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與股票市場
『壹』 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增長最高,股票市場走的最弱
中國股市不規范,就是變相賭場。
『貳』 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的增長有關系嗎
主流觀點是認為,沒啥直接的關系。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有太多的小散戶是為了投機的目的進入股市。都是想賺一票就跑。
因此,股票市場在中國並沒有起到真正的融資,增強資本流動的作用。
中國的股市可以說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比較弱,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促進作用。
『叄』 多年來說股票市場7虧2平1賺,要真是這樣中國經濟是怎麼增長的
你要明白,票股市場的功能,除了融資,還是資源配置。投資股票的人不等於是做生意的人,錢只是從不同的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國內為什麼這些年這么多富人,國家不是富有了么,就是財富向小部份人集中,這不就是經濟增長的果實么,小散做為個人投資者在股市中是虧損的,很明顯,但這些錢卻流向了股份公司和國家的財政收入。為什麼這么多公司要上市,因為上市就把本來沒多少價值的東西換回了股民的錢,公司的價值變大了。基金公司為什麼這么多,因為基金管理員高薪油水比印錢還多。國家為什麼支持公司上司。因為有稅收和個人利益。國內為什麼這么多人買股票。因為這么多年的經濟增長後財富沒有合理的去處與外加通漲。
『肆』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目前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企業投資收縮。
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證券業創造的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所謂證券業增加值是證券中介機構為證券交易活動及密切相關的金融活動提供服務和進行投資所創造的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專家測算,2000年證券市場對GDP的直接貢獻達837億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證券業對經濟增長是正向拉動,且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力越來越大。證券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由1.9%上升到5.4%。
證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間接影響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價格變動通過財富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消費。
財富效應是指金融財富的變化及預期的變化對推動消費支出的影響;替代效應是指股市的上揚對吸引投資者壓縮開支以投資於股市的影響程度。統計分析顯示,中國股票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要大於財富效應。
而股票價格與消費之間的財富效應不一定是線性關系,股票價格緩慢下跌與急劇下挫對消費支出影響不同,後者不確定性增加會提高居民邊際儲蓄傾向。從儲蓄資金增長情況看,股市下跌並沒有吸引相應資金進場,反而導致資金從股市的凈流出,這說明在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
其次,股票價格影響投資。
股票價格通過以下渠道間接作用於投資:一是改變資金成本。股票價格上揚,新資金成本比原有資本低廉,企業市價高於設備的重置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新股籌資購買相對便宜的生產設備,投資支出增加;股價下跌,企業市價低於設備的重置成本,投資支出減少,這就是托賓的q理論,q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除以資本的重置價值。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不規范,企業在市價與設備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況下,仍不願進行實體經濟的投資,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礙或延緩了股市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三季度以來,由於投資於股市的收益減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房地產業而使房地產業投資有所上升,前段時間的上市公司房地產投資熱就是佐證。
二是影響信貸渠道。股票價格上漲,企業與銀行的凈值(或資產負債表結構)獲得改善,銀行能夠降低貸款利率風險溢價,進而降低資金成本。在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
三是影響固定投資。股票價格包含未來產出增長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響目前投資水平。不同股票之間市盈率的差別是投資者價值取向的結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陽行業一般具有較高市盈率,而鋼鐵等夕陽行業市盈率一般較低。因而股票價格具有指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價格影響工業增加值和國企效益。
股市價格變動影響消費和投資的過程最終將傳導到生產,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托賓q比率下降,企業投資收縮。消費的收縮使工業品庫存增加,產銷率下降,工業經濟效益指數下降,這些使企業的信貸成本增加,投資能力下降;如此循環下去,會加劇通貨緊縮的局面。今年以來,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繼續回落,且企業扭虧出現由降轉升跡象,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591.9億元,由1-8月份下降2.7%轉為上升3.4%。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減弱有直接關系,上半年,凈出口的減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放慢了近1個百分點,同時出口的萎縮使得企業生產受阻。
縱觀股市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得出結論,股市價格上揚時替代效用大於財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儲蓄傾向加大,財富效應又在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抑制消費。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於滯留於股市的逐利資金進入實業界。
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股市,股市不僅是融資和實現資本有效配置的場所,更是當前形勢下穩定居民的心理預期的指示燈,是國民經濟的睛雨表,有效的監管和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可以實現股市和國民經濟良性互動的雙贏格局。
『伍』 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劵市場價格的影響有6個方面:
一,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
二,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經濟周期的變動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例如經濟衰退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復甦期股票價格又會逐步上升。危機,繁榮。
三,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五家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票也下跌。
四,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它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製作用。適度的通貨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多餘的社會購買力就會進入股市。
(5)中國經濟增長與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結構問題嚴重,三個過剩加劇:相對過剩;暫時過剩;局部過剩。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實施的漸進式轉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逐漸積累了多種新的矛盾,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和解決的主要挑戰。
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需求結構嚴重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後;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
由於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在中國經濟型轉型期,各種基本經濟關系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宏觀經濟運行中也會呈現出許多新問題、新特徵。
因此,經濟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只有不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穩步實現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
『陸』 為啥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中國的股市成反比晴雨表
受世界股市下跌影響
『柒』 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股票市場卻不怎麼 好,原因是什麼
1、宏觀經濟和股票市場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並不同步運動。
2、市場經濟秩序和股票市場制度都不健全,不公正現象很普遍、很嚴重。
3、股市設立之初,一大目的是為經營不良的國有企業籌集資金,這就導致了上市公司中很多是劣質公司,而優質的非國有企業上市很難。因此,上市企業並不能代表中國經濟中的優秀部分。
『捌』 中國GDP增長率與股票指數之間的關系
三、中國股票市場與GDP
1、中國歷史情況更復雜
由於大部分經濟部門並不在股市中,90年代的股市數據不能代表中國的情況。
2、2000年以來,股市表現始終遜色於GDP
中國台灣地區經濟2013年比2000年高於50%,但股市表現平平。而與之類似,中國大陸GDP翻了4倍,股市相比2000年增幅極小。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認為中國股市存在不合理因素,但事實上這一表現存在其合理性。眾多基本面因素和部分技術因素造成這一現象。
『玖』 為什麼中國GDP增長,而股市卻是熊市
一篇振聾發聵,驚世駭俗之語想想看,美國爆發戰後最大的金融危機,股市下跌也不過百分之十幾,可現在中國一天絕大多數股票就下跌百分之十。越南股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認為是震動世界的金融動盪,可中國股市同樣下跌超過百分之五十,卻認為十分正常。美國投資者賠錢不過十分之一,政府就全力救市,越南投資者賠錢超過一半就引起整個世界關注,而中國投資者賠錢又何止一半,去年到現在多數股票下跌超過三分之二,卻沒有任何人承認更無人呼籲關注中國股災。為什麼?因為美國股市和越南股市下跌是大家都賠錢,唯獨中國股市下跌只有老百姓賠錢,既然只有老百姓賠錢,自然就沒有人關注了。之所以只有老百姓賠錢,是因為中國同一張股票具有不同的價格,國家一個價格,企業一個價格,外國人一個價格,中國老百姓一個價格,期間相差十幾倍,比如中國石油,外資購買價格是1塊多人民幣,中國百分之一運氣好的人抽簽價格是16.7元人民幣,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平均購買價格是三、四十元,至於那些通過國企私有化改革到手的法人股(大小非),乾脆就沒花錢。銀行類也是這樣,興業銀行股票的外資購買價格是2元多人民幣,國內百分之一老百姓抽簽價格是16元,百分之九十九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價格是四、五十元。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石油股票不跌到一元錢,興業銀行股票不跌到2元錢,外國人就不會賠錢,可是一旦跌到這個價格,中國老百姓早就死了幾個輪回了。本國老百姓購買本國股票的價格是外資購買價格的十幾倍幾十倍,這是包括非洲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沒有過的現象,也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老百姓購買價格之所以高出十幾倍幾十倍,是當初國家承諾只有老百姓手裡的高價股能夠上市流通買賣,其它所有低價股不能上市流通買賣,也就是說,中國老百姓高價購買的實際上是上市流通權。在所謂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這種同股不同價的現象雖然不合理,但是至少沒有形成一部分富人和外資對廣大股民的公開掠奪。所謂股權分置改革,就是國家違背承諾,允許所有股票統統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資的低價股與老百姓的高價股都按照一個價格買賣,這無異於是把老百姓賬戶上的錢直接劃撥給富人和外資,於是老百姓的災難就開始了。富人和外資天天歡天喜地拋售股票(即所謂減持),由於他們手裡的低價股超過市場總數的三分之二,隨著富人和外資的拋售,股票價格就天天下跌,中國石油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七十,興業銀行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六十,世界歷史上的股災也不過如此。由於這是老百姓單方面的股災,富人和外資與此同時仍然在大發其財,價格48元的中國石油只要不跌破1元錢,價格70元的興業銀行只要不跌破2元錢,外資就仍然在賺錢。中國老百姓購買價格高於外資十幾倍幾十倍的強制規定,決定了無論股市怎麼跌富人和外資都賺錢、只有老百姓賠錢的獨特市場現象。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外資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成百上千億地賺錢,唯獨中國老百姓賠錢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賺錢而在美國市場上賠錢的根本原因。正是由於中國股市是老百姓單方面賠錢,富人和外資都在賺,國家和企業都在賺,所以雖然老百姓賠得血本無歸、爹哭娘叫,仍然不算股災不算動盪,甚至仍然感覺是大牛市。最近建行老總在反駁賤賣銀行股時就聲稱:雖然外資賺了,但是建行也賺了。建行老總卻故意迴避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他和外資都大賺特賺的同時,中國老百姓卻賠了,並且賠得很慘,建行去年上市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股價跌去近一半,目前已跌破6.45元的國內發行價,最低達到6.35元,連最初那百分之二抽簽買到的幸運者都已賠錢,可是距離不到一元錢的外資購買價仍然很高,也就是說,在中國投資者已經虧損近一半的情況下,外資仍然擁有超過6倍的溢價盈利。世界上有這樣對待本國人民的上市公司嗎?建行是中國人民60年來一滴血一滴汗干出來的銀行,為什麼要以如此驚人的懸殊高價賣給中國人,以同樣驚人的懸殊低價賣給外國人?讓中國股市對外國人永遠是牛市,對中國人永遠是熊市?面對近萬億資金被建行套牢的那些國內投資者,建行老總不僅沒有絲毫的反思和愧疚,反倒振振有詞地大談低價賣給外資的合理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建行這種情況發生在美國會怎麼樣?發生在韓國又會怎麼樣?別的方面不敢說,至少有一點肯定無疑,就是有人不是坐在公室,而是坐在監獄里解釋這一切。美國龍星公司持有韓國外匯銀行股票十年賺了46億,便引起韓國一片嘩然,迫使政府立案調查,拘留了包括美國龍星公司在內的十多名參與的高管。可是建行讓美國銀行賺了1千多億,高管反倒站出來為美國人辯護,好像美國沒有把整個建行拿走中國就已經佔了很大便宜一樣。回過頭來看,中國經濟盡管在穩步增長,但是由於它綁架了中國股市,當中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需要抑制時,中國股市就成為抑制通脹的犧牲品,從而造成股市的長期低迷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