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不會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吧
⑴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區別
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將發生的相關手續費直接計入投資收益,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再初始計量時將發生的手續費計入其初始計量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採取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持有至到期投資按照成本計量模式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權益性資產按照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債權性資產按照成本模式計量,類似於持有至到期投資。
交易性金融資產目的是短期獲益,隨時轉手,其中包括股票、債券等短期投資行為。
持有至到期投資目的是長期持有,而且有能力持有,中途不會轉手什麼的,但只針對債券類投資,不包括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目的是長期持有,但中途隨時也可能賣掉,包括股票、債券等短期投資行為。
⑵ 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有什麼區別_
一、持有期限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持有期限是長期。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持有期限一般大於1年。
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持有期限是短期。
二、目的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目的是長期投資。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目的不明確。
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目的是短期差價。
三、股票債券類型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股票債券類型是債券。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類型是股票或債券。
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類型是股票或債券。
四、風險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風險低。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風險不明確。
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風險高。
五、初始計量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是賬面價值。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歷史成本(實際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是完全公允價值。
⑶ 請問持有至到期投資取得時包含的已宣告但未發放的股利為什麼不算投資收益
已宣告但未發放的股利在取得投資時已包含在你付出的投資成本中,在實際收到時它本身並不產生實際收益。也就是說你購買時已經付了這部分錢,等發行單位實際發放後你收到的還是那麼多,一出一進等於零,沒有產生收益。不會因為付了錢而增值,因此不能計入投資收益。樓上說的實際收到計入收益科目根本不對。
⑷ 購入的股票,債券是屬於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持有至到期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不是有企業自己劃分的
股票可以算作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者長期股權投資,但是不能列為持有到期投資.
債券可以列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者持有到期投資.
這些劃分都是根據企業購買這些證券的目的來劃分的,其價格變化產生的收益在利潤表裡也是不同的.
⑸ 企業購入准備長期持有的股票,可以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核算嗎
當然是企業的債權。
⑹ 「持有至到期投資」誰能用通俗的語言解一下!真的非常感謝!
持有至到期投資一般指的就是債券,因為權益性投資,比如股票,很明顯是沒有到期日的。判斷它是不是持有至到期的要點,就想上面說的那幾點,通俗的說就是,這個債券,明確標明了到期日,到期你可以拿回多少本金,多少利息,而且,作為你拿債券的人而言,你得明確的告訴大家,你打算拽著它,一直到它到期的時候,最關鍵的,你得有能力拿著它到到期日,其實,持有至到期投資,說白了,就是向外界標明,你資產狀況挺好,能把買的這個債券一直拽著,這筆資金不動。
這是通俗的解釋,你大概這么理解就行,當然,書面的說法,你可以去查查書上的解釋。
⑺ 持有至到期投資只能是債券嗎,怎麼不能是股票
股票是沒有固定的到期日的,因此持有至到期只可以是債券。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不能將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管理層決定將某項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則在該金融資產未到期前,不能隨意地改變其「最初意圖」。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應當是明確的。
⑻ 企業購買的股票可能成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對還是錯
錯。股票是沒有期限的,所以是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其他三種都可以。
⑼ 企業購入的股票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是對還是錯
股票無到期日,所以不可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