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專業化
⑴ 股票市場專業術語查詢
多頭:在股市中,一般將持有股票的投資者稱作多頭。
空頭:將暫不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叫做空頭。
做多:通常將買入股票的人稱為做多。
做空:而將賣出股票的稱為做空。
倉位。它是指投資者買入股票所耗資金占資金總量的比例。當一個投資者的所有資金都已買入股票時就稱為滿倉,若不持有任何股票就稱為空倉。
利多:對多頭有利且能刺激股價上漲的消息和因素稱為「利多」。如上市公司超額完成利潤計劃、宏觀經濟運行勢態良好等等。
利空: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叫「利空」。如股份公司經營不善、銀行利率上調、出現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的天災人禍等等。
含權:是指某隻股票具有分紅派息的權利,若在股權登記日仍持有這種股票,股東就能分享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能分紅派息。
除權是指股票已不再含有分紅派息的權利。
填權:由於股票在除權前後存在著一個價格差,填權是指股票的價格從除權價的基礎上往上漲來填補這個價差的現象。
貼權:是指股票除權後其價格從除權價基礎上再往下跌的現象。如股票G現價為11元,分紅方案為每10股送1股,股票的除權價為每股10元,若除權後股票的價格從10元的基礎上往上漲,則稱為填權,若從10元的基礎上向下跌,則稱為貼權。
牛市:牛的頭通常總是高高昂起的,人們用它象徵著股市的上揚行情。
熊市:熊的頭一般都是低垂著的,所以人們用它來比喻股市的下跌行情。
猴市:猴子總是蹦蹦跳跳的,就用它來比喻股市的大幅振盪。
坐轎:當投資者預計股價將隨利多消息的出現而大幅上升時,就預先買進股票。而當消息證實後,在其他人峰涌買入股票而促使股價大幅上漲時,就賣出股票以牟取厚利,稱之「坐多頭轎子」。
抬轎:當預計股價將會因利空消息而大幅下跌時先賣出股票,待消息一證實,大家爭相將股票出手而引起股市大跌後再買回股票從而獲取巨額利潤,這叫「坐空頭轎子」。
割肉:股市上也通常將股票以低於買入價賣出的現象稱為割肉。
長多:買進股票長期持有以獲取長期上漲的利益,叫「長多」。
短多:認為股市短期內看好而買進股票,短期保持後即賣掉,獲取少許利益,等下次再出現利多時再買進,稱為「短多」。
死多:對股市前景總是看好,買進股票,不論股市如何下跌都不願拋出的股民叫做「死多」。
套牢:買入股票的價格高於現在的行情,使股民難以賣出股票而保本稱為套牢。
踏空:股民在股市的低點未及時買進股票而錯過賺錢的機會叫做踏空。
跳空:是指由於受強烈的利多或利空消息的刺激而使股指的開盤與前一日的收盤出現不連續的現象。
補空:是指股指在其後的運行中將跳空缺口回補的現象。如在開盤時其指數高於或低於前一日的收盤指數就稱為跳空開盤。
盤整:指股票指數或股票價格的波動基本圍繞在某一點徘徊。如果盤整波動范圍較小且上漲或下跌都不容易就稱為走勢牛皮。
回檔:在股票指數或股價的上漲過程中出現暫時下跌的現象稱為回擋,
反彈:在股價下跌過程中出現暫時回升稱為反彈。
散戶:是指資金實力較小,買賣股票數量不大而不能利用其個體力量對股市的走勢施加影響的投資者。
大戶:是指資金實力雄厚、進出股票數量較為龐大的投資者。
滿堂紅:股票的上漲在電子顯示器中一般用紅色表示,而股票的下跌一般用綠色標識,所以當全部的股票都上漲時就稱為滿堂紅,
全盤飄綠:當所有的股票都下跌時就稱為全盤飄綠
⑵ 炒股應該選什麼專業
1,很難定論。炒股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說哪個專業對應性比較好都比較片面,而好幾個專業學精了也一樣可以做得很好。
2,目前幾個大神的專業。巴菲特大學讀過財務與企業管理和經濟學兩個專業,索羅斯是哲學,西蒙斯是數學大家。都牛逼,一個東西的悟道不在於專業,而是從自己專業上去理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升華,就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體系,而不是學哪個專業就能炒股很牛的。一些基金經理和行業分析首席還有是工科出身,沒法定論,也不要被這個思路誤導。
3,如果讓我再選擇一遍讀的專業,我會在本科選擇工科,碩士選擇經濟學。因為工科打底,首先工作不愁,到了大四要畢業還是考研,都比較容易選擇,跨專業考經濟學問題不大。
⑶ 股票行業有許多專業詞,其中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什麼意思
股票市場中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交易策略,一種是左側交易,另一種是右側交易。在股價下跌時,以股價底部為界,凡在「底部」左側低吸者,屬左側交易,而在見底回升後的追漲,屬右側交易。左側系統是買入方向和股價運動方向相反的交易系統;右側系統是買入方向和股價運動方向相同的交易系統。兩種交易方式各有優缺點:在下跌中,左側交易的成本相對較低,距離底部區域較近,安全系數相對高,但也面臨越買越套,提前抄底失敗的風險;而右側交易的優點是上漲趨勢明顯,買進獲利概率大,缺點是追高買進介入成本高,買進後,股指往往回落,追漲風險也是很大的。
這些在平時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領悟,新手炒股在不熟悉操作前最好是先用個模擬盤去練練,從中摸索些經驗,總結一套自己盈利的方法,這樣才能有利於以後發展。實在不會的情況下也可以跟我一樣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既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還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可以試試,祝投資愉快!
⑷ 股票的常用專業知識
我司易淘金APP為客戶提供了多門投資小課,包含不同投資知識。
⑸ 專業化與多元化的區別
從澳柯瑪的成敗看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戰略又稱多角化戰略,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下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多元化戰略是相對企業專業化經營而言的,其內容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區域的多元化和資本的多元化。
謂產品的多元化,是指企業新生產的產品跨越了並不一定相關的多種行業,且生產多為系列化的產品;所謂市場的多元化,是指企業的產品在多個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區域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所謂投資區域的多元化,是指企業的投資不僅集中在一個區域,而且分散在多個區域甚至世界各國;所謂資本的多元化,是指企業資本來源及構成的多種形式,包括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諸如證券、股票、知識產權、商標和企業聲譽等。
青島澳柯瑪集團在九十年代初還是一個凈資產為負2700萬元的小企業。92年,它就在冰櫃市場站穩了腳跟,到1995年的時候澳柯瑪就被國際統計大會、國家技術進步評價中心認定為「中國冰櫃大王」,並一直保持冰櫃行業的領頭羊地位至今。1997年澳柯瑪被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1992年,澳柯瑪開始涉足相關產品。1995年上馬微波爐項目、到1997年集團已經相繼開發了包括冷凍保鮮大王、大力神、可視冰櫃、冰箱、微波爐、洗碗機、燃器具、空調、飲水機等。處於產品多元化和相關多元化階段。20世紀末,面對家電行業的價格戰和越來越薄的利潤,澳柯瑪毅然決定進軍高科技行業。建立了一系列的科技公司,另外,澳柯瑪先後投資光大銀行、煙台商業銀行、中信實業銀行、青島招商銀行等,涉足金融業。澳柯瑪還在青島、黃島兩地進行房地產的開發,建有九水山莊、和平花園、科技人才公寓等。這是不相關多元化佔主導地位的時期。2003年7月,澳柯瑪與越南文安公司合資成立澳柯瑪越南電器有限公司,邁出了海外投資生產的第一步。這是澳柯瑪的市場區域多元化方面。在多個領域的發展使澳柯瑪有形與無形資本不斷增加,從而實現了資本的多元化。
多元化使澳柯瑪可以以多產業領域來防禦單一領域失敗的可能,資金相對充裕,人才較為集中,容易形成規模經濟效益。過去,我們了解的澳柯瑪主要是生產家電,如今澳柯瑪已將發展的觸角伸向光電、金融、房地產、海洋生物等多領域。以家用電器產品生產為主,涉及15大門類,36種、102大系列、476種產品,其中電冰櫃、洗碗機、飲水機、家用桑拿浴房等產銷量曾居於全國同行業第一名。下屬製冷、空調器、電子信息、廚潔具、洗衣機、商貿六大事業部,以及2個國內控股企業,2個國外合資控股企業,1個國外合資參股企業,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總值已超過66億元。不能否認,打造了超大型航母,以期實現「只有更好」目標的澳柯瑪創造過奇跡,中國的市場也見證了它的的輝煌。
但一時的輝煌並不能完全抵禦市場的風險。「品牌就像一個橡皮筋,越延伸,它就會變得越疲弱。」品牌延伸不當,原有的優勢產品非但不能發展,反而還會萎縮。多元化給澳柯瑪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時,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多種多樣的產品和各種各樣的市場,這些產品在生產工藝、技術開發、營銷手段上可能不盡相同,這些市場在開發、開拓、滲透、進入等方面也都可能有明顯的區別。企業的管理、技術、營銷、生產人員必須重新熟悉新的工作領域和熟悉新的業務知識。另外,由於企業採用多元化經營,規模逐漸擴大,機構逐漸增多,企業內部原有的分工、協作、職責、利益平衡機制可能會打破,管理、協調的難度大大增加,在資源重新配置和保證企業競爭優勢方面會遇到較大的挑戰。企業若向新領域進軍,有可能決策失誤,並且要早到失敗的風險,造成新的經營項目的失敗。
企業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所有的資源是一定的、有限的,如果企業內生產經營單位過分分散,就容易失去原有主導產品、主營業務的競爭優勢,最終會導致企業在原有主導產品或主營業務競爭中去市場和優勢。
通過多元化戰略來降低經營風險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對於互不相關的多元化或跨行業經營發展方式,人們不能誇大「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最安全」。因為,從更深層次考慮,放雞蛋的籃子也是用錢買的,是有成本的。如果把造籃子或買籃子的成本考慮進去,可能許多企業還是選擇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企業採用多元化戰略要進行綜合比較。
談企業的多元化經營,一定要提到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問題。為什麼我們有些企業能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而有些企業則是曇花一現呢?關鍵就是看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不管企業實施何種形式的多元化,培養和壯大核心競爭能力都至關重要。穩定而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的主營業務,是企業利潤的主要源泉和企業生存的基礎。企業應該通過保持和擴大企業自己所熟悉與擅長的主營業務,盡力擴展市場佔有率以求規模經濟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作為第一目標,並視作為企業的生命。在此基礎上兼顧多元化。優秀的企業,在經營領域的選擇上,都首先確定自己的核心主營業務,並積極培養核心競爭力,並以此為基礎,考慮多元化經營(相關多元化經營→不相關多元化經營)。
在家電領域的關聯多元化擴張中,澳柯瑪還是頗為順手的,整體市場操作和表現也體現了競爭力。然而,澳柯瑪的領導者們卻因此開始盲目多元了。澳柯瑪的問題終於爆發了,先是澳柯瑪空調總經理劉家新辭職,現又發展為澳柯瑪董事局主席魯群生辭職。以資金鏈斷裂為主因、以上市公司起訴集團為導火索,澳柯瑪在其發展的第15個年頭面臨著重大挫折。經營不善、主營業務走弱、新興產業尚處發展期,國家宏觀調控、緊縮銀根、資金鏈斷裂,內困外迫促使澳柯瑪走上了一條艱難之路。喪失主業根基,新興業務短腿,一旦面臨資金鏈緊張,整個集團的運營難免面臨「斷水斷電」之虞。早在去年,業內就盛傳澳柯瑪集團抽調上市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資金,特別在發展看好的製冷產品、電動車、房地產、小家電等領域,都遭遇了被集團抽調資金的經歷。最大問題是,資金被抽調之後,再無下文。
澳柯瑪的教訓告訴我們多元化經營戰略並非簡單易行。因為大企業規模大、情況復雜,使管理難度大幅度增加,不利於企業集中資源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和競爭優勢,難以保持充分的競爭力。企業原有的市場優勢地位很有可能被削弱。
那麼,企業陷入多元化的困境如何擺脫?健力寶是領導退位,企業易主。相比之下,澳柯瑪還是幸運的。青島市政府先期注資3億元為澳柯瑪「輸血」保證冷櫃、電動自行車、小家電等3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還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其中,選擇、引入能夠持續發揮澳柯瑪品牌效應的業內有影響、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盡快實現並購重組。期待澳柯瑪品牌還能得到延續。
對於企業而言,多元化只是發展戰略的一種途徑,而不是唯一。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我國家電業仍然涌現出了以格力空調、廈華彩電為代表的佼佼者,他們專注某一領域產品研發和推廣,使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像格力針對空調市場特殊性所開創的區域股份制銷售公司模式,有力地促成了其在空調大道上越走越寬。而廈華20多年來的發展亦是一波三折,曾經涉足手機,後又回歸彩電,並充分藉助平板化潮流,迅速領跑國內彩電業發展方向。 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多元化擴張一定要量力而行,同時還要不斷增強和提高自身競爭力。首先,要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和綜合競爭力,這是基石;其次,擴張要理性漸進式地推動,不能盲目,亦不能急功近利;再者,企業在擴張過程中必須尋找到穩固的支撐點來推動。
⑹ 多元化戰略與專業化戰略有什麼不同
多元化戰略與專業化戰略的不同舉例如下:例如某個大型企業只生產、銷售一種產品比如著名硬碟製造商西捷,只生產硬碟,就是典型的專業化戰略。
而假設另一家三星,既生產硬碟,也生產電視機屏幕和手機,那就屬於典型的多元化戰略。
理論上講,執行這兩種戰略各有利弊,多元化戰略,搞好了,抗市場風險能力強(西方不亮東方亮),但若搞不好,有可能管理者分心太多,不僅副業搞不好,甚至可能連主業都受了影響。而專業化戰略,只從事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有可能做精做強,但抗風險能力弱,萬一這個產品或行業不景氣了,整個企業就都危險了。
所以,這個世界上,各國的超級企業都有執行多元化戰略失敗的案例。也都有執行專業化戰略失敗的案例。也都有成功地案例。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