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過熱是什麼意思
㈠ 市場過熱是什麼意思
1.市場失靈。(1)房地產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住房與非住房、高檔住房與低價位住房結構不合理、比例不協調。一方面盲目上大戶型、高檔項目,超越用戶承受能力,導致銷售不暢,空置率較高;另一方面中低價位商品住房供不應求,對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支持力度不夠,建設標准和購買對象把關不嚴。(2)開發融資結構不合理。在國外成熟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上,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融資不僅有債權融資,還有股權融資,以及在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一級市場之外的證券化二級市場。而國內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渠道主要在銀行借貸,信貸比例過高。一方面對銀行資金需求大,導致利率較高,增加房地產開發的成本;另一方面房地產項目資金佔用大,
㈡ 經濟過熱是什麼意思
經濟過熱是指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導致市場出現失衡狀態。判斷依據是通過潛在的GDP與實際GDP之間的差距來衡量總供給與總需求,潛在GDP是指所有的經濟要素在正常生產條件下造成的產出,如果實際GDP高於這個水平,說明很多產品是在工人加班加點、設備開足馬力超負荷亢奮狀態下生產出來的,而這部分多餘的產出便沒有對應的市場去消化。 推薦閱讀·基金遭遇危局 接近破產公司逐漸增加 ·私募訪談股基一年業績盡墨 調查:2012年您還養基嗎百億社保基金進場慎言抄底 創新封基數量翻番 份額突破800億 2011年基金業財經風雲榜頒獎典禮龐大薩博收購戰落敗最牛私募擱淺 外資主導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當經歷了長時期的良好的經濟增長及經濟活動後,消費者增加的財富所帶來的高通貨膨脹水平和過度的無效投資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最終阻礙經濟的增長,並導致經濟衰退。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通常是經濟發展過熱的第一個跡象。因此,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通常會提高利率,以試圖降低金融開支和借貸。 經濟過熱發生時,其生產能力無法跟上日益增長的總需求。這是普遍的特點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高比率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處於景氣時期往往是經濟過熱的特色。 經濟過熱可以分為「消費推動型經濟過熱」和「投資推動型經濟過熱」。 由於居民消費旺盛而導致的經濟過熱稱為消費推動型經濟過熱; 「投資推動型經濟過熱」,亦即「過度投資」,它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資項目完工後,生產的產品沒有預期的市場需求,產品大量堆積,資金無法收回,導致生產資料的嚴重浪費。在這個層面上的「過度」指的是投資相對市場需求過度。 第二,投資規模鋪開的過大,以至於超過了財力負擔能力,使得投資不能按預定計劃完成,無法形成預期的生產能力。這個層面上的「過度」是投資規模相對於財力負擔的過度。 經濟過熱的原因 過高的社會總需求,往往是導致經濟過熱的原因。如果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則對商品超出的需求必須通過資源的過度消耗來得到滿足,比如通過就業職工額外輪班或超出推薦工作時間地使用機器的方式來實現。這種類型的生產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過度的消耗是不能持續下去。 經濟過熱的具體判斷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連續幾年明顯快於GDP的增長,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反映。 能源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升太快。 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在現有的投資增長中,許多投資停留在中間環節,有的項目選得不好,沒有形成生產能力,也有的形成了生產能力,但開工不足,產能過剩。這些反映在經濟增長速度上,雖然GDP、企業利潤、財政稅收、就業等都有了,但缺少最終需求支撐,產生了很大浪費。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消耗高、浪費大問題,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壓力,也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表現。 經濟過熱的影響 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發生,因為供應商會利用過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提高價格。這些較高的價格會導致社會總需求和出口(因為商品和服務變得相對國外昂貴)的減少,從而導致減少消費。中央銀行通常是同時收緊貨幣政策,為響應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減少投資支出,其中隨減少消費,導致經濟衰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㈢ 什麼叫投資過熱
投資過熱是指投資以及投資形成的供給超過了市場需求,因而導致投資過剩,導致生產能力和社會資源的浪費。投資超過市場需求,也意味著投資難以獲得合理的回報,甚至會血本無歸。
我國近年來投資過熱的表現有:
1.部分製造業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製造業中占較大比重的冶金工業和機械工業與采礦業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會大量的消耗我國的各類自然資源,在中國當前投資結構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產業投資增長過猛,而符合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的產業投資增長緩慢,另外,我國居民對於房地產和汽車的需求潛力比較大,這就造成了對製造業和采礦業的大量投資來滿足房地產業和汽車工業的原料需求。雖然我國在逐步向集約型的發展方式轉變,但現有的發展方式仍然以粗放式為主,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任務目前尚未完成。
2.房地產開發投資過熱
近幾年來,我國的房地產投資數額逐年增高,而且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較大,以2006年為例,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為1.94萬億元,占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7.6%,占當年GOP的9.26%,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佔GOP比重5%的合理水平。
3.股市投資過熱
我國股市在2005年股改之後,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持續地暴漲,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牛市,股指上上漲達到四倍,雖說當年998點的股指並不能反映中國資本市場的實力,但是在高過4000點後,又曾有專家預測我國的股指將於2008年突破6000點,短時間內如此巨大的漲幅,無疑是一個市場過熱的信號。另一方面,股市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大t的投資者入市,股票成為了最好的投資工具,全民炒股熱潮勢不可擋,2007年4月,3天內持續每日開戶20萬人以上,3日開戶的總和與2005年的一年持平,5月份日開戶人又再創32萬新高,民眾入市炒股幾乎成為無視股市風險的大眾活動,股市的熱度可想而知。
但是,股市這樣的情形是否是中國經濟的真實反映呢,答案明顯是否定的。中國股市的復甦和興旺,不是結構性的優勝劣汰,而是良勞不分的普漲乃至瘋漲。年收益率在100%到200%的股票並不少見,股價翻倍的個股比比皆是,這一現象不應該也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2我國投資過熱出現的原因編輯
1.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使投資增長存在慣性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往往具有建設時間跨度長的特點,某一個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在設立之後,需要用幾年的時間來完成,因此,未來的投資額與前幾年的建設項目數量和規模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施工規模巨大,就需要在未來幾年持續投入,將會形成較大的投資慣性。
「十五」時期,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作用下,民間投資得到明顯恢復,外商投資依然活躍,在各類投資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五年年均增長20.2%(按累計法計算),比「九五」時期平均每年增長速度高9個百分點。2001年至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9.5萬億元,比「九五」期間增加15.6萬億元,超過71981一2000年20年l』ed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
如此巨大的投資總額和增長速度將會產生很大的投資慣性,因此我國在「十一五」期間仍將會保持較高的投資額。
2.各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積極1性較高
進入12世紀以來,在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發展高速前進,全國形勢良好,個各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地區間的競爭也在逐漸的加劇,各個地區都在大力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一些周期短、回報高的工業項目。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環境良好,一些城市為了獲得更多的國家支持,在中西部地區早日成為新的增長中心,多進行一些依託於當地自然資源的製造業和采礦業的投資,引起了地區結構不合理,重復投資嚴重,資源嚴重浪費。
3.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速導致城市建設投資需求增大
「十五」和「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農村城鎮化、鄉鎮城市化、城市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足量的固定資產投資是這些進程發展的基礎,這就形成了較大的投資需求,而且隨著這些進程的加速,潛在的投資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4.房地產市場的高利潤使房地產投資過大
房地產市場是有很大的利潤的,這就使其成為了一個吸引投資的產業。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我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較大需求的,尤其是廣大的居民對於中小型住房的需求,單從需求角度考慮的話,高需求必然導致高價格;另一方面,是對於房地產的投資卻不能提供相應的有效供給,建行研究部在2007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2007年前五個月,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資僅占商品住宅投資的17.2%,遠未達70%以上政策要求。此外,開發商囤地、捂盤、假售、抬價等問題比較嚴重。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產開發商累計購置土地面積21.62億平方米,但實際僅開發完成,2.96億平方米,不足購置面積60%,相當數量的土地被囤積和倒賣。因此,房地產市場是擁有高利潤的投資對象,必將吸引更多的投資額,但是,這種盲目的增加投資的方法是不能解決房地產市場價格過高的問題的,必須加以限制。
5.流動性過剩使股市非正常升溫
從最常用的衡量流動性的指標MZ(廣義貨幣)與GDP的比率來看,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的確存在,這一指標目前高達165%(按照2006年底數字,GDP為20.9萬億元,MZ為34.6萬億元),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都實為罕見。流動性過剩將會使大量的閑置資金進入投資市場,造成的一個危害是資產價格的上漲,大量資金會追逐房地產、基礎資源和各種金融資產,其表現就是股市價格上漲,投資者競相追逐高額回報,紛紛進入股市,形成股市泡沫。
6.商業銀行間競爭加劇使得商業銀行存在較大的放款積極性
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加大,中國的各個商業銀行之間就面臨的很大的競爭,不僅中外資銀行之間競爭激烈,中國內部的商業銀行也競爭激烈。商業銀行首先是一個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企業,必須要通過存貸款利息差額來賺取利潤,並且由於當前我國流動性過剩,我國商業銀行存在大量儲備存款,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也就通過對於各種貸款項目的爭奪展開了,商業銀行的放款積極性使得各類投資的盲目性加大,企業會因此過渡依賴於銀行貸款或者有相當一些條件不足的企業獲得貸款,表面上投資過熱,實際上將會導致被投資項目的利潤降低,而且商業銀行對於貸款的風險監管也容易被忽視,容易誘發商業銀行壞賬。
㈣ 針對股市過熱的現象政府今年總共出台了什麼措施,請詳細點,各起到什麼作用
加息和增加准備金率其實不完全針對股市,主要是應對資金流動過大的,減少了流動資金當然會間接影響投資股市的資金,但也可以認為是平抑物價或是打壓過度投資。不過因為股市的財富效應和物價的高漲以及存款利率的偏低,導致相當多的居民存款流入股市,所以抬高股價,這種間接調控效果有限。
提高印花稅是直接針對股票交易的。按說不是一個長期的利空,但是政府出台措施的手法上有點鬼祟,直接點醒了新近流入的大量居民存款,這里是一個政策市,是內幕交易橫行的場所,是大吃小的動物世界。加上部分莊家機構乘機打壓以便低位吸籌---當然也有可能最後自己被套住,所以股市近日一瀉千里。
根據傳聞謠言流言,總之非官方消息,以後的措施可以有
繼續調高印花稅,徵收資本利得稅,改T+1為T+2等等.
政府還可以利用證監會,把以前的積案有選擇的公布處罰結果---譬如30日的廣發事件。有選擇的查處違規現象---請記住中國特色,從而打壓投資熱情。
這個股市中最大的莊家就是ZF,相當規模的社保資金等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內幕,市值2/3左右是國有非流通股。
㈤ 什麼是經濟過熱啊,有沒有人能解釋一下
經濟過熱就是供大於求 在長時間會造成生產過剩 也就是企業錯誤判斷市場 到是會導致循環 ,導致各個生產部門過剩,企業相繼倒閉 ,經濟過熱需要政府調控,也就是人們說的市場失靈
經濟過熱意味著貨幣流動性過剩,投資和建造工廠熱火朝天,拉高原材料和土地價格,股市和房地產價格爆漲,容易出現大量泡沫。這些投資都依賴地方政府推動,以及預期人民幣升值的國外熱錢。當投資性經濟增長達到極限,這些熱錢退出國內,經濟泡沫就會破滅。新修的房子沒人買,房地產商被銀行追債,大量投資興建的工廠產出的產品沒人要,倒閉,工人失業。股市因為資金流失和撤出,股票價格縮水,高價買進的股民損失慘重。過熱的危害太多太多了。。。
㈥ 經濟過熱與股票有什麼關系
經濟過熱的話,政府就會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提高利率,降低流動性,使得股市的資金面緊縮,股票下跌。但現在的資金面還是很好的,不會受加息的影響太大。
㈦ 股市過熱,一路猛長有什麼危害
短期來說... 股市這么熱... 會刺激到存款的減少啊... 前不久就公布了居民存款大幅度減少... 應該就是流失到股票市場的... 就像之前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個股市過熱的好例子...
㈧ 什麼是經濟過冷和過熱過冷和過熱分別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判斷宏觀經濟是否過冷或過熱的主要依據是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當一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大大低於其潛在增長率,同時物價下跌、通貨出現緊縮、就業狀況惡化、失業率持續上升時,可以斷定經濟發展進入過冷的蕭條狀態;相反,當實際增長率達到甚至超過潛在增長率、物價持續上升出現通貨膨脹、就業也持續增長、實際失業率下降到自然失業率以下時,則可以認為經濟發展進入過熱的繁榮狀態
㈨ 判斷股市過熱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指標啊
www.eastmoney.com 2007-05-07 09:16 高廣華 每日新報
【字體: 大 中 小】 【收藏】 【復制網址】 【列印】
編者按:2007年,火紅的4月點燃了股民做多的激情,3800點宣告了多方的勝利。然而,股市的魅力也在於多空的相生相剋。連續9個月的上漲能否持續?多頭紅旗還能扛多久?宏觀調控是否會不期而至?充滿懸念的5月,我們將如何走過?
中國股市成了狂歡的盛宴,股指也在狂躁中攀升。4月27日,股市大盤一舉突破3800點。同時,中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大量流向股市,今年一季度,通過購買基金和股票流入股市的資金達到數千億人民幣。盡管股市一片"漲"聲,但市場中的一些變化仍需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股市持續上升,每日證券賬戶新增開戶數目達十多萬個,不少股民更是借錢炒股,反映目前炒賣情況已達到瘋狂,部分股民更猶如"盲俠",沒有投資知識。這足以說明現在的市場出現了極不正常的狀態,既然市場的游戲已經不正常,就會導致先知先覺的大主力機構群體為了自身的資金安全暗中出逃,市場已經沒有了賣家,他們就會責無旁貸地起來成為賣方,反手做空,使游戲正常下去,這是市場運行的鐵律,是市場運行永恆不變的規律。
世界股市發展的歷史表明,每一次市場出現了不正常的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的劇烈大動盪。
央行再升准備金率
央行將從5月15日起,再上調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政策實施後,普通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將達到11%,距歷史最高的13%的水平已經不遠。這是央行年內第4次,也是4月份第2次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央行表示,此舉旨在加強銀行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此次上調將再次凍結1600億元左右的資金。去年6月以來,央行已7次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3次上調利率。貨幣緊縮力度不僅創下我國歷史之最,在世界范圍也是絕無僅有的。
專家指出,"雙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導致貨幣供應量迅速增加。上調准備金率實屬央行在"非常"時期下的"非常"調控,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選擇。
管理層提示風險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范福春日前表示,中國股市面臨著重大機遇,但要注意防範風險。
范福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當前資本市場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宏觀經濟環境、資本市場技術性改革的建設與廣大投資者的信心相輔相成,越是在廣大投資者高興的時候,越要對市場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越要把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作為突出的問題加以強調,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一定要把"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告誡銘記心中,千萬不可盲目入市,跟風炒作。
股指期貨呼之欲出
4月15日,被稱為"股指期貨准生證"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在中國正式施行。這一"條例"的實行,從制度上為股指期貨在中國的正式面世掃清了障礙,股指期貨已經呼之欲出。
從全球市場看,大部分股票市場指數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前上漲,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後下跌,但指數的長期趨勢並沒有因為股指期貨上市而改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表明,股指期貨上市前後,對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有影響,處於牛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升高;處於熊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降低。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會因為主力資金搶籌而上漲,推出之後會面臨向下調整的壓力;主力資金將通過股市、期市雙邊做空獲利,從而導致股票市場的短期或中期下跌。
社保基金高位減持
4月末在某投行年會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高西慶表示,社保基金正在賣出A股股票。但高西慶表示,調低倉位並非完全出於擔心市場過熱,更多的是受制於社保基金投資規定這一"技術性"原因。
高西慶表示,在社保基金4500億元總資產中,按規定以市場價格計算投資中國內地股市的資產不應超過30%,但由於去年底以來中國股市牛氣沖天,在經過連續上漲後,社保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已達到社保基金總資產的近40%,社保基金由此開始減持股票。高西慶同時表示,他希望社保基金能提高A股投資比例,目前申請正在審批中。
分析認為,社保基金作為國內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對A股的減持行為,將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並影響投資者持股信心。
A股已經不便宜
從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上說,不能算貴,但肯定不能說便宜。統計顯示,在年初的時候全部A股整體市盈率為37倍,市凈率為4.45倍;滬深300指數的整體PE 和PB分別達到34.9倍和4.57 倍,中小企業板則更是達到了42.3 倍和6.28倍。
大盤持續上漲過程中,這一估值水平較年初又有了顯著提高,PE和PB已處在全球最高位置。而考慮增長,PEG給出的解釋空間也不理想。
㈩ 引發中國股市過熱的原因
1:匯改,因為人發幣升什造成國際熱錢流入國內,先是樓市,然後就是股市,可是說一旦到這些熱錢撤走必然就會使股市崩盤!
2:奧運以及中國近些年經濟持續增長.
3;通貨膨脹造成銀行存款負利律,為是保值存款從銀行注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