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市值股票
1. 蒙牛被收購了嗎
最新消息
聯想等出手救急
昨日傍晚,蒙牛對本報發來了聲明,解釋所謂萬言書和媒體報道「不完全一樣」之處。同時,該聲明透露,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權抵押,但沒指出向該行支付的資金。
聲明首先肯定了這封信的存在。和媒體報道牛根生求助基調不同的是,蒙牛稱信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蒙牛近一段時間所採取的確保食品安全、維護奶農利益、促進乳品市場穩定的一些措施,並介紹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對中國乳業和蒙牛的鞭策、幫助和支持,同時在信中感謝了各位理事和同學的信任與支持」。
另外,這一聲明也提到外界最關注的蒙牛抵押股份問題。據介紹,老牛基金會曾將牛根生所捐獻的一部分蒙牛股權即4.5%的權益抵押給摩根士丹利。4.5%的股本約為6420萬股,按蒙牛9月23日復牌價約8元算,市值超過50億元,不過比三聚氰胺事發前貶值約六成。
聲明稱,在蒙牛股價下跌後,為避免股票價值波動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動出售,老牛基金會通過從聯想控股等機構得到類似抵押貸款的方式,解除了與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貸款。
對於發生在和知名企業、企業家間的巨額資金往來,蒙牛方面承認,這些錢都存入「老牛投資」,但是強調蒙牛作為在港上市公司,所有行為都符合港交所等規定。
註:2005年1月牛根生捐出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即蒙牛10%的權益創立「老牛基金會」,而老牛投資成立於2007年,由老牛基金會實質持有,主要從事農業方面投資。
專家分析
管理層持股偏低易成獵物
長城證券的一名研究員對本報表示,抵押股份一般是長期性的,蒙牛方面可能在早前就將股份抵押給外資投行。「到期如果沒有還清,股權就變成外資銀行的,如果這時外行再以折價方式出售給外國企業,蒙牛就可能變成某方的並購對象。」
長城證券的這名研究員稱,蒙牛管理層的持股比例偏低,凸顯了公司具有潛在並購價值(見股權結構圖)。
抵押門始末
日前,有媒體報道牛根生抵押蒙牛股權給外行,現時「股價暴跌,要及時補足保證金」。擔心蒙牛旁落外資的創辦人牛根生不惜發「萬言書」向內地企業家「落淚求援」。受該消息影響,昨日,在港上市的蒙牛乳業股價再度大跌9.52%,報收6.65港元。
據稱,10月18 日,牛根生向「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和長江商學院同學發出了一份「萬言書」表示,由於「股價暴跌,導致我們抵押給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價值上大為縮水,這引得境外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面編制謊言,一面張口以待……能不能及時補足保證金,關繫到企業話語權的存亡。」
牛根生指蒙牛或旁落外資
報道援用信件稱,為了避免讓蒙牛「遭到外資惡意收購」,包括柳傳志、俞敏洪、傅成玉等都給牛根生提供5000萬~2.5億元不等現金,田溯寧、江南春、馬雲、郭廣昌、王玉鎖等人都打來電話,表示隨時隨地可以援助。
摩根士丹利報告轉而「唱好」
根據香港聯交所交易記錄,自9月11日內地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曝光後,外資銀行買賣蒙牛乳業股份顯得十分活躍,一個月內大宗交易就有15起,當中瑞銀10起,摩根大通也有2起(見下表)。
而在此期間,被牛根生點名的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對蒙牛的評級基調也逆轉。該行於10月30日發表的報告,將蒙牛新添加到其「投資組合」中,和9月22日「跑輸大市」的評級明顯不同。
摩根士丹利則這樣解釋突然從唱空到「唱好」蒙牛的原因:「消費者願意為食品安全支付更多的錢,我們認為三四季度的虧損將是暫時性的,這一過程正孕育著買入機會」。但是,該報告仍強調,蒙牛四季度仍會錄得虧損,銷售甚至要到2016年才能恢復。
2. 蒙牛,聯想,海爾這些企業國家有股份嗎
蒙牛:
蒙牛乳業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東,分別是銀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
其中,後三者分別是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CDHChinaFund)和英聯投資(ActisChinaInvestment)三家外資金融機構為投資蒙牛設立的公司,而金牛公司和銀牛公司則分別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員和「與蒙牛業務關聯公司的高管人員」於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冊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組成,共有15位股東,牛根生持股28%。
聯想:
聯想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國有企業,
聯想的全稱是聯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門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擁有聯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聯想公司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
該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聯想上市的時候,整個公司一共是7.6億股左右,每股上市時的股價是1.33元,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億元。1997年,北京聯想的業務與香港聯想整合後,總股票數是16多億股,市值是39億元。由於我們這兩年不斷發展,業務做得越來越好,我們就將原來佔70%多的股份賣出一些給基金及國外投資人,這時候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所佔的股份,約為57%,海外公眾股就佔到了43%。而我們上市公司的總股數是74億股,股價也大大升高了,整個市值高達500億元。由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良好,業績也越來越好,股價也隨之增加,股數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是10億元,到2002年時大約是5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記者成稿時,聯想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股權置換收購了IBM PC的整個業務,從而使聯想的股權架構發生了新的變化: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所佔股份從57%降至45%,IBM所佔股份為18.5%。)
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骨幹受到越來越大的風險壓力,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也就是我們的大股東,對聯想的產權機制及時進行了改造。1993年,聯想成立了員工持股會。董事會做出決定,將每年利潤的35%獎勵給員工持股會。中國科學院作為大股東雖然在當時無權代表國有資產對企業的股權實行改造,但它有給員工獎勵、分紅的權利。而員工持股會就把這些獎勵積存了起來,直到2001年在國家的批准下,用它買回了聯想公司35%的股權。總之,聯想控股公司由一家國有獨資企業變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企業,聯想的創業者和骨幹員工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
有管理界人士在評價聯想的成功時指出,如何擴大營銷能力、建立ERP系統、發展產品技術,這些都極為重要,但回看聯想20年高速發展歷程,能幾次越過風險,走出低谷,邁向新高峰,其更根本的原因是產權機制的改革。
海爾:
擬向境內外投資者增發9億股,其中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擬認購4億股,國際金融公司(IFC)擬認購1億股,剩下的4億股將由國內機構參與認購。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和IFC將分別佔比20%和5%。
3. 現在蒙牛市值是多少
1、截止到2015年8月24日,蒙牛乳業(股票代碼為02319.HK)的港股市值為586.43億,
流通市值為586.43億 。
2、蒙牛是一家總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的乳製品生產企業,蒙牛是中國大陸生產牛奶、酸奶和乳製品的領頭企業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時已成為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淇淋的產量都居全中國第一。控股公司的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港交所:2319)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業公司。蒙牛主要業務是製造液體奶、冰激凌和其他乳製品。蒙牛公司在開曼群島注冊,主席為寧高寧。
4. 總市值有什麼含義
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總市值用來表示個股權重大小或大盤的規模大小,對股票買賣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但是最近走強的卻大多是市值大的個股,由於市值越大在指數中占的比例越高,莊家往往通過控制這些高市值的股票達到控制大盤的目的。這時候對股票買賣好像又有作用。
5. 公司市值對於公司有什麼意義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益處:
1.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價值。
2.將來公司的再融資可以高溢價發行,得到更多的資金。
3.控股股東持有的股份增值,在二級市場拋出可以獲得比協議轉讓更多的利潤。
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即公司現有股份數額乘以每股市場價值。如某公司發行股票1億股,每股的市場價值為15元,公司的總市值為15億元。市值是投資者選擇投資品種的一個重要指標,市場上的股票根據市值規模分為大盤、中盤、小盤等。
(5)蒙牛市值股票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優缺點:
一、優點
1,得到資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大眾,相當於找大眾來和自己一起承擔風險,好比100%持有,賠了就賠100,50%持有,賠了只賠50%。
3,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
4,逃脫銀行的控制,用不著再靠銀行貸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眾對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轉給管理人員,可以緩解管理人員與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問題
二、缺點
1,提高透明度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機密。
2,上市以後每一段時間都要把公司的資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3,有可能被惡意控股。
4,在上市的時候,如果股份的價格定的過低,對公司就是一種損失。實際上這是慣例,幾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都會把股票的價格定的高一點。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市值
6.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總資產和總市值的區別與聯系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是會計上的說法
市值,你把公司進行轉讓或出售所能獲得的價值。
市值要被未來可能預期收益所影響。
能屬於會計范疇的資產只是一個當前點的值,不像市值一樣包含期望。
為什麼說伊利的總資產比蒙牛的多 但市值卻不及蒙牛 我該怎麼理解?
從定義就可以看出,蒙牛的未來預期比伊利的好嘛,就是未來的預期盈利能力高。從企業來說,一個是明星企業,一個是瘦狗企業(營銷的說法)。
7. 如何看待肖戰代言蒙牛,蒙牛市值直接蒸發100億
那是因為肖戰的小飛俠特別多,而且蒙牛也是一個比較火的奶系吧,可能是因為我們家人氣值比較好吧。
8. 伊利、蒙牛和三鹿,誰的品牌價值大
蒙牛吧,貌似股票市值最高,其次是伊利,光明,三鹿現在廢掉了,聽說只值個6Y的樣子,還沒算要賠的錢
9. 如何看待蒙牛概念股沒有「蒙牛」呢
所謂的蒙牛概念股,實際上是“乳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早前,妙可藍多與蒙牛集團就定向增發5%的股權正在洽談意向。如果成功,蒙牛將購入妙可藍多5%的股權,也就意味著這個品牌的乳酪原料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因此,妙可藍多被稱為“蒙牛概念股”。
蒙牛集團能否成為妙可藍多的股東,這件事情尚未板上釘釘。股民緊跟這種縹緲的可能性,一是為了最大程度的獲利,而投資股票,往往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在事情未確定,股票未大漲前買入,待股票大漲後賣出。但是隨著股價的飛速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股票投機者,泡沫在他們的推動下越來越多。大多數投機者並未認真研究,蒙牛真正入股妙可藍多之後,有何種合作計劃,而這種計劃對於妙可藍多未來的收益增長又有多少助益。不知道投資者有沒有算過,現在虛高的市值有可能已經高出了合作後的經營收益增長預期。那麼這種虛高的泡沫總有一天會破。股民往往心存僥幸,老覺得高點在明天。殊不知,類似妙可藍多這種高台跳水的股價波動也是很常見的。
最後,蒙牛概念股沒有“蒙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涼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