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湧為什麼投資深圳惠程股票行情
1. 汪潮湧什麼星座
汪潮湧,原名汪超涌,湖北蘄春青石鎮邊街村人。一九八零年考取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1985年由清華大學赴美留學,是最早進入華爾街工作的大陸留學生之一。從1987至1998年,他先後就職於美國摩根·大通銀行 (JP Morgan Chase),標准·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等著名金融機構;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期間,他擔任亞洲公司副總裁兼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1998年汪先生受國家開發銀行邀請擔任顧問,任期滿後,與國際投資機構共同創辦信中利國際控股公司。目前,汪先生是信中利國際控股公司(ChinaEquit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 的創始人及總裁,同時也是倫敦證交所上市公司歐瑞投資公司(Origo Partners PLC.)的董事長,北京信中達創投公司、美帆中國之隊、李時珍健康產業開發股份公司、粉絲網的董事長及投資人,也是瑞星科技、瑞士盈方體育(中國)傳媒公司、九城游戲(NASD)等公司的董事。
2. 中艾控股集團和北京信中利創始人汪潮湧是什麼關系
中艾控股集團是由「北京信中利國際控股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湖北李時珍健康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大健康產業代表人物」汪潮湧先生投資引領,汪潮湧是李時珍養生堂投資人,中艾控股集團董事局成員之一。
「「梅姨」訪華,汪潮湧先生出席會議」
作為中艾控股股東之一,汪潮湧先生成立湖北李時珍健康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在蘄春投資數億元建設養生旅遊文化產業,主要對中醫葯文化產業、旅遊行業、影視行業、教育行業、會展行業及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與經營。
目前,汪潮湧旗下公司投資開發的「赤龍湖國際健康文化旅遊度假區」已納入「湖北省重點項目」和「武漢城市圈三年行動計劃重大項目」。
3. 汪潮湧的人生態度
汪潮湧,名字中的三個字都跟水有關,在汪潮湧的人生經歷中,水是一種特殊的刻度。「在我人生的前20年,很遺憾,沒有見到過大海,但是在我人生的幾個很重要的時刻,卻沒有離開過水。」
1993年的時候,汪潮湧還在美國的摩根大通銀行工作。每到夏天,下了班以後大約下午五點多鍾,他都會透過辦公大樓的窗戶看到帆船開到紐約的入海口,一邊是曼哈頓的摩天大廈,一邊是帆船在夕陽下揚帆大西洋的場景,一邊還有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鵰像,這種風景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後來,他知道這道風景與100多年來的美洲杯帆船賽有關,並且得知,紐約很多金融機構的職員參加帆船運動。在他的印象中,金融投資和帆船運動的結合源於停留在記憶中的美麗風景。他沒有想到多年後,這道風景最終因為他自己獨立運作公司而有可能變成現實。 2004年9月,汪潮湧到法國的馬賽觀看美洲杯帆船賽分站賽。在那座古老的歐洲古城,有幾千條各式各樣的遊艇,其中8艘帶著各自贊助商廣告的帆船最引人注目,這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於是他想:我們能不能組建一支「中國之隊」參加美洲杯帆船賽?中國能否舉辦美帆賽中的一場分站賽?
在他看來,投資帆船比賽已經完全不同於早期那些純商業性投資,這是對商業和社會雙重效應選擇的結果。「雖然投資帆船運動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建立『中國之隊』是我的一個投資路徑,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投資中國水上運動和運動器材。並且通過組隊參加這樣賽事來提高中國的國際品牌影響力,這樣的一個契機是贊助商們所樂於見到的。」
後來,他同法國的「挑戰者號」船隊合資成立「中國之隊」,並於同年參加了在西班牙巴倫西亞的比賽。在他看來,「中國之隊」的比賽成績並不重要,他也根本沒考慮過「中國之隊」能否營利。他覺得中國缺少把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相結合的企業家,用他的話說是「社會企業家」。帆船運動就是他回饋社會實際行動的開始。他希望與更多人共同分享帆船運動中所承載的自由夢想,因為這種夢想也是他追逐已久的。 不但玩帆船,汪潮湧還玩高爾夫。在他看來,高爾夫不同於其他的運動,它是跟自個較勁的運動,即使是最好的球手,每場球賽都會有屬於他自己的遺憾,「我不會很在意成績,每次打完球,我都會請教教練,找到並糾正一些錯誤的地方,不斷改進,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當國內的風險投資處於低潮時,汪潮湧並沒有感到失落。他說:「打高爾夫以後,我開始學會了耐心。」
高球的禮儀中汪潮湧變得更加紳士。無論是對合作夥伴還是對自己的球童他都很尊重,會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不再像以前那樣只以自己為中心,只看重能給自己帶來發展的人。他說球童既是教練,又是夥伴,有時還是很好的心理輔導員,能在球手打球時提供很多有益的幫助,對他們友善是打高爾夫球的基本禮儀。同時他也會在每次擊球後,將掀起的草皮斷片撿起放回原位,再輕輕踩一踩,以幫助草皮重新生長……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他說這在商務交往中很重要。 因為以玩會友,他和王石等人都成了好友。他們經常一起去探險,包括重走絲綢之路等等。心理學上研究認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往往是因為他們性格里潛藏著一些巨大的不安份的偏執的因素。所以在業餘生活中,他們要麼像王石一樣的上天入地,今天珠峰明天北極的挑戰自己的極限;要麼象海航集團的董事長陳峰那樣虔誠信佛,以追求心靈的安靜來平衡自己的身心。無論是動還是靜,歸根到底,都是通過採取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來平衡自己的偏執。
汪潮湧本人更欣賞的生活方式是動與靜的結合。動的時候,他像王石一樣,去航海、爬山、探險,在那種極致中挑戰自我。安靜時,他也會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回到內心,靜靜地想一些自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提醒自己不要失去自我。
4. 汪潮湧是何方神聖
華工學人:汪潮湧
By cai, Wed Jul 26 22:31 2000 [HUST Alumni Forum 華中科技大學校友論壇] (www.hust.org)
--------------------------------------------------------------------------------
發信人: ot (icefan), 信區: HGStudent
標 題: 華工學人:汪潮湧
發信站: 武漢白雲黃鶴站 (Wed Jul 26 19:26:34 2000), 站內信件
汪潮湧一年融資2億美金
1965年出生於湖北一個普通家庭。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19歲成為清華大學經管
學院首批MBA班最年輕的學員。
1985年20歲赴美國留學並獲美國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金融博士候選人資格。
22歲進入華爾街大通曼哈頓銀行紐約總部,從事不動產融資與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
。
1990年進入標准普爾評級公司,擔任紐約結構融資債券部副主任。成為來自中國大
陸的第一位標准普爾高級職員。
1992年,在美國《債信評論》上發表的《企業破產概率與債信變化》報告,獲標准
普爾年度總裁獎,並入選《普爾工商名人錄》。
1993年,受聘於摩根·士丹利,由紐約總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任
高級經理,負責中國公司股票融資業務。
1995年被提升為亞洲公司副總裁並調任北京代表處,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從摩根·士丹利辭職,全職擔任國家開發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顧問。
1999年5月創辦信中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和美國融信投資控股公司。
2000年5月,在信中利公司內部信息網的基礎上推出中華資本網。
在一年時間里,信中利公司為12家高科技企業募集資金2億多美元;為20餘家政府機
構、金融機構、高科技企業擔任投、融資咨詢顧問;直接投資15家高科技企業,主要客
戶包括北大青鳥、中國家庭網、中華在線、瑞星科技等,同時,還運營企業孵化器業務
。
以兩分鍾的時間看完汪潮湧不加任何修飾的簡歷,就知道,其間的故事是這張新聞
紙里容不下的。何況,他也不願意再過多對媒體講述自己的故事。
窗外是炎炎夏日,一襲淺色純棉裝的汪潮湧儒雅而潔凈地清瘦著,得體而溫和,和
他在國貿西樓那間不算豪華的辦公室一樣讓人覺得很舒服。
「投資家總是在幕後的,一般不與媒體打交道。在摩根·士丹利的時候公司對我們
甚至有這種要求。現在,我接觸媒體,並不是業務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種……傳教的心
情。」 填補空白的定位—— 為中小民營企業投融資服務
信中利公司定位在為國內中小民營高科技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這是根據市場需
求,經過認真的可行性研究的,填補了國內一個空白。」汪潮湧現在對這一決策仍十分
滿意,而做「第一」則是他一貫的追求。汪潮湧認為國內除了民生銀行外,證券公司、
大投資公司基本上是忽視這塊需求的;而國外大投資銀行由於成本等等原因也不做這種
業務。「在摩根·士丹利,1個億美金以下的項目都是沒興趣做的。」這是一個斷層。這
些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之迫切顯而易見,而汪潮湧引入國際資本的優勢大得用武之地。
汪潮湧說,別看今天這些民營企業小模小樣,可它們是未來新經濟的中堅。而我僅
僅憑著早入手就得以與他們為伍,做他們的顧問,這是我的幸運。以後的華爾街回歸者
恐怕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而許多外國投資機構雖有投資中國的想法,但由於語言、文化、商業環境等背景的
隔膜,總覺得進中國門檻有些高,需要有國際化運作能力的中介機構介入,而這正是汪
潮湧的優勢。在他這一年做成功的投資顧問業務里就有一些客戶是從未在中國投過資的
外國公司。
而且,與民營企業打交道強調的是專業性服務,「灰色」的東西少,對「關系經濟
」不在行的汪潮湧來說也是一種「揚長避短」。無可匹敵的業績—— 國內民營投行顧問
和天使投資第一人
「國內不少企業比我勇敢多了,對融資程序、基本禮儀都不甚了了,兩手空空就敢
出去找投資人,希望憑一張嘴說就引起投資人的興趣。其實這很天真。」與此相反,汪
潮湧在業務上經驗老道。從業績上講他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民營投資銀行顧問和天使投資
人。這顯然得益於他多年海外投資銀行從業背景,他的專業素質、職業精神、國際資本
市場整合能力。
「投行顧問是所有顧問業中的最高境界,雖然回報已經很豐厚了,但畢竟是人力資
源密集型的產業,是一種很難復制的服務,要追求更高的回報,自然要進行直接投資。
」
目前,汪潮湧更側重競爭更激烈、回報更高的風險投資。與一般風險投資基金不同
,他的投資大部分是個人資金。「我投的企業有2、3家可能在納斯達克上市。」
汪潮湧直接投資的制勝法寶是基於投行顧問的獨特運作方法。在為企業做投行顧問
,提供私募、購並、戰略咨詢中發現有前途的項目,選擇已處於成長期的參與投資,以
貫徹他堅持的「變現戰略是投資首要考慮因素」。
身兼投行顧問和投資人雙重角色時,基於對汪潮湧篩選、孵化項目能力的信任,更
相信他對自己財富的愛惜,他的融資能力也隨之提升。
「像我這樣的人,在華爾街還有很多,但在我之前,沒有人跳出來這么做。就我所
知現在有一些人回國來做類似的事了,也許會形成這樣一個風潮。」
「那麼會加大競爭壓力嗎?」記者問。
「談不上競爭吧。從經歷和業績來講,大家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市場很大
,做還做不過來呢。」有驕人的業績做支撐,加上表達上的平和態度,汪潮湧的自信並
不顯得咄咄逼人。
談到奮斗目標,汪潮湧要做的是中國的摩根和軟銀。
這是一次言猶未盡的采訪。臨別,汪潮湧送了我一本由他做中文版序的《沃倫·巴
菲特傳》。那序言是一篇自然、真切的好文章,那樣純正的文風久違了。在讀萬科老總
王石、前大通銀行全球並購部高級經理、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王冉們的精彩文字時
我也有這種汗顏的感覺。我想,將來無論有怎樣的成功與失敗,汪潮湧都將是一個值得
以一本書來書寫的人物。
--------------------------------------------------------------------------------
5. 汪潮湧和吳勄是什麼關系他們誰更有錢
朋友關系,誰有錢很難說,從事不同領域,各有各的發展,身家都不菲,汪是風投,吳是實業投資,兩者不一樣,年齡相差甚大,後者更有發展潛力。
6. 汪潮湧的簡歷
1980-1984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學士 1984-1985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研究生課程
1985-1987 美國羅格斯大學 商學院 MBA
1987-1990 摩根大通銀行紐約總部 高級經理
銀行資產證券化,消費者信用卡,汽車,房貸證券化,參與300多億美元的ABS、MBS的發行
1990-1993 標准普爾紐約總公司結構融資部 聯席董事從事資產證券化評級業務
1993-1998 摩根士丹利 亞洲公司副總裁兼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任亞洲公司副總裁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作為摩根士丹利中國投資銀行業務的創始人之一,汪潮湧先生直接參與和負責為財政部、中國銀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上海實業、北京大唐發電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海外融資業務,海外融資總額達數十億美元
1998-1999 國家開發銀行 投資業務顧問
1999-今 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長及創始人
創建於1999年的信中利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VC/PE基金管理業務的獨立投資機構之一,下設十支外幣和人民幣基金,累計管理外幣基金規模約12億美元,人民幣基金規模接近30億元人民幣,業務涵蓋創投、PE及直接投資等領域,在零售消費、文化教育、信息科技、金融服務、新能源、新材料及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農業、醫療健康等行業投資了近七十多家公司,其中包括北大青鳥、網路、瑞星、華誼兄弟、東田造型、麥包包、小馬奔騰、龍文教育、長安保險和中誠信等成功企業,在中國投資界非常活躍及有影響力,同時也是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在全國選聘的8家PE管理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