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肯尼迪股票投資
A. 肯尼迪家族到底有什麼秘密
肯尼迪家族當中的約翰肯尼迪作為美國總統,最後被刺殺,但是卻找不到真正的兇手。一直以來,人們對這件事有諸多猜測,甚至有人懷疑約翰肯尼迪的間諜情婦是幕後黑手。
約翰肯尼迪的幾個兄弟也是英年早逝,甚至有人傳言肯尼迪家族受到了詛咒,這讓肯尼迪家族的命運被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面紗。肯尼迪家族一定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沒有遺忘,他們的故事依然被世界津津樂道。
B. 老約瑟夫·P·肯尼迪的家族
約瑟夫是肯尼迪家族的第二代成員。
1914年,約瑟夫與波士頓市長約翰·F·菲茨傑拉德之女羅絲·菲茨傑拉德(1995年01月22日以104歲高齡逝世)結婚,婚後共育有四兒五女。
小約瑟夫·P·肯尼迪(1915年7月25日-1944年8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
約翰·肯尼迪(1917年5月28日-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
羅斯瑪麗·肯尼迪(1918年9月13日-2005年1月7日)
凱瑟琳·阿格尼絲·肯尼迪(1920年2月20日-1948年5月13日)
尤妮斯·瑪麗·肯尼迪(1921年7月10日-2009年8月11日)
帕特里夏·肯尼迪(1924年5月6日-2006年9月17日)
羅伯特·肯尼迪(1925年11月20日-1968年6月6日):美國司法部部長、參議員
瓊·安·肯尼迪(1928年2月20日-):美國駐愛爾蘭大使
愛德華·肯尼迪(1932年2月22日-2009年8月25日)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
C. 肯尼迪家族為什麼一直厄運纏身
肯尼迪家族堪稱美國歷史上最顯赫、最古老、最有影響的政治家族。除了無與倫比的聲望和地位,這個家族身上還籠罩著一個世界性的謎團:肯尼迪詛咒。第二代族長是金融家約瑟夫·肯尼迪,曾任駐英大使,共育有9個兒女(4男5女)。半個世紀以來,彷彿受到一種神秘的詛咒,這個發跡於新英格蘭的家族命運多舛,其成員屢屢遭遇飛來橫禍,不是重傷、死亡就是被各種丑聞所纏繞,從1941年開始到2009年間已經有近十位「肯尼迪」非自然性死亡。如此多的「巧合」,也成為這個家族一個難解的謎團。
咒語魔力纏擾肯尼迪家族60多年,惹來美國民間不少說法。
說法一:20世紀70年代流傳於美國南部,指肯尼迪家第二代掌門人約瑟夫·肯尼迪為了換取家族握有的政治經濟大權,曾把靈魂賣給魔鬼。盡管這一說法純屬迷信,但至今有些人對此仍深信不疑。
說法二:美國作家兼傳媒人克因曾撰文說,約瑟夫·肯尼迪在20世紀30年代曾任駐英國大使,1937年,老肯尼迪在乘船回美國的途中,同船有一位從納粹魔掌逃出來的猶太牧師,而約瑟夫向船長抱怨,要求船長禁止猶太牧師等人在船上祈禱,結果那位猶太牧師給肯尼迪家族的所有男人下了一個詛咒:他們將遭悲慘的命運。
說法三:約瑟夫·肯尼迪1937年到1940年間作為美國駐英大使,在此期間為避免美國捲入「歐洲戰爭」,他曾拒絕為500名被送進納粹死亡集中營的猶太人派發簽證。1940年他回到美國,「肯尼迪詛咒」開始了。澳洲希伯萊協會主席古特尼克法師稱:「這是猶太人的詛咒,這是報應。」
關於肯尼迪家族的詛咒,現在一般認為有這么幾種可能性:
老肯尼迪以殘酷的方式,教育他的孩子們。他子女很多,共9個孩子,5女4男。幾個男孩從小就有了定位:期望老大——小約瑟夫能成為美國總統,老二約翰由於體質不佳,將來可以做出版商或記者,這樣就可幫助哥哥回擊外界對他的攻擊。老三羅伯特要做律師,將擔負起捍衛家族利益的重任。幼子愛德華的前途尚未選定,需看發展。傑奎琳對傳記作者說,在這個發現中有幾點令她特別感興趣。比如,在50%具有注意力分散特質的人中,DRD47R基因發生了一些變化,她的兒子約翰有可能就是如此。在酗酒和吸毒者中,有這種基因的人也比沒有不良習慣的人多。而肯尼迪家族具有上述嗜好的人明顯高於正常水平。 喬(對約瑟夫的昵稱)領導的不像是個家庭,更像是個足球隊,他既是教練,又是經紀人,又是裁判。羅絲的工作則是在孩子們身邊喋喋不休,不斷干涉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不惜任何代價取得每一項競賽的勝利。在《肯尼迪詛咒》一書中,還提出了坊間流傳的另一種猜測:這個家族由於其難以見光的發家史和濫用權力的行為而受到神的懲罰。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D. 約瑟夫·肯尼迪三世的簡歷
約瑟夫·肯尼迪三世是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二世的兒子,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馬修,如今在奧巴馬政府供職。
跟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約瑟夫·肯尼迪三世也有一份耀眼的簡歷:斯坦福大學、和平隊(Peace Corps)、哈佛法學院、律師、馬薩諸塞州地方檢察官……這些都為他從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約瑟夫志願加入和平隊,到多明尼加服務兩年,成為第一個到和平隊做志願者的肯尼迪家族成員,盡管和平隊是約翰·肯尼迪總統提出並成立的。約瑟夫在和平隊參加的是跟生態旅遊有關的項目,曾募捐10萬美元用於幫助多米尼克家公園發展旅遊業。
結束在和平隊的服務後,約瑟夫進入律師事務所,專事跟抵押貸款和避免抵押贖回權有關的法律服務。近幾年來,他擔任過馬薩諸塞州兩個地區的地方檢察官。
E. 肯尼迪遇害後,曾經為他擋子彈的保鏢,結局如何
肯尼迪家族是19世紀中期愛爾蘭韋克斯福德郡逃荒到美國的後裔。家族成員老約瑟夫·P·肯尼迪在一戰結束後投資股票賺了大錢,成為百萬富翁,故而被冠以美國金融實業家之稱號。後來又躋身政界成為駐英公使。1917年,老約瑟夫喜得約翰·肯尼迪,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孩子在未來居然能夠成為美國總統。
出生在這樣政商合一的家族之中,約翰·肯尼迪從小所接收到的教育也是非同一般的。1936年,19歲的肯尼迪成功申請到了去哈佛大學學習的資格,後又兩度訪問歐洲。歐洲之行拓寬了肯尼迪的視野,對其未來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1940年,肯尼迪從哈佛大學畢業,同年轉入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學習。1941年,美國和日本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此時的肯尼迪在美國海軍情報室的上校柯爾克的幫助下進入海軍情報室外國情報處工作,成為一名情報資料傳遞人員。這段軍隊的經歷讓肯尼迪的閱歷再一次豐富起來,並且為其後進入政界奠定了基礎。
12:30分,肯尼迪的車行駛到了埃爾姆大街,此刻的肯尼迪滿臉微笑地向人群揮手致意,突然一聲槍響劃破長空。子彈從肯尼迪的後方直射而來,射穿了肯尼迪的脖子。僅僅只過了一秒希爾就跳下了車,試圖爬上肯尼迪的座駕。這時候前面的保鏢也意識到了危險,他們不由得加快了車速,所以希爾沒能爬上車子。此時第二顆子彈過來一下子掀掉了肯尼迪的天靈蓋,夫人在旁邊哭泣,並且試圖向後爬出車子。希爾終於上了車,他把夫人又按回車里,把夫人和肯尼迪壓在自己的身體下。前排的康納利州長也中彈身負重傷。八十分鍾後,嫌疑人才終於被逮捕。
肯尼迪隨後就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但最終卻不治身亡。兩天後,嫌疑人在押運過程中被傑克·魯比槍殺。整個事件從頭到尾顯得迷點重重。別的不說就說營救總統之時,僅僅只有希爾一個人捨命相拼,其他人表現的都只像是一個陪襯而已。槍擊案後希爾很愧疚,他表示自己盡力想幫總統擋子彈,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不過由於希爾的突出表現,特勤局後來又讓他負責了約翰遜,尼克松保衛工作,可是自從肯尼迪遇刺以後,他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一旦閑暇下來他就需要用酒精來麻醉自己,不然槍擊案當天的場景就會像電影一樣一遍遍再自己的腦海中播放,這讓他異常痛苦。1975年,希爾在滿懷愧疚中退休。差不多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光景希爾才終於從槍擊案的陰影中走出來,此刻的他也敢於到肯尼迪的墓前祭奠一番了。
F. 肯尼迪家族的恐怖詛咒與約翰·肯尼迪遇刺有什麼聯系
肯尼迪家族是美國的風雲家族,也是美國四大政治家族之一,家族成員也是在美國政壇有一定的影響力,最巔峰的時候當然是約翰·肯尼迪當上了總統,而肯尼迪家族的背後還有一個詛咒,據說肯尼迪被刺殺以及家族中很多人的去世都跟這個詛咒有關系,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說法二:美國作家兼傳媒人克因曾撰文說,約瑟夫·肯尼迪在20世紀30年代曾任駐英國大使,1937年,老肯尼迪在乘船回美國的途中,同船有一位從納粹魔掌逃出來的猶太牧師,而約瑟夫向船長抱怨,要求船長禁止猶太牧師等人在船上祈禱,結果那位猶太牧師給肯尼迪家族的所有男人下了一個詛咒:他們將遭悲慘的命運。
說法三:約瑟夫·肯尼迪1937年到1940年間作為美國駐英大使,在此期間為避免美國捲入「歐洲戰爭」,他曾拒絕為500名被送進納粹死亡集中營的猶太人派發簽證。1940年他回到美國,「肯尼迪詛咒」開始了。澳洲希伯萊協會主席古特尼克法師稱:「這是猶太人的詛咒,這是報應。」
G. 肯尼迪家情況
肯尼迪家族是愛爾蘭威克斯福德逃荒到美國的後裔。家族成員老約瑟夫·P·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 Sr.)於1888年生於波士頓,一戰結束後投資股票賺了大錢,成為百萬富翁,之後涉入政壇使肯尼迪家族成為了受人關注的美國政治世家,1960年美國《幸福》雜志把肯尼迪家族列為美國第十二大家族,估計擁有資產上億美元。
肯尼迪家族是從愛爾蘭來美國的移民後裔。1848年一個
肯尼迪家族
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窮苦愛爾蘭人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波士頓,這年他才26歲。他很快在一個制桶廠找到了工作,掙了一些錢後就安頓下來娶妻生子。10年後因染上霍亂去世,照料家庭的責任由他的遺孀承擔。過了一些年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約瑟夫長大成人。為了急於掙錢養家,他退學去碼頭當了搬運工,幹活積了點錢後開了一家啤酒館當起小老闆,做起了發家致富的美國夢。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會做生意,酒館生意日漸興隆。之後便開始涉足政治,競選州議會議員成功後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闆的女兒瑪麗為妻,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有遠見,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兒子送進了哈佛大學。
約瑟夫·肯尼迪畢業後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成為一家銀行的董事長,並自稱為是全美國最年輕的銀行董事長。後來的一段歷史是肯尼迪家族的發家史,約瑟夫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為了兒女們以後更容易進入社交界,他還把家遷到了紐約。在積聚了幾億美元的資產後,約瑟夫開始留心政治活動,他特別關注著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瑟夫以前就認識羅斯福,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而幫助他競選也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於是約瑟夫開始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還多次陪羅斯福去競選旅行。不知什麼原因在羅斯福當選總統後並沒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而約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寫」了一本關於競選的書《我支持羅斯福》(實際是請一個記者執筆寫成),然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羅斯福只回了一封簡訊:「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對約瑟夫的忠誠羅斯福給了他回報,1937年任命他出任駐英國大使。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來說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約瑟夫雖然精於賺錢,在政治上還很笨拙,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國,羅斯福沒再任命他擔任什麼職務,他在政治上從此銷聲匿跡。但他並不甘心,他要讓自己的四個兒子進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頂峰。[1]
2家族之夢
肯尼迪家族有一個長久懷有的夢想:總統之夢,這個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
肯尼迪家族
為美國的總統。約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禱時就暗暗發誓:我已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峰,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他們夫婦有9個孩子,在政治上有潛力的自然是4個男孩。這4個男孩是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二兒子約翰·肯尼迪、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四兒子愛德華·肯尼迪。根據他自己的經驗,約瑟夫知道要讓兒子有地位,必須先有錢,讓他們永遠不必為生活擔憂。他設立了一些信託基金,提供給孩子們和妻子每人2000萬美元。
3家族簡介
父親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對參與地方政治始終有著強烈的興趣。等到他娶了波士頓市長的女兒,便開始進入當地政治的核心圈子。
政治,似乎永遠是肯尼迪家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這種傳統似乎從肯尼迪第一代就形成了。老約瑟夫·肯尼迪和露絲共生有4男5女,其中當空軍飛行員的老大29歲時飛機失事不幸殉職,其餘的三個兒子都步入政壇,成為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其中老二約翰先做參議員,後當總統,登上了美國政治的頂峰,老七羅伯特作過參議員、司法部長,最年輕的愛德華也是一名參議員。肯尼迪家族有26人活躍在美國政界。 [2]
主要成員
約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締造者,波士頓銀行總裁,妻子是波士頓市市長女
肯尼迪家族徽章標志
兒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 美國第35任總統,曾先後任眾議員和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國際特奧會創始人,名譽主席
羅伯特·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
愛德華·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小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兒子,《喬治》雜志創辦人
卡羅琳·肯尼迪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基金會創辦人
約瑟夫·肯尼迪二世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子,馬薩諸塞州眾議員
瑪麗亞·施萊佛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夫人
約瑟夫·肯尼迪三世 美國前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之孫,馬薩諸塞州眾議員
部分成員簡介
◆ 愛德華·肯尼迪 (Edward Moore Kennedy)
1932年02月22日生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祖籍愛爾蘭。1951-1953年在美國陸軍服役。1956年哈佛大學米爾頓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1958年在荷蘭海牙國際法學院讀書。1959年獲弗吉尼亞大學法學士學位。此外,還獲得十多個大學和學院的名譽學位。1959年入馬薩諸塞州律師界。1960年任眾議院非洲事務小組委員會顧問。1961-1962年任馬薩諸塞州塞福克縣地方檢察官助理。1962年11月06日當選為聯邦參議員。曾任參議院難民小組委員會主席、總務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委員。1969-1971年任參議院民主黨督導員。
1977年起任參議院保健和科學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1979-1981年任司法委員會主席,1981-1986年任勞工和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
愛德華·肯尼迪
為民主自由派代表人物之一。2001年01月03日-20日和2001年06月06日起任健康、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主席。2001年06月06日起兼任參眾兩院聯合經濟委員會主席。還是軍事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成員。 是肯尼迪九兄妹中最小者,其兄約翰·肯尼迪和羅伯特·肯尼迪曾分別擔任總統和司法部長,均先後被暗殺。他於1961年起任小約瑟夫·肯尼迪基金會會長,是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羅伯特·肯尼迪紀念基金會的董事。 著有《十年大計》(1968)、《緊急關頭》(1972)、《我們的時代與世代》(1979)、《凍結:你如何幫助制止核戰爭》(合著,1979,1982)等。 妻子:維多利亞·雷吉·肯尼迪。有五個孩子。 1977年訪問中國。
2009年08月26日,肯尼迪家族宣布,愛德華·肯尼迪於25日晚去世,享年77歲。
◆ 尤妮斯·肯尼迪·施賴弗
尤妮斯·肯尼迪·施賴弗
1968年,施萊佛在美國芝加哥發起並舉辦第一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藉助肯尼迪家族的聲譽,特奧會影響力迅速擴大。2007年上海特奧會的參賽代表團已達160多個,運動員達7200多人。施萊佛之子蒂姆·施萊佛現任國際特殊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
2009年08月11日,88歲的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奧會)創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去世。施萊佛在肯尼迪兄妹中排行第五。她去世後,名噪一時的「肯尼迪九兄妹」只剩下愛德華·肯尼迪和瓊·肯尼迪·史密斯。
◆ 羅伯特·肯尼迪
羅伯特·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1968年6月初,他剛贏得了民主黨加利福尼亞預選的勝利,便於6月5日凌晨在洛杉磯一家旅館內遭到槍擊而死亡。
在他的哥哥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內閣中任司法部長。1964年羅伯特.肯尼迪從紐約州被選為參議員,成為越南戰爭的一個重要的批評者和自由主義民主黨人的代言人。1968年3月16日他宣布自己的民主黨提名總統候選人身份,兩天後對美國的越南政策進行尖銳的抨擊。兩星期後,林頓·約翰遜總統宣布他不再參加競選。
1968年6月5日,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在加州進行的初選中,羅伯特遇刺身亡。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遇刺身亡。
羅伯特·肯尼迪說過∶「很少有人能偉大到使歷史折腰;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事件的一小部分,這些行為的全部將譜寫我們當代的歷史。」羅伯特·肯尼迪曾在化解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3]
1968年6月5日,羅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
4家族詛咒
肯尼迪兄妹的離世
在父親的心目中,四個兒子中最有資格成為總統的是大兒子小約瑟夫。但無情的戰爭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在對德戰爭中小約瑟夫參軍成為飛行員,1944年奉命去炸毀納粹德國的V-1飛彈發射架。在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飛機因故障在英國上空爆炸,他和副駕駛被炸得粉身碎骨。這是以後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個災難。兩個星期後又傳來噩耗。二女兒凱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國人哈廷頓勛爵在法國作戰時遭德國槍手狙擊中彈身亡。幾年後孀居的凱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國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兩人租用一架小飛機去法國度假,在山區遇大風雙雙墜機身亡。在長子遇難後,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託在二兒子約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約翰·肯尼迪後來的說法,「我的哥哥約瑟夫是一家中從政的當然人選。如果他活著,我會繼續當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會當參議員。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個弟弟會為我們去競選。」子承父業,弟承兄業,就像一幅前仆後繼的從政序列圖。
約翰·肯尼迪遇刺
約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他的父親約瑟夫是實現總統夢的總策劃、總導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錢調動新聞界、出版界,狂轟濫炸般地宣傳他的兒子。他兒子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約翰·肯尼迪組閣時,老父親讓他把弟弟羅伯特安排到內閣中去,羅伯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司法部長一職。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巔峰時刻。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打碎了他的腦殼,肯尼迪被刺身亡。30多年來許多人不滿意這一結論,對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種種猜測。有人認為在行刺時另有槍手埋伏在附近射擊,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至於背後的操縱者,說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員、中央情 報局、黑手黨。蘇聯情報機構等各種說法。好萊塢的大導演奧利弗·斯通1993年還拍了部叫《肯尼迪》的電影,暗示是美國政府內部的權力人物策劃了這一陰謀。這部電影居然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獎。看起來肯尼迪被刺的謎團短時期內還理不出個頭緒。[4]
肯尼迪總統遇刺後,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當家人。他的媽媽輕聲對他說;「孩子,現在輪到你了」1968年羅伯特決定參加總統競選,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產生一位總統。不幸的是在一次公眾集會上,有個年輕人對他頭部開槍,羅伯特死在醫院中。兇手是個叫瑟漢的巴勒斯坦難民,他討厭羅伯特強烈的親猶傾向。
愛德華·肯尼迪競選落空
三個哥哥死於非命,愛德華·肯尼迪頎果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巔峰沖刺,
小肯尼迪
1969年當選為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有希望成為1972年總統競選的熱門人物。但在1969年7月發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斷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開車帶著漂亮的金發姑娘科佩克內小姐回旅館,在過一座小橋時汽車沖入河中。愛德華逃生,姑娘卻死在車中,而且愛德華報案還很不及時。這一事件損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譽,也使得愛德華不得不放棄競選總統。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況也相當不妙,有好幾個人是瘋狂吸毒的「癮君子」,羅伯特·肯尼迪的兒子博比1983年還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維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託在小約翰·肯尼迪身上。他儀表堂堂,很有人緣,有在政治上振興肯尼迪家族的實力。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能與他抗衡的人不會多。可是這次的空難事故差不多是斷絕了肯尼迪家族最後的指望。或許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
約瑟夫·肯尼迪孩子遇難
美國著名作家費茨傑拉德曾說:「你說出一個英雄的名字,我就可以給你講一個悲劇的故事。」而有著200年歷史的肯尼迪家族無疑能驗證此說。約瑟夫·肯尼迪生育了4男5女共9個孩子,他們似乎在具備了政治天分的同時,也成了某種毀滅力量的打擊對象——1944年,約瑟夫的兒子、海軍飛行員小約瑟夫·肯尼迪在二戰期間死於一起飛機墜毀事件。
1948年,約瑟夫的女兒凱瑟琳·肯尼迪在法國一起飛機墜毀事件中罹難。
1963年,約瑟夫的次子、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
肯尼迪家族
1963年,約翰的兒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統疾病夭折。
1968年,約瑟夫的兒子、曾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在參加總統競選時在洛杉磯遭槍殺身亡。
1969年,約瑟夫的幼子、參議員愛德華在馬薩諸塞州遭遇車禍。
1984年,羅伯特之子戴維因過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1997年,羅伯特的另一個兒子邁克爾在科羅拉多滑雪時受傷,翌日在醫院不治身亡。
1999年,約翰之子小約翰駕駛的飛機在長島外海域失事墜毀。
2012年,羅伯特的兒媳瑪麗-理查森-肯尼迪上吊自殺。
5家主逝世
家族的新希望——約瑟夫·肯尼迪三世
政壇常青樹,擔任參議員40餘年的愛德華·摩爾·「泰德」·肯尼迪(Edward Moore「Ted」Kennedy)於2009年8月26日辭世,享年77歲。在被腦癌奪去生命後,泰德·肯尼迪成為了富有傳奇色彩的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一位死於自然疾病的,也是唯一一位活到頭發蒼白才去世的。
6家族品質
家族爭強好勝 拚命證明自己
居住房屋
父親總是爭強好勝,他總是認為,不得第一就說不上足夠好。只要哪個孩子沒有得到第一,就會被關在廚房獨自一人吃飯。不論哪個孩子已經獲得了多少個第一,他還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同時爭取父母不斷的認可。——約瑟夫·肯尼迪9個孩子中的老五尤妮斯·肯尼迪·史里弗說。
這個家裡規定了嚴格的紀律條令:吃飯時,孩子們必須在飯前5分鍾全部就座,等待父親。母親羅絲把報紙上報道當天大事的新聞貼在通往餐廳的走廊上,以便孩子們經過時讀上幾條,好在餐桌上參加辯論。
肯尼迪家有兩條快帆船,只有在訓練和參加競賽時方可出航。每次出航,父親都要在港口用望遠鏡觀看,並在結束時講評一番。有一次,羅伯特在轉彎時不慎落入海中,當時他距海岸尚很遠,可是小約瑟夫見此情景非但不救,反而揚帆繼續航行。孩子們恪守「一切為了勝利」的格言,絕對遵從父命。在小約瑟夫、約翰、羅伯特三兄弟間,「一切為了勝利」這句格言經常引起他們的激烈爭奪。當愛德華·肯尼迪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時,他曾被從哥哥們房裡傳出的吼叫、詛咒、謾罵和呻吟聲嚇得不知所措。為了贏得父親的賞識,什麼都可用來作為斗爭的理由。
缺乏家庭溫暖 導致患自戀狂
喬(對約瑟夫的昵稱)領導的不像是個家庭,更像是個足球隊,他既是教練,又是經紀人,又是裁判。羅絲的工作則是在孩子們身邊喋喋不休,不斷干涉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不惜任何代價取得每一項競賽的勝利。——約瑟夫·肯尼迪的傳記《父親的罪惡》的作者羅納德·凱斯勒說 。
在約瑟夫·肯尼迪和羅絲·肯尼迪的家庭中,父親的形象是苛刻、獨裁並且冷酷的;母親也天生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有心理學家分析稱,這樣的家庭是產生自戀症的絕好溫床。約瑟夫使用所有的手段,包括諷刺、挖苦和嘲弄將孩子們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羅絲·肯尼迪則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所有屬於常人的感情似乎都已盪然無存了。「肯尼迪女士從來沒有說過她愛自己的孩子們,」孩子們的保姆柳拉·亨尼西說,「她要的只是孩子們對她表示尊敬。」最優秀的自戀症研究權威奧托·克恩貝格在他的經典研究著作《邊緣狀態和病態的自戀》一書中列舉了一些冷漠父母的形象,其中之一就有羅絲·肯尼迪。
內心躁動不安 暗含冒險基因
正如所有追求冒險的人一樣,肯尼迪家族成員的種種行為,可能還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冒險固有的高額回報。——遺傳學教授莫耶西斯醫生說。感到無聊同時內心躁動不安的肯尼迪們總是在尋求新的刺激。1993年,也就是傑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去世前一年,分子生物學家發現了DRD47R——一個被認為與冒險行為直接有關的基因。這則新聞立即吸引了傑奎琳的注意。傑奎琳對傳記作者說,在這個發現中有幾點令她特別感興趣。比如,在50%具有注意力分散特質的人中,DRD47R基因發生了一些變化,她的兒子約翰有可能就是如此。在酗酒和吸毒者中,有這種基因的人也比沒有不良習慣的人多。而肯尼迪家族具有上述嗜好的人明顯高於正常水平。「DRD47R基因可能存在於肯尼迪家族的最好證據,就是這個家族中頻繁出現的、尋求刺激的冒險行為。」不過冒險也有它的正面作用,加州大學埃佛林的分子遺傳學教授羅伯特·莫耶西斯醫生說,「帶有這個基因的個體常常行為外向,比一般人更勇於嘗試。由此,他們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H. 約翰肯尼迪簡介
肯尼迪(1917~1963)
Kennedy,John Fitzgerald
美國總統(1961~1963)。生於1917年5月29日,卒於1963年11月22日。畢業於哈佛大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的魚雷艇被日本海軍擊沉,身受重傷,逃上敵後荒島,後來率領士兵歸隊。29歲競選眾議員獲勝,連任3屆(1947~1953)。在國會里,他對內重視社會救濟和平民福利,對外反對共產主義,支持冷戰。對於杜魯門一度壓蔣介石與中共聯合的政策表示不滿。1953年他進入參議院,正值麥卡錫反共運動盛行之時,大批聯邦公務人員以同情共產黨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對此並無異議。1956 年寫成《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得普利策獎。50年代後期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力主擴大援助非洲和新獨立國家。他的政治觀點逐漸左移 ,在民主黨內的聲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連任參議員,1960年1月宣布競選總統,以微弱多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他執政1037天,任職開始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1961年6月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談 ,以強硬 態度對待蘇聯要與東德單獨簽訂和約的威脅。1962年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設置導彈,他下令對古巴施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導彈裝置。10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肯尼迪組織拉丁美洲爭取進步同盟與和平隊。他提出的大量削減所得稅的立法以及擴大人權的立法,卻推遲到他死後才得以通過。1963 年11月,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於1917年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城。他從1961年1月20日到1963年11月22日擔任美國總統,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被暗殺。我不打算對肯尼迪生平的大多其它方面的情況加以敘述,部分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廣為人們所熟知,但更主要的是因為肯尼迪大部分的個人和政治活動與他列入本冊沒有多大關系。
從現在起到未來的一千年內,和平工作團、美洲進步同盟或豬海灣事件①都不可能深刻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肯尼迪的稅務政策和人權立法看來也不會很重要。把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列入本冊的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制訂阿波羅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如果今後人類不會被徹底毀滅的話,我們完全可以確信,我們的月球之行從現在起甚至到今後的5000年中仍被看作是一個真正的重大事件,人類史上偉大的里程碑之一。
我將對登月計劃的重要性稍加進一步討論。難道我們不應該把主要功績歸於尼爾·阿姆斯特朗或埃德溫·奧爾德林這樣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足跡的人嗎?假如我們以留名千古為基礎給人排名次的話,這樣做可能是正確的,因為我確實認為從現在起到今後的5000年中,更可能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而不是肯尼迪。但是從影響的角度來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是完全不重要的。假如這兩個人在阿波羅2號發射二個月之前不幸死去,當時還有很多名訓練有素、才能非凡的宇航員來取代他們。
那麼我們應該把功績歸於沃納·V·布朗或對航天科學有過重大貢獻的某個其他科學家或工程師嗎?當然沃納·馮·布朗象康斯坦丁·茨歐爾考維斯基、羅伯特·H·戈達德和赫爾曼·歐伯斯這樣重要的先輩一樣,為探索空間做出的貢獻超出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但是執行阿波羅計劃的政治決定一旦做出,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或任何一個由十個科學家組成的小組對其成功會起決定性的作用。登月旅行的決定性突破不是一個獨特的科學進展,而是事先做出的給該項計劃撥款240億美元的政治決定。
那麼這項政治決定是怎樣做出的呢?即使沒有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不是遲早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但是我堅信當然無法做出絕對的肯定——最終會有某個政府為載人到月球旅行而撥款。當然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並不是不顧公眾的反對來強行實施阿波羅計劃的。
但是也沒有來自公眾的巨大壓力來支持這樣的一項宏大計劃。假設在1959年或196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制定阿波羅計劃並為其撥款的議案,而隨後又被艾森豪威爾總統否決了話,那麼也許可以說肯尼迪只是順應了公眾輿論的潮流。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許多美國人希望有某種空間計劃,但是公眾當中支持一個真正龐大空間計劃的呼聲並不是很高。事實上甚至阿波羅2號成功之後,公眾當中對該計劃所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論。當然自從1966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的預算有了猛烈的下降。
因此不難看出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的領導才是使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的真正原因,是他在1961年5月使美國做出在「本年代結束以前」發射一架載人飛船登月的保證;是他從國會得到資金並且是在他的領導下制訂出了計劃。人們可能會相信登月計劃遲早總會制訂出來(這是不能完全肯定的),但是肯尼迪是實際上制訂出了這一計劃的人。
當然有些人仍會感到阿波羅計劃只不過是一項耗資巨大、收效甚微的工程,實為無足輕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跡象表明會把1969年7月20日(實際在月球著陸的日子)的周年紀念日作為全國的節日。但是我們也許記得雖然在十六世紀並沒有慶祝哥倫布的節日,但是在一個新時代開始的今天它卻成了人們慶祝的節日。
即使阿波羅計劃後繼無人,它也將永遠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創舉之一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但是我認為阿波羅事業終究會繼往開來,遨遊太空在將來所起的作用比過去要大得多。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會感到阿波羅2號之行會象哥倫布穿越大西洋一樣,在人類史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①豬海灣事件(Bahia de los Cochinos):1961年4月17日由1200名反卡斯特羅的古巴流亡分子從古巴西南海岸發動的一次未遂入侵事件。因為這次入侵是由美國政府資助和指揮的,所以使已經敵對的美古關系進一步惡化,使國際冷戰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I. 肯尼迪家族人員為什麼被殺
1963年11月22日,註定是要被美國人民銘記的日子,這天,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死於槍殺。
當日,肯尼迪與夫人乘坐一輛車,從拉菲爾德機場降落後,打算前往達拉斯貿易博覽會,發表助選演說和遊街慶典。為了「親切與人民交流」,他們並沒有乘坐防彈車,而是選擇了敞篷車。
更讓人疑惑的是,肯尼迪遇刺身亡不到兩小時,時任副總統的林登·約翰遜便宣布就職,還當即頒布禁令:禁止在2039年以前,發表任何涉及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文件與照片。因此,約翰遜身上也是疑點重重,讓人猜忌。
J. 約瑟夫·肯尼迪的介紹
約瑟夫·肯尼迪1888年生於波士頓。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1912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後從事銀行業,一戰結束後投資股票賺了大錢,成為百萬富翁。1932年美國大選時,他支持富蘭克林·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