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全球股票市場漲跌
① 全球股票走勢怎麼樣可以及時看到啊
同花順財經,雪球財經,東方財富網都可以看到。
② 全球股票市場所有證券交易所個股單日漲跌幅度規定
可能只有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對股票的漲跌幅有限制。
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上下波動的幅度。A股普通股的上下波動幅度為10%,ST股票的上下波動幅度為5%。
如果開市後一段時間內(通常為半小時)某種證券沒有買賣或沒有成交,則取前一日的收盤價作為當日證券的開盤價;如果某證券連續數日未成交,則由證券交易所的場內中介經紀人根據客戶對該證券買賣委託的價格走勢提出指導價,促使成交後作為該證券的開盤價。
在無形化交易市場中,如果某種證券連續數日未成交,以前一日的收盤價作為它的開盤價。
(2)19年全球股票市場漲跌擴展閱讀:
漲跌幅限制--漲跌限制起源於漲跌停板。而「漲停板」或「跌停板」,其說法起源於過去國外交易所在拍賣時,以木板敲擊桌面來表示成交或停止買賣,此法運用到股市中,就是當股票價格漲到上限或跌到下限時,叫漲幅限制或跌幅限制。
不過,在漲限價或跌限價上並不停止買賣,交易繼續進行,只是價格不變而已。 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股票的過分波動與投機,有關部門才會設立漲跌幅度。
③ 世界股票漲跌幅的限制
後市或繼續補跌(全球股指漲跌幅表)
近日A股連續下挫,短短9個交易日累計跌幅已達11.22%,但大跌之後A股較外圍市場\\"溢價\\"仍高,若無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後市或將繼續補跌。
09年年初,A股在全球股指紛紛下跌的情況下,走出了一波亮麗的獨立行情。盡管近日A股連續出現大幅下跌,但各國股指也紛紛跳水,因此A股總體走勢較外圍市場仍顯強勁。
縱觀全球股市,多個主要市場股指已經跌至去年雷曼事件爆出時的低位,只有港股市場因A股\\"孿生兄弟\\"中資股的力撐,主要股指恆生指數較前期低點仍有2000點的距離。但即便是相對外圍強勁的港股,較之A股的走勢,也出現近期少見的較大差距。上周A股對H股溢價指數一直處於歷史高位,負溢價個股連續7個交易日為0支,屬本輪熊市以來罕見。
不管從外部經濟環境,還是內部市場走勢來看,A股近期的前景都不容樂觀。
外部經濟環境仍未見絲毫好轉跡象,並且近期東歐銀行業危機進一步蔓延,金融海嘯第二波或將一觸即發,全球經濟或陷入新一輪危機。招商證券的策略報告提醒,東歐危機若深化擴散甚至可能引發外資撤離,並成為引發全球市場調整的風險因素。
而對於內部市場,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等發表的看法是,如果大量資金由於實體經濟中可投項目的減少而流入資本市場,造成\\"熊市\\"中的\\"泡沫\\",當一段時期後許多其他國家經濟基本回復了平衡,中國可能由\\"一枝獨秀\\"變為\\"一泡凸現\\"。
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一份宏觀經濟研究報告則表示,中國積極的財政刺激政策對於股市的影響有限,市場所期盼的\\"股市比經濟先復甦\\"的情況預計不會出現。
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指出,認為中國經濟會脫離全球其他地區,或者指望中國經濟帶動全球增長,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中國經濟的持續復甦取決於全球環境能否好轉。(周蓓)
附表:全球主要股市進入09年以來的表現
國家和地區 指數 08年收盤點位 截至09年2月26日點位 漲跌幅
中國 深證成指 6485.51 7777.9 19.93%
中國 上證綜指 1820.81 2121.25 16.50%
馬來西亞 KLSE指數 876.75 896.51 2.25%
巴西 博維斯帕指數 37550 38231.58 1.82%
台灣 台灣加權指數 4591.22 4518.56 -1.58%
印尼 雅加達綜合指數 1355.41 1290.32 -4.80%
韓國 首爾綜合股價指數 1124.47 1054.79 -6.20%
印度 BSE30指數 9647.31 8930.91 -7.43%
新加坡 海峽時報指數 1761.56 1617.44 -8.18%
美國 納斯達克指數 1577.03 1425.43 -9.61%
澳洲 標普澳洲200指數 3722.31 3345.5 -10.12%
香港 恆生指數 14387.48 12894.94 -10.37%
英國 富時100指數 4434.17 3935.57 -11.24%
加拿大 S/TSX綜合指數 8987.7 7932.3 -11.74%
瑞士 SMI指數 5534.53 4740.4 -14.35%
法國 CAC指數 3217.97 2741.7 -14.80%
美國 標准普爾500指數 903.25 764.9 -15.32%
日本 日經225指數 8859.56 7457.93 -15.82%
美國 道瓊斯指數 8776.39 7270.89 -17.15%
德國 DAX指數 4810.2 3918.07 -18.55%
上證所創新實驗室昨天發布題為《漲跌幅限制與市場效率:對上海股票市場的經驗研究》的研究報告。這份由上證所創新實驗室承擔的研究報告建議,逐步放開漲跌幅限制,首先可放開或放寬那些因證券基本價值發生變化而導致漲跌停事件佔比較高的股票,如上證50成份股和ST股票。
報告認為老制度「落後」
報告認為,從漲跌幅限制價格運動的實際情況看,漲跌幅更多的是限制了股價上漲,而不是限制下跌。由此可見,現有的漲跌幅限制制度已經落後於證券市場的發展。
報告指出,滬市因證券基本價值發生變化而導致的漲跌停事件佔全部漲跌停事件的比重約在三分之二。因此,放開或改革漲跌幅限制將有助於改進滬市整體市場效率。
報告建議進行兩大改革
考慮到仍有必要限制臨時波動,報告建議可考慮對漲跌幅制度作兩大改革:一是逐步放開漲跌幅限制;二是實施個股斷路器制度。上證所創新實驗室研究表明,放寬50樣本股漲跌幅度到20%,漲跌停現象將下降90%以上。因此,建議首先可放寬上證50成分股漲跌幅到20%,因為上證50成份股具有市值大、波動低的特點,在2004年和2005年,上證50成份股收盤達到漲停的事件只有58起,跌停有34起,發生連續漲停的事件有6起,連續跌停2起。而後,在時機成熟時(如推出個股斷路器制度),取消漲跌幅限制制度。
對ST股票仍需區別對待
對於ST股票,報告指出,盡管其漲跌停事件中因價值變化導致的漲跌停佔比也很高,但考慮到ST股票漲跌停事件頻繁,從絕對數量看,因臨時波動導致的漲跌停事件很多,且占整個市場的漲跌停事件的比重也很高,因此,尚不宜全面放開ST股票的漲跌幅限制。
另一方面,為了不對ST股票因價值變化導致的漲跌停事件進行過多的限制,可以考慮實施一種漲跌幅限制和放開相結合的制度。如目前ST股票每日漲跌限幅(5%)不變。但一旦某ST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漲停或跌停,則於第四個交易日當日放開該股票的漲跌幅度,第五個交易日重新實施5%的漲跌幅限制。
改用個股斷路器制度?
據上證所有關人士介紹,個股斷路器制度則是動態漲跌幅、靜態漲跌幅和波動斷路三者相結合的一種價格穩定機制,在歐洲市場被廣泛使用。其基本思路是,當前後兩筆交易價格達到一定幅度(動態漲跌幅)或最新價格達到參考價格一定幅度(靜態漲跌幅)時,市場中斷連續交易,啟動集合競價,集合競價後繼續連續交易。個股斷路器不限制某個證券當日的最高漲跌幅度,所以不會阻礙因證券基本價值發生變化而導致的價格漲跌。同時,個股斷路器機制形成的波動中斷,對於冷靜市場,限制臨時波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個股斷路器機制是放開漲跌幅後較好的市場穩定替代機制。
④ 全球股票市場牛市曲終人散
牛市雖過,但龍頭股持有正像美國的可口可樂也一樣,輸時間不會輸錢。
⑤ 2020年,股票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
截至到2020年8月。2020年才交易了66天。無法確認牛市還是熊市。
牛市底部區域就是屬於一個結構性行情,漲漲跌跌的階段,總體不會出現大漲,也不會出現大跌,都是保持在一定區間震盪。
類似當前的A股牛市底部區域維持在2440點~3288點,上證指數已經在幾百點的區間運行了1年半時間了,當前依舊還會在這個區域震盪尋底為主。
(5)19年全球股票市場漲跌擴展閱讀:
2020年還不會出現牛市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今年疫情的影響,海外疫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會讓全球經濟受損。
疫情會直接沖擊金融市場,A股想要擺脫國際股市獨立走牛,很顯然當前的A股還不具備這個條件,只有等海外疫情結束,全國經濟開始走上復甦之路,全球股市穩定下來之後,在外圍市場的配合之下,A股才有可能迎來牛市。
⑥ 國外股票市場每天漲跌幅度
你好,國外成熟市場,如美股,港股等,不設置漲跌停,每天漲跌幅無限制。國內A股市場漲跌幅限制為10%
⑦ A股市場大幅下跌,為何全世界主要股票市場的反應不一
A股春節後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從2月18日到目前,而同期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的漲跌反應是不一樣的,歐洲主要股市同期是上漲的,特別是德國DAX3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美國道瓊斯股票上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標普500指數下跌大約3%,日經225指數下跌3%,而上證指數下跌超過10%,創業板指數下跌超過20%,深證指數下跌接近20%,可見,從2月18日到3月10日期間,A股領跌全球主要市場,投資者沒有迎來開門紅,反而吃上了一碗大面,有網友戲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A股如此下跌呢?
可見,A股的下跌主要是市場投資主體的短期行為,市場缺乏長期穩定投資資金,做空機制的缺乏,導致長期資金得不到對沖風險鎖定工具,被動的變成了投機資金。
⑧ 2019年的股市
2019年的股市,大概率還是熊市,因為目前國內的經濟狀況、國外的經濟環境以及A股熊市底部還沒有完全探明,所以2019年大概率還是熊市。
但是,2019年也很有可能是下一輪牛市的起點,因為股市估值已經到了歷史最低,炒房的資金也需要尋找新的港灣,國外的抄底資金買入規模越來越大,種種跡象標明,下一輪牛市的星星之火已經點燃,就等合適的機會燎原。
⑨ 跪求全球股票市場概述。
(一)近期我國股票市場點評: 前日股市走勢之所以連連陰跌(即便是已有了大幅下跌,還在二次補跌,接連創出近期新低,重心下移,向下尋底): 一是市場的技術面來看,前日短線已有了很大的升幅,處在短線的反彈高位,盤中已經累積了較多的獲利盤,市場本身就會有回調的壓力,這就形成了股市第一階段的跌勢; 二是市場的基本面來看,央行的頻繁上調准備金率,本輪12次的上調准備金率,使其准備金率累積已有了21.50%的近年新高的高位,再加上國內經濟的增速已有所放緩,迫使市場有所「失血」,形成「乾旱」、「枯水」、「水落石出」的災情; 三是從操作的層面來看,莊家機構並不看好後市的行情,上攻乏力,便反手做空,乘機就又採取了逢高減持的操作,資金有所逃離,每個交易日,市場中凈流出的資金有十幾億甚或幾十億。這就造成了多日大幅陰跌、重心下移,向下拓展空間的走勢。 而其中長期底部特徵的研判和確定為:一、由於股票是一種虛擬投資價值的證券票證,從已有的跌幅根本無法判斷出來哪怕是中長期的底部,只有從籌碼分布圖上可以看出來,這就是打開籌碼分布圖,在其下端一帶,將會是中長期的底部區域。前期銀行股在出現了中長期的底部之後,才有了反彈的走勢。如果股票的總體上的走勢實在是偏弱,這個中長期的底部還可能會在籌碼分布圖下方的一點點。二、目前來看,上證指數的中長期底部為2330點一帶。在這之前,只是會在每一個階段性低點出現後進行反抽或者反彈,但是或長或短、或早或遲的時間後,最終還是會回落到這一個點位。中長期底部出現之後,並且,夯實了中長期的底部,跌無可跌之後,大盤才能夠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開始實質性地反彈,在這之前,只會是在每一個階段性的低點出現後進行的逢低反抽而已。三、市場的政策面、資金面這些基本面因素,永遠大於技術面因素,目前的技術性研判已失去意義,不必對其抱有幻想。 (如何打開籌碼分布圖:在打開股票軟體的情況下,按下鍵盤右側之數字鍵盤右側的「+」鍵,直到籌碼分布圖的出現,然後就可以進行分析研判)。 (二)全球資本市場6月16日。資金繼續迴流美國,商品繼續承壓。(發布時間:2011-06-17)全球資本市場6月16日。資金繼續迴流美國,商品繼續承壓。 美元(外匯市場):美元盤中觸及76一線回落,繼續在區間內盤整,短線關注74.8-75一線支撐。6月底前仍暫以盤整看待。昨日美元兌港幣大幅升值,資金離開香港跡象明顯,利空港股。(壓力76.3中線74.5支撐73);道指(股票市場):道指在11800-12000之間盤整,11800支撐仍然較強,後期反彈概率增加,反彈壓力仍是12200附近。(壓力12300,支撐11800);黃金(貴金屬市場):黃金繼續在1530受壓,表現仍顯偏空,回落風險仍在,仍需要謹慎。目標1470-1480之間。(支撐1470壓力1540);銅(基本金屬市場):仍保持區間震盪,短期關注9000-9220的區間突破方向,時間上仍需要等待6月底附近。(目標支撐8500、壓力9220);原油(能源市場):仍顯弱勢,繼續以99.8為壓力弱勢看待,目標88。(支撐88壓力99.8);美豆(農產品市場):1370下破,回落區間下線1340位置,後期繼續看1340-1400區間盤整。(支撐1340,壓力1400)。 國際市場方面,6月10日美股收低,道指下跌1.42%,納指下跌1.53%,標普下跌1.4%,自此美股已經連跌六周,歐洲股市有一個多點以上的跌幅。周五美股繼續大跌,道瓊斯指數自今年3月份以來首次跌破12000點,並抹平了今年以來的大部分漲幅,納指已跌破去年年底收盤點位。對於A股繼續構成來自外圍的心理壓力;紐約原油期貨下跌2.64美元,報收於每桶99.29美元,跌幅為2.6%,上周油價下跌0.9%;紐約黃金期貨下跌13.50美元,報收於每盎司1529.20美元,跌幅為0.9%,上周油價下跌0.9%。上周五工業類大宗有色商品幾乎全線下跌,繼續對於對應的滬深有色板塊構成短線的壓力。印度供應商預測未來兩個月鐵礦石價格將降10-15%,此消息對相關的鐵礦石品種構成了利空;越南將在南海軍演,此消息對相關的軍工品種形成一定的刺激性作用; (三)全球經濟局勢概述: 近期全球經濟出現波折,從美國到中國的關鍵經濟指標都發出降溫信號,這令不少投資人對經濟可能出現再次探底的擔憂重新浮現,並導致股市連續調整。 受到多重沖擊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已經放緩,但這更多是復甦途中的「階段性疲軟」(soft patch)。隨著一些臨時性因素的消退以及中國等經濟體依然穩健的增長,世界經濟復甦將得以持續,投資人無需過度反應。對於一些已經出現過熱的亞洲經濟體而言,這樣的階段性疲軟未必是壞事。全球復甦仍將繼續 近期,全球經濟的確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速下降,並且有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放緩,因此,外界日益懷疑,這一輪歷時兩年的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即將出現動搖或是轉入更糟糕局面。 但這樣的擔憂並不必要。經濟復甦進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顛簸和坑窪,但並不會跌落深溝。而近期對世界經濟構成沖擊的因素包括:中東局勢動盪、上半年的「迷你」高油價沖擊、歐債危機、日本的地震海嘯和核危機以及美國的自然災害,等等。 但盡管如此,依然可以維持對全球經濟的增長目標預期,即2011年和2012年將分別增長4.2%和4.5%。而在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了5%。 從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兩大支柱來看,復甦的前景依然正面。這兩大支柱一個是處在金融危機中心的發達經濟體,一個是中國和印度等基本面更為強勁的新興經濟體。 不管是從發達世界還是新興經濟體來看全球經濟,都沒有理由預期經濟會逐漸減速,更不用說負增長,經濟的自然、自我加強的狀態是擴張而非衰退。 就美歐而言,盡管美國和歐洲面臨著增長的「結構性逆風」,但除非發生重大的外部沖擊和國內政策錯誤,否則經濟將繼續擴張。事實上,除了因自然災害而重陷衰退的日本以外,其他發達國家都正在復甦。並且,由於重建支出的影響和供應中斷因素的消退,日本經濟將出現強勁的V型反彈。近期美國也遭遇了自然災害,並受到了日本供應鏈中斷的連鎖影響,但在未來幾個季度,美國應該會從部分的重建需求和日本經濟活動的正常化中受益。 同樣的,新興市場也不會出現持久的增長下滑,而更加強勁的基本面和很多國家的充足「政策彈葯」,讓新興經濟體更難陷入衰退。當然,這並不是說新興經濟體沒有面臨政策挑戰和下行風險。短期而言,決策者面臨著在不引發投資增速過度下降的情況下預防和處理經濟過熱和通脹的挑戰。而近期新興市場的經濟放緩,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這一挑戰的存在。和去年一樣,今年全球經濟面對各種沖擊也表現出十足的韌性。野村預計,全球經濟將繼續復甦,並且將逐漸重拾一些失去的動能。亞洲增長放緩並非壞事 對於外界較為關注的亞洲,近期有跡象表明,亞洲經濟體正在步入「階段性疲軟」狀態,不過這種疲軟應該是暫時性的,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是有利的,因為這會讓經濟有所「降溫」。 亞洲經濟增長面臨的部分逆風已經開始消退,本地區的貨幣狀況仍然普遍寬松,政府還有很多財政「彈葯」,而且庫存水平較低。野村預期,從今年第四季度甚至是更早的時間開始,亞洲經濟將出現增長動能明顯回升的跡象。 亞洲經濟的增長放緩體現在多方面。從出口數據來看,中國、韓國、印度、新加坡和泰國等亞洲經濟體4月份出口數據的三個月環比變化率均出現下滑,且很多經濟體的出口月環比出現負增長。在公布PMI調查的六個亞洲經濟體中,至少有三個經濟體的PMI指數在4月份都出現下滑,不過仍高於50的數據說明經濟活動繼續處於擴張狀態。此外,大部分經濟體的商業信心指數都出現下跌,而消費者信心則有升有跌。 亞洲經濟增長動能放緩,主要有三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大宗商品價格的猛漲,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從去年底的93美元一路漲至5月初的127美元,漲幅近40%。亞洲是能源的消費大戶和進口地區,而且根據GDP來衡量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偏低。因此,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會通過侵蝕企業利潤率和實際工資,在一段時間後遏制經濟增長。 第二個因素是日本地震導致的高附加值日產科技零部件短缺,這對亞洲復雜的跨國生產網路帶來了破壞。以汽車行業為例,3月份和4月份亞洲的汽車生產數據就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在公布了4月份數據的5個亞洲經濟體中,中國、馬來西亞等的汽車產量增速都急速放緩,中國從同比增長5.4%降至-1.8%;韓國的汽車生產同樣萎靡不振,只有印度依然保持較增的增長。 最後一點,亞洲的商業信心似乎低迷不振,而且股市大幅下跌,這可能與美國經濟降溫、美聯儲即將結束第二輪量化寬松以及歐債危機有關。這些變化導致企業推遲商業擴張計劃,並對消費帶來負面的財富效應,特別是在那些股市市值超過GDP的經濟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不過,階段性疲軟對亞洲來說可能是好事,因為很多經濟體已經瀕臨經濟過熱。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雖然金融市場經常會對經濟放緩過度反應,但這一次需要具體分析,基於幾方面的原因,投資人不應該太過擔憂。 第一,6月份美聯儲結束QE2以及歐債危機不會對美國和歐元區經濟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亞洲經濟增長面臨的部分逆風是暫時性的,而且已經開始減弱,比如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和日本供給短缺; 第三,盡管今年已經加息,但亞洲大部分地區的貨幣狀況仍然非常寬松,實際政策利率為負,貿易加權匯率被低估;第四,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亞洲各國政府的財政狀況都很健康,因此有大量財政「彈葯」可供隨時動用; 最後一點,亞洲的庫存水平很低,日本供給短缺更是加劇了這樣的局面。 在亞洲,中國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經濟體。全球經濟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該行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4.2%的預期中,有高達1.5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的貢獻。 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分別從9.8%和9.5%,下調至9.4%和9.2%。盡管有所下調,但這樣的增速仍非常高。中國經濟是陷入階段性疲軟,而不是長期下滑或硬著陸。 現階段,中國經濟仍要面對金融抑制和電力短缺這兩大額外的「逆風」。中國的存款准備金率已從去年10月份的16.5%上調至歷史最高的21%,這相當於對銀行的隱性徵稅。因此,新增銀行貸款中貸款利率高於1年期基準利率的比例,從去年12月份的43%猛增至今年3月份的55.8%,而且有報道稱部分無抵押民間貸款月息高達10%。 與此同時,由於煤價超過上網電價,很多火電企業虧本經營,因此在中國即將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時,火電企業不願意增加發電量。同時,嚴重旱災也影響了水電站的發電量。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今年夏季的用電缺口將達到3000萬千瓦。 就通脹而言,中國的通脹是結構性的,今明兩年的CPI通脹預計分別為4.9%和4.8%,預計今年還會再加息兩次,且2012年還會繼續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