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風險理論

股票市場風險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5-30 10:43:54

『壹』 股市風險的探析

股市風險探析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判斷風險的依據?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

中國股市本輪近20%的暴跌,經過十來天的反彈整理,似乎就這么過去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數百家公司股票連續跌停、市值損失上萬億元,如果我們還簡單地認為,這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惹的禍,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來的毛病,甚至還在暗自慶幸這是對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風險教育,而不作系統、深入、貼近實際的思考,那就有點不知教訓,甚至白付學費了。從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這場風波前後的表現,以及管理層與媒體的作為看,潛藏在中國股市中的內在與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麼這個市場的中長期風險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風險更大,更危險,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內在風險。從結構上看,除了系統性風險外,在資本市場上最直接的風險是來自投資品自身的信息風險,也就是由投資品的信息殘缺、延宕、非對稱傳布,或信息虛假、欺詐、操弄等造成的風險。以股票為例,股票作為投資品,其風險主要有公司治理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而所有這些風險都表現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風險。尤其是那些與經營情況和盈利預期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違規或違法的方式在市場上做選擇性傳播,更是導致市場異動與投資者行為異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蕭鋼構(19.59,-0.45,-2.25%)股價異動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信息非對稱傳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在股權制度上有了重大變革,並由此引發了市場由熊轉牛的突變,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習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大股東無視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與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權利益之後,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帶來的利益變現機會,這種一次性制度紅利很可能扭曲大股東的行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惡果,比如大股東會盡可能地把短期業績做好,或者製造利好題材,以配合大小非高價減持等等,若是這樣一種結局,那麼這樣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是可悲的,而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風險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市場層面看,相對於其他風險,市場操作風險也許是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感受的。因為隨著股指的漲跌,股價的波動,操作風險也跟著起伏。如果我們撇開其他因素,單就市場操作來講,通常有三大風險會直接呈現在所有投資人面前:一是估值風險,二是資金流量與流向信息風險,三是投資者博弈風險。從實際操作尤其是短線操作看,由於市場是憑實力說話的,因此擁有資金話語權的主力機構永遠是市場的主導者,而中小散戶多半都是群羊效應中的尾隨者,根本無法與主力抗衡,因而市場操作風險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

比如,前兩年上證綜指只有1000多點,主力對當時的市場不認可,股市照樣走熊。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股市卻已判若兩人。可見對市場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主力的贏利預期。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對股市打壓越低,吸籌越多,日後贏利才越高。而市場的這種估值風險,不僅表現在大盤上,更直接地表現為主力對個股與板塊的操控上。這是其一。其二,對市場操作影響更大的是有關資金流量與流向的信息也受控於主力。因為主力資金不僅會影響股價,而且能隱蔽地把握與操弄資金流量與流向。這便構成了資金信息的不對稱風險。另外,再從博弈關系看,市場上盡管散戶很多,但能夠動用各種交易手段來影響股價的,主要還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機構才是市場的麻煩製造者,才是市場風險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為,將直接關系著市場的中短期交易風險。

除了這兩種內在風險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風險,那就是中介與資訊服務風險。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殘缺與隱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服務對象實施差別化服務。比如,對主力資金提供各種買賣便利,而對中小散戶則缺乏包括理財指導與風險提示等在內的起碼的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對資訊產品實施差別化供給。比如,一些中介機構將其調研報告分不同時間和詳略文本,向不同對象發布,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為不同對象的買賣時點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這種非對稱性信息服務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影響與傷害往往更大、更直接,並由此構成了對股市的短期擾動。

股市的內在風險還有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不管其表現形式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作為市場參與者,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在博弈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所處的位置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市場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由此觸發的市場風險也有很大差別。從主導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類機構,最後才是散戶。而散戶由於其投資偏好千差萬別,不可能形成一股影響市場的合力,因此拿散戶說事,其實是一種誤導。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博弈結果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強凌弱,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財富掠奪,最後造成市場生態整體惡化,釀成巨大風險;還有一種是共生共榮,形成有合理投資預期的市場生態。就目前而言,特別要警惕的是前一種結果,那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內在風險,在觀察股市風險構成時,還有兩個外在因素,也會對股市造成局部系統性傷害,一個是輿論誤導風險,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

輿論誤導風險主要是由媒體或其他機構的信息傳播方式不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有些可能是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規律或不能公正地對待不同市場主體而造成的;有些卻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將財經報道娛樂化,為吸引「眼球」,故意將極小概率事件極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以博取聳人聽聞的效果;又如,有些傳媒熱衷於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話」、「怪話」,操弄話語權,以謀求賣點;再如,有些證券機構及其代言人出於商業考慮,在不同時點對股市作誘導性評價,等等。

凡此種種,輿論誤導風險,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佔有輿論優勢的利益相關方,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響輿論導向,在財經信息傳播的系統、完整、對稱、均衡性上有違「三公」原則,由此誤導公眾,並釀成人為的市場風險。其結果一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加大、效率降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減弱;二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上升、投資判斷力降低,操作失誤增加。在以信息為主導的虛擬市場中,這是一種容易釀成局部性系統風險的人為隱患。

至於監管風險,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到位風險,比如對影響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如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各類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監管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基礎和整體質量,對券商等中介機構在對散戶服務特別是風險提示方面的督導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直至社會輿論;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包括政策措施內容不當和出台時機不當的風險,也將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我們判斷風險的依據?

更為奇怪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過洋麵包的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比如有媒體稱,中國股民正在搶乘泰坦尼克號這艘冰海沉船,等等。這種用極具煽情色彩的語言不做量化分析的報道出自專業媒體,實在匪夷所思。

如果說股指背離基本面,漲得太快太過,有價值回歸的要求、有市場調整的風險,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資理財知識與風險防範意識,需要時時加以提醒和告知,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憑指數高低或股民開戶多少來判斷股市風險,那也太簡單、太教條、太離譜了。

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而對於股市風險信息的誤導,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為風險。

從宏觀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各項近期指標看,短期內都有喜人的業績,也就是說短期內並沒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夠改變股指持續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擔心的則是上述中長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釀成市場未來風險。這是中國股市目前的基本狀況。因此,唯股指是論,僅憑指數高低來評論股市風險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願本輪大跌付出的代價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對股市風險的評價中,能夠拿出有充分說服力的事實與量化指標來,而不是一葉障目,或者為了別有用心的商業目的,在那裡忽悠人。

『貳』 什麼叫股票市場風險

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股票反而跌進票面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面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叄』 股票理論常識有哪些

一,股票理論常識:

  1. 道氏股價波動理論

  2. 波浪理論

  3. 成長周期理論

  4. 股票價值理論

  5. 信心理論

  6. 隨機漫步理論

  7. 亞當理論

  8. 黃金分割率理論

  9. 相反理論

  10. 證券市場分析論

『肆』 股票的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股票持有者所面臨的所有風險中最難對付的一種,它給持股人帶來的後果有時是災難性的。在股票市場上,行情瞬息 萬變,並且很難預測行情變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節節上升的公司,其股票價格卻下降了,這種情況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還有 一些公司,經營狀況不錯,收入也很穩定,它們的股票卻在很短的時間內上下劇烈波動。出現這類反常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資者 對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對某些種類或某一組股票的看法發生變化所致。投資者對股票看法(主要是對股票收益的預期)的變化所引起 的大多數普通股票收益的易變性,稱為市場風險。【財庫股票 caikuu】

『伍』 什麼股票的風險大於市場風險,什麼小於市場風險,什麼等於市場風險

用軟體計算一段時期內上證指數和深圳指數的方差(方差衡量風險),選擇要比較的股票,計算其同期內的方差,當方差大於上證指數或是深圳指數的時候,其風險大於市場風險;當方差等於上證指數或是深圳指數的時候,其風險等於市場風險;當方差小於上證指數或是深圳指數的時候,其風險小於市場風險。

『陸』 金融風險理論有哪些

金融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 ,金融風險管理,作業風險 ,行業風險 ,法律、法規或政策風險,人事風險 ,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股票投資風險等等。
金融風險理論有:一、不對稱信息理論
1、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的例子:阿克洛夫舊車市場模型
車主按平均質量支付價格,則市場中僅剩下低於平均質量的汽車。
道德風險表現:車主保險後不謹慎駕駛。
銀行根據平均風險制訂利率,低風險項目由於成本太高退出市場,僅剩下願意支付較高成本的高風險項目。
借貸市場的道德風險有三種具體表現形式 :A、改變資金用途。B、有還款能力借款人隱瞞自己的還款能力。 C、借款人對借入資金的使用效益不負責任。
2、委託――代理理論
金融機構並非總是能夠有效地篩選投資項目。因為: 1、由於存在政府救援機制,使金融機構具有「從眾心理」 2、不對稱的激勵懲罰機制3、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監督是不完全的。
二、金融機構不穩定性(脆弱性)理論
根源於私人信貸創造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和相關貸款者固有的經歷周期性危機和破產的傾向。周期性解釋派代表人物:明斯基
是從周期性角度來解釋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孕育和發展。
借款公司按其金融狀況可以分為三類: 抵補性的借款企業,投機性的借款企業,「龐茲」借款企業
當經濟長期持續繁榮時,後2種貸款人會增多。當人們認為價格不能再漲時,經濟出現蕭條,後2種企業違約,導致金融機構出現支付危機。
導致周期循環發生的原因:(1)代際遺忘或無知(2)競爭壓力(3)個體或集體的非理性

不同的金融危機當然採取不同的理論,近期的歐債金融危機主要是歐盟成員國債務過大,政府一時間內無法還清以前所欠下的債款, 可以看作是政府的資金行動性出現危機,同時政府信用性也承壓(該還錢的時候不還錢,不講信用)。這種危機時很復雜的,而理論跟實際往往差別很大,所以在解決歐債危機時並不是單單一種理論能夠解決,而是 要在各種相適應的理論結合的基礎上,在根據危機國的實際情況聯合起來去解決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我懂得不是太多 抱歉

你們是不是老師出題了?我前幾天也碰到個問的問題和你一樣的。

『柒』 股票市場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嗎

金融市場涵蓋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等等等。。。

『捌』 股票投資風險的基本原則

你好,股票投資風險的基本原則:
1、迴避風險
所謂迴避風險是指事先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斷風險產生的條迴避風險 件和因素,在經濟活動中設法避開它或改變行為的方向。在股票投資中的具體做法是:放棄對風險性較大的股票的投資,轉而投資其他金融資產或不動產,或改變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做法,求助於共同基金,間接進入市場等等。相對來說,迴避風險原則是一種比較消極和保守的控制風險的原則。
2、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原則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輕可能承受的經濟損失。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已經了解到投資於股票有風險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棄股票投資動機;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努力抑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削弱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獲得較豐厚的風險投資收益。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進取性的、積極的風險控制原則。
3、留置風險
這是指在風險已經發生或已經知道風險無法避免和轉移的情況下,正視現
共擔風險 實,從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出發,將風險承受下來,並設法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確定承受風險的度,在股價下跌,自己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割肉斬倉"、"停損",自我調整。
4、共擔風險
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藉助於各種形式的投資群體合夥參與股票投資,以共同分擔投資風險。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風險控制原則。它使投資者承受風險的壓力減弱了,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也少了,遵循這種原則的投資者一般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玖』 金融風險理論有哪些

金融風險理論:

一、稱信息理論

1、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例:阿克洛夫舊車市場模型

車主按平均質量支付價格則市場僅剩低於平均質量汽車

道德風險表現:車主保險謹慎駕駛

銀行根據平均風險制訂利率低風險項目由於本太高退市場僅剩願意支付較高本高風險項目

借貸市場道德風險三種具體表現形式 :A、改變資金用途B、款能力借款隱瞞自款能力 C、借款借入資金使用效益負責任

2、委託――代理理論

金融機構並非總能夠效篩選投資項目: 1、由於存政府救援機制使金融機構具眾理 2、稱激勵懲罰機制3、金融機構借款監督完全

二、金融機構穩定性(脆弱性)理論

根源於私信貸創造機構特別商業銀行相關貸款者固經歷周期性危機破產傾向周期性解釋派代表物:明斯基

周期性角度解釋金融體系穩定孕育發展。

借款公司按其金融狀況三類: 抵補性借款企業投機性借款企業龐茲借款企業。

經濟期持續繁榮2種貸款增認價格能再漲經濟現蕭條2種企業違約導致金融機構現支付危機。

導致周期循環發原:

(1)代際遺忘或知;

(2)競爭壓力;

(3)體或集體非理性 。

同金融危機採取同理論近期歐債金融危機主要歐盟員債務政府間內清前所欠債款 看作政府資金行性現危機同政府信用性承壓(該錢候錢講信用)種危機復雜理論跟實際往往差別所解決歐債危機並單單種理論能夠解決 要各種相適應理論結合基礎根據危機實際情況聯合起解決

熱點內容
股票歷史上的著名事件 發布:2025-05-22 23:25:45 瀏覽:692
股權價值如何表達 發布:2025-05-22 23:16:17 瀏覽:729
你們都怎麼看待炒股的 發布:2025-05-22 22:12:35 瀏覽:308
平均每年退市基金有多少 發布:2025-05-22 22:07:46 瀏覽:327
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如何作價 發布:2025-05-22 21:58:54 瀏覽:68
股權類不良資產如何產生 發布:2025-05-22 21:53:40 瀏覽:328
中央銀行如何對貨幣乘數進行控制和影響 發布:2025-05-22 21:52:57 瀏覽:80
投資者購買一個100股ms股票 發布:2025-05-22 21:48:46 瀏覽:280
退市的股票如何退錢 發布:2025-05-22 21:48:46 瀏覽:477
吉鑫科技股票什麼時候分紅 發布:2025-05-22 21:40:52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