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股票投資
⑴ 股票短線操作,技術指標和價值投資哪個更重要
股票短線操作,技術指標和價值投資哪個更重要?
股票短線操作,當然是技術指標最重要。短線操作最重要的是在乎情緒方面的東西。而情緒在短期內是不會理會個股的基本面的。所以,有些個股的基本面非常不好,但是,只要是有概念,有題材也會突然發力。游資在這方面是很有心得的。他們選擇的個股我基本上都不敢參與的。一看業績虧損,個股質地非常差,但題材可不管這些,短線就是要上拉。比如韓建河山這種業績虧損的,游資就是有膽量去做翻倍。雖然後面的結局可想而知。現在沖進去的人很有可能就要深套。但是,短線可不理會這些。游資賺一把就走,哪管後面的死活啊。
對於中長線來說,價值投資確實非常重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有基本面好的個股才能持續上漲。這么多年過去了。象貴州茅台不知道漲了多少倍了。基金和機構也是按照基本面去選股的。根據業績等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加減倉。如果業績向好則一直持有。不管短期波動。所以,價值基本上是由基金來定義的。估值的高低也是由基金和機構最後經過不斷買入賣出形成的。
因此,從短線的角度來看,根本不需要看基本面。不需要價值投資。只要憑著盤感和技術指標就可以了。如果你要講究基本面,短線你就吃虧了。
對於問題「股票短線操作,技術指標和價值投資哪個更重要?」,我是這么看的,股票市場本身並沒有「短線、中線、長線」的具體定義。我們平時所說的「短線、中線、長線」,通常是針對所操作的股票,以擬持有時間或實際持有時間長短來劃分的。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盈利模式、交易系統等設定自己的「短線、中線、長線」標准。一般市場將持股時間5-10天的操作,稱為「短線」,將持股時間1年以內的操作,稱為「中線」,將持股時間1年以上的操作,稱為「長線」。「短線、中線、長線」的區別在於持股時間不同、盈利預期不同、價值取向(價值投資)不同
如果說「中線、長線」是依託基本面挖掘個股「價值」,價值投資以「低估--合理--高估」作為指導技術操作買賣依據的話,則預期盈利主要來源於股價「從價值低估向合理價值回歸」的過程,或者是由於「預期成長性」兌現帶來的「相對低估」的價值回歸過程。價值投資為中長線投資(者)解決「能不能長期持有」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與中長線不同的是,「短線」操作要充分體現:「短」--不可戀戰,「快」--快進快出,「止」--止盈止損,「倉」--倉位控制,「量」--操作數量,「勢」--個股強弱等特點。選擇那些中長線趨勢出現扭轉(由跌轉升)的個股,「看長做短」有助於提高「短線」操作的成功率。「短線」操作基本與價值投資無關,投資者關注的是股價短期技術波動需求、量價變化情況,這是決定短線預期盈利的關鍵,所以,「股票短線操作,技術指標比價值投資更重要」。
短線操作更注重技術面,屬於投機行為。價值投資基本走長線,長期持有待升值,所以稱為價值投資。
中心思想是要比較技術分析和價值投資對股市操作的重要性,誰更有資格成為男一號。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價值投資都具有優劣勢,就好比戰國時代的冷兵器一樣,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優勢,也會有潛在的劣勢,傑克認為,關鍵的並不是比較哪種兵器更厲害,也不是比較技術分析和價值投資哪個更重要,其關鍵點在於是誰在使用,這個誰才是主導哪種兵器或方式方法變得更重要的決定因素。
比如三國猛將呂布的兵器是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才能HOLD得住,也就是說,基本上在三國時代,只有呂布這種天生神力且戟法精湛的猛將才能發揮方天畫戟的優勢,換成其他武將就不一定玩得遛。
股市操作也是如此,崇尚技術分析的業內人士或投資者基本都知道一個大神,他就是傑西·利弗摩爾(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一位技術分析出神入化的神級投機大師,其著作《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幾乎是所有熱愛操作交易的人,特別是熱衷投機的人必須拜讀的神作。
而價值投資則是股神巴菲特的神器,巴菲特的各種名言語錄幾乎都成為金融人士和投資者的座右銘,其中「眾人恐懼我瘋狂,眾人瘋狂我恐懼」更是廣為流傳,堪稱投資神級語錄,有點類似於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一句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大致意思就是不能隨大溜,不能受羊群效應的影響,投資要具有獨立的思考和決策。
傑克舉例傑西·利弗摩爾和股神巴菲特就是為了說明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價值投資,只要你用得好用得順手,它就是神器;反之,盡管別人都說技術分析或價值投資是超級利器,但對你毫無用處,那就是垃圾不如,換言之,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東西好不好,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在股市操作中,你能用得好的就是好,你用不好的就是不好,不管黑貓白馬,能幫你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僅此而已。
如果選擇做短線,盤感很重要,機會的把握大小要根據自己的擅長情況。減少失敗率。做一次是一次,不確定的時候要忍耐。
大道理從書上網上都能查到,真正的實戰經驗才是致勝關鍵。努力加油!與君共勉
短線操作當然更加是看中技術指標了,基本面對短線操作幾乎沒太大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股票業績很差甚至虧損,但是短期可以出現大幅度上漲。
技術指標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標准,常規的技術指標有均線、MACD、步林帶、資金流等等。
短期也有不同的戰法,有的是結合k線來選擇爆發力強的,有些是狙擊漲停策略,有些是順勢而為(資金量加市場情緒等),比如近期大妖股貴州燃氣等。價值投資主要是運用在長期投資上,相對穩定。
⑵ 炒股2個月,虧了5萬多了,我不想玩了,怎麼辦
給你,以前所有覺察到自己心態已壞的人。
《你要賺多少錢--兼談心態何來》
炒股的人,整天說心態、心態!這篇帖子就是和大家探討----良好的心態是怎麼獲得的。
你要賺多少錢?
在你去賺錢之前,請先想清楚,你需要多少錢?
有「需要」,你才去賺錢,沒有需要,你浪費那個時間、精力干什麼?
「賺錢」從來都不是人生的全部,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做。人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你做了這樣,肯定要擠壓做另一樣的時間和精力。
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當然,如果賺錢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需要」,那你可以為了「賺錢」而賺錢。
搞清楚你的需要,然後再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
舉個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
比如說,你需要一台售價8萬元的轎車(不考慮買車後汽車消費所增加的支出,它漲價或是降價我們也不考慮,這是用經濟學的思維來討論問題,首先要學會「假設」),而且你就要8萬元左右的那款,20萬元的、4萬元的你都不想要。
那麼你就要想一想,你要通過什麼辦法才能賺夠8萬元買到它。
不吃不喝存N年之類的腦抽筋思維我們就不要去談它了。我們來點現實的。
你現在的存款夠不夠買?
你目前月(年)收入(包括工資收入、投資收入、贈予收入等等),扣除你月(年)必須的支出後,每月(每年)能存得多少錢,加上原來已有的存款,還要存多長時間才夠買。
如果你想要縮短獲得這8萬元的時間,那你就要想辦法提高你的工資收入、投資收入、贈予收入,以及縮減開支。
於是,你算了算,你現在有1萬塊,還差7萬塊,你靠縮減開支,靠工資,你需要N年才能實現啵!
於是,你又想了想,沒人會白送錢給你,也就是沒有贈予收入,但在正職工作之外,你還有「能力」去搞個兼職。又算了算,加進兼職的收入,存夠7萬元需要的時間,在你樂意接受的范圍之內了,那OK了!搞個兼職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的時間,仍然在你樂意接受的范圍之外,也就是說,你想3年內買車,而通過上面的方法,你需要6年,那你就要想別的辦法了。
那你還可以搞些什麼來增加收入,縮短賺夠7萬元的時間呢?開個網店、炒個房地產、炒個期貨、炒個股票、炒個基金……但是很不好意思,這些你都不會,而且你覺得,即使通過學習,你也不能獲得盈利哪怕是1%盈利的能力。那麼,你就只能通過工作和兼職去實現你的8萬元轎車的夢想了,這樣做需要6年,而不是你想要的3年,你也得接受。
開網店、炒房產、炒期、炒股、炒基金,你都不能去做,因為,這是你能力范圍之外的。你能力范圍之外的,你去做了,就是有風險,而且你不能防範風險。
但如果所幸的是,你懂點經濟啵,你會炒股,甚至是,你現在不會炒股,但是你相信通過學習,你能學會炒股,哪怕是從1234567開始學,甚至你是個文盲,你要學會炒股得從識字開始學,你都願意去學,那麼,你學會了炒股,也就是獲得了炒股的能力,那你就可以通過炒股來增加收入,從而實現這8萬元的需要了。
接下來,就說到能力大小的問題,這也是這篇帖子重點要討論的。獲得工資收入的能力、開網店賺錢的能力,我們就不在這里討論了,在證券版嘛,我們就重點討論炒股的盈利能力。
其他炒房、炒期、炒基、買債券的能力,我們也不談。ZF天天說要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可是現實中,我們能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途徑是很少很少的。我們太弱小,改變不了環境,就只能改變我們自己,適者生存。
在證券版 ,我們就談炒股的盈利能力。
我喜歡用數學公式來表達。有時候講明白一件事情,用數學的表述干凈明了,勝過文學千言萬語。可惜上學時數學沒學好,如果那時知道數學原來這么有用,再怎麼說,我都不會去背試題。所以,帖子中的數學公式,有不對的地方,請數學高手們指正。探討類的帖子嘛,發帖只為跟大家共同研究探討。帖子中有錯別字,或者哪個地方邏輯不合理的,也請大家指正。謝過了!
投資結果是盈利能力的函數關系式:
F=P*(1+I)^t+A*[(1+I)^n-1]/I
F:投資終值
P:第一次投入的本金
A:追加的本金
I:投資回報率
t:投資時間
F是你的需求,也就是你所期望的物質財富。
P、A、I都是你的盈利能力,P、A是你投入本金的能力,I是你獲取投資回報率高低的能力。
炒股屬於風險投資,在A股市場更是如此。(具體在這里就不談了,希望咱們的監管能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出點好成績來。)
大家是否都知道「高回報高風險」?
炒股,想要盈利就要防範風險,那麼怎麼防,通過技術?
提高操作水平,這是肯定的。
可是在現實中,大家還是會發現,提高了技術水平有時候還是不太行哦。
比如說,你有投資回報率為10%的盈利能力,並且你看到一個10%的盈利機會,在一個正確的買點區間買進,區間嘛,買進後漲點跌點都是正常的。可不巧的是,你用5000元買進後,女朋友突然吵著讓你給她買個1000元的山寨手機。你說:「寶貝,過兩個月再買嘛!我唯一的5000元已經買股票了,現在還沒有賺錢。」可是她不幹,你又聽話,只好把股票賣了,把錢取出來。如果更不巧的是,這個時候,票票跌了1%,那你就虧1%了(為便於計算,帖內都不考慮交易手續費)。如果這樣的事多來幾次,你還怎麼盈利?
更別說,從經濟學思維考慮,你能賺到10%,而你只賺到5%,那也是虧損的。這個,暫不談。
(洋洋說:這是為什麼呢!!)
最常見的情況是,你的虧損,來源於你錯誤的止損。
在這里,我們暫不談正確的止損的應用。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原來止損是有原則和方法的,是某種情況下才應用的手段。 正確的止損,是為了盈利。
那麼,錯誤的止損,是為了什麼?錯誤的止損,是為了取出資金。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的止損,是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為了將來的盈利,但實際上這個時候不應該止損,那麼你的止損就可以歸於取出資金的目的了。
盈利時,你什麼時候賣出都是正確的,賺多賺少而已,是你取得投資回報率高低的水平問題。
可是浮虧時,你為什麼還要去錯誤止損呢?因為你有「取出資金」的需要。你突然急用錢了,你要把股票變現,把資金取出來。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炒股一定要用閑錢,閑錢必勝的道理。
都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但只要你的技術,能選對了買點區間買進,在這個區間內,它跌一點,又怕什麼?只要你的錢是閑錢,就是用來炒股用的,你還怕跑不贏資金是有成本的莊家嗎?
關鍵在於這個閑錢是怎麼得來。
有人說,我整天講的,都是理念上的,操作中不可行的,其實,我一向奉行理論結合實際,我講的,都是有可行性的。
炒股用的閑錢,怎麼得來?
首先,分析你的個人財務。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算出你每月每年能存下多少錢,在你算賬這一刻,你的存款有多少?這些加起來,你現在,或半年、或一年內還有多少資金,給這些的用途排個序,比如說你有2萬元,那你就根據你需求的重要性排個序:
5000元,萬一出個什麼事用來備用的。
2000元,過年一定一定要給父母,一定一定要讓他們高興的。
1000元,情人節一定一定要給老婆買禮物,一定一定不能惹她生氣的。
……
5000元,不知道做什麼用了。
這樣算下來,這5000元,就是你可以用來炒股的閑錢了。
有人說,那還是有風險啊!那我告訴我,只要股市不突然崩盤,只要你買的不是突然退市的垃圾股,做到用閑錢投資,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風險了。哪種情況出現後崩盤,哪類公司可能退市,通過學習是可以獲得辨別的方法的。
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了。
我說了,要先要有能力再來炒股,沒有技術,你就去學,學會了,再炒。
你擁有獲得多少投資回報率的能力,你就炒什麼樣的股。
到正規書店隨便買一本炒股教材,都能讓你學到技術,獲得能力。
再用例子來說:
你通過學習,能夠發現那種肯定有5%盈利空間的個股了,那你就根據所學,盤中觀察了啵! 當使得5%盈利空間實現的「條件」出現了,你就操作。條件不出現,你就不操作,就這么簡單。只做你看得懂的,你都看不懂它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你做它干什麼?除非你不想憑自己的能力操作,而想憑自己的運氣操作。
這時候,你發現,你的心態好好哦! 在一個買點區間買進後,在這個區間內的漲跌幅,你都不會錯誤止損了。
大家看明白了嗎?心態,就是這樣來的。
炒股要做的3件事:
1、算清楚你能用於炒股的資金,這是你投入本金的能力
2.、搞清楚你的盈利能力,沒有盈利能力或盈利能力低,就先去學習,提高了能力再開始炒。
3、根據你的能力來制定操作策略。
這就是你獲得好心態的物質基礎。
在投入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多少,如果你只需要在1年的內賺個500塊,為的就是請朋友吃個飯,而你的年盈利能力是10%,那你投入個5000塊就可以了,並且,這5000塊是閑錢,你才能投。
只做能力之內的事,你就會有好心態。
有些人一看到我的網名就開始抓狂,「穩賺」!好大的口氣!不好意思,我說的「穩賺投資」其涵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穩穩地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為什麼是個人財富?有民才有國!有民才有國!
為什麼要穩?就是要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只做能力所及的,任何你能力之外的,都是你的風險。
搞清楚你的需要,然後再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
⑶ 推薦幾本比較實用的股票書籍。
K線炒股書籍:
1、《K線炒股一本通》,作者: 古應榮
本書共分兩篇,上篇包括了四大部分:K線基礎、股市獲利方法、經典的技術分析理論、K線分析流程,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下篇則是K線形態實戰篇,我們以局部K線 形態的高拋低吸、趨勢形態順勢操作、移動均線的獨特操作方法等幾個角度為著手點,
2、《日本蠟燭圖》,蠟燭圖技術是根據一系列蠟燭線組合而成的不同趨勢形態,針對這些形態分析得出相關結論的數據,以此數據來預測行情未來走勢。利用蠟燭圖技術來分析證券市場中所謂牛市還是熊市。還可看出市場是否發出最佳入場和出場的時期,准確的把握市場動脈。
均線炒股書籍:
1、《三線開花》,張衛星先生著。有上下兩冊。
2、《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黃韋中先生著。
詳細的可自己去參閱下,看書,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但是你會發現書上的東西沒用,因為你沒實踐,所以炒股不是一開始就找竅門,而是找盤感,每天看盤,看書,交叉學習。所以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再結合個模擬炒股去模擬操作,這樣理論加以實踐可快速有效掌握技巧,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炒股還不錯,裡面有多項指標指導,每項指標都有詳細說明如何運用,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⑷ 熊市裡也能做股票嗎也能否賺錢
熊市炒股賺錢比較難,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但也不乏機會,但很難捕捉。
一、定義
空頭市場(Bear Market)亦稱熊市,價格走低的市場。當部分投資人開始恐慌,紛紛賣出手中持股,保持空倉觀望。此時,空方在市場中是佔主導地位的,做多(看好後市)氛圍嚴重不足,一般就稱為空頭市場。證券市場上是指總體的運行趨勢是向下的,其間雖有反彈,但一波卻比一波低。
二、機遇
在這樣的市道中,絕大多數人是虧損的,當然空頭市場中也不乏機會,但機會轉瞬即逝,不易捕捉,在空頭市場中的操作尤其困難。當然除股票外,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都可以進行做空來獲利,而且下跌的更快,獲利更快,做 空才是王者操作。
三、操作要點
1、短線操作快進快出
與多頭市場的捂股策略相反,在空頭市場中,操作上一定要強調一個快字。對於那些無暇光顧營業部也無法及時了解行情的投資人來說,空頭市場中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暫休息。只有那些職業投資人或者隨時可以了解行情的人方可一試身手,但一定要切記短線參與,適可而止,一旦慢了一拍,就會遭受損失,且難以在短時間內彌補。
2、階段反彈入場時機
股市漲漲跌跌是其固有的規律,即使在空頭市場中也有會是一路下跌,其間總會有反彈,這也是吸引短線炒手一搏的原因之一。空頭市場中的反彈可分為短時反彈或稱初級反彈和階段性反彈或稱次級反彈,初級反彈強度有限、持續時間很短,有時只有幾天甚至一、兩天,而階段性反彈則力度要大得多,持續的時間有時會達到一、兩個月。空頭市場中要搏的是階段性反彈,而非初級反彈。然而,現實中,人們往往把初級反彈當成階段性反彈,匆忙入市,結果遭遇再次被套。如何確定是否是階段性反彈呢?一般說,中級反彈往往在下跌達到一定時間、下跌幅度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方可出現,從經驗來看,當下跌幅度達到或超過30之後,方會出現,與此同時,成交量也比原來放大了1/3。
3、設好止損果斷出局
如果說,多頭市場上可以不怕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投資人解套甚至獲利,但空頭市場中一旦被套,後市更是江河日下,難有解套的機會,因此在空頭市場中,及時了斷尤其重要。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心理,在上漲時沒有賣掉,一旦股價回落,再賣就會出現實際虧損,更於心不忍,往往令原來設想的短線投機變成了無奈的長線投資。孰不知,當初的目的是短線搏差價,因此所選股票一般並未考慮長線投資價值,所以真要長期持有未必適宜;雖然說在大跌之後,技術上有回升的要求,但要被主力選作今後的長線投資品種,光有股價低這一條還遠遠不夠,還需有其他的題材和因素,所以現實中人們經常看到「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現象教育人們,被動長期持股並不一定能變帳面虧損為帳面盈利,而更可能的是帳面虧損等於實際虧損。因此,在決策不當遭受虧損時,應果斷斷臂,保存實力,再尋機會,否則,到後來就不是斷臂的問題了,而可能是攔腰截斷了。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4、強勢個股集中參與
在空頭市場中,個股的機會只在於反彈行情,而且稍縱即逝,因此,只有少數的強勢個股尚能維持一段時間。在這種市況中,不要奢望一些長期沉寂的個股會有好轉,而去揀便宜貨,事實上空頭市場中強者彌強、弱者更弱的特點更為突出(當然,這里的強者也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因為,在普遍看空的市場中,沒有人會大舉進場去做一波行情,那無異於逆水行舟,盤中的個股行情多是盤中主力不甘寂寞的自救行為,這種行為顯示出主力的實力,看準了可以短線跟上一把,在設定持倉比例的前提下,集中進入一、兩只強勢股,搏一下短差。注意,在選股時,應選擇明顯有主力被套的股票,且目前價位距套牢區較遠,無解套壓力的中小盤股。
5、股本大小考慮因素
弱市中投資人會發現這樣的規模,即強勢股多為一些小盤股。這是實踐的經驗,也有其道理在內。在空頭市場或一段弱市中,成交非常清淡,每隻個股的日成交量往往只有幾十萬股,如果集團資金入駐上億流通股的大盤股,即使做出一波小行情,要實現利潤出局將非常困難,或者絕對一點說根本出不來。另一方面,弱市中大資金考慮到進出的困難以及價格風險的巨大,也不敢輕舉妄動,往往是一些中小資金,看準機會短炒一把,因此也只能選擇小盤股。所以在弱市中,一定要做,應選有些動作的小盤股。
6、本金安全首要目標
進行股票投資,並不是要時刻持有部分股票,一部分投資人手中沒有股票就感到不舒服,這種現象是應引起注意的。在中國股市上,沒有賣空機制,因此只有手中有股票才可能賺錢,但是投資人應看清形勢,做幾波行情也就足矣。尤其在空頭市場,更要謹慎。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便是贏是有道理的,在這樣的市場中,選股的標准首先是風險較小,因為所期待的反彈時間很短,之後又是進一步的下跌,選擇風險較小的個股,即使實際並未象期待的那樣上漲,但下跌的空間也很小,起碼損失小一些,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夠保本是空頭市場選股的出發點,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找或者說是搏盈利機會。這里似乎又與前面提到的選擇強勢股有些矛盾,不過認真分析也不矛盾,空頭市場中參與強勢股的炒作也不是要追漲,而是確認在主力仍無法出局的情況下,在回調到一定位置後再啟動之時入場,這時有主力鎖倉賣壓便小多了,它的機會便比沒人關照的個股要多,當然,這時候也一定要堅持本金安全原則,情況不妙,先跑為上。
⑸ 關於藍籌股、紅籌股、A、B、股代表什麼意思啊
在海外股票市場上,都有藍籌股的說法.所謂藍籌股,是指業績優良,市值較大,股性活跌的股份。在香港,讀者耳目能詳的藍籌股有匯豐控股、長江實業、恆基發展、新鴻基地產、中信泰富等。現納入恆生三十三指數的股份,由於都屬於各行業的佼佼者,因此大都可算作藍籌股,但是有股份開始走下坡路,如果變化較大,恆生指數服務公司會作適當的調整,即剔除某些股份,換進相同數量的新近發展較快的股份。
藍籌股這一說法近年來也逐漸為中國大陸的證券傳媒所援用。深圳的深發展,上海的四川長虹、陸家嘴等都是證券界人士和證券傳媒所喜聞樂道的藍籌股。
如果說藍籌股的說法適應於幾乎所有的股票市場的話,那麼,紅籌股的說法則僅適應於香港股票市場。目前對於紅籌股的定義,尚存在一定的爭議。主要觀點有兩種:一是按業務范圍區分,即如果某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等業務,那麼,該公司的上市股份即將稱為紅籌股,彭博資訊紅籌股指數即按此標准遴選;二是按權益多寡區分,即,如果某上市公司權益中的大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大陸,或具有大陸背景,那麼,該公司的上市股份即是紅籌股。今年4月中旬,恆生指數股公司著手編制恆生紅籌股指數, 該公司傾向於按權益多寡區分。在上述爭議尚無定論之時,我們不妨將兩方面的股份都看成紅籌股。
在香港最為有名的紅籌股有:中信泰富、粵海投資、招商局海虹、上海實業,以及不久前上市的深業控股和北京控股等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的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只有10隻,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隻,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GDP的比率為22.7%。1997年A 股年成交額為30295億元人民幣。我國A 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自1991底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B股上市發行以來,經過6年的發展,中國的B 股市場已經由地方性市場發展到由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的全國性市場。到1997年底,我國B股股票有101隻,總股本為125億股,總市值為375億元人民幣,B股市場規模與A股市場相比要小的多。近幾年來,我國還在B股衍生產品及其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在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發行了B股可轉換債券,蛇口招商港務在新加坡進行了第二上市試點,滬、深兩地的4家公司還進行了將B股轉為一級ADR在美國櫃台市場交易的試點等。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 ,取其字首,在香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H股。依次類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S,紐約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分別叫做N股和S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