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紅的現金是股價里扣得
1. 分紅為什麼從股價里扣
不是扣錢,是除息,另外國家要收10%的稅收,稅後款劃入資金賬戶。
除息是為了規避無風險套利。除息後賬戶總資產會減少,這是從短期投機的角度來看的,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如果公司業績好,你長期持股,若干年後你考分紅得到的錢會等於你購買股票的錢,而你手上的股份數量沒變,還有繼續參與公司分紅的權利。
2. 股票聽說可以現金分紅,但要從股價里扣除,是什麼意思。
這叫股價除息,還有送紅股的話叫除權,即送現金,又有紅股的話,叫除息除權.那股票現金分紅或送轉贈股票後股價為什麼要除權?
這是因為送紅股或轉贈股都只是通過把每股凈資產中的可分配利潤或資本公積金轉化為股本送給全體股東,只是增加公司的注冊資本,股東權益並不會因為股本的擴張而增加,假設送股前,每股凈資產為3.00元,10送10後,每股凈資就是1.50元.而送現金的原理跟送轉股的原理差不多,送現金的直接把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拿出來分給全體股東,公司的股東權益會相應的減少,每股凈資產也會因此而減少.如果實行了送轉股或現金分紅,而股價卻不除權的話,就會導致股價虛高,一樣會引來股價的大幅下跌,因為投資者不會笨到用同樣的價錢,去買價值已經減少的東西,而除權只是給出一個參考的開盤價,投資者如果繼續看好該公司,股價就會填權,如果不看好,那就會貼權,這跟每天的股價漲漲跌跌的原理是一樣的;
如果沒有除權機制,其一,就會誤導很多不了解的投資者逢低買進,造成不公平;其二,就會讓公司的大股東頻頻送轉贈股,然後在二級市場獲利,最後受傷的還是無知的小散戶,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所以送股後股價要除權,是國內,國外都一樣存在的,這是一種公平的制度.
http://..com/question/53181229.html
3. 分紅為什麼還要在股票上扣 扣得錢誰得了
現金分紅屬於個人所得,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4. 請問股票分紅派現後的稅是怎麼扣的
我國對個人投資者獲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適用的利息稅率為20%,目前減半徵收。機構投資者由於本身需要繳納所得稅,為避免雙重稅負,在獲取現金分紅時不需要納稅。
派現,股票術語,也稱現金股利、分紅,是指上市公司以現金分紅方式將盈餘公積和當期應付利潤的部分或全部發放給股東,股東為此應支付所得稅。
通過現金分紅的方式,可以不擴大股本,對未來的經營不造成壓力。如果是送股則對以後年度的每股收益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一般情況下,在牛市中比較喜歡送紅股,在弱市中反過來比較注重紅利的分配。
上市公司派現一般有送股和送現金兩種方式。比如10股派現0.5元轉贈10股,每十股派現金5角,再用公積金轉成十股股票送給所有股東。
5. 為什麼股票分紅是在股價上面直接扣除。那不是自己拿自己的錢嗎
對啊,因為分紅以後要除權,而持股時間短的話還要扣除20%的稅,也就說如果分紅是10派1元,那麼實際到手是8毛錢,但股價卻按1元除權,實際虧損2毛,所以看見分紅的票,還是避著走的好。除非看好能填權的。
6. 股票現金分紅還要扣稅除權後是不是等於沒有賺反而虧損
分紅送股後,股票價格會相應降下來,但是不會虧。因為你賬面上的股票數量和現金數量增加了。之後要看股票本身,如果股票好,買入的人多,就會「填權」,也就是繼續拉升。
7. 為什麼股票分紅是扣我自己的錢在還給我資金賬戶里而不是上市公司分的錢
分紅就是一個搞笑的金錢游戲而已,有時候分紅除權會炒作一番,有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如果短炒的話,買了分紅除權除息股,扣稅可是扣的你的真金白銀,所以買這樣的股票,做好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准備吧……
短期炒作買這樣的股票相當的不劃算,漲了都還好說,要是不漲反跌,真的是虧了本金還虧稅金,兩頭虧,所以買這種分紅除權股還是謹慎比較好!
8. 股票現金分紅是什麼意思
現金分紅指的是直接獲得現金紅利,不用支付贖回費,而且不需要交稅,落袋為安。現金分紅在國外成熟資本市場上一直是一種慣例,是吸引投資者做長線投資的最大砝碼之一。在美國等發達的證券市場上,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上市公司的分紅。既定且透明的現金分紅,則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紅利支付方式。
從長期來看,分紅回報占總回報的比例是不容忽視的。此外,如果更多的上市公司能夠加大現金分紅的力度,那麼當股價跌到一定幅度之後,長期持有股票的回報率將會超過那些穩定收益的投資品種。由此可見現金分紅制度的完善可以幫助投資者堅定持股決心,引導投資者形成價值投資理念,從而也將引導資本市場走向健康良性發展的道路。
在我國股市,則正好相反,大家都將投資股票稱為「炒股」。炒股一詞就說明了我國股民更多的其實屬於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本質上是低買高賣,買賣價差也就構成了股民獲利的主要形式。而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似乎就是為了融資和再融資,而對於融資和再融資之後的股利分配卻是一直都很安靜,這也有悖於「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中華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