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數市值怎麼看
① 股票市值的股票指數
在一般證券書刊中,股票指數的表達式為:
股票指數=系數×(某些股票即時市值之和/)基準日的市值某些股票的即時市值,實質就是一個投資組合的即時市值。為表述的方便,以後都將計入指數的這個投資組合稱為指數投資組合,將其在t時的市值定義為Zt(A、B、C、D…,N1、N2、N3、N4…),其中A、B、C、D…等是股票名稱,N1、N2、N3、N4…等是權數。在上式中,基準日的市值及系數都是常數,可以合為系數K。則某一時刻t的股票指數ZSt的數學表達式為:
ZSt=K×Zt(A、B、C、D…,N1、N2、N3、N4…)(1)
即時股票指數=系數K×指數投資組合的即時市值(2)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市值 capitalization,market capitalization。亦作:總市值。名。不可數。美國英語。英國英語為:capitalisation。縮寫為:cap。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即公司現有股份數額乘以每股市場價值。如某公司發行股票1億股,每股的市場價值為15元,公司的總市值為15億元。市值是投資者選擇投資品種的一個重要指標,市場上的股票根據市值規模分為大盤、中盤、小盤等。另為:estimated market cap;market cap。
② 如何看個股的 流通市值指數
個股的流通市值=流通股*股價。這意味著流通市值越小,越容易控盤。比如一個流通5000萬的股票,股價是10元,那麼只要5億資金就可全部控盤,而一個流通5億的股票,10元需要50億才能控盤,拉升起來相對流通市值小的股票比較困難。
③ 股市的指數與市值
你說的差不多是對的!
股市裡面的錢,到底是怎麼多的?怎麼少的?很多股民都喜歡問問。
股市裡面賠的錢,給那些賣出股票、讓錢離開股票(錢可能離開了股票,不一定離開了股市)的人賺去啦!
1、賣股票賠錢的人:錢被低價買走股票的人賺去了。
2、買股票賠錢的人:錢被高價賣給你股票的人賺去了。
有一個著名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張三持有100萬元資金進入股市,李四有100萬元價值的股票。張三買了李四100萬元的股票;(開始時候,兩個人都是100萬元,一共200萬元)
結果,股票跌了10%。張三賣了股票,剩了90萬元資金,離開股市。他賠了10萬元。
這時候,李四又買回了原先賣給張三的那90萬元股票。他賺了10萬元。
李四放到口袋裡的10萬元,我們沒有見到。我們見到的,就是原先100萬元的股票,縮水到了90萬元。大盤也是這樣。
其實,總數沒有變化,還是200萬元:李四的100萬元股票沒有動;張三有90萬元,李四有10萬元。
我們只看到了賠錢的張三,沒有注意到後來賺錢的李四、以及李四口袋裡的10萬元錢,因為李四還是那麼多股票。
類似的問題,就是房價。
買了房子,房價漲,就覺得高興;房價跌了,就覺得虧了。是一個道理,其實,房子還是那個房子!
④ 如何查看A股總市值
1、首先打開電腦或者是手機上的瀏覽器,下面以網路瀏覽器為例演示。
⑤ 股票中MA指數怎麼看是什麼意思
設計股票指數的初始目的是為了綜合反映股票市場的整體走勢,隨著統計方法的變化,又演變出了專門反映某一類型股票走勢的專門指數。這兩種指數在A股市場上最主要的代表就是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
在證券市場的運行中,投資者對市場未來走勢的看法往往會導致他們做出各種不同的投資決策,這就是經典投資理論中所講的「預期」的重要作用。根據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和喜好不同,有些人願意在市場上升的階段買入股票,但有些人則喜歡在市場下跌中買入股票,而投資者判斷市場上漲還是下跌的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就是股票指數。
如何解讀股指
作為投資者,在看股指變化的時候,不能忽略的是股指變化背後的原因。影響股指變化的原因很多,但是一般來說,政策的變化、消息的發布和流傳以及資金供求是最主要的因素。
政策無疑是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因素,投資者常會看到聽到的所謂「利空」、「利多」大都是指某一項政策出台或者實施將對股市帶來的影響。利空指的是可能給市場帶來的下跌,而利多則正好相反。
而個股的消息(如中報,年報)集中發布影響的則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預期,如果一大批公司的業績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那麼股指的上升也是情理之中的,對於某些被看作「指標」的大公司,他們的業績發布往往也會對股指帶來「超額」的影響。
能反映資金供求狀況的一個是成交量,另一個是主流資金的動向,前者反映的是整體資金供求情況,後者反映的是結構性的資金供求狀況。一般來說,伴隨著成交量放大的上漲將會延續。而市場上的主流資金,比如說基金整體運作方向也會對大盤的走勢起到重要作用,跟蹤基金的運作方向,可以跟蹤其重倉持有個股的表現。
關注背離現象
在長期的使用中,投資者習慣以上證綜指來判斷市場的走勢,所謂的「大盤」也就是上證綜指的代稱。
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法是用滬市全部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加權計算,這樣的方法會賦予市值大的公司以較大權重。與上證綜指不同,深證成指的計算方法則是選取有代表性的績優藍籌和行業龍頭股,並以流通市值進行加權計算。
這兩大指數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兩個地方,一是上證綜指是以上證所上市全部公司為樣本的,而深證成指則是以在深交所上市的部分公司為樣本的;二是上證綜指是以樣本公司的總市值為權數的,而深圳成指則是以樣本公司的流通市值為權數的。
在股權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那些總市值很大而流通市值並不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往往成為撬動上證綜指的工具。這樣一來,某些希望「造市」的資金就通過拉高或者打壓權重股來實現他們的目的。
隨著近期超級大盤股的不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上證綜指出現股指和個股走勢背離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於大盤的解讀如果僅停留在股指本身的話,就很容易出現誤判。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更多的關注成份指數,比如說上證180、深證成指和深證100,作為同樣是成份指數而且可以整體反映股市狀況的滬深300指數,投資者可以以它作為重要參考。
關注股指聯動
常用的股票交易系統一般都會顯示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指數會出現相近的走勢,當它們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大盤股,尤其是大盤指標股和其他股票的走勢出現了背離。投資者這時候要特別關注主流資金的動向,以判明市場真實的趨勢。
除了滬深聯動外,隨著A+H模式的推廣,香港市場和滬市、深市聯動的特徵也越來越明顯了,有學者採用統計的辦法進行過測算,結果是香港的H股指數和上證綜指之間存在可靠的聯動關系,H股指數和上證綜指之間互相影響的關系明顯。
實際上,近年來,H股市場的表現一直是一些A股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決定其持股策略的重要依據,而自滬深市場實行新股發行詢價制度以來,H股的市場價也一直是內地詢價機構對H股公司發行的A股進行估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作投資決策時,了解具有聯動性的幾個不同市場股指的變化,對於市場走勢的判斷將會更加准確。
⑥ 如何查看個股的流通市值指數
一般交易軟體理都有!
⑦ 請問怎樣查看個股流通市值指數k線圖
個股流通市值在信泰證券軟體上輸入11回車即可。其他軟體只好在F10里去找了。
⑧ 大盤指數怎麼看
股盤指數
1、綜合指數
是指將指數所反映出的價格走勢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納入指數計算范圍,如深交所發布的深證綜合指數,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變化都納入計算范圍,深交所行業分類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指數、採掘業指數、製造業指數、信息技術指數等則分別把全部的所屬行業類上市股票納入各自的指數計算范圍。
2、成份股指數
指從指數所涵蓋的全部股票中選取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稱為指數的成份股,計算時只把所選取的成份股納入指數計算范圍。
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指數,就是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全
部上市股票中選取40種,計算得出的一個綜合性成份股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近似地反映出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走勢。上海的上證30指數是上交所的上證成份股指數。
3、上證綜合指數
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4、深證成份股指數
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的時候,常常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也就是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指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一般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
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
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5、深圳成指
指數發布背景
1995年1月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
「自1995年1月23日(星期一)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行並即時發布成份股指數及其分類指數共九項。」「成份股指數的基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
「深交所這次編制並實時發布成份股指數的原因,是鑒於長期以來,不斷有投資者反映原綜合指數有一些不足之處:
1、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中國股市當前是個人股市場,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用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指數,難以如實反映市場狀況。
2、新股上市影響指數走低。當前用全部股票計算指數,新股上市第二天即納入指數計算,由於新股上市後價格不太穩定,獲利套現較多,如果開高走低,往往拖累指數下跌。
3、結構變動頻繁。每次新股上市即納入計算,從最初的5隻增加到當前的142隻,每隻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在不斷降低,內部結構在不斷變動,指數前後的可比性不強。
4、除權時的調整計算有偏差。由於採用總股本計算除權價,如果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分紅方案不同,則這種除權價對於個人股來說往往不是一個有效的指標。用來計算指數會產生偏差。有時填權股票會使指數下跌,貼權股票卻使指數上升。
5、缺少分類指數。
深交所經過研究,決定另外編制一個成份股指數系列,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反映深股走勢的參考指標。成份股指數將與原綜合指數共存,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深股大市走勢。」
深證成份指數作為新中國證券市場第一條成份股指數,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對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深成指的發布改變了當時證券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包括: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新股上市後短期內走勢不穩定;結構變動頻繁等等。由於其編制方法的主要原則十年一貫,使之成為研究中國股市歷史的重要參考系。
(8)股票指數市值怎麼看擴展閱讀
所謂分析股票的走勢,主要還是結合K線圖來看。
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K線圖又可以細分為: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30分鍾K線圖,60分鍾K線圖,日K線圖,周K線圖,月K線圖,甚至45天K線圖。
大盤的點數有以上K線圖,每一隻股票也有以上K線圖,錢龍軟體是在日K線圖的界面,按F8來切換,大智慧軟體有「周期切換」的目錄。
初學者喜歡看分時圖,股價上下比較明顯,但是,一旦入門,就無一例外地運用K線圖,喜歡做短線的隨時觀察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長線要看周K線圖,月K線圖。看K線圖無非是為了判斷股價的走勢。如果你在一年或更長的時間里發現自己越來越重視周期圖形,那麼就可以進入中級班了。
判斷大勢看長期圖,如周K線圖和月K線圖,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於高位,股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大些,注意倉位要輕。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於低位,股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小些,
在買時,可以結合短線圖(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30分鍾K線圖,60分鍾K線圖,日K線圖)尋找低位介入,賣出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股市看似每天都有機會,其實大的機會是每段時間來臨一回。
值得注意的「均線系統」:
在「蠟燭圖」上,還覆蓋著幾條不同顏色的曲線,就是均線,有5日均線(就是每天以以往5日的收盤價的平均值畫一個點,這些點的連線)、有10日均線,20、30、60、120、250日均線,還可以自己定日期,比如14日、25日。
長期均線的拐彎,常常被認為是轉勢。因為,在幾天里股價可以「做出來」,可以騙過人們的眼睛,但是長期的均線是不容易做的,因此,長期均線的趨勢經常是大盤的趨勢。如30日以上的均線某一天停止了原來的方向,專家就會提醒大家注意。
股價上穿或下穿重要的均線,專家就會提醒大家注意。
幾個要點:
1、長期圖和短期圖結合著看;
2、K線圖和成交量結合著看;
3、K線圖和均線結合著看。
K線圖就是一張價格表,沒有人有什麼絕招,通過看K線圖,就百發百中。學習各種「技術理論」時,一定結合自己的看盤經驗,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才有用,從某種意義上看,每個有經驗的股民都是一個「艾略特」(波浪理論發明者)。
K線將買賣雙方力量的增減與轉變過程及實戰結果用圖形表示出來。經過近百年來的使用與改進,K線理論被投資人廣泛接受。
當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紅色或空白,稱為「陽線」;
當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綠色或黑色,稱為「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