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虧損進入哪個科目
㈠ 股票損失如何記賬
你不設投資類科目,那你的投資的錢怎麼做的帳啊
㈡ 公司購買股票,然後虧損賣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公司購買股票,然後賣出(虧損)的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1、購入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
應收股利(價款包含的股利)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收到股利利息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3、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出售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投資收益(借方為虧損)
同時:原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轉出到投資收益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收益
(2)股票投資虧損進入哪個科目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的方法有以下:
1.層析法
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業務鏈法
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3.記賬規則法
利用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㈢ 股票投資虧損的賬務處理
虧損5萬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0000
盈利5萬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0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000
㈣ 股票投資虧了記入哪個會計科目
股票投資,如果是短期投資,應於變現時確認虧損金額,記入'「投資收益」的借方。
㈤ 長期股權投資虧損怎麼記帳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企業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除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計算的應分享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貸記「投資收益」賬戶。
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計算的應分擔的份額,借記「投資收益」賬戶,貸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如果被投資單位以後各期實現凈利潤,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㈥ 股票賣出時虧損 會計分錄怎麼做求教,謝謝了
如年末持有發生浮動虧損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㈦ 收回股票投資款,虧損了,怎麼做會計分錄,求大神支招。
借:銀行存款 41405.34
投資收益 8594.66
貸: 其他應收款 50000
望採納
㈧ 長期股權投資虧損怎麼賬務處理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企業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除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計算的應分享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貸記「投資收益」賬戶。
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計算的應分擔的份額,借記「投資收益」賬戶,貸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如果被投資單位以後各期實現凈利潤,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㈨ 求助:關於公司投資股票虧損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賣了嗎?沒買的話,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㈩ 一個公司的股票投資在資產負債表裡面列在哪個項目
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這個屬於資產類科目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般是短期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資一般是持有長期的債權,長期股權投資是持有別公司的股票
資產負債表(the Balance Sheet)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