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泡沫主要內容
㈠ 什麼叫股市泡沫
簡單的講 就是 股價 純粹的是資金在推動 那就叫泡沫
㈡ 什麼叫股市的泡沫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你就明白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注)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㈢ 什麼叫股市泡沫怎麼理解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你就明白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注)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㈣ 股票里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
泡沫經濟主要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而言的。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並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企業股票或國家發行的債券等。虛擬資本有相當大的經濟泡沫,虛擬資本的過度增長和相關交易持續膨脹,與實際資本脫離越來越遠,形成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可見,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而經濟泡沫則是個中性范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泡沫之所以會長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觀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決定的。一方面,經濟泡沫的存在有利於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看到,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
日本大藏省實行了對不動產融資的總量控制措施。所謂總量控制措施實際上是對不動產融資增長速度的一種直接管制,以此達到將不動產余額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內容是要求有關金融機構,將其每季度不動產余額,控制在總貸款余額的增長率以下。同時,日本銀行通過"窗口指導",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將當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貸款減少30%;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日本銀行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也於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貨幣政策緊縮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股價上。1989年末,日經指數達到高峰後,1990年開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見圖6)。1992年7月日本股價降到二戰後最低水平,為14000日元。股價的大幅度下降幾乎使日本所有的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都出現了巨額虧損。
圖6 日經指數變動情況(1989-1994年)
股價暴跌半年之後,地價也開始大幅度下降。1990-1991年日本全國地價下跌了46%,使價值為108萬億日元的資產化為泡影。從1991-1992年住宅土地價格大幅下降,東京跌22%,大阪跌36%,名古屋跌13%。到1994年東京等地的房地產價格的跌幅都超過50%(見圖7)。至此,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資產泡沫徹底破裂。
圖7 日本主要六個城市地價指數變動情況(1988~2000年)
貨幣政策的突然收縮,挑破泡沫,這是日本銀行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從某種意義上講,1991年後日本經濟的長期蕭條與日本銀行突然收緊銀根造成日本經濟的"硬著陸"有很大關系。
(二)經濟泡沫破滅的後果。
"泡沫經濟"破滅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資產全面縮水的背景下,企業負債惡性膨脹,大量倒閉。1991年前後,負債額在1000萬億日元以上的倒閉企業每年都在1萬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產企業年均高達14000家左右。(2)商業銀行陷入困境,不良債權急劇增加,大批金融機構破產。關於泡沫經濟破滅對不良資產的影響,日本政府一直諱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銀行廳才首次宣布,按照國際通行國際會計標准計算的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已經達到50萬億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個估計偏低,有西方人士認為,到1995年8月,日本銀行業未清償貸款總額已經超過日本GDP總額,而未清償貸款的1/4是不良資產。(3)國內消費不振,投資需求減少。泡沫經濟破滅後,由於居民實際收入減少,使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有關數據顯示,占日本GDP60%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續下降。(4)通貨緊縮、經濟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費物價指數均為負增長,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貨緊縮使企業銷售收入減少,債務負擔加重,居民消費心理惡化,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公共債務危機加重。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其中,1992-1994年連續3年出現了零增長。
總之,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經濟陷入到了長期嚴重的衰退之中,這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被稱為"平成蕭條",是二戰後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對日本經濟打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蕭條。更為嚴重的是,泡沫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摧垮了日本國民通過二戰後的持續經濟增長所建立起來的民族自信,泡沫經濟破滅後,隨著經濟從巔峰跌入谷底,日本社會長期彌漫著一種無法擺脫的、找不到出路的情緒。
四、日本泡沫經濟形成與破滅留給我們的思考
日本泡沫經濟的成因是復雜的。就本文對其形成和破滅過程的分析來看,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教訓:(1)日本貨幣政策的失誤;(2)國際經濟協調的困難。
(一)日本貨幣政策的失誤。
1.教訓一:貨幣政策應該是圓潤的、穩健的,過度擴張與突然收縮都有可能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突然收縮的貨幣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認為,日本的泡沫經濟是由於"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廣場協議"之後,日元的確出現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對日本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並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當時極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當局允許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擔心貨幣升值帶來的通貨緊縮問題,因此,在1986-1988年實行了過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嚴重資產泡沫(黑田東彥,2003)。
從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個月里,日本銀行連續5次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大幅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而且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減稅1萬億日元,追加5萬億日元的公共事業投資,後又補充2萬億日元財政開支。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日本的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1987-1989年,日本銀行的貨幣供應量(M2+CD)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0.8%,10.2%和12%,造成國內過剩資金劇增。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大量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暴漲。
圖8 日本股票價格和土地價格的變動情況
與貨幣政策的極度擴張一樣,貨幣政策的突然緊縮也同樣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災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並引發危機,至少從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銀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結果"(清水啟典,1997)。因為在泡沫無法自我支撐時,正是經濟系統存在流動性壓力和危機的時候,此時的正確做法是採取"凱恩斯療法",即先放鬆銀根,然後再慢慢收縮,這樣能夠使泡沫在一種有序的政策引導中有一個時間過程去慢慢地釋放。而1989-1990年,日本銀行緊急收縮信貸的做法"無異於拒絕向一個掉進冰窟中的醉漢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樣,可能致他於死地"(羅賓斯,1979)。實際上,面對經濟泡沫,如果只是簡單地採取收緊銀根政策,必然會對正常的經濟活動造成破壞性影響,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就好比城裡有房子失火,消防隊不是向房子噴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樣(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訓二:貨幣政策決策應是科學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誤都有可能把經濟推入絕境。
㈤ 什麼是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一般來說,指的是上市公司股價與它的價值的偏離程度。我們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虛擬經濟,而虛擬經濟的定價形式和實體經濟是不同的。虛擬經濟價格的形成,有賴於市場對其後市的預期。對後市,如果信心較強,則價格高於價值,從而產生泡沫。反之,則價格低於價值,泡沫也消失。
目前股市泡沫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上市公司造假。猛一看是一支績優股,再仔細一看,發現是一支績差股。上市公司的造假過程是泡沫的製造過程,由假績優變為真績差的的過程,是泡沫的增值過程。二是該退市的不退市。近來的一大傳聞是,連續三年虧損的公司要直接退市,但有關方面並未表態。年初的有關討論已經表明這件事是多麼的難做,這次看來不過是又把這個難度強調了一下。而退市機制的欠缺導致績差公司越來越多,於是股市泡沫也越來越多。三是有人在對著泡沫吹氣。
在存在股市泡沫的情況下,前述金融經濟的作用將會被破壞,傳導機制將會被扭曲。產生的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如下:
1、引起資源錯配,破壞市場機制
2、產生錯誤股價信息將誤導企業投資行為
3、影響政府宏觀調控效果
4、泡沫破滅將造成資產負債失衡,出現支付危機,市場經濟信用基礎破壞。
㈥ 股票里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泡沫就是股價超過其正常估值。價格越高泡沫越大,也就是越危險,大盤4000點以上泡沫是非常大的,從今年的走勢就可以看出,既然是泡沫它早晚要破滅的,價值的回歸是必然的。有沒有泡沫從市盈率可以看出來,一般市盈率20-30是正常的,去年大盤最高大60倍左右,現在大盤市盈率15倍左右,也就是說很多股票都被低估了,有些股可以進行中線投資了。
㈦ 股票常說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股票常說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從個股來說,當價格大大高於它的實際價值的時候,相對地就有了泡沫。價值一般用現金流貼現來計算,也可以用相對簡單的市盈率法來測算
對於整個股市,有兩種看法
1當大部分個股都高於其真實價值很多時,就可以說市場有泡沫
2 當市場指數己完全脫完宏觀經濟實際增長時就有了泡沫,也就是出現較嚴重的背離
分析時不可以絕對應用,至於大多少才算有泡沫,沒有絕對的指標來衡量,要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判斷!!!
等到股市真的出現泡沫而且程度很高時時,就危險了。
㈧ 什麼是股市泡沫
從個股來說,當價格高於價值很多的時候,就有了泡沫,價值一般用現金流貼現來計算,也可以用相對簡單的市盈率法來測算
對於整個股市,有兩種看法
1當大部分個股都高於其真實價值很多時,就可以說市場有泡沫
2 當市場指數己完全脫完宏觀經濟實際增長時就有了泡沫,也就是出現較嚴重的背離
分析時不可以絕對應用,至於大多少才算有泡沫,沒有絕對的指標來衡量,要靠自己的經驗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