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股票投資和基金選擇的底層邏輯的感想

股票投資和基金選擇的底層邏輯的感想

發布時間: 2021-09-08 22:15:01

⑴ 投資股票與投資基金有什麼區別

1.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

2.股票是股份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是公司股份的形式,投資者通過購買股票成為發行公司的所有者,按持股份額獲得經營預期年化收益和參與重大決策表決

3. 底層資產不同,基金的選擇更加豐富. 股票買的是公司的所有權。本質上我們買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 基金本質上是一種集合投資。底層資產較為豐富了,股票只是其中的一種。基金還可以投資債券、大宗商品、房地產、黃金、銀行存款、各種指數等等。

⑵ 談談你對基金投資與股票投資的理解

1、共同點:都會涉及到證券市場交易。
2、不同點:
——從操作者看,股票是個人操作,基金是專家理財;
——從資產配置角度,個人買股票種類有限;基金規模大,可以享受資產分散的利益;
——從安全形度看,個人買股票風險大,耗費時間關注;基金是專家理財,個人不用費心。

⑶ 論述題 如何抉擇股票與基金投資呢

先要看基金的特點:基金是由基金經理及團隊對資金進行投資管理,由於進行的是組合投資,所以風險相對適中,收益相對穩健。
而股票主要靠股份公司預期的經營業績所反應的股價波動,股票價格的波動較大,風險較高。
對於中國證券市場而言,如何抉擇就要看你能否准確預測你所要投資的上市公司的未來業績,如果你擁有一定的信息渠道,那投資股票將帶來極高的收益;如不能,那建議投資基金,由專業人士幫你理財,基金由於進行的是組合投資,表現主要依賴於證券市場的整體波動,如不能准確預測底部,建議選擇定投的方式,這樣可平均成本,降低風險,穩定收益。

⑷ 基金抱團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如何看待

之前一直有粉絲留言提問,很多基金持倉的股票重合度非常高,真的存在基金經理抱團的現象嗎?如果有的話,該如何利用這一特點,輔助我們來判斷板塊投資價值呢?正好我近期看了一個節目,是聊相關話題的,對我有不小的啟發,這篇文章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聊一聊基金經理抱團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挑選基金,如何進行投資。文章內容較長,內容也比較雜,但是干貨的內容比較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看一遍沒有完全理解,建議收藏多看幾遍。



公募基金抱團現象不是如今特有


我挑選了一些成立時間足夠久的基金,回顧基金歷史持倉可以發現,抱團現象並不是如今特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現象,畢竟這是公募基金運作流程,以及投研機製造就的必然結果。


早在幾年前基金公司也同樣在抱團金融地產、鋼鐵、煤炭、有色等板塊,這些板塊也確實是當時成長性最好,最賺錢的幾個優秀板塊,你可以說這是時代的選擇,也可以說這是專業的力量,讓基金公司選出了當時最優秀的板塊。


如今,隨著時代以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板塊出現輪動,原本高速成長的幾個傳統行業已經過了成長期,白酒、消費、醫療、新能車以及互聯網就接過了接力棒。


順應史趨勢,但不要過度迷戀某個板塊


一旦經濟大環境、經濟結構發生改變,機構關注的板塊也會發生改變。沒有哪個行業能永遠強勢,永遠保持高速增長,機構能放棄金融地產轉而「抱團」白酒,當白酒失去高成長性時,機構一樣會放棄白酒板塊轉而「抱團」其他板塊。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首先應該順應歷史潮流和趨勢,精選出最符合時代潮流的板塊,如今白酒、消費、新能車等就是趨勢所在,不要逆趨勢去投資;然而我們也不能對某個行業或板塊過分痴迷,沒必要天真的認為白酒會永遠高速增長下去,保持理性思考,同時保持對這些明星基金重倉行業的關注,當行業基本面發生改變,或者行業出現過熱現象時,也要及時改變,做到順勢而為


優選板塊比死盯估值更重要


最後說一個題外話,這一點是我非常想聊的一個話題,今天一起說了吧:


我發現很多投資者真的是對估值存在不小的誤解。很多剛開始接觸基金的投資者,都存在過分迷戀估值的情況,總是刻板地覺得低估才值得買入,高估就不值得投資也有人會刻板地認為低估就代表絕對的安全,高估就意味著絕對的危險。所以很多人的選擇邏輯是優先選擇低估的行業或者指數,高估的行業或者指數堅決不碰。然後最後卻發現低估的一直跌一直低估,高估的一直漲一直高估,最後直接迷茫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投資誤區,首先估值只能作為參考,只能代表相比這個指數本身或者行業本身,目前的價格是便宜還是貴,把每個指數地估值放在一起比較高低,也就是橫向比較意義不大。


例如滬深300高估,只能代表相比指數本身,目前的價格相對貴一些;中證紅利低估,只能代表相對自身,它目前的價格相對便宜;我們不能說滬深300就比中證紅利更貴,就比中證紅利更危險,實際上在我看來,危險程度相差並不大,因為一旦滬深300開始持續下跌行情,中證紅利也難獨善其身,大概率還是會跟著跌的。


我認為正確的投資邏輯應該是:首先精選出優秀的行業或者指數,例如主要消費、中證白酒、中證醫療、CS新能車、滬深300、創業板50等等,先對行業或指數進行篩選,只選出那些長期表現相對優秀的作為投資備選隨後根據估值的高低來判斷該指數目前是相對便宜還是貴,再進一步決定目前該投入還是觀望,還是只部分投入。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先精選出優秀的指數或者行業,然後在相對低估時提前布局,相對高估時及時減倉降低風險鎖定收益;而不是先判斷高估還是低估,然後在不考慮指數是否優秀,是否值得投資的請款下,單純因為低估就買入一些並不優秀的指數或者行業

熱點內容
廣州住房貨幣補貼沒房怎麼提取 發布:2025-08-01 05:05:06 瀏覽:709
什麼是金融領域的酸辣粉 發布:2025-08-01 04:47:38 瀏覽:696
古歐洲用什麼貨幣 發布:2025-08-01 04:42:41 瀏覽:147
平安證券理財怎麼樣 發布:2025-08-01 04:21:16 瀏覽:708
國泰基金養老保險在哪裡看 發布:2025-08-01 04:20:37 瀏覽:745
海南什麼姐炒股視頻 發布:2025-08-01 04:20:32 瀏覽:377
多發貨幣對人民幣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8-01 04:01:40 瀏覽:305
牛市數據貨幣資產講什麼 發布:2025-08-01 03:55:13 瀏覽:414
股票從哪裡看出投資了多少錢 發布:2025-08-01 03:38:32 瀏覽:585
理財輔導服務怎麼樣 發布:2025-08-01 03:15:00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