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是零和游戲市場么

股票市場是零和游戲市場么

發布時間: 2021-08-08 04:09:23

Ⅰ 關注股票市場是不是零和游戲的問題

老師水平真夠低的。。。

這題正確解釋是,股票不是零和的本質原因在於分紅。股價最古典的定價方式就是未來全部股息的折現價格。所以如果全部股票都不分紅,就炒了博價差,那就是零和。如果還不斷增發配售,也不分紅,那就是負和。就是股票的發行方有賺無賠,不承擔任何責任,那股民就該用腳投票,集體走人。

Ⅱ 什麼是零和游戲,零和游戲在股票中所表現出的現象是什麼

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零和游戲原理源於博弈論。
兩人對弈,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 theory,直譯就是「游戲理論」。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游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但20世紀以來,「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非零和游戲」即「負和」或「正和」觀念所取代。「負和游戲」指,一方雖贏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可謂沒有贏家。贏家所得比輸家所失多,或者沒有輸家,結果為「雙贏」或「多贏」,稱為「正和」。
比如投資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漲落中賺取差價或從每年的派息之中獲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來經營,創造利潤,上繳稅金,增加就業等等,雙方或多方面都可從中獲益。
2007-6-5
關於股市是零和游戲的觀點,市場上大概有以下三種說法。
說法之一:股市是個大賭場,故股市是零和游戲,股市中一個人賺錢了一定對應於另一個賠錢的人。
說法之二:券商傭金和政府印花稅稅收之和大約等於凈利潤總額,股市外部資金流出流入基本相等,所以股市是零和游戲。
說法之三:當股市橫盤整理在一段時間內不漲不跌或漲上去再跌回原點或跌下去再漲回原點時,二級市場零和游戲成立。股市整體走牛或走熊時,則不能成立。
那麼,股市到底是不是零和游戲吶?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首先把零和游戲的概念弄清楚。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游戲過程是封閉的且不創造任何價值,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所以稱之為「零和游戲」,比如期貨市場就是典型的零和游戲,在任何時間,任何點位,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從零和游戲的定義對照股市的實際可以看出,股市絕不是零和游戲,具體理由如下。
一、贏家的獲利總額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期貨市場是典型的零和游戲,無論期貨價格處於什麼價位,無論在任何的交易時間,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而股市則大不相同,當股市上漲時,只有贏家沒有輸家,當股市下跌時,只有輸家沒有贏家,更談不上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
二、股市是創造價值的而零和游戲並不創造價值。2006年滬深兩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781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有15億的價值注入股市,美國股市自1871年以來股市整體平均的回報率達到了14.7%,也就是說所有參加股市交易的投資者平均回報是14.7%,有的大於14.7%,有的小於14.7%,這也充分說明投資者的平均回報並不是零,即美國的股市不是零和交易 ,而期貨市場在交易中是不創造任何價值的。
三、股市是零和交易 的結論不符合風險大收益大的公理。股票投資風險巨大,它理應對應比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比如美國,股票投資的長期預期收益率就是年均14.7%,而零和交易 的預期收益率為零,請問,這種風險大而預期收益率為零的投資活動有誰會去參與吶?可是現在股市的參與者在不斷創出新高,近期已經達到了一億戶,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股市並不是零和交易 。
四、股市是開放的,比如分紅,而零和交易 是封閉的。股票持有者會獲得分紅,而期貨市場在交易過程中是封閉的,沒有另外的現金流出流入,股指期貨雖然其標的物是一籃子股票,但是股指期貨並不享有分紅權。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股市絕不是零和游戲,充其量是投資者有虧有賺這一點與零和交易 有點相似而已,可是,樓市、匯市、債市、藝術品市場,甚至是郵市,哪個市場的投資者不是有虧有賺吶?
現在回到本文開頭股市是零和游戲的三種說法,筆者認為,這三種說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妥當的地方,具體說明如下。
說法之一不妥。股市不是大賭場,理由如下,首先股市對應的實體經濟是國家的經濟命脈,賭場對應的則是塑料製成的花花綠綠的籌碼,其次,股市可以融資,賭場能嗎?第三,股市可以迅速使企業做大做強,賭場能嗎?第四,股市可以優化資源配置,賭場能嗎?第五,股市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本市場可以作為宏觀調控的載體,賭場能嗎?第六,股市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本市場可以化解金融風險,賭場能嗎?在此多說一句,為什麼股市泡沫破裂在日本和東南亞都引起了金融危機,而美國股市泡沫在2000年破滅時卻沒有導致金融危機?其主要就是 原因就是美國擁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融資的來源不同,在美國,房產按揭的融資主要靠按揭的證券化產品拿到資本市場上來完成,而在日本和東南亞,房產按揭的融資則主要靠銀行來完成。其實股市泡沫破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帶動房價大幅下跌,如果按揭融資主要發生在銀行,而在房價下跌時,銀行又無法將這些按揭資產拋售出去,因此損失越來越多,導致壞賬越來越多,累積到一定程度則銀行破產金融危機發生,在美國則不同,當房價下跌時,按揭的證券化產品和股票一樣,其危機早已化解在每日的價格波動中了。現在,美國最大的券商資產規模已經大於美國最大銀行的資產規模,發人深思,其資本市場之強大也由此可見一斑。
說法之二不妥。首先是券商傭金和政府印花稅稅收之和並不大約等於凈利潤總額,2006年滬深兩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781億元,2007年央企、地方政府和民企資產注入約2000億,上市公司盈利增長按15%計算,2007年總利潤將達到創紀錄的6348億,再看券商傭金和印花稅,按照昨天滬深兩市成交2700億推算,一年大約成交64.8萬億,印花稅千分之三約1944億,券商傭金1296億,二者合計3240億,且不論它高或低,二者規模尚沒有超過2006年的總利潤是不爭的事實。其次是印花稅和券商傭金不應納入零和游戲定性分析的范疇。期貨交易也有印花稅和期貨公司傭金,從來沒有人因為印花稅和傭金的存在而稱期貨市場為負零和游戲,由此可以看出,在判斷是否為零和游戲時是不考慮印花稅和傭金的影響的,上述強行把印花稅和券商傭金納入進來的分析方法未免牽強。第三是即使允許考慮印花稅和傭金因素且券商傭金和政府印花稅稅收之和大約等於凈利潤總額,股市是零和游戲仍然是個偽命題,因為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廠房和設備是隨著通貨膨脹不斷在增殖的,股市的價值中樞正是依靠盈利和資產增值雙輪驅動才會隔一段時間就明顯上一個台階,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股市從100點漲到現在13000點和我國股市從100點漲到現在4000點,而股市也將圍繞更高的價值中樞波動,而正是這種抵禦通脹和長期看必然上漲的特性保證了市場各方共贏的局面,它才是股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說法之三不妥。這種說法的關鍵是當股市橫盤不漲不跌或漲上去再跌回原點或跌下去再漲回原點時,可能還要假設中間不能有新股發行上市和分紅等,也就是說股市總市值不變時,股市是零和交易 。首先,這種股市狀況是常態嗎?根據非常態的概況得出的結論適用於常態的股市嗎?其次它仍不滿足股市無論處於什麼價位,無論在任何的交易時間,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這個零和游戲成立的必要條件。第三,即使股市指數不漲不跌或漲上去再跌回原點或跌下去再漲回原點,其背後的實體經濟也已經大不相同,按照2006年的盈利水平,平均每個交易日有15億的價值注入股市,還有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廠房和設備也在隨著通貨膨脹在不斷的變化,也就是說即使股市橫盤不漲不跌,其市盈率和市凈率也在不斷地變化中,當漲上去再跌回原點或跌下去再漲回原點時,其市盈率和市凈率更是早已經面目全非。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持上述三種觀點的人心裡實際是怎麼想的,是確實認為股市就是賭場和零和游戲也好,是想表明股市投機太猖獗也好,還是想表明股市違法違規的泛濫也好,把股市直接與賭場和零和游戲掛起鉤來客觀上確實誤導了相當多的投資者。其實,我國目前股市違法違規的泛濫和投機太猖獗與1900年美國缺乏監管的股市非常相似,屬於發展中的問題,它也不可能一下子變得至善至美,股市本來就是投機和投資的復合體,關鍵是怎樣來遏制投機,美國在這方面就做的比較成功,值得借鑒,一是對於短期獲利征重稅,97年稅制改革前,持有期限少於18個月的資本利得稅稅率為40%,大於18個月的為20%,97年後,持有期限少於18個月的資本利得稅稅率為20%,大於18個月的為10%,二是對違法違規施以重典。

Ⅲ 股市是零和游戲嗎

股市是不是零和游戲那,其實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只能說人的立場不同,觀點也不同。

但是入股是有風險的,我也見過大賺了的,也見過賠的傾家盪產跳樓的。這也得看運氣,不確定因素太多!就像扔硬幣,都說概率是一半一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扔十次或者百次不一定就一半一半,有人說還沒到那個時候,那什麼時候是那,誰也不好確定。有的人運氣好點賺了,有的人運氣差他就是賠!

我覺得零和就是個理論,但還要按實際情況分析。或許統計學能讓我們離正確方向更近,但現實還是有些許誤差的。

作為證券的股票其收益主要有以下二點:

一是上市公司股票的分紅、或者是大額度地配送股份
二是通過在股票二級市場的炒作賺取差價的方式。



小編有最後一句話要提醒股民:股票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Ⅳ 股票市場里是零和游戲嗎 要分析,謝謝!

「零和游戲」也叫「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是指在一項游戲中,參加者有輸有贏,贏家所得正好是輸家所失,總成績永遠為零,這就叫「零和」。現在廣泛用於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像類似的局面。與「零和」對應,現在也常用「雙贏」概念。「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零和游戲原理: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其他回答

1,不是零和博弈!因為有分紅的存在!在股票市場上有兩種人:投資者和投機者;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他希望得到的就是分紅等公司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舉例說明:美國幾十年股市的平均年收益在8%左右,遠遠高於儲蓄或者債券,但是其市盈率基本變化不大,現在也就15-20倍!也就是說美國每年的上市公司紅利在8%左右!但是如果是投機者,每年8%的收益他們基本就是無視,可以看做是零和博弈,還有,對中國股市來說,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利潤太低,還不如存銀行多,所以也可以認為是零和博弈,根本就是賭博!

2,股票的本質是零和博弈
本來股市就是大多數人處於奉獻狀態的市場。你去看看各公司的分紅,才那麼點,分紅的錢又從哪裡來?我認為股價增長的原動力來自於不斷有人出新的更高的價格去買股票。至少現在的中國A股市場你和我這樣的股民還是在靠二級市場在賺錢,只要是靠二級市場賺錢的,就只能是一種投機行為,就只能是零和博弈。
不是貶低中國的市場,但事實上美國的市場要比中國的成熟許多。在中國你就不要指望靠分紅來實現大於銀行利率的收益。你還是記住一句話,在中國證券市場永遠是大多數人處於奉獻者地位的市場。

Ⅳ 怎麼理解零和市場,股票市場屬於零和市場嗎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東西都是零和市場,類似賭場和股票都是屬於零和市場。

什麼是零和市場?

零和市場被稱為零和交易,也被稱為零和游戲。

零和的意思就是指總量不會發生變化,勝利的一方與失敗的下方相加是等於零。所以總量是不會發生變化,但只是變更了持有者而已。


當這只股票市場漲到12元之時,張三把這1000股打算賣掉,這個時候李四想要以12元股價買1000股,用了1.2萬元。剛好張三把這100股股票賣給李四,張三拿了1.2萬元現金,李四得到1000股股票。

沒過多久,這只股票跌到8元,李四把1000股賣給了王五,李四又把王五的8000元拿走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推理,股票市場的錢就是這樣輪動的,你拿走我的錢,我又拿別人的走,錢一個拿走一個。其中發生變化的是不同投資者而已,但是這些錢的總量都是沒有變化,所以股票市場也是名副其實的零和市場。

總結

零和市場在現實生活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市場裡面只要產生交易,出現盈虧的現象的,這樣的市場基本都是屬於零和市場。

Ⅵ 股市到底是不是「零和游戲」

股市不是一場零但是博弈,既然是博弈就有輸有贏的。進入股市說好聽些是進行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有風險,投資增效是有的、血本無歸也是常見的,所以說要有心理的准備,就投資股市而言我是這樣認為的:作為證券的股票其收益主要來自二點:一是上市公司股票的分紅、甚至大額度地配送股份,二是通過在股票二級市場的炒作賺取股票差價的方式;先說第一點吧:既然有了分紅和配送股份這個收益就沒有必要再去炒作,等著分紅擴股來增加投資收益也不錯啊,這也是上市公司股票價值的所在;再說第二點:而股票的炒作則不同,由於股價的變化使投資收益,具有即刻兌現的時效性和對自己才智應用的驗證性,股價漲了你馬上就得到收益,不受上市公司經營好壞的影響,所以作為股民更喜歡直接見效、刺激驚險、跌宕起伏的後鍾獲利方式,在達到投資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使貪婪慾望和感官的刺激得到滿足,這就是為什麼上萬成億的股民在股票市場前仆後繼,奮力博弈去賺取股票差價的原因。
歸納起來從理論上講,收益的二個方面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配送股份(做長線投資)和賺取股票差價(做短線投資)這兩種方法各有不同,前者的前提是上市公司必須有較高的利潤,而利潤又來自於正確的經營決策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實現,在實現之前有著許多不確定性和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盈利的預期不能認定,收益的絕對保障性難以預料;而後者與上市公司的經營好壞沒有直接的關系,完全是一種博弈的炒作行為,有炒作的時限性和收益的即刻性(包括虧損),同時也是個人財力、聰明、才智和勇氣得以發揮和滿足的實踐過程。
所以更多的投資、投機者最為喜歡這種具有挑戰意義的方式,用最短的時間來達到最大的投資收益(當然也包括虧損)的目的;一句話說白了:就是怎麼賺錢快就怎麼干,最大限度地用你的才能讓你的投資收益在最短的時間里實現最大化。

Ⅶ 股票市場是屬於零和博弈還是非零和博弈敬請詳細資料......

屬於後者。在「零和博弈」時,輸家輸掉的錢的總數等於贏家贏得的錢的總數。正負代數和為零。比如賭博,來到牌桌上的人帶來的錢是個一定的數,贏錢的人贏得的錢一定等於輸錢的人輸掉的錢。錢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無故蒸發。而股票市場在上漲中,大部分的人都賺錢,看上去好象是先來的人賺後來的人的錢,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股票市值的膨脹。在股市下跌中,多數人都在賠錢,那錢哪兒去了呢?是因為市值縮水,錢「蒸發」掉了。所以說,股票市場是屬於非零和博弈。

Ⅷ 股票市場是不是零和市場

不是。
1、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2、零和交易市場就是指市場的總貨幣量不會發生變化,變化的是貨幣的持有者。比如整個市場只有A和B兩人,各持有100萬元,二人投資交易過後,A賺50萬,那麼B必定虧了50萬,變成A持有150萬,B持有50萬,總貨幣量沒有變化。

熱點內容
油價上漲為什麼原油期貨下跌 發布:2025-05-21 15:51:17 瀏覽:282
怎麼查當天股市開不開市 發布:2025-05-21 15:49:50 瀏覽:591
白酒基金賣出份額怎麼算多少錢 發布:2025-05-21 15:48:08 瀏覽:603
國際金融期貨怎麼做 發布:2025-05-21 15:38:15 瀏覽:808
自考金融學哪個專業好 發布:2025-05-21 14:59:37 瀏覽:965
期貨為什麼突然跳空 發布:2025-05-21 14:52:21 瀏覽:266
如何查詢股票歷史財報 發布:2025-05-21 14:46:15 瀏覽:200
克拉瑪依金融控股集團電話多少 發布:2025-05-21 14:45:27 瀏覽:230
股票交易手續費怎麼算百度知道 發布:2025-05-21 14:38:53 瀏覽:135
期貨內外盤差價怎麼計算 發布:2025-05-21 14:22:02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