方向的「毛坯」塑造,以適應市場的需要。我系以專業結構調整為龍頭,於1998年將原「礦產普查與勘探」和「煤田地質」兩個專業調整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增設了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方向、礦物岩石材料方向,2000年增設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積極向城市地質、環境地質、城鎮建設與管理、水資源和工程地質等領域拓展,既保持了優勢,形成了特色專業群體,又機動靈活,適應發展的需要。

(2)修訂教學計劃

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修訂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科學地進行計劃內學時分配。共設置為基礎性模塊(其中包括校級子模塊和院級子模塊兩部分)、專業技術基礎模塊、專業模塊、自由選課模塊和實踐性教學模塊五部分。在總計2500學時中,基礎課佔49.4%,專業基礎課佔14.2%,專業課佔20.6%,選修課佔15.8%。將高等數學調整為數學建模,增加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保證英語教學4年不間斷,強化地學基礎,增設「3S」和計算機語言等課程,三年級增設計算機課程設計,體現出了厚基礎、寬口徑、重技能、外語強的知識結構。

(3)建設「地球科學館」

「地球科學館」佔地450 m2,共有展版114塊、地質標本1000餘塊、現代生物標本12件、小型模型22件、大型模型3件以及實物展台等物品。展廳由「地球形成和演化、生物起源和進化、礦物的奧妙、神奇多變的岩石、資源與利用、環境保護」六大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均獨立成章。基於地球科學館教育的特點、服務對象和觀眾的心態,建設中以實物為基礎,以文字、圖片、表格、模型為內容,配合聲、光、電等手段,突出實物展品。展品價值的體現以展品與觀眾發生某種聯系為紐帶,既有珍奇展品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同時與觀眾的社會背景、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藉助於電化教育、計算機等設備,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育功能。通過舒適的展廳設計、美觀大方的展櫃式樣、豐富的實物和輔助展品組合、奇特的展示形式、新穎的展示方法、和諧的燈光與色彩布置,創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我校乃至我省新世紀現代化科學教育基地。自2002年5月開館以來,參觀人員有教師、大中小學生、校友、國內外來訪賓客、學者等各階層人員,約5000 餘人次。

五、學科建設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設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兩個工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地質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目前正在積極組織申報礦產普查與勘探工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工作。

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田地質與精細地質勘探、有機岩石學與有機地球化學、地質信息系統等內容。1998年以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基金6項、橫向項目4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了《山西晚古生代沉積環境與聚煤規律》、《華北地塊北緣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關系》等專著4部。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核探測與信息技術、地磁信息技術與應用、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等內容。1998年以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1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基金4項、橫向項目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2項,出版《許家窯文化遺址磁性地層學研究》專著一部,發表論文30餘篇。

地質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災害地質與環境地質等內容。1998年以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10項,其中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基金3項、橫向項目15項。

六、實驗室建設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將原有12個小而全的實驗室按相關學科合並,組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包容面較寬的院、系兩級管理的地學基礎實驗室、地學專業實驗室和科研專用實驗室三個模塊,使實驗室從教研室中獨立出來,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優化實驗項目,更新內容,擴大綜合型、設計型實驗的比例,開放實驗室,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資金投入,改造實驗室環境及更新實驗設備,現擁有高溫爐、顯微光度計、測氡儀、大地電磁測深儀、紅外吸收光譜、MS2磁化率儀、Minispin磁力儀、DMS旋轉磁力儀、交變退磁儀、熱退磁儀、零磁空間校正、X射線衍射儀設備等。2000年投資30萬元籌建了地理信息系統(GIS)實驗室,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建設了全球定位接收設備(GPS),擴建系級標本庫(100m2),其中地磁信息技術實驗室已成為學校特色實驗室,對外開放。學校有一大批高級儀器如電子顯微鏡、Y2000型X射線衍射儀、熱分析儀、微機差熱天平、火焰光度計、粒度分析儀等可供系本科與碩士研究生使用。

選擇優秀、傑出的學科帶頭人任科研專用實驗室主任,按科研要求組合配置儀器設備,購置全球衛星定位儀(GPS)、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袖珍式數字攝像機等電子記錄和存儲、實時信息處理設備,與地方政府、煤礦等社會和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開放實驗室促進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廣泛開展國內和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提高學術水平。

七、「九五」以來科學研究情況

1.「九五」以來科學研究工作及論文專著

1996年以來,隨著我系專業的調整,教學計劃的修訂,師資隊伍的充實與提高,我系的科研能力逐年增強,研究水平不斷提高,開展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21項,橫向項目22項,其他項目2項,已通過省部級以上鑒定項目8項,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國外刊物11篇、國際學術會議10篇、國內著名刊物30餘篇;出版專著8部,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其餘四部專著新近出版待評;出版「十五」規劃教材1部,參編教材兩部。科研進賬經費420餘萬元。

2.目前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

主要有國際合作項目「拉尚反向極性偏移在撒拉烏蘇上更新統剖面的追蹤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化過程中煤大分子結構演化的計算機模擬」,以及省攻關項目「陷落柱林發育區的高產高效採煤技術」和「地質體空間構形信息系統的開發」。

八、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

自1996年山西礦業學院地質系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固體地球物理系開展科研合作與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以來,蘇朴教授與卑爾根大學固體地球物理系瑞達·拉烏列教授建立起古地磁學研究方面的科學合作聯系。拉烏列教授連續7次來華訪問,先後赴內蒙古薩拉烏蘇文化遺址、內蒙古東勝礦區、廣西百色文化遺址、廣西田東剖面、山西襄汾丁村文化遺址、山西芮城西侯渡剖面等地進行野外考察與采樣,就國際合作項目「Blake亞時期間的地磁場特徵」進行研究,蘇朴教授等人也多次回訪挪威,在固體地球物理系古地磁實驗室開展了課題研究。通過近7年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先後完成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省基金項目,2002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在國際刊物及國內一級刊物發表高水平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1部,聯合培養研究生7名,培養了一支與世界接軌的學術梯隊,走在了全校前列,取得了可喜成績。太原理工大學授予拉烏列教授客座教授稱號。

2002年太原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簽署科學研究與教育合作協議,所校共建「地磁信息技術實驗室」,並為我系學科的發展以及碩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給予了支持。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贈送我校全套價值150餘萬元古地磁常規實驗儀器,經過近兩個月的安裝調試,全部設備已正常運行。「所校共建」是我系地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我校歷史上的一個創舉。研學結合,所校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極大地推進我系的學科建設,提高我校的科學實驗能力,增強我系科學研究的後勁,為我校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教師,為國家培養出更高層次的棟梁學子。

(撰稿:范紹明)

㈢ 太原理工大學如何看研究生導師,細化到某個專業那種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材料加工與模具技術的研究生導師叫張金山。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由原太原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材料工程學院部分專業於1998年7月合並組建而成。學院設有材料物理與材料化學系、材料學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焊接材料研究所、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管理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等四系一所三中心,共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七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為山西省品牌專業,2008年列入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在校本科生1396名、工學碩士生243名、博士生64名,在站博士後5名,形成了學科交叉融合、相互滲透,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 擁有教職工148人,其中專職教師90名,博士生導師8名,教授、副教授41名,具有博士、碩士學歷者已達教師總數的88%以上。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3名,山西省高校拔尖創新人才2名,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5名,入選山西省333人才工程2名,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1個,形成了一支人才薈萃、梯隊合理的教學、科研和產業開發教師梯隊。

㈣ 太原理工大學的統計學專業好不好

太原理工大學的統計學專業還是不錯的,太原理工大學屬於211名校,統計學專業屬於其重點專業,所以其還是非常不錯的。

太原理工大學,簡稱「太原理工」,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太原理工大學曾連續兩次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承擔「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各類項目1338項。

截至2017年4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68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42項。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太原理工大學

㈤ 太原理工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太原理工大學考研資料

鏈接:

提取碼:9s23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㈥ 太原理工大學 軟體工程 大二開什麼課

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學英語,體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物理實驗,電路與系統,離散結構,數據結構,軟體工程生產實習
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體育,物理實驗,硬體技術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軟體工程導論 ,軟體工程專業外語,演算法設計與分析,計算機數值方法,軟體工程形式化方法 ,形勢與政策,程序設計課程設計

㈦ 太原理工大學大二公共選修課如果掛了會影響保研嗎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實驗結果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討論
(六)論文——討論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㈧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由化學工程系、生物與制葯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基礎化學部組成。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化工基礎實驗中心及能源化工與催化研究中心、潔凈化工研究所、技術轉化與成果推廣中心。

歷史沿革
化學化工學院的前身是山西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成立於1949年。
1953年太原工學院獨立建院後,設無機物工學專業。
1958年化學工程系獨立建院,成立山西化工學院。
1962年並入太原工學院,仍名化學工程系,設無機化工、有機化工、高分子化工和化工機械四個專業。
1977年增設煤化工專業。
1981年山西煤炭化學工業大學並入,增設煤分析專業。
1984年太原工學院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後,化學工程系分為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系、煤化工研究所、精細化工研究所和化學測試中心。
1988年應用化學系增設精細化工專業,煤分析專業更名為工業分析專業。
1996年化學工程系增設化學制葯專業。
1997年太原理工大學成立後,於1998年在化學工程系和應用化學系的基礎上成立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制葯工程系、基礎化學部和綜合辦公室,原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煤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細化工和工業分析合並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原化工機械更名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原化學制葯更名為制葯工程專業。
2001年理學院化學系並入後,設應用化學系,增設應用化學專業。
2002年增設生物工程專業,制葯工程系更名為生物與制葯工程系。
2005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更名為化學化工學院。

學術科研
化學化工學院與校直屬煤化工研究所、精細化工研究所共同組成了實力很強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群,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煤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工工藝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為山西省重點學科、工業催化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在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生物化工等學科可以招收博士生,在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過程裝備與控制等學科可以招收碩士生。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175人,碩士生有540人,博士生有130人。

師資力量
化學化工學院有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13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20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學科研人員54人;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77人,碩士學位獲得者33人。

科研成果
化學化工學院在大力加強本科生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提高整個教職工隊伍的學術水平,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化。近五年來,獲得國家 「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50餘項。共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出版教材和專著20餘部,獲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5項。並與山西化工研究所共同建立了山西省化學工程技術中心,還與山西焦化集團公司等6個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硬體設施
化學化工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條件,現有實驗用房近300間約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價值1000萬元,其中2001年投資300萬元建成的化工基礎實驗中心和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在國內同類實驗室中處於領先水平;學院資料室資料齊全,寬敞舒適;網路計算機房擁有70台配置較高的計算機;學術活動室可容納120人,是學術活動、教學、會議、實驗演示的良好場所。

就業前景
化學化工學院畢業生就業領域十分廣泛,涉及化工、煤炭、石油、機械、制葯、生物、食品、電力、冶金、材料、礦業等領域,2004年畢業生考研率為20%,總就業率為86%,就業率在全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

未來展望
化學化工學院有悠久輝煌的歷史和飛速發展的現在,我們相信,在學院全體教職工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教學科研條件會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的素質會進一步提高,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未來定會更加光輝燦爛。

熱點內容
如何確定金融賬戶激活了 發布:2025-08-04 11:06:44 瀏覽:852
政府如何影響貨幣供應 發布:2025-08-04 10:59:50 瀏覽:383
法院如何應對疫情金融審判 發布:2025-08-04 10:58:29 瀏覽:801
股權激勵水平屬於什麼財務指標 發布:2025-08-04 10:37:51 瀏覽:403
股票賣出後還會受漲跌影響嗎 發布:2025-08-04 09:59:30 瀏覽:453
簡述影響債券和股票價值的因素 發布:2025-08-04 09:49:40 瀏覽:253
銀行理財和支付寶余額寶有什麼不同 發布:2025-08-04 09:22:25 瀏覽:49
理財新時代如何兼顧收益 發布:2025-08-04 09:20:09 瀏覽:319
捷信消費金融投訴電話多少 發布:2025-08-04 09:11:52 瀏覽:515
股票退市了錢還能收回嗎 發布:2025-08-04 09:02:49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