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股票市場暴跌
1. 96年12月股災,政府有沒有救市
那次沒有救市,那次是給市場降溫,打壓下上漲行情。
詳細介紹:96年12月的股災可以說是最慘烈之一的,那次大劫給當時一代股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有的甚至至今也沒有完全恢復過來,當然也有不少倖存者在那次大劫以後不久即獲得了新生。
95年由於國債期貨「327」 事件,證監會5月18日發布暫停國債交易期貨試點,當日引發滬深大盤爆發井噴行情,三天內滬市從582.89點沖高至926.41點,擔心股市過度投機,管理層馬上又對股市進行壓制,於是繼續新一輪下跌,並於96年1月19日見底512.83點。此後大盤逐波反彈,終於演變成一輪時間跨度一年多的中級行情。
上揚行情的財富效應促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斷參與進來,全民炒股再次引起管理層的強烈擔憂,於是又不斷出台政策壓制,但效果甚微,投資者的熱情仍然在膨脹中。12月2日滬市大盤單日漲幅達到9.83%,更加重了管理層的憂慮。12月11日大盤創下1258.69點高點後。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同時兩市宣布即日起開始實行漲跌幅限制,這一組合拳如核彈引爆,16、17兩日滬深兩市大盤跌停,全天如掛綠色卷簾門。特別是16日的交易,賣盤洶涌,個股幾乎沒有成交量,股民們悲痛欲絕,呆若木雞。18日大盤繼續以跌停開盤,不少股民仍然爭先恐後在跌停板拋售個股,不久抄底盤湧入,股指迅速拉起,全天反彈7.42%,當日跌停賣出股票的股民欲哭無淚,第二天大盤卻又下跌7.23%,基本抹去前一日的漲幅,致使18日追高買入的股民悉數被套,市場繼續被恐慌所籠罩。之後,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整理,好不容易市場開始緩過勁來,重新步入上升通道,97年2月18日大盤又出現跌幅達8.91%的暴跌,19日公告得知原來一代偉人鄧小平逝世,當日大盤反彈7.58%!
由於當時滬深股市仍處於96年啟動的牛市周期中,盡管出現政策面的大棒打壓和突發事件的沖擊,兩市大盤經受了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然而最終還是市場的力量佔了上風,大盤不久即回到了原來的上升通道,4月4日滬市創下1269.73新高,5月12日,滬市再創1510.18點新高,收盤站上1500點,此後大盤才結束了一年多的牛市,開始步入長達兩年的熊市。
2.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3. 歷史上股票跌得最慘的是哪一年啊
從1992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這一輪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3)96年股票市場暴跌擴展閱讀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參考資料:騰訊財經-中國股市七次熊市
4. 1996年股市大跌之前高位是多少點
中國股市第一次大跌發生在1996年12月16日。這天恰逢星期一,滬市跳空低開105點,開盤在1005點,收於1000點,上證綜指重挫9.91%、深證成指下挫10.08%;當天兩市絕大部分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次日,上證綜指再度暴跌,跌幅為9.44%,深證成指跌幅則為9.99%。
5. 1996年12月12日開始的下跌勢(麻煩老股民幫忙回憶一下)
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的一篇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之後滬深股票出現大幅的調整
6. 96年12月16號暴跌時唯一飄紅的股票是什麼
是粵電力。
指的是股票等證券的價格普遍上漲時。證券交易場所的電子顯示屏上顯示價格上漲時用紅色字體,價格普遍上漲時顯示屏上以紅色為主,所以說飄紅。
7. 1996年12月3日股市交易量暴增的原因
這兩個毯子真的好看,特別結實21
8. 1996年12月3日股市發生什麼事了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 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