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茂科技股票今天
㈠ 隆華科技今日走勢上證指數隆華科技股票分析隆華科技300263今日收盤價
近年來,因為國家持續在戰略高度上對電子材料行業的發展及應用推廣的支持,從事濺射靶材研發和生產的專業企業也在國內逐漸出現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電子材料行業中的優秀個股--隆華科技。
在開始分析隆華科技前,我整理好的電子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電子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隆華科技從事傳熱節能產品、濺射靶材等新材料、國防軍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環保水處理產品及服務。隆華科技構建了新材料和節能環保兩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在電子濺射靶材領域的競爭優勢十分顯著,並且在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同樣具有核心競爭優勢。
簡單說完公司介紹,再來聊一下公司的優勢,看看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優勢一、完善的產業布局
公司的戰略目標還是很清晰的,產業布局也非常不錯,特別是公司的新材料業務已經發展壯大了,而且這個業務還是未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受到主營業務及產業鏈上下游領域的推動,同時進行自主培育與投資收購,在全市場中進行資源的結合,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拓展新業務布局。形成的產業集群在核心競爭優勢和市場前景方面都很不錯。構建核心技術和應用市場強關聯、產業集群內部高頻聯動、主業突出且多元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產業格局。
優勢二、深厚的科技創新實力
在戰略方面,隆華科技非常看重科技創新,通過頂層規劃確立了科技創新的戰略引領地位,通過全面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加快科研團隊的打造,讓公司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的鞏固和提升。
隆華科技又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並打造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同時也擁有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專有技術,提升了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對公司最近幾年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未來公司將持續貫徹"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研發指導方針,一直在加大研發投入,來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穩定其市場地位。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隆華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隆華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濺射靶材:我國在濺射靶材生產企業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都獲得了長遠的進步,改進了濺射靶材長時間靠進口的不利局面。其中,國產高純Mo靶材、ITO靶材已實現技術突破,依靠國內原材料高純鉬粉、高純銦等既有資源優勢,早就具有相對應競爭力的產業優勢。
傳熱節能與污水處理:全球能源形勢越來越不好,常規能源呈減少趨勢,尤其是中國「碳達峰」目標的日益迫近,熱交換器的合理設計和良好運行對企業節能、減排、節約運行費用等都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對於環保政策利好,污水處理行業也得到了重視,發展前景這塊極具潛力。
總體來看,隆華科技公司,它身為在電子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在行業前景可觀的環境下得到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隆華科技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隆華科技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隆華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㈡ 300777中簡科技目標價中簡科技股票歷史價格數據中簡科技股今天什麼價
近年來國內在新材料領域無論是在研發還是產業上都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市場對新材料的需求仍在連連攀升,在眾多新材料當中,碳纖維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
碳纖維被選為"新材料之王",直徑小但強度大,所以收獲了"黑黃金"的稱號,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細分領域的龍頭--中簡科技。
在開始分析中簡科技前,我這有一份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看看:寶藏資料: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的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簡科技的創建時間為2008年,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的產品是碳纖維及其織物。
通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掌握了許多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技術,跟國際同類產品相比,旗下的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均已達到最優秀的水平。
大約認識了中簡科技之後,我們再來分析下公司還有什麼投資亮點?可不可以入手?
亮點一:技術優勢
早先在2012年中簡科技就已經生產出高性能T700級碳纖維產品,成為首家補救了當時國內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應用空白的公司。
還有就是國外生產設備禁運的緣故,公司憑借對生產技術的分析,定製化研製了和自身工藝與之相匹配的專有生產設備,設備國產化率實現了98%,中心設備均已實現完全國產化,突破了生產設備"卡脖子"的局面,不單單可以省下一部分生產成本,還保證了產品質量合格。
亮點二:研發優勢
站在管理層面,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博士生,科班出身的他們是業界頂尖專業人才,引導著團隊自主設計並定製生產線上的關鍵設備。
目前公司的技術團隊已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課題研發任務,大家稱他們為"航空高性能碳纖維創新團隊"和"江蘇省雙創團隊"。擁有如此一批高水平的研發團隊,能夠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業內的領先地位。

亮點三:客戶優勢
軍工企業不會輕易選擇一家供應商,裝備型號確定下來之後,一般不會輕易更改供應商和原材料,表示著客戶集中度高,黏性也比較強大,可以保證著中簡科技穩定的訂單量,使得公司業績平穩上升。
除此之外,軍工行業對供應商產品相關技術的尖端性和廣泛性不是沒要求的,這樣嚴格的篩選要求能夠迫使中簡科技對生產工藝和技術進行加強,讓業務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由於受到篇幅的束縛,更多關於中簡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幫大家匯總在這篇研報里,點擊鏈接即可進入傳送門:【深度研報】中簡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正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可實現結構的輕量化,不但可以讓飛機更加耐用還能夠節省生產、設計成本,正因如此在航空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用量比例會越來越多,現在在機翼、口蓋、前機身、中機身等核心部件方面應用廣泛。
未來隨著軍機的需求更加強烈,將對碳纖維市場的快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我堅信中簡科技藉助技術難題的攻克,看好未來表現。
對於文章來說,它是具有滯後性的,對於那些想要知道更加精準的中簡科技未來行情的朋友們來說,點擊下方鏈接,將會有專門的投顧為你診斷股市,看下中簡科技估值是過高還是過低:【免費】測一測中簡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㈢ 000836鑫茂科技這只股票怎麼了
今天本來是沒有漲跌限制的
主力游資拉高後出貨 價格就下來了
前幾天高換手已經把價格做出一定的獲益空間3
更多的關於鑫茂科技的重要資訊可以到和訊網鑫茂科技的行情中心查看
㈣ 海默科技股票最新消息走勢海默科技資金流向分析300084海默科技今日收盤價
由於疫情的有效控制,經濟活動開始復甦,油氣價格出現回暖,帶動著整個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景氣度提高。因而,今天就來給各位分享一下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的油氣設備出色企業--海默科技。
在開始分析海默科技前,我總結了一份石油天然氣行業龍頭股名單送給各位,點擊一下就可以獲取了:寶藏資料:石油天然氣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海默科技專注於石油天然氣行業細分領域,公司是國際領先的油氣田多相計量和生產優化解決方案的主流提供商、國內海洋油田水下生產系統關鍵設備全面國產化的主力軍、國內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壓裂泵液力端製造商、國內領先的"井下測/試井、增產儀器和工具"製造商和國內油田數字化領域的技術引領者。
介紹完公司後,接下來就說下這個公司有哪些有優勢的地方。
海默科技具有核心技術優勢,行業競爭優勢明顯
一是多相流量計產品,多次經過權威第三方英國國家工程實驗室(NEL),挪威和德國勞氏船級社(DNV-GL)和石油工業計量測試研究所進行性能驗證試驗,產品性能和測量精度位居世界最領先的水平,不僅如此,如中石油,中海油和沙特阿美等國內外大型石油公司都對它進行了誇贊,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是公司目前才成功研發的產品水下多相流量計,國外同類產品壟斷的格局被打破了,將實現海洋油氣開發國產水下高端生產裝備首次商業化應用。
二是壓裂泵液力端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材料,在製造工藝和產品性能是獨特和優異的,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全球知名的壓裂服務商認可了這款產品,在中國的主要油田和頁岩氣開發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三是井下測/試井及增產儀器和工具,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已經擁有,產品的結構豐富多樣,健全和完善的產業鏈,甚至油田的採油,采氣,注水工藝,動態監測,地面儀器,數字化油田等領域也在產品的覆蓋范圍內,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相對比較高,產品附帶的監測儀器儀表,數據網路傳輸系統公司自主研發生產了應用軟體,同時還擁有了國家創新基金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支持。
篇幅有限,更多關於海默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學姐為大家做了個匯總,放在這篇研報當中,喜歡的戳鏈接:【深度研報】海默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從國內看來,國內能源始終高度依賴國外,油氣開采具有發展空間。尤其是非常規油氣對增加國內能源有著關鍵的作用,高端裝備的技術進步有助於行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發展前景向好。
從海外看,目前鑽機數量仍處於底部,但是利用率比較高,考慮到馬上就要迎來美國非常規油氣設備的更換周期了,所以國內設備廠商在海外的市場發展機遇大大提升。
三、總結
通過上文內容分析得知,我覺得海默科技公司,它作為油服設備行業中的佼佼者,在行業快速發展期間,獲得收益的希望還是很大的。然而文章是比較滯後的,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海默科技未來行情,建議直接點擊一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會提供診股服務,看下海默科技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海默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㈤ 000969安泰科技目標價安泰科技股票歷史價格數據安泰科技股今天什麼價
在不久的將來,自給率抬升驅動的電子化學品、低碳經濟驅動的電池材料、傳統原料的深加工預計會成為產生大市值公司最為集中的領域。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新材料領域的優質企業--安泰科技。
在開始介紹安泰科技前,給大家分享我整理好的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了解:寶藏資料: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簡介:安泰科技作為一家以高科技新材料產業的企業,該公司主要做的就是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和生產銷售,公司的主營產品是:難熔鎢鉬精深加工製品、特種霧化制粉、超硬工具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及其製品、非晶及納米晶材料等。是國內先進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和生產銷售領域前驅。
對於安泰科技的公司情況簡單介紹以後,這個公司的優勢有哪些來看看?
優勢一、國內新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高端特性明顯
公司致力於先進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國內金屬新材料行業中名列前茅,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根據「十四五"戰略規劃,公司大力推進產業聚焦與取捨,明確在"十四五"期間的核心業務是四大板塊包括"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特種粉末冶金材料及、高品質特鋼及焊接材料、環保與高端科技服務業"。航空航天、核電、生物醫療、信息技術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公司產品都有在廣泛應用,主要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主要產品用於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大部分產品在國內外處於獨家或不可替代地位。
優勢二、公司資產結構明顯優化,突出兩大核心主業
公司以往給市場存在主業定位不清晰的印象,如今公司大幅度調整資產結構,通過剝離調整,焊接、非晶等經營困難業務板塊資產佔比顯著下降,那些優勢產業,如安泰天龍、安泰磁材、安泰環境佔比則大幅度提升。這家公司未來難以繼續的以"難熔鎢鉬為核心的高端粉末冶金及製品、稀土永磁為核心的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成為公司的兩大核心產業。其中關於鎢鉬難熔這一點,規劃產能可以實現從2500到5000噸的翻番,在十四五期間,稀土永磁將完成1萬噸的布局。
由於無法在這具體展開講,若是想知道更多關於安泰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通過精心整理形成這篇研報,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安泰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新且小是新材料所具備的核心特徵,成長為大企業需要以大單品是方向,圍繞自身優異的性能和下游產業的壯大尋找機遇,或者著力成為某類技術的平台型公司。新材料,它作為國民經濟的先鋒產業,被國家列為重點發展的10大產業領域之一。在中低端轉型升級、進口替代、高端突破方面,新材料產業孕育著巨大市場需求,公司將會面臨一份重大的發展機遇。
整體而言,我覺得安泰科技公司作為新材料行業領跑者,有望在行業改革的重要關口,能迎來公司的迅速發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想准確了解關於安泰科技未來的行情怎麼樣,可以點擊這篇文章,會有投資顧問幫你參謀參謀,看下安泰科技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安泰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㈥ 688110股票
東芯股份(688110)
東芯股份是國內存儲晶元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可以同時提供 NAND、NOR、DRAM 等存儲晶元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設計研發的 24nm NAND、48nm NOR 均為我國領先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工藝製程,已達到可量產水平,實現了國內快閃記憶體晶元的 技術突破。
1、公司打造了以低功耗、高可靠性為特點的多品類存儲晶元 產品,憑借在工藝製程及性能等方面出色的表現,公司產品不僅在高通、博通、 聯發科、紫光展銳、中興微、瑞芯微、北京君正、恆玄科技等多家知名平台廠商 獲得認證,同時已進入三星電子、海康威視、歌爾股份、傳音控股、惠爾豐等國 內外知名客戶的供應鏈體系,被廣泛應用於通訊設備、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 移動終端等終端產品。
2、公司已經與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工藝調試 設計、產品開發、晶圓測試優化等全流程各環節形成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雙方 在高可靠性、低功耗存儲晶元的特色工藝平台上展開連續多年的深度技術合作, 研發了多種快閃記憶體晶元的標准工藝,提高了晶圓的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繼共同開 發大陸第一條 NAND Flash 工藝產線後,目前已將 NAND Flash 工藝製程推進至 24nm。
3、公司與全球最大的存儲晶元代工廠力積電建立了多年的緊密合作,在其 多條存儲晶元先進製程的生產線上實現了產品的穩定量產,進一步擴充了產品種 類,提升了公司市場競爭力。在封裝測試方面,公司已經與紫光宏茂、華潤安盛、南茂科技、AT Semicon等境內外知名封測廠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2019 公司 NAND 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1.26%;NOR Flash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0.86%;DRAM 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0.16%。
4、2021 年 1-9 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8,510.55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32.7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6,810.1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23.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6,199.53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935.25%。
5、公司預計 2021 年度營業收入區間為 110,000.00 萬元至 115,000.00 萬元,同比增長 40.25%-46.63%;歸 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 22,500.00 萬元至 24,000.00 萬元;歸屬於母公司 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區間為 21,800.00 萬元至 23,300.00 萬元。
㈦ 2021年藍曉科技能漲到多少今日藍曉科技300487股價如何藍曉科技股票一般價格
最近新材料板塊的表現很吸引人,相關個股一直在變高,市場上的投資者也把更多精力投入了新材料板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新材料行業的龍頭公司--藍曉科技。在正式測評藍曉科技之前,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我都給大家整理好了,點擊即可查看:寶藏資料:新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藍曉科技是國內新材料行業的領頭羊,公司主要以經營吸附分離功能材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還可以為大家提供一體化的吸附分離技術服務。在簡要說明了藍曉科技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藍曉科技公司的亮點都表現在哪些地方,是否適合我們投資?
亮點一:研發創新能力強
截至目前藍曉科技的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專利擁有42項,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的二等獎,而且還獲得了兩次並且還完成了2項科技部創新基全,而且已經榮獲3 項國家重點新產品。有3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包括在公司所生產的吸附分離材料里,可應用於多個行業范圍,已籠蓋了中國、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多個市場。
亮點二:具有高效的產業化能力
藍曉科技一直到最後都是與下遊客戶緊密聯系著,並開發出符合實際需求的、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產品。位於量化過程中,人們常用"小式-中式-大型"的商業化模式來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對降低研究的損耗起積極作用。經過一直以來的研究,現在已經涵蓋了挺多個下游應用領域,憑借著出色的技術在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讓公司的競爭力得到加強。

亮點三:積極探索,布局多個新興產業
藍曉科技還緊緊抓住新能源、半導體行業、其他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稀有金屬的旺盛需求,加寬濕法冶金的賽道,以涉鋰產業這樣的領頭行業為主,在金屬提取領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快速推進在金屬資源領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工作。還需要說的是,公司均粒技術、生命科學、遠程調試等新品系和新服務也在不斷展現在眾目睽睽之下,產業結構不斷進行優化。由於篇幅受限,要是你們想了解更多關於藍曉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歸納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一下就能獲取:【深度研報】藍曉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吸附分離技術可在多個領域使用,多個細分領域的新需求大部分能夠被滿足。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可用來開發和回收金屬資源,例如鋰、鎳、鈷等金屬;在生命科學領域,使得葯品、疫苗、血液製品越來越純;從環保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控制大氣和工業廢水污染使它最大的作用。表明作為行業領頭羊的藍曉科技前景可期,在市佔率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背景下,並且也有望享受行業發展帶來的盈餘。總的來說,我認為藍曉科技作為新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完全有可能在行業變革之際,搭著時代的順風車,能做到高速發展。不過文章比較滯後,如若大家想知道藍曉科技未來行情,直接戳一戳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可以進行診股,看下藍曉科技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
【免費】測一測藍曉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㈧ 匯成股份上市前景
一、公司介紹:(總股本834,853,281 股) (一)公司是集成電路高端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商,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領域,具有領先的行業地位。公司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公司的封裝測試服務主 要應用於 LCD、AMOLED 等各類主流面板的顯示驅動晶元,所封裝測試的晶元 系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高清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各類終 端產品得以實現畫面顯示的核心部件。公司是中國境內最早具備金凸塊製造能力,及最早導入 12 _晶圓金凸塊產線並實現量產的顯示驅動晶元先進封測企業之一,具備 8 _及 12 _晶圓全製程 封裝測試能力。2020 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 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在顯示驅動晶元封裝測試領域深耕多年,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 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公司服務的客戶包括聯詠 科技、天鈺科技、瑞鼎科技、奇景光電等全球知名顯示驅動晶元設計企業,所封 測晶元已主要應用於京東方、友達光電等知名廠商的面板。2020 年度全球排名 前五顯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三家系公司主要客戶,2020 年度中國排名前十顯 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九家系公司主要客戶。 (二)公司目前主要所封裝測試的產品應用於顯示驅動領域,以提供全製程封裝測 試為目標,涉及的封裝測試服務按照具體工藝製程包括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晶圓測試(CP)、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 (三)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如下: 二、行業和競爭: (一)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鏈主要包括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個子行業,封裝測試行業位於產業鏈的中下游,該業務實質上包括了封裝和測試兩個環節,但由於測試環節一般也主要由封裝廠商完成,因而一般統稱為封裝測試業。封裝是將晶元在基板上布局、固定及連接,並用絕緣介質封裝形成電子產品 的過程,目的是保護晶元免受損傷,保證晶元的散熱性能,以及實現電信號的傳 輸。經過封裝的晶元可以在更高的溫度環境下工作,抵禦物理損害與化學腐蝕,帶來更佳的性能表現與耐用度,同時也更便於運輸和安裝。測試則包括進入封裝 前的晶圓測試以及封裝完成後的成品測試,晶圓測試主要檢驗的是每個晶粒的電性,成品測試主要檢驗的是產品電性和功能,目的是在於將有結構缺陷以及功能、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晶元篩選出來,是節約成本、驗證設計、監控生產、保證質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導應用的重要手段。封裝測試業是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細分行業,在世界上擁有 較強競爭力,全球的封裝測試產業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 會統計數據,目前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中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 銷售規模大約呈 4:3:3 的比例,產業結構的均衡有利於形成集成電路行業的內 循環,隨著上游晶元設計產業的加快發展,也能夠推進處於產業鏈下游的封裝測 試行業的發展。 集成電路產業早期從歐美地區發展,隨著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源要素的全球 配置,封裝測試環節的產能已逐漸由歐美地區轉至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新興市場區域,目前全球封裝測試行業已形成了中國台灣、中國 大陸、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 年中國封裝測試 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有率高達 64.00%,其中中國台灣企業占 43.90%,中國大 陸企業占 20.10%,均高於美國的 14.60%。 受益於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帶動,境內封裝測試市 場跟隨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高速發展。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2.54%,遠高於全球封測市場 3.89% 的增長速度。從封測業務收入結構上來看,中國大陸封測市場依然主要以傳統封 裝業務為主,但隨著國內領先廠商不斷通過海內外並購及研發投入,中國大陸先 進封裝業務有望快速發展。近些年,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聯詠科技等知名晶元設計公司逐步將封 裝測試訂單轉向中國大陸企業,同時國內晶元設計企業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以 及全球晶圓製造龍頭企業也陸續在大陸建廠擴產,在此背景下,國內封裝測試企 業將會步入更為快速的發展階段。同時,未來先進封裝將為集成電路產業創造更 多的價值,隨著智能汽車、5G 手機等的先進封裝需求增加,產能緊張,將會帶 動封測價格提升,國內提前布局先進封裝業務的廠商將會受益。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預計將保持 7.50%的 年均復合增長率,在 2025 年達到 3,551.90 億元的市場規模,佔全球封測市場比 重約為 75.61%,其中先進封裝將以 29.91%年復合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在 2025 年佔中國大陸封測市場比重將達到 32.00%。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的產業格局中,韓國廠商和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括三星、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瑞鼎科技等。近些年,隨著中穎電子、格科微、明微電子等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 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 步提高以及顯示面板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 受益於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量的增長,顯示驅動晶元市場規模也快速增長。根 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123.91 億顆增長 至 2020 年的 165.4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7.49%。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到 2025 年出貨量增至 233.20 億顆。LCD 面板出貨量穩步增長,帶動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逐步提升。2020 年,全球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為 151.40 億顆,預計未來將繼續穩定在高出貨量水平,到 2025 年增至 208.70 億顆。得益於 OLED 屏幕的高速增長,OLED 驅動晶元出 貨量亦快速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將增至 24.50 億顆,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 13.24%。 受下游顯示面板市場增長的驅動,疊加國家政策利好及大量資本投入,中國 大陸顯示驅動晶元以高於全球平均速度增長。據統計,2016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 動晶元出貨量僅為 23.50 億顆,但 2020 年已增至 5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2.37%。其中,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22.70 億顆增長至 2020 年的 50.0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21.82%;OLED 驅動晶元從 2016 年的 0.80 億顆增 至 2020 年的 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35.54%。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將達到 86.90 億顆,其中 LCD 驅 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9.10 億顆,OLED 驅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80 億顆。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的產業格局中,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 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等。近些年,隨著匯成股份等大陸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 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 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步提高,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銷售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據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於 2020 年達到 36.00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長 20.00%。未來從需求端來看,依然將有新增的面板產能釋放,對於顯示驅動晶元的需 求持續走高。從供應端來看,晶圓代工廠雖然一直有新建產能投產,但多數都還 未能實現量產,預計 2023 年晶圓產能才有望達到供需平衡。顯示驅動晶元的產 量不足,將持續推高銷售價格,因此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將也隨之上漲,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56.10 億美元。 未來隨著國內晶元設計廠商的發展以及晶圓產能緊缺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局 面,中國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中國整體顯示驅動封測 市場規模將從 2021 年的 184.30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280.80 億元,年均復合增 長率約為 11.10%,2025 年中國顯示驅動封測市場佔全球市場比重將提升至 77.01%。 (二)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效應明顯,除部分專門提供對 內顯示驅動封測服務的廠商集中在韓國外,行業龍頭企業均集中在中國台灣及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在經過行業整合後,中小型封測廠紛紛被大廠並購,目前僅剩 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兩家全球領先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中國大陸起步相對 較晚,且由於缺乏成熟的晶元設計廠商,市場需求不足,因此中國大陸地區的封 測企業規模相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封測企業規模較小。隨著中國大陸近年來對晶元 設計企業的不斷扶持和企業技術的不斷成熟,急劇上升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需求 將會推動現有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的持續擴產,並吸引更多領先的封測廠商進 入行業。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統計,2020 年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中,獨 立對外提供服務且市場份額佔比較高的企業包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頎中科技與通富微電。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頎中科技原為頎邦科技境內子公司,後被境內其他股東收購;通富微電為中國 A 股上市公司。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日益精細化,衍生出眾多細分 領域,公司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在整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主要 公司有日月光、Amkor、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利揚晶元 與氣派科技等,其中,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產品線橫跨封測行業多個 細分領域,晶方科技專注於 CMOS 圖像感測器的封裝和測試,利揚晶元專注於 集成電路測試領域,氣派科技系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內資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之一。在細分行業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主要的公司有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及頎中科技等,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 三、特別風險: 1.本次公開發行前,實際控制人鄭瑞俊、楊會夫婦合計共同控制發行人 38.78% 的表決權,本次公開發行後控制比例將進一步下降。公司所處行業為資金密集型 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規模較大,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為支持公司發展、為員工 持股平台支付增資款以吸引優秀人才和維持團隊穩定,以及受讓股東持有的部分 股權,資金需求較大,存在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的情形。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簽署 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存在多項未到期的大額負債,借款本金超過 3 億元,負債到期時間為 2025 年 1 月至 2026 年 9 月不等。自發行人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或大額負債到期後,如 實際控制人不能按期償還借款,則屆時實際控制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可能被債權人 要求凍結、處置,存在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 2.截至 2021 年末,公司經審計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22,400.72 萬元,累計未彌補虧損的情形尚未消除,主要系所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及技 術密集型行業,要形成規模化生產,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研發投入。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後,若公司短期內無法彌補累計虧損,將導 致缺乏向股東現金分紅的能力。 四、募投項目: 五、財務情況: 1.報告期內: 2.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預計為 44,935.58~48,226.58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25.25%~34.43%;凈利潤預計為 8,095.95~10,034.23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37.64%~70.60%;扣非後歸母凈利潤預計為6,058.14~7,576.42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95.02%~143.90%。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較上年 同期大幅提升。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不斷導入優質客戶以及高端產品,營收規 模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持續擴充產能,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客戶訂單保持增長使得產能充分釋放。 六、無風個人的估值和申購建議總結: 匯成股份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2020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細分行業巨頭冠軍,作為消費電子上游封裝企業,受益於21年疫情紅利,下游電視、PC銷量大增,同時公司成功扭虧,未來增速肯定放緩,短炒關注,長線受壓,開盤給予發行人公司140億市值,建議保持關注,建議積極申購 作者:無風說次新股 鏈接:https://xueqiu.com/1071411538/227270743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㈨ 中概股什麼意思:中概股名單有哪些
中概股,全稱是中國概念股,是指外國投資者對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統稱。由於同一家企業既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在國外上市,所以這些中國概念股中也有一些是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中國概念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在我國大陸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我國大陸的企業。
美國上市中概股一覽表:
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微博、陌陌、窩窩、泰克飛石、陌陌、人人、寶尊電商、北京奧瑞金、ATA公司、晶科能源、一嗨租車、第九城市、微博、世紀互聯、飛塔、達內科技、中國金融在線、暢游、UT斯達康、搜房網、空中網、昱輝陽光、迅雷、斯凱奇、環球資源、歡聚時代、智聯招聘、阿特斯太陽能、京東、蘭亭集勢、搜狐。500彩票網、新濠博亞娛樂、好未來、獵豹移動、航美傳媒、奇景光電、百慕達南茂科技、AMC院線、易車、大全新能源、網易、攜程網、樂居控股、康迪科技、當當網、樂逗游戲、阿里巴巴、塞斯潘、天合光能、新浪、科興生物、矽品、聖元國際、前程無憂、華住酒店、網路、聚美優品、諾亞財富、58同城、泰邦生物、唯品會、新東方。
泛華保險、晶澳太陽能、和利時自動化、海灣資源、慧榮科技、汽車之家、愛康國賓、藍汛、泰和誠醫、珠海炬力、中國信息技術、冠宏電子、正興集團、凹凸科技、中國電信、網秦、上為集團、希尼亞、中冠農業、英利綠色、橡果國際、華視傳媒等。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㈩ 安泰科技今日走勢分析最新安泰科技股票分析安泰科技000969收盤價
展望未來,自給率抬升驅動的電子化學品、低碳經濟驅動的電池材料、傳統原料的深加工將會成為產生大市值公司集中最多的領域。今天就帶大家看一下新材料領域的優質企業--安泰科技。
在沒分析安泰科技之前,給大家分享我匯總好的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獲取:寶藏資料: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概況:安泰科技是作為一家高科技新材料產業的企業而存在的,主業就是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和生產銷售,公司經營的產品主要包含:難熔鎢鉬精深加工製品、特種霧化制粉、超硬工具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及其製品、非晶及納米晶材料等。是國內先進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和生產銷售領域前驅。
簡單介紹了安泰科技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看這個公司的優勢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優勢一、國內新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高端特性明顯
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是先進金屬材料及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金屬新材料行業的行業翹楚,與此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十四五"戰略規劃,公司切實推進產業聚焦與取捨,明確在"十四五"期間的核心業務板塊是"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特種粉末冶金材料及、高品質特鋼及焊接材料、環保與高端科技服務業"四大板塊。公司產品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在航空航天、核電、生物醫療、信息技術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重點服務對象。公司主要產品用於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大部分產品在國內外處於獨家或不可替代地位。

優勢二、公司資產結構明顯優化,突出兩大核心主業
公司在以前的時候根本沒有給市場投資者在主業定位留下清晰的印象,,當下公司花費很多去調整資產結構,像焊接、非晶這樣經營困難的業務板塊,經剝離調整,其資產佔比明顯降低,然而,安泰天龍、安泰磁材、安泰環境資產佔比有了較大的提高。未來的時候這家公司將繼續以"難熔鎢鉬為核心的高端粉末冶金及製品、稀土永磁為核心的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為兩大最核心的產業。其中在鎢鉬難熔上,規劃產能將實現翻倍,而稀土永磁則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 1 萬噸布局。
因為篇幅有限制,若是想知道更多關於安泰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這篇研報里有我整理的內容,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安泰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新且小是新材料所具備的核心特徵,成長為大企業需要以大單品是方向,圍繞自身優異的性能和下游產業的壯大尋找機遇,或者也可以選擇成為某類技術的平台型公司。新材料身為國民經濟的領先產業,在國家重點發展的10大產業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新材料產業在中低端轉型升級、進口替代、高端突破這幾個方面醞釀著巨大市場需求,公司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面臨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機遇。
總的來講,我覺得安泰科技公司作為新材料行業領跑者,在行業變革的節骨眼上,有望能迎來公司的高速發展。文章在時間上存在滯後性,要是想了解有關安泰科技未來行情的第一手資料,可以點擊這篇文章,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安泰科技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安泰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