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如何評價美國股票市場

如何評價美國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 2021-05-28 18:06:14

A. 如何看待美國股市指數已接近2007年的高點,而中國的股市還不足2007年高點的一半

歐美股市和中國的A股市場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是必然聯系。各個國家仍有他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比如國內就沒像歐洲一樣出現債務危機,歐洲也同樣沒有出個房產限購政策。國內目前無大的行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國家採取了貨幣緊縮政策,銀行准備進不斷上調,銀行沒錢。 二是 不停的發新股抽血 ,市場資金嚴重匱乏,沒錢便沒市場。還有些其他的因素均不支持股市場大漲,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證券之星問股

B. 美國股市是強勢有效市場嗎美國股民是不是大多不用技術分析而用基本分析

美國股市已經有近二百年歷史了,美國人炒股不只是看K線圖,還有其他看圖方法。

美國股市歷史: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約定以後每天都在此進行股票等證券的交易。1817年,這一交易市場日漸活躍,於是參加者組成了紐約證券交易管理處。1863年,它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便是美國股市的起源。
1882年,道(Dow)與好友瓊斯(Jones)在華爾街15號創辦了道瓊斯公司,並緊靠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道最早開始嘗試計算股票價格變動指數,當時採用樣本均為鐵路公司,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數(DJIA)。1889年,道親手創辦了華爾街日報。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計算並對外公布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當日指數為40.94。1929年,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數DJUA指數誕生。1992年,道瓊斯綜合平均數(DJCA)誕生。近年來,道瓊斯公司又跨越全球創設了相對獨立的3000多個股價指數,統稱為道瓊斯全球指數(DJGI)。然而,在上述所有道瓊斯股價指數中,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是當今美國最重要股價指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股價指數。因此,它既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人們一般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簡稱為道瓊斯指數(以下簡稱「道指」),而且將1896年5月26日這一天確定為道瓊斯指數的「生日」。
道指屬於成份股指數,它的樣本數歷史上曾有過三次變化:1896年首次計算時設定樣本股為12隻;1916年設定樣本股為20隻;1928年最終將樣本股固定為30隻。直到今天,道指樣本股仍為30隻。目前的30個樣本主要取自紐約證券交易所及NASDAQ股票市場

為了適應科技進步與股市發展的需要,道指30隻成份股已不再局限於傳統定義的工業股,如今的道指取樣已經覆蓋了整個美國股市中最優秀的藍籌股,並包含了金融服務、科技、零售、娛樂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多種行業。作為樣本,它們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或代表,這些樣本股擁有最廣泛的個體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2005年底,道指30個成份股合計市值佔全美股市總市值的比例高達23.8%。

100多年來,道指以其獨到的計算方法為專利,以一流的藍籌股為樣本,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不間斷的計算保證了道指百年來的一貫性與可比性。這正是道指「長生不老」的秘訣之所在。近百年來道指走過的「路」,不僅折射出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同時,它更具歷史價值地記錄下了美國股市的百年歷程,可供後人研究與思考。

美國道斯瓊指數千點耗時統計

千點關口 首破千點關口時間 累計耗時 千點間隔

1000 1972年11月14日 76年 76年

2000 1987年1月8日 90年 14年

3000 1991年4月17日 94年 4年

4000 1995年2月23日 98年 4年

5000 1995年11月21日 99年 9個月

6000 1996年10月14日 100年 11個月

7000 1997年2月13日 101年 4個月

8000 1997年7月16日 101年 5個月

9000 1998年4月6日 102年 9個月

10000 1999年3月29日 103年 12個月

11000 1999年5月3日 103年 1個月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C. 美國股市有那些特點

你好,美股,即美國股市。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最開放的市場,各種制度完善,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涵蓋了美國乃至國際上全部著名、知名品牌的產品公司和企業。目前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三大股指構成。
美股有如下特點:
1.由機構投資者主宰,散戶日均成交量僅占總體成交量11%;
2.美股採用T+0交易機制。當日可以自由買賣;
3.美股不設漲跌停板,10分鍾之內漲跌幅超過10%,則停盤5分鍾,5分鍾後可以繼續漲或者跌;
4.美股有做市商,電子化交易,實際交易中充斥著大量的電子單;
5.美股可以做空。當日股票跌幅達到10%,當日及次日,股票不能直接做空,只能把單子掛在上面等待被動成交。
【交易市場】美股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美國證券交易所、櫃台交易市場等交易市場。

D. 美國股票市場和中國A股市場的區別

1、交易時間:
中國: 9:30AM~11:30AM 13:00PM~15:00PM共 4個小時
美國: 夏令時間9:30PM~4:00AM 非夏令時間10:30PM~5:00AM共 6.5個小時並有盤前盤後延長交易
2、交易幣種:
中國: 人民幣 RMB,美金 USD,港幣HK
美國: 美元 USD
3、交易單位:
中國: 手(每手100股)
美國: 無限制,1股也可以
4、漲跌幅限制:
中國: 10%
美國: 無限制
5、手續費:
中國: 交易金額的千分之 3
美國: 每筆為15美圓
6、稅負:
中國: 交易金額的千分之2
美國: 非美國人免稅
7、融資:
中國: 無
美國: 融資是股價的1/2,也就是50%的額度,無級數的限制。
8、放空規則:
中國: 平盤以下不得放空
美國: 無論平盤上或以下,只要股價比上一個成交價高,即可進行放空。
9、當沖規定:
中國: 不可當沖
美國: 不須財力證明,無級數之分,有多少現金就可以借多少。
10、交割規定:
中國: 交易T+1,清算A股T+1,B股T+3
美國: 有足夠金額款項就可交易(T+0)
11、分割除權:
中國: 領到股票後才可以進行買賣
美國: 分割當天即可進行交易
12、股利:
中國: 通常一年發放一次,公司會依前一年的盈餘決定股利多寡 以及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美國: 僅發放現金股利,股利多少為既定政策而且按季發放,直接匯入證券戶頭
13、交易代號:
中國: 代號為數字
美國: 代號為英文縮寫NYSE股票的代號3個字母以下NASDAQ股票的代號 4個字母以上。

E.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什麼不同嗎

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主要在以下這幾方面: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F. 美國股票市場,對於我國互聯網企業來說,是個怎樣的市場

絕對是互聯網企業的福音,最近20年中國抓住了互聯網產業的浪潮,其中就有美股資本市場的功勞,可以說沒有美國資本市場就不會有中國互聯網的今天,阿里巴巴是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但是也飽受詬病,因為他的投資來自於日本的軟銀集團

1、阿里巴巴是典型的代表阿里巴巴有作為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絕對是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他的觸角幾乎伸向了每一個互聯網細分領域,也是目前中國企業中市值最大的企業,但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截止目前軟銀集團依然持有阿里巴巴集團25.9%的股份,而雅虎持有阿里巴巴9.4%的股權。換句話說,阿里巴巴每年賺的錢的25.9%是屬於軟銀公司的。

現在依然還有大量的美元投資基金在投資中國,中國企業依然每年有數十家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上市,並不每家企業都是阿里巴巴,還有蔚來,美國的資本為中國經濟和研發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G. 中國股票市場和美國股票市場對比

1、交易時間:
中國: 9:30AM~11:30AM 13:00PM~15:00PM共 4個小時
美國: 夏令時間9:30PM~4:00AM 非夏令時間10:30PM~5:00AM共 6.5個小時並有盤前盤後延長交易
2、交易幣種:
中國: 人民幣 RMB,美金 USD,港幣HK
美國: 美元 USD
3、交易單位:
中國: 手(每手100股)
美國: 無限制,1股也可以
4、漲跌幅限制:
中國: 10%
美國: 無限制
5、手續費:
中國: 交易金額的千分之 3
美國: 每筆為15美圓
6、稅負:
中國: 交易金額的千分之2
美國: 非美國人免稅
7、融資:
中國: 無
美國: 融資是股價的1/2,也就是50%的額度,無級數的限制。
8、放空規則:
中國: 平盤以下不得放空
美國: 無論平盤上或以下,只要股價比上一個成交價高,即可進行放空。
9、當沖規定:
中國: 不可當沖
美國: 不須財力證明,無級數之分,有多少現金就可以借多少。
10、交割規定:
中國: 交易T+1,清算A股T+1,B股T+3
美國: 有足夠金額款項就可交易(T+0)
11、分割除權:
中國: 領到股票後才可以進行買賣
美國: 分割當天即可進行交易
12、股利:
中國: 通常一年發放一次,公司會依前一年的盈餘決定股利多寡 以及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美國: 僅發放現金股利,股利多少為既定政策而且按季發放,直接匯入證券戶頭
13、交易代號:
中國: 代號為數字
美國: 代號為英文縮寫NYSE股票的代號3個字母以下NASDAQ股票的代號 4個字母以上。

H.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作用

作為資本市場一部分的股票市場,在美國經濟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股票市場是美國企業主要資金來源。美國企業比較穩定和正常的資本來源,可分為內部資金和外部資金兩大類。資金的內容來源主要是保留利潤和折舊基金;外部資金主要為從各種金融機構的貸款和發行證券融資。二戰後美國企業的新證券發行量增加很快,美國企業各種新證券發行額在1982年達837.39億美元,比1947年至1951.年平均數增加了近13倍,即使扣除美元在此期間貶值的因素,增加額也達4倍以上。因此,證券市場仍然是美國企業資本供給的重要來源。
(2)股票市場是美國吸收外國資本的重要渠道。60年代來以後,西歐、日本重新崛起,經濟發展迅速,使得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遇到勁敵。1971年美國外貿出現近90年來第一次逆差,國際收支走向惡化。為此,為了保持美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爭取國際資本流入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在70年代中期以後,石油輸出國開始大舉向美國投資,形成「石油美元迴流」,同時日本和西歐的發達國家為了繞過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也開始大量向美國進行證券投資。外國資本在美國證券市場投資的增加,對保證美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3)股票市場是美國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要的杠桿。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主要是由市場機制進行的。戰後美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一大批傳統工業處於停滯和衷退之中,一批新興工業已經崛起。並且發展迅速。股票市場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主要表現在投資方向的變化上,美國經濟中投資資金有一部分源於股票的發行:股票的發行情況主要取決於它的盈利和前景。而股票的盈利和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某個企業或部門的興衰。因此,股票市場能制約資金流向,起著調節投資方向的作用,對經濟結構的變化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I.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什麼本質區別

中國股市的建立始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可以說,中國股市的規則是「胎生」於美國股市的規則。同時,結合了中國的具體情況,修改建立的。相較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總體講,兩個市場有主要區別如下: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
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投機市場與投資市場的目地區別:
中國股市常有莊家操控,其目的為短期獲利;再加上,中國上市企業,分紅很少,這樣股市投機的意味較濃;美國股市的許多機構,包括養老金,退休金在內的投資機構,一般是以長線或紅利回報為目的,機構操作不明顯,平日的交易量,都只佔總股數目的0.5%-3%左右,這樣微量的交易,不太容易引起的的波動,穩定性極好。沒有所謂「莊家」。一般百姓,也主要買共同基金。

T+1與T+0---股票買賣時效性區別
中國股市不能在同一日實現買與賣;美國股市可以買後即賣,其操作自由度完全依靠股票所有人。這種靈活性可能造成「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的一邊倒的現象,增加了股票的幅度變化。另一方面,使得投資者,能夠有可能快速逃離危險及快速套利。

鮮少做空與普遍做空的監督機制的區別: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NYSE),納斯達克(NASDAQ)和美國交易市場(AMEX)是三個主要的交易市場。其中絕大部分股票都設有做空機制。做空機制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健康與否。做空機構會從反面,促進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一旦做出違反規則的事情而讓做空機構抓住了「小辮子」,並通過媒體公布於天下。股票就會下跌,搞不好,董事會就要換人。去年,美國許多做空機構,抓住許多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造假和隱瞞違規操作的問題,迫使近30家企業被停牌或摘牌。確實起到了民眾對企業的監督作用。
在中國,做空機制開始不久,允許做空的企業也不多。加上對問題企業取證較難,對取證人員的安全缺乏保障,對做空的監督執行缺乏力度。再者,由於上市主體為國企,再要另外一個國企去「監視」,很難透明地說出它的公允程度。

此外,在與交易有關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如交易代號與代碼,手續費,借貸,紅利發放(年/季),稅收,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中美股市都存在差別。

總之,中美兩國股市的區別是成長與成熟的區別。美股市場的成熟發展給它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而中國市場的崛起,正向世人展現它未來的潛力。

J.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上市公司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中國股市中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很好,但也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低下,不想分紅,財務作假,內部交易不斷,雖然IPO暫停了,但大小非解禁從未停止過,股市的口子也從未縫合過。而美股市場涵蓋了美甚至國際著名公司,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中國股市還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門檻很高,而美國市場則有套期保值功能,阻礙了大資金入市安全運作。而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則有利於新股發高價,多融資。
美股市場的發展變動與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過程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它既是政治財經風雲變幻的晴雨表,也是整個變化的後果的直接體現者。這表明,美國股票市場的透明程度和可分析性,可預見性是相當明顯的。所有股票分析的技術手段和模型造就都源出於此便是證明。而中國的股市則有一種超然的游離功能,投資者很難判斷其走勢和短時期的漲跌。
中國股市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但在相當長時間里,莊家橫行,10個股票9個庄。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以兆億美元計的上市股票價值外,美國還有最大規模的基金投資和機構投資。一般的投資者興風作浪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股市的規則、法規、政策至今還處在不穩定的變動完善之中,不像美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年至今無大變,如中國的新股發行制度、新股二級市場抑價政策;上海股市ST的跌多漲少等不對稱規定,都給人這種感覺。
據稱,在美國ST股票是無人購買的,更不可能出現被大幅炒作的機會,美國股票市場是法規健全、管理嚴密而透明,除了法制的約束,政府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約束,投資者需自己對所作的投資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責任,值得指出的是。
美國的投資者更加成熟和理性,他們中更多的是機構而非像中國一樣的散戶為大的態勢,更可貴的是美國的投資者更注重公司價值的研究和分析,更加理性和科學,中國的股民難以企及。

熱點內容
布萊克波特科技的股票趨勢 發布:2025-05-24 09:13:30 瀏覽:360
股票交易服務費是怎麼收取的 發布:2025-05-24 09:06:54 瀏覽:574
島城金融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5-05-24 09:03:02 瀏覽:507
股票交易軟體中的籌分析 發布:2025-05-24 09:03:00 瀏覽:876
純債券基金有哪些風險 發布:2025-05-24 08:47:02 瀏覽:749
股票股權激勵價格生益科技 發布:2025-05-24 08:41:46 瀏覽:900
期貨滬深2010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4 08:36:57 瀏覽:842
收購其他公司股權對股票影響 發布:2025-05-24 08:19:01 瀏覽:618
如何利用蛋卷基金查個股市盈率 發布:2025-05-24 08:11:09 瀏覽:268
股市什麼叫下跌反抽 發布:2025-05-24 07:28:48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