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股票市值怎麼算
㈠ 怎麼算A股的市值、或者總資產
總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股票總價值。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自由流通股本是指總股本中剔除以下基本不流通的股份後的股本: ①公司創建者、家族和高級管理者長期持有的股份; ②國有股;③戰略投資者持股;④凍結股份;⑤受限的員工持股;⑥交叉持股等。
大盤指數通常是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
我國的上證指數的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
該股票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較大,上證指數常常就成為機構大戶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市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該指數的前身為上海靜安指數,是由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於1987年11月2日開始編制的。而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1年7月15日開始編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基期值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進行編制。其計算公式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基期和計算日的股票收盤價(如當日無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盤價)分別乘以發行股數,相加後求得基期和計算日市價總值,再相除後即得股價指數。遇上市股票增資擴股或新增(刪除)時,則須相應進行修正,其計算公式調整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100
式中: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
隨著上市品種的逐步豐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一綜合指數的基礎上,從1992年2月起分別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和綜合五大類分類股價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其實不用算,每個股票軟體上面都有顯示的是多少流通市值的,總市值比流通市值大的話說明還有未解禁的股票.軟體上有顯示的.
㈡ 上證指數怎麼計算
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等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Σ(股價×調整股本數)。
上證180金融股指數、上證180基建指數等採用派式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Σ(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於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
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30,40,50,60,70,80,100。
(2)上證股票市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㈢ 怎樣計算A股流通市值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基期和計算日的股票收盤價(如當日無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盤價)分別乘以發行股數,相加後求得基期和計算日市價總值,再相除後即得股價指數。遇上市股票增資擴股或新增(刪除)時,則須相應進行修正,其計算公式調整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100
式中: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
隨著上市品種的逐步豐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一綜合指數的基礎上,從1992年2月起分別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和綜合五大類分類股價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其實不用算,每個股票軟體上面都有顯示的是多少流通市值的,總市值比流通市值大的話說明還有未解禁的股票.軟體上有顯示的.
㈣ 上證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4)上證股票市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指數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㈤ 如何計算滬深股市總市值
1、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資者為單位,滬深市場的市值標准為:
滬市:T-2日(T日為發行公告確定的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含T-2日)賬戶中上海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萬元以上(含1萬元),每一萬市值對應1000股申購額度。
深市:T-2日(T日為發行公告確定的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含T-2日)賬戶中深圳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萬元以上(含1萬元),每一萬市值對應1000股申購額度。
2、 投資者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多個證券賬戶的市值合並計算。
(5)上證股票市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
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㈥ 滬市市值是怎麼算的大神們幫幫忙
總市值是股價乘以總股本,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總市值用表示個股權重大小或大盤的規模大小,對股票買賣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但是最近走強的卻大多是市值大的個股,由於市值越大在指數中占的比例越高,壓家往往通過控制這些高市值的股票達到控制大盤的目的。這時候對股票買賣好象又有作用。 如某股票總股本為96417,當時價格為28.51,它的總市值就是:96417 X 28.51 = 274.88萬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