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做指數是怎樣做
A. 中國股市是怎樣做到指數上漲,個股普跌的
近幾年,A股市場確實分化漲跌結構行情明顯,也就是大家所謂的「二八行情」,一部分公司股票能一漲再漲,但很多個股卻沒有好表現的情況。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疑問,大多數的散戶朋友都疑問。而這種局面,不僅僅A股市場存在,世界趨向於成熟的股票市場都存在,指數有所上行,但大多數個股呈現著普跌。
在這里,我們就先要了解A股上證指數或者深證成指的編算方式了。在大家印象里,特別是老股民,總認為指數如果漲了,那麼對應的個股就一定能漲,就算是不大漲,也能跟著後面「喝湯」。如果從2015年以前看,確實如此,整個市場呈現的是普漲普跌的狀態,但到了2016年之後,就呈現著分化漲跌了。筆者分享一個不錯的股票杠桿平台,曜鑫科技,實盤交易,無資金門檻。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指數的編算方式。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雖然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納入了采樣范圍,但並不是以平均值作為權重計量,而是以誰的市值大,權重的影響佔比就高。比如,現在市場權重佔比最大的行業是銀行、釀酒、醫葯、證券以及元器件,如果這五個行業有所表現,其他板塊就算是不漲不跌,也能促使指數有明顯的上漲,就是因為這五個行業的佔比權重比較大,影響指數發展頗深。相反,權重影響最小的呢?公共交通、酒店餐飲、水務、日用化工等,這幾個行業的總市值加起來還沒有市場體量的百分之一,影響自然是小。
近些年,隨著好公司逐漸突圍,權重股逐漸受到青睞,這就區別於最開始的市場。前二十年,好公司與不好的公司,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線,沒有區分,再加上本身上市公司就比較少,也就有著通漲同跌的情況。而現在呢?好公司得到市場的認可,市值越來越大,自然影響指數的權重也就越來越大。
所以,分化漲跌的存在,權重影響的比例不同,也就造成了當前指數有所建樹,但很多的個股仍舊呈現著下跌之態。
B. 如何通過股票價格與股價指數做指數體系分析
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最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擔心價格上漲,另一種是擔心價格下跌。為此,股指期貨的避險功能可分為買入與賣出套期保值兩種類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股票投資計劃選擇其中一種。
買入保值是針對股市看漲的一種保護措施,投資者若要在未來某個時間買入一個股票組合,為防止價格上漲多支付購買成本,先在期貨市場上買入與股票組合價值相當的股指期貨合約,鎖定實際購買成本。賣出保值是針對股市看跌的一種保值措施,投資者若要在未來某個時間賣出股票組合,為避免在實際賣出時價格下跌,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現貨股票組合價值相當的股指期貨合約,以鎖定盈利。
利用期指進行保值還要考慮期限匹配的問題。將來推出的滬深300指數期貨有四個合約可選擇:當月、下月及連續的兩個季月。投資者選擇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最好是與未來買入或賣出股票組合的時間相同或相近。其次要考慮期貨合約流動性,一般而言,可以選擇流動性好的近月合約,當近月合約進入交割期時,平掉該合約而將保值頭寸轉到下個月份合約。
在利用股價指數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時,通常根據貝塔系數來確定和調整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貨合約數,以盡可能地使系統風險得到防範。貝塔系數是用來衡量一種證券(或一組證券)風險與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程度之間的關系的指標。例如,某股票的貝塔系數為1.5,就表示如果整個股市價格下跌10%,則該股票價格將下跌15%。計算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貨合約數的公式為:(現貨總價值/期貨合約的價值)×貝塔系數。由此公式可知,當現貨股票或證券組合的總值一定時,貝塔系數越大,則所需的期貨合約數就越多;貝塔系數越小,則所需的期貨合約數就越少。
結束套期保值的簡單方法為,選擇與現貨股票組合操作的時間相一致,即在了結現貨股票頭寸的同時結束期貨保值交易,兩邊同時平倉。當然,也可以根據市場狀況靈活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若持有股票組合頭寸規模不大,且組合與市場系統性風險相關性比較低時,沒有必要進行保值。此外,套期保值操作也有風險。在實際操作中,套期保值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保值效果,比如組合價值、期限匹配等。因此,投資者要了解保值原理、熟悉操作程序、認識影響保值效果的因素,只有在充分准備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鎖定收益或者構建組合的成本。
C. 請問上證指數是如何進行交易的
在我國,只能對某個股票進行交易,不能對指數進行交易,至少目前是這樣.
炒作國外指數在國內是不合法,也就是說不受法律保護.建議不要做.
D. 股市的指數是怎麼得來的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由於股票價格起伏無常,投資者必然面臨市場價格風險。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制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制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 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實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 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4) 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E. 股票價格指數怎麼做
指數是這樣編制的
首先得看你是按什麼權重來計算
比如說按等權方法 那麼是不需要考慮流通量、發行量等數據的
這種方式適合於自己等資金買入3隻個股後追蹤組合收益
以買入時3個股票的價格的算數平均價作為基準1000,隨後組合價格發生變動後依然按以上方法計算最新指數
另外可以按總股本或者流通盤加權平均,這樣做就需要不斷追蹤價格和股本或流通盤數量。
比如按發行量計算 a初始價格6.02 發行量12000,以此類推
那麼就是(6.02*12000+12.5*3500+15.6*2000)/17500 計算出來的值記為1000
以後每次都這樣計算 計算出來的結果按比例在前一日結果上加減 得到每天的價格指數
你說的那幾個數據看不到公式 不知道怎麼算的 反正大致思路就是這樣
另外,你計算出來的一個33.33 34.12數據明顯有問題,這個是3個股票價格的簡單相加,是不含權數的,如果你覺得數據沒問題,那你後面完全不必列明發行量之類的數據。如果你覺得必須考慮發行量 流通量,那麼你的計算方法就是錯誤的
F. 股票市場的指數是什麼意思
股市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由於股票指數計算復雜,同時種類眾多,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G. 想買股票指數怎樣做
買指數,可以買指數ETF,和股票的交易方法一樣,但是漲跌是和標的指數一樣,比如159915創業板指數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