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8月股票市場
㈠ 歷史上一共有幾次股災
歷史上最嚴重的股災一共有七次。分別是1929年美國大股災、1987年美國股災、1989年日本股災、1973年香港股災、1990年台灣股災、1996年中國股災、2001年中國股災。
㈡ 08年為什麼股市大跌不是奧運年嗎8月8日時會不會股市全部跌停呢
股市漲跌與是不是奧運年沒什麼關系,08年和今年都有奧運會不假,但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兩次下跌,都處於下降趨勢,你可以統計一下國外的股市,當大盤處於上升趨勢的時候,股市是不會下跌的
㈢ 2009年8月以來股票大跌有幾點原因
看空因素
1. 市場缺乏熱點和新催化劑。
2. 融資和再融資壓力。
3. 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局面被打破。
4. 基金倉位已高,難以繼續加倉。
流動性壓力成為了引發股市調整的最大因素。盡管央行不斷解釋,但缺乏流動性方面的實質性利好使得資金出逃仍在繼續。短期內指數將面臨3000點考驗,由於3000點正數平台的心理支撐作用,以及3000點附近成交密集區的支撐作用,預計指數在房地產和外貿受益股的推動下,在3000點位置將有一段時間的橫盤。
但如果市場沒有實質性的利好放出,跌破3000恐怕也只是大概率事件。
㈣ 2015年6月——8月間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股災」,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股災」發生的原因、
原因_杠杠效應太大,價格偏離價值和需求量而是僅僅因為它會漲,泡沫化嚴重。
教訓_5000點是頂 ,該逃就逃第二次不要被套了
㈤ 給推薦08年8月後幾個有潛力的小股票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有關規定,今年中秋節從9月13日到15日放假三天,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將中秋節、以及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休息日,從以往表現來看,每臨節日到來,各地餐飲、旅遊格外火爆,反映到資本市場的此類公司也是備受市場資金青睞,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不妨重點關注國內餐飲巨頭西安飲食(000721)。
公司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餐飲業企業,全國惟一的大型餐飲業股份制上市公司。經營收入位居中國正餐業第一名,現共計有西安飯庄、老孫家飯庄15家分公司,7家子公司,18家市內經營網點和8家社會化餐飲網點,其地理位置均處西安市黃金繁華地段,且多為百年歷史的老店、大店、名店、特色店和「中華老字型大小」,經營前景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以「緊貼市場消費需求,緊貼自身品牌特色,緊貼核心技術」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其「品牌特色」, 以「綠色、營養、健康」為主題,推出了品種繁多、品質優良的特色方便食品大量應市。據統計,上半年公司工業化特色食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6.98%,其中春節、元宵節期間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23%;端午節節令食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7.3%。老孫家飯庄開發的新產品超濃縮牛羊肉泡饃鮮湯調料包大批量遠銷吉爾吉斯坦,首批10萬套產品已全部發送到吉爾吉斯坦比什凱克食品廠,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產業發展前景可觀。
二級市場上,該股近期於底部經過充分的蓄勢調整,底部夯實,同時技術指標有明顯收斂痕跡,反彈行情一觸即發,投資者可積極關注
輝煌的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後,我國下一個國際盛事就是舉辦上海世博會,胡主席26日親自出席中韓世博會合作交流論壇,並發表重要講話,推介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將辦成史上最大的世博會,世博概念正成為當前最牛的熱點,地產方面的亞通股份、天宸股份、中華企業,酒店接待方面的錦江投資、萬好萬家等升勢強勁。2010年世博會作為展示人類科技、經濟、社會、文化成就的盛會,預計在半年的時間內游覽人數將突破7000萬人次,會展期間食品安全供給是重中之重,既要提供遠遠多於平常供給數量的食品,又要確保食品安全,世博會方面已經未雨綢繆,其中歷經國外最嚴格的食品檢疫制度,在上海松江區設有大型基地的海通集團(600537)可望成為上海世博的「菜籃子」基地之一,企業面臨巨大的機遇。海通集團與國際食品大王金吉達成立合資公司,利用海通集團的加工和種植優勢,生產新鮮包裝色拉,鮮切果蔬及新鮮果汁 (初期主要服務上海地區市場),外國人、海歸們多喜歡把蔬菜、水果加工成色拉生吃,海通集團將佔領上海的高端市場。
已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海通集團積極開發按國際市場標准生產銷售的綠色農產品,公司自身和加盟連鎖農場的作物基地面積已達10多萬畝,出現了經營面積達4000公頃的新型規模農場,種植、施肥、用葯等各個環節統一管理,種植種類涵括了菜芯、包心菜、草莓、胡蘿卜、辣椒等幾十個蔬菜品種,公司建立起TBS系統(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引入了「從農田到餐桌」食品鏈的整體安全管理概念。海通集團已確定3-5年遠景規劃,將開發有機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肉食品、水產品等,並大力進行種植和養殖業等優質原料供應體系建設。海通集團靠近我國四大漁場舟山漁場,水產資源豐富,公司自主開發成功魚糜技術,與寧波大學合作開發牡蠣提取產品並形成成套生產設計、生產能力。
海通集團建立起寧波慈溪、杭州餘姚和上海松江三大生產園區,其中由子公司海通食品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海通園區位於上海松江區,松江區定位為上海最大的「菜籃子」、「米袋子」農業基地,而海通集團參與投資的杭州灣大橋已正式通車,把海通集團三大生產園區連成一線,在滿足出口的基礎上,將成為上海的「菜籃子」基地。民以食為天,農業板塊今年表現突出,海通集團旗下農場面積達10多萬畝,在上海松江區設有大型生產基地,與國際食品大王金吉達合作佔領上海的高端市場,將受惠2010年上海世博會,該股從年初最高近13元跌到3元多,超跌極為嚴重,在上海世博旋風席捲之下,該股有啟動跡象,不妨密切關注。
㈥ 8月股市迎來開門紅,「牛市」是來真的嗎
牛市是真的來了,但是我們要從股票的走勢看出牛市不一定持續很久。
㈦ 2020年8月15日中國有什麼消息對股市有影響
依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兩山」指數評價體系,湖州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指數這兩條曲線持續上升、均衡協調。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大陸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包括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兩部分。股份公司通過面向社會發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資金,實現生產的規模經營;而社會上分散的資金盈餘者本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投資股份公司,謀求財富的增值。
㈧ 股票市場的歷史
股票簡介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股票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在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歷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
交易市場
股票的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1. 發行方式的選擇:股票發行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 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 2.代銷 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第四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由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為證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場所和有關設施,並制定各項規則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價格和有條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組織。 場外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 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 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 二板市場 二板市場(the Second Board)的規范名稱為「第二交易系統」,亦稱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場所,是與現有主板(the Main Board)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二板市場的特徵: 1、前瞻性市場; 2、上市標准低 ; 3、市場監管更加嚴格; 4、推行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 5、實行電子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