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數量
㈠ 巴菲特為何投資印度
巴菲特投資印度。
知情人士表示,伯克希爾的主要基金管理者之一托德·康姆斯(Todd Combs)主導了這筆交易,並且他也被視作該公司潛在的首席投資官。
這也是巴菲特在印度進行的第一筆投資。直到幾年前,他還採取著遠離科技上市公司的策略。One97目前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仍面臨大量虧損的局面,但同樣也凸顯了自己在印度市場上的潛力。
這家總部位於印度諾伊達的公司上個月表示,根據其6月的表現,按照年率計算,該公司的已經累計完成了500億美元價值的交易。根據RoC注冊備案文件顯示,
在截至2017年3月的上一財年中,該公司的總營收增長了38%,達到了828億盧比,但虧損額為899.6億盧比。
來源:騰訊科技訊
㈡ 美股,越南股市,印度股市,未來十年誰更有投資價值
未來十年更有投資價值,首先要看他的經濟發展來做基地,才能夠分析整個股市的走勢。
㈢ 為什麼外國投資者買入印度股票
有這么幾種情況,你是賣不出去的:一,就是上面幾位朋友說的,當天買進的股票,最快也得第二天才能賣出;二,跌停期間的股票你賣不出。大家都是同一價格想賣出股票,按委託時間的前後順序成交,只有你前面的委託全成交之後,才會輪到你的委託;三,你委託賣出的價格高,還有比你價格更低的人在賣出。同時委託賣出的話,價格低的先成交。同樣,買進的時候,先成交買價高的,然後才是同一價格按委託順序成交。
㈣ 中國與印度投資環境對比
中印投資環境比較。
根據德經濟界的評估,中國的投資環境與印度比較起來,總的來說, 中國更具吸引力。在投資環境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優於印度。2005年中國GDP為22257億美元,增長率為9.9%;印度GDP是7750億美元,增幅為7.5%。在購買力方面,2004年中國的人均購買力達1279美元;印度則僅為602美元。由此可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消費能力,中國比印度都更具優勢。2005年中國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600多億美元,印度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為67億歐元,約為中國的九分之一。
德歐亞咨詢公司曾對德部分企業進行了一次中印投資環境的對比調查,在企業決定投資地點的六項關鍵要素的評比中,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平均分數遠遠高於印度,僅在運輸成本上,中國的得分稍遜於印度。
德經濟界將印度在投資環境上與中國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中國政局長期穩定;印度貧富差距大;中國地理位置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但是印度後勁十足。德經濟界認為印度投資的「軟環境」要優於中國,主要包括: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印度的私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印度的國際型技術人才多於中國;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
㈤ 如何購買印度股票
中國投資者由於受到政策限制,參與國外股市交易的途徑只能是通過國外的代理券商,無法直接購買。
印度股市並未真正對境外投資者開放,2007年印度股市就曾傳出對外國個人投資者開放的消息,印度股市還曾一度因此被拉升,不過開放計劃最終並未實施。
㈥ 請問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股票市場的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股票市場的。朝鮮,古巴,尼泊爾等少數國家沒有股票市場。
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建立了股票市場。電腦技術和先進通訊設備的廣泛應用使股票交易日益國際化。全世界的股票交易總額近些年增長迅速,從1980年的2.54萬億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5.82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股票成交集中在紐約、東京和倫敦三大股票市場。
1、紐約
紐約股票市場紐約股票交易市場坐落在紐約鬧市華爾街、百老匯大街的由兩排摩天大樓所形成的「峽谷」里。它服務於大公司大企業,但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利用這個股票市場來發行股票的方便。
它規定,凡一家公司除了一切開支和納稅外,必須每年凈賺100萬美元以上,至少要有1 500個股票,其財產以普通股票計不少於800萬美元。只有這樣的股票,才有資格在本股票市場進行買賣。夠這樣條件的大公司大約有1千多家。
而不夠資格在本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就只能在其他條件較低的股票市場(股票交易所)登記,如芝加哥的「中西部交易所」,舊金山和洛杉磯的「太平洋岸交易所」,「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交易所」等地區性的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一向為美國以至全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其規模愈益擴大, 1977年時的資本總額約為8 000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總資本額的19%;到1981年初股票資本總額增長到1.24萬億美元;
而到1987年則躍增到2.2萬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85%。但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卻已失去了世界第一的寶座,而讓位於東京股票市場了。
2、東京
該股票市場長期以來居於世界第二位。在1977年時,其資本總額約為2 060億美元,當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38%,1981年初其發行股票總值也只有紐約股票市場的1/3。
但是,近幾年由於日本經濟明顯好轉、外匯市場穩定、國內需求旺盛、長期較低的優惠利率以及外資的大量湧入等原因,致使東京股票市場交易異常活躍;
乃至1987年底,其資本總額已增加到3萬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59%,其資本總額和年交易額均超過紐約,且東京股市的日交易額也已超過美國。從而,在世界股票交易市場名次中,東京股票市場已由第2位上升到第1位。
3、倫敦
1981年初,該股市資本總額為1 900億美元。近些年來雖然規模也有較大發展,但其位次依然未變,仍居世界第3位。到1988年底,倫敦股市的資本總額已發展到6 640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41%。
(6)印度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數量擴展閱讀:
分析股票市場其實就是股票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所反映的各種資訊進行收集、整理、綜合等工作,藉以了解和預測股票價格的走勢,進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以降低風險和獲取較高的收益。
股票投資分析的主要內容是股價基本因素分析和技術因素分析,這兩方面又包含著廣泛的內容。進行股票市場分析的必要性在於:
(1)股票是風險性資產,風險由投資者自擔,所以每一個投資者應謹慎從事。當然風險是與收益對應的,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
因此,每一個股票投資者,在從事股票投資時,為了爭取最大的收益,把風險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認真進行股票投資分析。這樣在買賣股票時,才會胸有成竹,防範可能發生的風險,避開隱蔽的陷阱,確保股票投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2)股票投資又是一種智慧性投資。長期投資要偏重基本方法,短期投資則偏重技術分析,股市上的投機更是要運用智慧;
其前提是看準時機才去投資,而看準時機是需要投資者運用知識、理論、技術、方法以及詳盡的分析判斷,進行科學的決策,以獲得有保障的投資收益,這與盲目的、碰運氣的賭博性投資根本不同。
(3)從事股票投資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切忌盲目跟風隨潮,入市前投資分析就顯得更為重要。
由於投資者在股票投資分析時往往會受到資訊不足、分析工具不全、個人分析能力欠缺等問題困擾,因此,投資者除自行分析外,還應藉助外界力量對股票投資所作的分析,做出正確判斷。
由於股票投資分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作上述各種內容分析時應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地分步驟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市場
㈦ 現在中國股市大約有多少股民
截至2015年4月17日,A股賬戶數為1.98億戶,其中主力為「一人一戶」,按每人都擁有滬深賬戶計算,股民約1億人。
股民 指從事股票交易的個人投資者。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㈧ 為什麼印度股市輕松完勝中國股市
印度股市輕松完勝中國股市的原因:
印度市場一直對外國投資者開放,但中國並沒有。
印度股市受全球股市的影響比絕大部分國家的股市要深,它的漲跌起伏規律總是與全球股市相似,這是因為印度新興市場更加多樣化。這就意味著在發達國家裡實現量化寬松政策之後釋放的全球金融海嘯幫助推高了印度的股票,但是卻沒有對拉高中國股市。
關於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經濟改革的速度。近年來印度的經濟改革由於其較弱的執行力而逐漸放緩,但是中國的改革形勢剛好相反。因為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掌控整個經濟市場。這樣的舉措使國外的投資者感到害怕,這也使中國的投資市場受到一定影響。
印度的投資市場包括了許多利益導向型的上市公司,例如像塔塔汽車集團和印孚瑟斯(Infosys)。而中國的投資市場很多都是屬於政府擁有型的,缺乏利益導向型的企業
印度的經濟增長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而中國經濟已經過了加速階段,所以印度的投資市場打敗中國市場也是合乎情理的。
㈨ 怎樣投資印度股市
印度股市的參與憑證制度
所謂參與憑證,是指通過注冊投資印度股市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購買印度股票後,據此向其客戶發行的、表明客戶對標的股票擁有所有權的一種衍生品。
近年來,印度股票市場不斷向更開放的領域邁進,政府允許並鼓勵境外投資銀行參與股市。作為外資最直接的投資渠道,股票型基金可以直接進入印度股市,「參與憑證」則容許海外投資者以買賣衍生品的方式投資印度股市,這種交易行為是外資法人機構最賺錢的途徑之一。獲得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的外資機構有權向海外投資者發行「參與憑證」,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印度證交會繁瑣的登記注冊程序,以匿名的方式讓國際對沖基金等在投資印度股市時不至暴露身份,其價值隨相關聯的正股價格波動,進而更快捷、更方便地投資印度股市;同時,這種交易方式的費率也較低。因此,外國投資者對「參與憑證」自然情有獨鍾,外資在印度股市上有一半以上的投資便是通過「參與憑證」進行的。
參與憑證的設立帶來外資大規模湧入印度。
2007年10月16日,印度證交會向外國投資者發布了一份徵求意見稿,准備採取措施限制海外投資者投資印度股市的比例。印度證交會將限制外資購買參與憑證,並且外資機構投資者及分賬機構不能再發行或更新他們已發行的參與憑證,並將外國機構投資者發行參與憑證的規模嚴格限制在其監管資產的40%以下。投資「參與憑證」的投資者將被要求在監管當局注冊、登記,同時必須在18個月內終止現有的參與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