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第一人
1. 股市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發明人是誰啊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炒股沒有最牛的人,只有相對厲害的人,在國內炒股相對厲害的有以下幾位:
楊百萬:
原名楊懷定,人稱「中國第一股民」。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
3. 中國股市第一人現在是誰
中國股市第一人尉文淵
網頁鏈接
4. 股票市場上喬幫主是誰
我知道風清揚
5. 國內目前為止炒股最厲害的人是誰
中國前三名
1梁邦樹
中國新生代90後超短線股神,高頻365重倉超級短線交易法創始人。其超短線造詣可謂別開天地自創一家,乃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挑戰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的發起人!2013年-2018年他連續5年蟬聯新浪、網易、鳳凰、叩富、多牛、財富贏家、資本魔方等多家知名網站舉辦的全國投資大賽冠軍。從此贏得「超短線冠軍收割機」的美譽!2012年年化收益率60%以上,2013年年化收益率80%以上,在不使用任何融資杠桿的情況下2014年-2015年實現年化收益率3200%以上,打破吉尼斯投資大賽世界紀錄。2016-2018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00%以上。2018年梁邦樹個人總投資收益超過2867倍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38.9%,遠遠超過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20%,索羅斯的年化收益率30%。堪稱,拳打沃倫巴菲特,腳踢喬治索羅斯;橫掃天下無對手,空前絕後第一人!
2徐翔
提到短線不得不提到徐翔,1978年生,「私募一哥」。曾任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從營業部成名,到公開發行陽光私募產品,徐翔在創造一個又一個資本市場奇跡的同時始終保持神秘。1993年帶著家裡給的幾萬元入市。18歲放棄高考,專心投資股市。20世紀90年代後期,徐翔和幾個以短線擅長的朋友被市場冠名「寧波漲停板敢死隊」,投資風格彪悍。人稱「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
3廖國沛
擅長短線,也是從小資金做起的典範。17年底,中國證監會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佛山禪城人——42歲的廖國沛,罰沒8149萬余元。據悉,廖國沛控制本人等12人名下28個證券賬戶,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廖國沛操作15隻股票,獲利2700萬多元。根據相關資料,廖國沛一直是股市散戶中的風雲人物,被稱為「股市無影腳」。他1998年從廣東工業大學畢業,後攜18萬元進入股市,經歷近八年「黑夜中摸索」,截至2014年賬戶資產就已達到數億元。江湖人稱「佛山無影腳」。
其餘的比如章建平、李旭東、林園、楊懷定之流多為二線高手不值一提了。
6. 為什麼會出現股票世界股票第一人有什麼樣的心理
清了威洛比先生的見解。你會驚奇的發現,在網約車還沒有開始盛行的
7. 股票市場參與人有哪些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劃分為消費者、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和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消費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需求方,且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
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供給者,可同時參與現貨於期貨市場的交易,且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或資金借貸成本可忽略不計,因此在任何時刻它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現貨;
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由於自有資金缺乏,且借貸成本較高,因此只參與高杠桿的期貨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現貨。
從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發現模型定義的消費者類似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而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類似於機構投資者。同時還需要說明的,上文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分類只是根據參與者交易行為的分類,如某個散戶投資者既購入股票現貨又投機股指期貨,則其前一交易行為被歸入消費者,而後一交易行為則被視為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8. 股票市場最早起源於哪裡
荷蘭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姆.范登德爾。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於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成千上萬的國民願意 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 出於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 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 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戰爭,這樣它就成了在亞洲的獨立主權個體,或者說從南非到日本的整個地區,它都可以像一個國家那樣運作。
在一切准備妥當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 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 利。
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 ,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 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 值相當於200噸白銀。
9. 中國炒股名家
有著股市「常青樹」美稱的中國股市戶散第一人楊百萬最佳答案做價值投資的有:股神林園(年均復合增長98%)、但斌、趙丹陽
楊百萬,真名楊杯定,人稱楊百萬,自稱「散戶工會小組長」,中國第一股民。原上海鐵合金廠職工,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跌於證券市場。楊百萬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與金融意識,從而成為中國證券歷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個人物,後來其故事被包括美國《時代雜志》、《新聞周刊》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並在1998年被中內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
楊百萬是中國第一股民,歷經十多年而不倒,人稱「股市不倒翁」。他給孫子取名「楊線」(揚線),小名「漲停板」。他自1988年投身於國庫券交易,1990年進入股票市場,風風雨雨已十幾年。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參與者,實踐者和見證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咨詢證券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楊百萬出身貧寒,初中畢業就在一家工廠上班,因為受到了有辱人格的不公正待遇而憤然辭職。在當時,這實在既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又是冒著大風險的無奈之舉。楊百萬成名之後,國外有媒體評論他進入國債市場和股票市場,是具有超前的金融意識,這話固然不錯,但他卻更直截了當地對記者說,不是先知先覺,不是超前意識,簡單地說,就是生活所迫而已。而此事如推前十年,將是不可能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給了楊百萬,以及像楊百萬那樣的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以自由選擇的權利和可能。 楊百萬是個普通人,是不平凡的時代成就了他,而他也幸運地成為這個不平凡時代的某種象徵。有些人,特別是一些陷入誤區的散戶朋友不斷追究楊百萬現在究竟身價幾何,是否外號應改成「楊千萬」、「楊上億」了,或者猜測他是不是在某個股票上栽了跟頭,虧損嚴重,身價縮水。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回顧歷史,關注的不是一個人之成敗榮辱。重要的是,「楊百萬」三個字已經成為一個歷史轉折時代的象徵與縮影。而這一時代轉折對於國家民族之未來、對於十幾億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希望,意義重大。 除了時代賦予的機遇之外,楊百萬取得成功並保持不敗,也有其個人素質方面的因素,他極其勤奮,努力學習,特別是始終保持著清醒和理性。名滿天下而不失平常心,這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他經歷市場近二十年,從不參與坐莊,始終保持一個散戶的本色。雖然近年來他行事低調,不再頻繁地在報刊上寫文章指點江山,也很少接受記者采訪,但在這兩年股市大起大落中,他總是選擇在一些重要的轉折點上向散戶發出提醒和警告。他現在的工作之一就是為散戶站崗放哨,這是他回饋市場的一種方式。他願意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市場上宣傳、培養成熟理性的投資理念,為支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略盡綿薄之力。經過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之後,他已經完成了從一個投機者到理性的投資者的蛻變。 楊百萬的經歷,值得投資者們揣摩。他現在的「楊懷定軟體公司」里,坐著不少慕名來學炒股的人,其中有大學生,有碩士,甚至有博士。不白教,學期三個月,學費五千。這樣的學生,他已經教了一百來個,僅學費收入就是五十多萬。他教學生,只教方法,不包輸贏,因為,輸贏是教不出來的。他給北大、復旦、中山大學等學校的學生開過講座,還曾在網上寫了多年的股評,指點散戶趨利避害、高拋低納。2004年開始,楊百萬突然封筆了,因為行情不好,寫股評難免有誤導別人的時候,年紀大了,想積點德。善於做熱點、做題材、做短線的:股神落升(曾經三年翻100倍)、深圳的一位餐廳經理(在09年一年翻了24倍)、中原股神李旭東(曾經創造了一年翻100倍的記錄)。其它的有:楊百萬、上海的老陶、謝賢清、邱力源等另外,預測股市比較準的:李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