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場投資機會
⑴ 為什麼說中國股票市場是一個投機市場
因為目前中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是為了給股民賺錢而發行股票。
⑵ 中國 股票投資 發展方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既然認真分析過股市,又很自信,而且有投資理想,看來是會成功了。
我不敢說自己資深,不過有些心得,也認真學習過,願意和你分享彼此的心得。
⑶ 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1.777億!這具有什麼意義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1.777億。去年全年新增投資者數量逾1800萬,這個增長數量較2019年的投資者新增數量增長了36%。從全年數據變化來看,去年7月新增投資者數量在全年處於最高水平,當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達242.63萬,同比增長達123.64%。這一變化對於中國股市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具體分析:
三、金融市場參與人數和投入資金的大幅增長,得益於國家對市場的規范和監管,也和理財意識在國民心目中的提升、金融科普在民間不斷滲透和普及離不開干係,還與浮華時代追求財富的迫切心理相關。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雖然散戶在市場中越來越勢單力薄,股票市場彷彿成了機構和大戶的天下,但一個個致富傳奇、一段段金融佳話在口耳相傳中吸引著大量的人投身其中。
⑷ 中國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總金額大於個人投資者的影響和解決辦法
影響:機構容易操縱市場,坑害散戶
解決辦法:建立健全證券市場規章制度,嚴厲打擊內幕交易
⑸ 中國股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投資資金總量分別是多少
目前,機構:個人的資金 = 2:1。
這是最新統計。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機構持倉只有50%幾,近期散戶大幅割肉,導致機構持股比例大幅增加。
⑹ 中國股票市場現在怎麼樣
以後就好久?短期是有些老火的,如果你說的以後是很長的時間 大跌後肯定是有投資機會的,股票市場肯定是有前途的,關鍵是自己要把握好入場點。
⑺ 中國股票是投機還是投資
中國的股市只能投機。如果你要去投資的話,輸得內褲都沒有。因為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做假賬。現在在股市上弄錢的都是在投機,只有被套牢了的就是在投資了。因為他沒有辦法了。
⑻ 中國股票市場為什麼說是一個投機市場可以從宏觀市場制度和微觀市場制度的角度分析求答案啊!!!
上市公司所以不派現,絕大多數是因為它無錢可派,但有的公司有利潤也不派現或者只送紅股,為什麼說採用送紅股的方法有問題呢?派現給股民,股民可以自己決定是繼續買股票還是用於生活消費?而送紅股就是強制股民必須買上市公司自己的股票,而股民自己要變現就必須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股票,即上市公司不給股民(上市公司的股東)錢,而由其他股民給錢,對上市公司來說,它是一分錢的支出也沒有。如果有一個上市公司,業績不錯,就是總不派現,怎麼辦呢?比如像蘇寧電器,它會說,你把錢投在我這,我的收益率比你存銀行高,如果它一直收益率高於銀行,它的凈資產也在增加,理論上是不錯的,問題是它是否真能永遠如此,中國股市新公司還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10年以上的老上市公司似乎還沒有發現這類公司,倒是經常看見公司一段時間業績不錯,過幾年就變臉,好時利潤被上市公司扣下了,滾存進未分配利潤中去了,壞時就拿過去的盈利來補虧損,股民還是什麼也得不到,中國股市過去有一個上市公司「鄭百文」就像今天的蘇寧電器一樣,也是做家電連鎖的,開始時也是迅速發展,業績優良,但因發展連鎖店太快,資金斷裂,而倒閉退市。安知蘇寧電器以後不會出現類似問題呢?所以我們經常聽到輿論說70%以上的上市公司業績是增長的,甚至是20%—50%的增長,個別公司是幾倍,幾十倍的增長,但遺憾的是我們股民得到的盈利還是靠出更高價的股民給的錢,直到有一天上市公司的業績是下降的時候。它的股價又回到了起點。
筆者所以羅里羅嗦說這么一大篇,只是在說明,
第一, 上市公司對二級市場的派現總額還不如二級市場給國家上繳的印花稅,給券商的手續費多。
第二, 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買股票的資金所得到的上市公司給的分紅派現還不如同樣的資金存入銀行一年所得的利息。
而我們前面說了,我們來股市,是為了賺比在銀行存款利息更多的錢,那麼,我們的問題就是本文開頭所提及的,投資者賺的錢從哪來,賺誰的錢?
我們都知道物質不滅定律宇宙中的基本定律,試想,股民又要交印花稅,手續費,又要有人能賺到遠超過銀行存款利息的錢,錢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那麼顯然只有一種可能,你賺的錢就是別的股民給的,這就解釋了股市中的一句諺語「七賠,兩平,一賺」,賺錢的人得到的這些錢只能是別的股民賠的,
有一次,看財經節目,一位「專家」大談股市如何如何好,說如果你在股市中投一萬元,一年賺20%,若干年後就是上億元,也許這對個別股民來說是可能的,但對整個股市來說卻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好比18世紀有些人想造的無能源的永動機一樣是永遠不可實現的,如果所有股民都賺上億元錢,請問,錢從哪來,誰給的錢?如果你賺了錢,給你錢的股民難道不是在虧錢嗎?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股市中投機盛行,虧損的股票也能賣十幾元錢,市盈率20以上的股票佔了80-90%,幾百上千倍市盈率的股票比比皆是,因為我們賺的錢不是來自上市公司的派現,而是股價的波動。只要股價有能波動的原因——題材也好,業績增長也好,重組也好,政策也好,至於這些因素到底能使上市公司給我們多少回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使其他人願意在更高位接盤。中國股市投機還有一個特點,無論業績多差,不會跌到一元以下(這也與中國股市沒有真正的退市機制有關),為何小盤股股價高,受追捧,除了所謂高成長外,易被主力控盤,公積金高,可以轉增股本也是主要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如果1000萬的股本股價是70元的話,當它擴張16000萬股時(當然,前提是假設它有這么多公積金轉增),股價就除權到4.38元了,而按中國股市,一億六的盤子,4.38的股價,絕對是低價小盤股了,股民到股市中來,都是為了賺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利潤,所以即使表面看起來大盤股市盈率低,分紅高,但其大部分時間,股價也高於銀行利息所對應的價格,也是投機價,既然都是投機價,而它盤子大,拉高股價所費資金大,拉升幅度小,那還不如做小盤股,又有題材,又可送股,還好控盤,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股民說,「即使大盤股業績再好,股性不活躍,我也不買,小盤股再投機,只要它漲,我也要買」,這就是大盤股股性呆滯,沒人買的主要原因之一。
⑼ 中國股票市場
這種東西在專業論壇里比較多,現給你抄一份參考一下:
上海A股從2001年高點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達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9.5%,是世界上少有,理論上一個國家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情況下,一定會出現三個現象:第一個匯率一定會升值,第二股市一定會大漲,第三房地產市場會大漲。不過對中國大陸來講,只有房地產大漲,匯率是最近終於升值二%,但是相對幅度當然不夠多。再看與中國並列金磚四國的印度股市,現在已經從2001年2574點漲到7400點,巴西股市也從八千多點漲到兩萬九千五百多點,俄羅斯股市更厲害,從130點漲到780點,漲幅超過500%。
按照過去經驗來講,大陸經濟成長力道這麼強勁,股市應該會大漲,過去也看到台灣很多投資人在2001年前後,甚至更早就到大陸去蹲點,也就是去大陸做股票。做了幾年下來,不少人財富大幅縮水甚至破產,難免感到非常冤枉,經濟成長如此亮麗的國家,股市怎麼跌成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這幾年中國大陸股市最麻煩的是,到目前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國有股又佔了74%。非流通股不能買賣,大股東不關心股價,小股民當然只能用腳投票。所以這幾年可以看到做假帳的公司一堆,國營企業貪污腐化的現象頻傳,小股民已經對股票市場喪失信心。但是這種絕望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許反而是未來中國大陸崛起的一個好機會。
大陸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種方法來振奮股市,比如大力引進台灣QFII制度,最近外國法人加碼了60億人民幣,也使市場產生一股穩定的力量。另外股權分置已經分兩批試點進行,股權分置就是把過去不能流通的國有股,配給買到流通股並持股一段時間的股民之後,把國有股補償給持有流通股損失的股民,以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國有股釋出的目標。現在已經有新的法案規定,將來新上市的A股必須要達成完全流通的目標,2001年6月上海A股總市值1兆8800億人民幣,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總市值縮水一半剩下9900億人民幣,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時間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陸股市本益比現在掉到17倍左右,相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實不遠,具有止跌條件,而且下跌的時間夠長,不少人會在這邊搶反彈。不過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問題,大陸到現在很難解決,所以未來有多大潛力還很難判定。不過現在有一個趨勢非常明顯,大陸比較有潛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國企業已經有306家在香港掛牌,在香港股市的總市值超過兩兆港幣。香港股市目前總市值為六兆六千多億港幣,大陸去掛牌的企業就佔了三分之一,比重相當高。
如果觀察香港過去這一段時間集資發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業都與中國大陸有關。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人壽、中國海洋石油、中銀香港、平安保險、中芯半導體、中國電信,這些在中國大陸重量級的公司,都選擇在香港上市。
另一個特殊現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網路新興產業,不是選擇在大陸上市,反而選擇NASDAQ。今年在美國掛牌的網路股就有九家,股價表現普遍也比大陸股市好,未來在很多中國企業開始有選擇市場的自由下,大陸股市可能只會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較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股權分置目前是大陸股市雷厲風行的重點,未來如何貫徹公司治理與國際接軌將是關鍵;如果不解決,大陸股市恐怕就會像吃人的市場,沒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