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機構投資者多好還是少好
Ⅰ 股票,機構持股比例高好還是低好呢
高比較好!機構信息優於散戶 持股集中度高 利於控盤 說明企業吸引機構投資者 有良好資質
Ⅱ 機構持股比例高好還是低好
機構持股比例高好還是低好?最近有很多的股票投資者都在詢問,機構持股比例到底是高好還是低好?機構重倉股到底好不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分析吧。
所謂的機構持倉指的就是機構投資者買入股票並且持有,一般來說,機構持股比例高那麼肯定就是比較好的,機構信息優於散戶持股集中度高利於控盤,表明企業很吸引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好的資質。
我們常說的機構投資者,指的就是一些金融機構,他們包括了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投資信託公司、銀行、信用合作社、保險公司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和個人投資者是不一樣的,並且在投資方向、投資來源、投資目標等方面與個人投資者都有很大的區別。
可是反過來說的話,機構持股比例過高也是不好的。
一、假如一隻股票被機構持有了80%左右那麼肯定就是不好的情況。
二、假如是一個或者兩個機構持有,那麼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惡夢,如何脫身是一個大問題,並且散戶很難去獲利。
三、假如很多的機構同時持有超過了80%,那麼很有可能就是一潭死水,沒有人是願意去拉抬的,每一個人都想要做轎子,但是通常這樣的股票都是抗漲抗跌的。
所以持股比例高過了一定的水平,並不是特別的好的,不可能是想像的那麼樣越多越好。如果是小盤股的話主力控盤只要達到30%-40%完全可以拉動這支股票,如果要是大盤的話比例就相對要高一些至少要在50%-60%主力才能去拉動這支股票。
Ⅲ 你好,請問一隻股票主力機構家數多好還是少好
一般機構持股家數多好,機構持股家數多,這可能意味著該股交易活躍。
溫馨提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
投資者應該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充分了解 並清楚知曉本理財產品蘊含風險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判斷自主參與交易,並自 願承擔相關風險。
應答時間:2021-05-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個股機構參與度高好還是低好
這里首先給出一個前提:個股機構認可度高,參與度才會高。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在股市上要獲得比較好的收益從來就只有一種方式:大樹底下好乘涼,也就是跟隨機構(即所謂的莊家)式投資方法。因為基金、QFII、社保、券商自營資金的規模不斷增大,話語權不斷增強,投資者更容易發現哪些個股才是機構所認可的。不過,隨著機構規模的增大,所選擇的個股也開始增多,在2003年機構持倉超過流通盤20%的個股不到50隻,但是到了2005年,機構持倉超過流通盤20%的個股已經超過了100隻。機構重倉的這些個股在2006年的漲幅平均達到了94%,超過大盤將近一倍。那麼如何運用機構認同度選黑馬呢?機構認同度、參與度是指對於某一隻個股,主體投資機構的持倉意願。對於單只個股,機構持有的股票數量越大,機構數目越多,增持幅度越大,那麼機構認同度就越高。兩方面分析機構認同度分析某隻個股的機構參與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看十大流通股股東所持股數占總流通盤的比例;二是看股東持股數相對上季度的變化度。機構對於一個板塊或者某隻個股的關注程度會隨時發生變化,而且當一隻個股的股價開始超過機構認同的該股的價值的時候,機構就會開始減持該股。在財務報表上表現為股東持股數相對上季度減少。但是在開始減持時,我們會發現該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佔比仍然很高,甚至有新的機構介入,可是該股卻開始見頂回落。舉例說明:如中集集團在2005年年報披露中,十大流通股股東佔比達到了35%,如果僅從這一方面考慮,該股依然為機構認同度較高的個股,但是2005年三季度報表顯示第三季度十大流通股東佔比為40%,由此看已有機構開始減持,從2005年4月份開始,中集集團股價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超過50%。反過來,如果當季度股東持股數相對上季度有大幅增加,那麼該股在當期啟動的概率就會增大很多,如寶鈦股份在2006年第一季度的股東持股數相對2005年第四季度增加了25.4%,造就了一波300%的行情。關注機構的相關評論除了在以上兩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定量分析比較外,還應該考慮個股的持倉機構的資金規模和機構對於該股在近一段時間的評論。因為機構資金規模的不同,各個機構在對於個股的資金分配上會有較大的差異,這也就造成了對於同一隻個股機構的參與度不一樣。大規模機構的參與度越大,那麼該股的上升潛力會越大,而大幅回調的風險就越小。如果個股的持倉機構數很多,但是參與的數量很小,這時候可能就是該股的最佳介入時機。如果機構對於一個行業或者個股有很高的認同度,那麼在啟動之前或者啟動開始的時候,很多的研究機構會有頻率比較高的研究報告或者即時評論。
Ⅳ 股票中機構投資者比例是越多越好,還是少好
籌碼集中好還是分散好呢?!
Ⅵ 股票中是機構主力買入多好嗎
大部分都會漲,因為機構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強於散戶。他們敢於買入,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有利的信息。機構賣出,說明他們掌握了一般人不知道的不利於上市公司的消息。
如果要能夠把握莊家的操盤手法的話,跟著莊家的節奏進行。往往會獲利不菲的,但如果不能把握莊家動向很容易給莊家牽著鼻子走,所以說炒股還得掌握一定和經驗和技術,在經驗不夠時還是去追蹤高手操作比較穩妥,本人現在也是在追蹤牛股寶裡面的牛人操作,收益還不錯,比我自己炒股好多了。
Ⅶ 股票十大流動股東里個人多好,還是機構多好
1.十 大流通股東名單。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要求刊登公司前10名流通股股東的名稱全稱、年末持有流通股的數量和種類(A、B、H股或 其它),如果前十名流通股股東之間存在關聯關系的,應予以說明。這將為投資者帶來全新的分析視角,增加市場透明度,有利 於投資者了解真正影響股價走勢的大流通股股東的市場動向。
2.市場已經從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獲得了很多,比如有幾家基金入駐,有哪家券商重倉,是否有QFII感興趣等等,但似乎還沒 有注意到通過十大流通股東我們還可以找到主力的株絲螞跡。如果十大股東中全部都是籌碼不太多的個人帳戶,一般情況下這 種股票被認為是散股,也就是無主力的個股。但如果滿足某種條件,那麼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有主力隱藏其中的。
3.假如我們孤立的分析當期十大股東,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萬股的個人帳戶,確實無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們進行動 態地分析就不一樣了。現在上市公司必須每一個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東,這樣一來我們的手頭上就有壹份每三個月變化一 次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4. 將連續幾個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進行對照,如果有三個或以上的帳戶持股數量頻繁變動,哪怕每次變動的數量小到1 股,我們就可以基本斷定,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論依據在於只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個季度的交易中一點也不動。一旦大盤 拉出陽線,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難抵擋拉升的強烈沖動慾望。在這種小規模拉升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籌碼較多的帳號,這樣 更便於操作,所以這些排在前十位的帳號就被動過,持股數量就會改變。
這種方法唯一的反對意見就是認為這些變動的帳號依然是散戶。一個散戶如果在一個帳號中持有二十幾萬股籌碼並且數量上有 變化的話就表明在三個月內進行過買賣,根據經驗這種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現也不會超過一個帳戶,而我們分析的條件是三個 或以上的帳戶。 通過十大股東的名單我們可以找出一些隱藏著的主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的,所以這是一個在 數學上來說屬於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條件。
Ⅷ 股市裡機構投資家數多好還是少好
機構多比較好,成熟市場,機構都是比較多,散戶很少,市場會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