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流通成本
『壹』 股權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為什麼成本不同誰的成本高收益高什麼叫同股不同權
非流通股指的是公司在上市前的一些股份,包括法人股,職工股,國有法人股等。上市之後在證券市場交易的就是流通股了,一般股票發行是通過證券公司承銷發行,所以在發行是就把股票提高了,所以流通股比非流通股成本高。
到現在為止中國證券市場上沒有股改的流通股都是沒有話語權的,只有非流通股才有決策權,所以叫同股不同權。
當然現在已經股改了的公司的流通股(即G股)是有話語權的。
『貳』 在股市中如何判斷莊家持股的成本(簡單易懂)
關於這一點,建議樓主只可以大致估算,千萬不可去細致考證。因為主力大多數時候,是不會讓局外人能算得出持倉成本的。財經網站上有所謂標注的主力成本,都是騙小孩子的數據,如果認真,會吃虧的。稍詳細點為樓主釋疑罷。通常有兩種狀況。一是某隻股票中的老主力,長線庄。這種主力的持倉成本是最最難以估算的。甚至連大概的估算都做不到。這是真話。舉個例子,如果我告訴樓主,長庄在某些時候,手裡的籌碼成本居然是負數,樓主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嗎?但實情確實如此。你有機會可以試一下。假如你買入某股一萬股,獲利百分之三十後,賣出八千股,那麼你再查一下,你手裡留有的二千股,成本就是負數了。就是這個道理。老主力長年運作一隻股票,反復幾百次高拋低吸,底倉的成本低得驚人,甚至無法計算。這就是為什麼熊市來了,股票暴跌,散戶大戶都承受不了,但主力卻泰然自若的根本原因。在股票市場,主力與散戶的博弈,說到底就是成本高低的博弈。另外一種是相對容易估算一點的,比如說面對突發性利好,或者過江龍游資對某股的突然強制介入。主力原本沒有底倉籌碼,或是底倉太少,只能用拉高建倉的手法,此時主力的成本就會很高,大致成本得從最低位起加百分之二十。但主力的水平不均,對這個數字也要辯證地看,不能按圖索驥。
『叄』 股票計算成本
股票軟體上計算的成本會變,
給你換個說法說吧。你在該股票上的所有操作盈虧,都被該股票的剩餘持倉數量分攤。
比如說:
例1:9.44元買入1000股某股票,你8.06賣掉500股,還剩500股,那麼該股票虧的690元,由仍然持有的500股分攤,每股分攤1.38元,你的持有成本變為9.44+1.38=10.82元
你後面7.27買入的一樣按照類似方法核算,成本應該是變成9.04元左右。當然我這里核算沒把傭金算進去,你自己可以加上股票傭金和過戶費
『肆』 一隻股票全流通是什麼意思他的注冊資本和利潤和成本,都可以變成股票了
這是我國的股市特有的現象。就是股票上市時公司高管、控股股東的股票有一個3年期的限售期。也有一年期的限售期的。在這段時間內這些高管不允許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叫限售股。發信給散戶的可以交易,叫流通股。
限售期已過,叫限售股解禁。可以交易了。這是這只股票叫全流通股。這時你會看到這些股票,連續放量下跌。就是那些高管獲利出逃。
『伍』 股票流通股1億股,二級市場里多少股在交易怎麼計算
查看報表,看看機構持有數量,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市面上流通的數量,再看日成交換手率,以及當前位置的阻力位、籌碼分布以及是否有相當多的獲利盤
『陸』 股票發行價與莊家成本價格關系
所謂長線投資,是投資者為了期望能在未來若干年中獲得更多收益,用相當一部分資金購買成長股,長期持有,追求豐厚的股東長期利益。也隨著產生了希望和期待
『柒』 為什麼非流通部分的股票成本很低,就會對市場造成沖擊
首先你的問題應該是非流通部分的股票成本很低,拋售就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吧?
如果是這樣那麼因為非流通部分的股票成本很低是因為這部分的股票一般是對員工或者法人等發行的.價格比較低,基本上就是我們叫得"原始股"(因為股票的面值是1元/股).股票一般的價位都遠遠超過股票的面值(即使是中了簽的人,股票發行價也是遠遠大於票面面值).那麼你可以聯想一下,流通股持有人持有的倉位假如是10元的話,那麼非流通股持有人拋售那麼他們基本屬於穩賺不賠型.那麼大量拋售,很多人就會被套.所以這就叫作會對市場造成沖擊.
『捌』 請問公司同時存在限售與非限售股,在二級市場上出售的股票的成本價如
一是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後,股票市場不再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劃分,只有限售流通股與非限售流通股之別,限售流通股解除限售後都將進入流通。這些限售股都不是從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上取得的,成本較低,數量較大,解禁後在二級市場轉讓,獲益很高,卻與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購買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得一樣享受個人所得稅免稅待遇,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社會反應比較強烈。二是解決政策不平衡問題。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個人轉讓非上市公司股份所得、企業轉讓限售股所得都徵收所得稅,個人轉讓限售股與個人轉讓非上市公司股份以及企業轉讓限售股政策存在不平衡問題。此次納入征稅范圍的限售股包括:(一)股改限售股,即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二)新股限售股,即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三)其他限售股,即財政部、稅務總局、法制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其他限售股。關於限售股的范圍,在具體實施時,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通過結算系統給予鎖定。關於個人轉讓限售股徵收所得稅問題(一)征始日:經國務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二)徵收稅率: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三)限售股界定:三部委關於個人轉讓限售股徵收所得稅通知(簡稱為本通知)所稱限售股包括:1。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稱股改限售股);2。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簡稱新股限售股);3。財政部、稅務總局、法制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其他限售股。
『玖』 股票的市場價值如何計算
股票價值s=(EBIT-I)(1-T)/KS
EBIT-I)(1-T)為稅後凈收益,KS為權益資金成本,稅後凈收益除以權益資金成本。股票市場可分為流通市場和發行市場兩個環節,所以,股票市場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分為流通價格和發行價格兩種。其計算公式是:
股票的市場價格=股票的預期收益干市場利率。
(9)股票市場流通成本擴展閱讀:
股票的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x40%+股息還原率x20%+ 每股凈值x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x 20%
當股票發行公司計劃發行股票時,股票市場就需要根據不同情況,確定一個發行價格以推銷股票。一般來說,股票的發行價格有以下四種情況。
(1)面值發行,是指以股票的票面金額為發行價格。
(2)時價發行,是指以流通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即時價)為基礎來確定發行價格,而不是以面額發行。
(3)中間價發行,股票市場是指股票的發行價格取之於票面金額和市場價格的中間值。
(4)折價發行,是指發行價格還不到票面的金額.是打了折扣的。
由於各國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於其票面金額,因此,這種折扣發行需經過許可方能實行。
『拾』 請問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為什麼會有差異
呵呵,樓上的回答是不是搜索來的啊有點偏題哦呵呵
其實樓主的問題可以用比較淺顯的話來解答。
首先是弄清什麼是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我們國家原來的上市公司如果是國有股或者是法人股是屬於非流通股,所以不能在二級市場上流通,也就是我們是不能像平時這樣買賣的,只有通過申請審核進行協議轉讓。
非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成本也就是股票的票面價格,也就是發行股票時的發行價。所以是非常低的,要知道股票一旦發行,股價很快就會大大的超過發行價,而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成本就是股民購買股票時候的價格,因為股價大大高於發行價,所以造成了兩者持股成本的差異。不好說具體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非流通股的持股成本大大低於流通股,所以原先剛要開始股改,要全流通的時候會造成那麼大的恐慌,因為數額巨大的低成本股票可以進行交易會對原先的股市造成非常巨大的沖擊。
非流通股不可以流通,所以非流通股股東沒有辦法通過賣股票來賺錢,所以他們不在乎股票價格的多少,因為這對他們沒有影響。而他們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可以對上市公司的行為進行操縱,他們不在乎公司虧損會使股價下跌影響他們的資產,因為他們的股票不是拿來賣的,所以他們變著法的讓公司進行違背小股民利益的交易,從中牟取暴利,但是傷害了小股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