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票的投資哲學
Ⅰ 股票投資哲學
「股市是一個消滅聰明人的地方。」「用搞人際關系的方法去炒股,無異於顛倒黑白。」「炒股是一個比拼長久耐力的地方」……
我認識10年以上的朋友不多,小J是其中一個,他也是中國的第一代股民,已經有了15年的炒股歷史。說到他的抄股斬獲,各種未經證實的版本比較多,比較靠譜的是他憑借最初十幾萬投入,如今已在股市上有超過180萬的資金盤子。
如果你想成他身上套到所謂炒短線的經驗,小J一定會怒目而斥,告之你「好的公司股票永遠要持久,一直到他沒有生氣」、「財富需要你的忠誠」、「價值投資是賺看得到的錢」……
小J回顧自身15年炒股軌跡,說自己恰好歪打正著,吻合了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基本理念。小J認為,中國股民大多懂「價值投資」的道理,但能堅持的很少,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股民散戶並未從股市上獲得多大收益的根本原因。
在飯桌邊,小J給俺擺出了價值投資幾個關鍵數字:
內在價值(這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年度收益(稅後收益)+ 攤消 — 年度資本支出 除以 長期國債貼現率
每股理論價格=內在價值 除以 總股本
市值=現在股價X總股本
PE市盈率=現在的股價 除以 今年每股贏利
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市值
小J舉例說,為什麼目前工商銀行的市值超過了花旗銀行被人傳為笑話,就是因為他的市值超過了它的內在價值。就市盈率而言,小J認為,銀行類的合理市盈率在30-35倍;酒類合理的市盈率是35-40倍;鋼鐵的合理市盈率不能超過20倍(因為低端,整合性不強)。但小J說,這個市盈率也不是科學的,是相對的。此外就是72規則,即 72 除以 收益增長率 = 每年的收益增長率,如果該股份每年的收益增長率達到30%,這樣的好股建議長期持有。當然,這樣的好股不多 。再次,就是安全邊際,如果按照以上計算公式,股價還在安全邊際里,建議不要拋出。
就剛剛發生的「黑色星期二」,小J跟大多數觀點不一樣。他認為,這是說明中國股市正走向成熟。他認為,即將發行的長期國債已把利率從3.37提高到3.81,這必然影響到上市公司內在價值,而債率提高導致股票的合理目標價調低。
說完這么多道道,小J再次告誡俺,股市沒有規律,特別要警惕所謂的預見和規律,「所謂認為已經漲到高位就不可能再漲,所謂跌到低位就不可能再跌的心理預期」都是不靠譜的,小J再次借用芭菲特的話,「股市就是這樣一個地方,50%是技術,50%是藝術,50%是傳說。」
小J認為,按照巴菲特的定律,只要是市場,就一定會有泡沫。對於大多數股民看著自己拋出的股票持續上漲後悔的心理,小J認為「你沒賺到錢,並不意味著你虧了」,「好的基金經理只賺合理的錢。」「很多人財務不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太害怕失敗。但你如果避開了失敗,也就避開了成功」。
小J告訴俺,他目前只是持有兩個股份,雲鋁股份和民生銀行。這兩個股份都是在大概4元的價位入貨了,已經持有了兩年多,目前均漲到了12-16元。小J認為按照價值投資理念,雲鋁股份還有機會。
結合自己的投資實踐,小J更是把巴菲特的「不熟不做、集中投資」八個字奉為投資金玉良言。巴菲特老人家說過,「投資過程中,不要關心您知道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你要真實的知道你那些不知道。」
小J說,關於不熟不做,很多投資者都比較認可,主要意思就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不去參與,把自己投資的目標限制在自己能夠理解的范圍內。關於集中投資,那就是集中投資策略,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建議投資者將股票適當集中,手中的股票控制在兩到五隻以內,便於跟蹤。
此外,結合國內市場的情況,巴菲特投資理念中的「三要三不要」也值得投資者借鑒。「三要」是指:
一、要投資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這樣可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
二、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巴菲特對中海油等資源壟斷型公司的投資,近期獲得豐厚的回報,這說明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三、要投資容易了解、前景看好的公司。在投資過程中,只有上市公司前景廣闊,後市才會出現大機會;只有公司經營情況被投資者充分了解,這些機會才便於把握。
巴菲特「三不要」是指:
Ⅱ 伊利股份是如何增資引進投資者的
公司擬以全資子公司內蒙古伊利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平台,通過增資引進投資者。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
Ⅲ 伊利股票是否適合投資 適合哪種投資
周線級別回調。7月行情以來已經翻番。上升趨勢線跟辦年線差不多的位置可以考慮。長線持有的前提是你覺得他的每股收益每年繼續復合高增長。你認為伊利值70元?中長線做一波很好了。
Ⅳ 伊利股票
NO,決對不可以。
三氯晴氨事件出現時,曾有股友提問6元的伊利可否介入。當時,我答,可以,6元的伊利是投資、投機兩相宜。原因:自我96年末入股市以來,未曾見過伊利在14元以下。
結果,它從6、7元一路升到現在30多元。
故,現在的伊利是不宜再介入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Ⅳ 伊利股票可以長期持有嗎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集團或伊利)創始於1993年,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乳製品企業 。是中國唯一一 家符合奧運會標准,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也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會標准,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2017年8月30日,伊利集團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唯一乳製品合作夥伴。伊利成為中國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
溫馨提示:股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是有可能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原則)是什麼
按巴菲特的話,巴菲特的哲學= 本傑明葛拉漢75% + 費雪/查理孟格 25%
本傑明葛拉漢的主張是:
1)注重公司的歷史多於未來-
未來變數過多,歷史可以提供一個較可靠的參考。(可以閱讀財務報表,看數字是否連貫(如 盈餘是否持續穩定的增長))
2)公司本益比(股票價格/每股盈餘 P/E)一定要低-
好的公司在高的價位不是一種明智的投資。任何公司在「某個」價位都是好的投資,但離開了那個價位就是投機。
3)無視短期波動-
本傑明葛拉漢認為預測短期的進場/退場時機是不可能的。
4)安全邊際- 也就是在股票「打折」的時候買,打個比方:
某公司 現在股價為2。00
但你從財務報告研究出它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只值 1。00
於是你等待下一次的金融風暴,
當股價=1。00的時候,公司的價值=股價(還沒有安全邊際)
當股價<1.00時,你的投資就有了安全邊際(也就是包賺不賠)
前提是你計算 安全邊際 和 內在價值 的能力
5)市場先生(比喻市場是不理智的)-
把股市當成一個情緒波動很大的人,當他情緒悲觀低落時,他會把股票賣的很便宜,當他亢奮充滿希望時,他會把股票賣得很貴。
你的責任就是在他把股票賤賣的時候買,當他充滿希望的時候賣回給他。
三言兩語很難解釋巴菲特的哲學,如果你真的有興趣 那就參考這些書:
本傑明葛拉漢
1)證券分析
2)聰明的投資者
費雪
1)普通股不普通利潤
巴菲特
1)滾雪球
2)巴菲特法則(Buffettology)
3)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Ⅶ 哲學三大規律和股票投資哲學
這句「優秀的企業也不會像股票的價格一樣漲漲跌跌」很誤導人
就算企業不會漲漲跌跌,但市場也會漲漲跌跌
試問哪個企業能逃脫市場周期的影響???
另一方面,我們怎樣辨別哪些企業是優秀或不優秀的???
總體而言以上文字>60%是可取的
我個人倒是對這話感興趣
Ⅷ 有沒有看好伊利股份長期投資價值的
看好伊利股份長期投資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對牛奶的需求會穩步增長。
Ⅸ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什麼
被譽為股神,他的投資哲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招式一: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當很多投資者認為「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它,因為他覺得: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決策多的要高,就好像獨生子女總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多一些,長得也壯一些一樣。「股神」尚且認為自己由於自身精力和知識的局限,很難對很多的投資對象有專業深入的研究,更何況是普通投資者呢?
招式二:生意不熟不做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也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2000年初,網路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路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決策。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覺得不投資就難過。其實巴菲特告誡我們「有些投資熱潮,不參與可能比參與更好。」他強調一個投資目標,就是先求保本。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穩定增值的條件。
招式三:長期投資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葯,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不幸的是,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相反的例子,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只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低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可以這么說: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為長抱不動,而不少失敗者往往是因為經不起不斷買進和賣出的誘惑。
招式四:逆向操作
中國有一種愛拚才會贏的文化,巴菲特提到,如果想要在股市賺錢,你必須在別人非常貪心的時候非常害怕,在別人害怕的時候貪心。所以投資的時候,第一,你要常常跟自己的天性對抗,因為天性常常會帶領你到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第二,你要常常去體察周圍的環境。當你感受到環境愈來愈貪婪時,就要勇於說「no」;反之,你要勇於說「yes」。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一種新時代的減壓哲學,何仿讓減壓投資創造我們未來中長期的財富及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