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拉達電子工業股票市值

拉達電子工業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8-10 11:42:34

Ⅰ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哪些基本特徵

第一,科技革命導致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出現了日益增多的規模更大的壟斷企業,跨部門多角化經營的混合聯合公司廣泛發展。戰後以核能、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原子能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與新興工業部門的巨額投資相適應,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巨型的壟斷企業不斷出現。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199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第一名--通用汽車公司的年收入高達1613億美元,前 10名年收入總額達9717億美元,第500名--波爾公司的年收入也達到近29億美元。壟斷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資本積聚的結果,另一方面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等形式進行的資本集中也擴張了壟斷資本的實力。據統計,2000年第一季度美國和歐洲的並購總額分別達到5780億美元和 3414.2億美元,同比增長64%和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最大的購並案是美國在線公司對時代華納公司的購並,購並金額高達1640億美元。

第二,金融資本在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另一方面通過跨國公司與跨國銀行進行國際生產經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與工業資本的融合,使金融資本的實力大增。據統計,1956年美國各金融機構所控制的工業公司的股票市值為791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24.5%,1976年增加到3754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9.7%。金融機構除了大量控制工業企業的股權外,還與工業公司實行人事結合,雙方互兼董事,相互滲透。伴隨金融資本實力的增強,其政治統治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擔任政府要職,通過國家政權機構為金融資本謀取利益,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都曾出任過美國副總統和總統。面對有限的國內市場,日益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得不向外擴張其多餘的資本,進行跨國生產和跨國經營,戰後經濟全球化浪潮和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也為這種擴張提供了客觀條件。

第三,資本輸出的數量劇增,輸出的方向開始朝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往往採用隱蔽的援助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金融資本的巨大增長,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量劇增。據統計,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45年的資本輸出量為510億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億美元,增長了10 倍,1996年僅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就達到近8000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資本輸出的流向發生了變化,由戰前的流向經濟落後國家和殖民地附屬國轉為流向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之間資本流量已佔全球直接投資總額的80%~90%。資本輸出流向的變化一方面與科技革命對各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戰後一段時期內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不無關系。其次,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迅速發展相適應,以國家為主體的資本輸出大量增加。美國國家資本輸出總額在1946年至1977年的30年間增長了約8.5倍。最後,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資本時,通常採用所謂的"對外援助"方式,表面上是無償的,實際上總要附加對輸出國有益的種種條件。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利用外資時,一定要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拒絕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條件的原則。

第四,以歐盟為典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壟斷同盟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范圍的經濟協調成為必然選擇。各種國際經濟組織(IMF、IBRD、WTO等)、國際經濟協議、地區性經濟集團的建立都是調節國際經濟關系的方式,其中,尤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然而,無論何種形式、何種層次的調節,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雖然在一定時期內有助於壟斷資本主義各國間矛盾的緩和,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壟斷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

第五,新殖民主義代替舊殖民主義,採用經濟滲透的方法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原有的舊殖民統治不得不變換形式,採取更加隱蔽的新殖民主義手法。新殖民主義的招數很多,主要是打著 "援助"的旗號進行資本輸出,並以此控制受援國的經濟和政治。此外,還利用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利用賤買貴賣的不等價交換,利用在先進科學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望採納

Ⅱ 什麼是現貨黃金

國際現貨黃金的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國際現貨黃金又叫倫敦金,因最早起源於倫敦而得名。倫敦金通常被稱為歐式黃金交易。以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必進行實物金的提取,這樣就省去了黃金的運輸、保管、檢驗、鑒定等步驟,其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差額要小於實金買賣的差價。

回顧現貨黃金40年

黃金30年的牛熊歷程(資料)
1967年11月18日,英鎊在戰後第二次貶值;1968年3月17日,「黃金總匯」解體;1969年8月8日,法郎貶值11.11%。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電視講話,關閉黃金窗口,停止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前來兌換黃金。美元掙脫黃金的牢獄,自由浮動於外匯市場。
1972年這一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1盎司46美元漲到64美元。
1973年,金價沖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價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間波動。
1978年,原油飆漲達一桶30美元,金價漲到244美元。
1979年,金價漲到500美元。10月,美國通脹率沖破12%。
1980年元月的頭兩個交易日,金價達到634美元,美國財長米勒宣布財政部不再出售黃金,之後不到30分鍾金價大漲30美元達715美元,元月21日創850美元新高。美國總統卡特不得不出來打壓金市,表示一定會不惜任何代價來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當天收盤時金價下跌了50美元。
1980年2月22日,金價重挫145美元。
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12年。 金價從1968年的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間,每年有30%的獲利率。1980年黃金投資額達1兆六千億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黃金的投資額僅是美國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1981年,金價每盎司的盤勢峰頂是599美元。到了1985年,盤勢降到 300美元左右。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後,黃金價格觸及486美元的峰頂後便一路下滑。
1988 年至1999年的有關黃金市場的評論:
1988年2月8日:上周五每盎司金價以439美元收市,令黃金好友捏一把冷汗,因為金價支持點正好在此水平,技術分析告訴我們,此水平一旦跌破,金價就如入無支持之境,要跌至什麼價位才能企穩,技術派已不敢肯定,艾略特理論的指示是180美元。
1988年8月20日:既然投資者憂慮經濟衰退遲早來臨,那麼黃金是不應忽略的投資工具。在30年代股市大崩潰時,最有代表性的金礦股 Homestake的股價從1929年的7美元上升至1932年的46美元(期間道指跌幅達90%)。
1989年2月1日:金價從1980年1月20日的歷史高位850美元計,到 1988年年底,美元金價已跌去52%。在這十年內,美國的通脹率升幅共達 90%,以低通脹率見稱的日本也在20%的水平,而黃金的這段走勢說明它沒有抗拒通脹的能力,黃金應從「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計,這十年的金價跌幅最歷害,達75%。)。
在80年代,黃金無息成本的弱勢凸現。因為在70年代,債券及銀行利息都低於通脹率,也就是「負利率」,這時黃金無息可以忽略不計,到了80年代,債券和其他固定利息的投資工具所提供的收益高於通脹率,令黃金的魅力驟然失色。
1989年2月13日:名畫和古董與金銀一樣是無息產品,為什麼前者在80年代的價格大漲?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名畫和古董往往是獨一無二的,而金銀能不斷生產。
1989年11月15日:金價從9月中旬的350美元回升至11月14日的391.5美元收市,兩個月升幅達11%,令「金甲蟲」興奮不已,但往上已難有作為。
1989年12月9日:金價在11月27日見427美元之後,市上傳出蘇聯大量拋售黃金的消息,令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事實上,在過去十多年中,作為世界第二大黃金出產國的「蘇聯賣金」傳聞,對下降的金價發揮了巨大作用。
金價確實與通脹率無關。1981年,美國通脹率上升8.9%,當年金價卻大跌32%;1986年通脹率跌至1.1%,但當年金價上升19%。
1990年5月24日:市場出現18.7噸(每噸為二萬七千盎司)黃金的沽盤,是美國清盤官將最近申請破產的儲貸銀行及財務公司所持黃金集中推出套現,金價大跌,推低至360美元。
1990年7月12日:1989年新產黃金加上舊金翻碎金整合(鑄成金條)等來源,黃金總供應量為二千七百二十三噸。在需求方面,首飾用去一百三十八噸、電子業用了一百三十八噸,金幣消耗量一百二十三噸,其他(主要為實金持有者)購進了六百五十一噸。
首飾金的需求佔了黃金總供應量的67%,而且1989年的首飾用黃金較 1988年的約一千五百噸增長了23%。盡管如此,金價仍是不振。1988年,各國央行買賣黃金出現凈購額285噸,1989年則為凈賣額二百五十五噸。
由於冷戰式微,黃金作為政治保險效用也消失了,無利息還得付倉租的黃金恐非精明的投資人所選。
1990年9月5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價從370美元反彈至417美元,又往下打回383美元。由於美國財赤日趨嚴重,美元匯價搖搖欲墜和全球信貸危機呼之欲出,金價長期看有向500美元的「頸線」靠攏的趨勢,一旦升至 500美元,最低升幅可令金價見700 美元,中間數為850美元,最高可見1000美元。
1991年1月12日:現在是「現金為王」,這與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現金是垃圾」,簡直天壤之別,黃金已成為「一沉百踩」的商品。但金價仍有可能凌厲反彈。
1991年6月13日:金銀一齊上升,卻有不同的理由。盎司白銀價在3 月曾跌至4美元以下,不及其最高價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大家以為白銀供過於求。但5月中旬,美國一家機構認為白銀恰恰是求過於供,1991年白銀產量為四億八千一百萬盎司,需求則達五億九千萬盎司。於是白銀大幅上揚,最高見4.64美元。走勢派指出,白銀好淡的分水嶺在4.22美元,已進入上升軌道。
至於黃金,則是窮極思變。大部份機構投資者組合已沒有黃金,美國大規模互惠基金Kemper上月解散屬下的黃金基金。買賣黃金礦股票的華盛頓Spokane證券交易所宣布暫時停業,等等。人們終於開始反向操作,令金價反彈。
還有一個「恐懼指數」也有意思。美國的一位投資顧問根據美聯儲存金時價與美元(M3)供應量的關系,製成一項恐懼指數。五月底盎司金價360.75 美元,美聯儲存金二億六千一百九十萬盎司,M3發行量為四十億七千六百萬,等於每百美元含金值226美元,這便是恐懼指數2.26,它已接近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創下的恐懼指數2點的紀錄。美元含金量2.26%,意味著其餘97.7%美元都是無中生有靠美國政府信用支持,而美國政府負債累累,這97.74美元全是借貸而來。於是,人們拋美元買黃金。恐懼指數的最高點是10點,正在1980年黃金歷史天價時。
1994年10月8日:英國著名的裁縫街的西裝,數百年來的價格都是五、六盎司黃金的水準,是黃金購買力歷久不變的明證。盎司金價若突破396美元,下一個目標是406美元,此關一破,黃金牛市便告誕生,可看1200美元。
1996年2月5日:上周五盎司金價一度升達418.5美元,打破了1993年高價409美元,技術專家認為,此關一破,金價有機會破445美元。
各國央行不但賣金,而且租金。賣金方面,最高的是1992年賣了六百噸,1995估計為三千噸。金商看淡未來金價,因此設法向儲存大量黃金的中央銀行租金,租期三年至五年不等,然後在市場沽出。對金礦主而言,這不過是把三五年後的產金以當前價格賣出,等於把未來利潤先行兌現,而央行則「盤活」了資產。據英倫銀行12月上旬公布的數據,僅倫敦金商就向央行租借一千五百噸。
若不算央行和售金,其它早已供不應求。1995年和1994年其金產量差不多,同為二千七百八十七噸,而消耗量在四萬噸水平,黃金赤字在一千一百噸至一千二百噸之間。
1997年7月8日:西方各中央銀行有秩序地消減黃金儲備。資料顯示,荷蘭央行直接沽金,比利時鑄造金幣變相售金,瑞士央行計劃分期出售約值五十億美元黃金,建立「大屠殺黃金」,以示該國二次大戰期間大做納粹生意的悔意。上周四,澳洲公布今年上半年陸續賣出約值十七億美元的黃金,雖然售金量不大,卻占該國黃金儲備的三分之二,說明不再把黃金視為主要貨幣和儲備。澳洲居南非、美國之後,是世界第三大產金國。
結果,盎司黃金美元價在370至400美元之間徘徊約兩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紐約市場急挫,周五倫敦跌至324.75美元,為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1998年3月24日:每盎司金價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價,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黃金盛極而衰,現在其市價已低於平均生產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礦虧本,相繼停工勢所難免,這令過去二年出現新出土黃金供不應求,所提煉的黃金供應比需求少約一千噸,只是由於央行拋金及民間藏金在金價前景看淡之下紛紛沽出,以致金價下挫之勢未能扭轉。
加拿大巴烈克金礦計劃大規模鑄造「創世紀金幣」,計劃用一千噸至二千五百噸黃金造此幣。如果計劃落實,將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幣鑄造,因為以往南非克魯格蘭金幣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噸,1986年日本裕仁金幣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噸,1991年明仁金幣用金六十噸。對黃金市場而言,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國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噸,「創世紀金幣」將可完全消化。
1999年7月6日:英倫銀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噸黃金,籌集得二億九百八十萬美元,這是英倫銀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賣,也是該行五次拍賣的第一次。自英國公布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噸黃金儲備的四百十五噸以來,金價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後金價隨即跌破 260美元水平,達256.4美元,創下20年新低。
黃金不會人間蒸發、磨損的「永恆價值」,為市場留下禍根。因為數千年來存世的黃金估計達十二萬五千噸,其中約三分之一在各國央行的金庫里,其餘為私人藏金和首飾物。
一邊是央行大肆拋售(瑞士央行也計劃估售一千三百噸左右黃金),另一方面金礦主開采數量有增無減。原因有二:第一是黃金單位生產成本下降, 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產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礦務公司已發展出「產銅為主產金為副」的生產模式,估計副產的黃金1995年占黃金總產量的9%,2005年將增至17%。黃金隨黃銅而來,意味礦場愈來愈不會把黃金產量與價格掛構。
有人已預估下世紀初金價見150美元,目前金價真的不知伊於胡底了。作為貸幣商品甚至純粹商品,黃金已失去「長期持有」的價值,這是投資者不得不承認和留意的。
市場的供求與市場價格相互作用。
從實際需求看,黃金是供不應求的,每年大約有一千噸的缺口。但各國央行的儲備買賣卻是追漲殺跌,讓黃金市場變得求不應供。「黃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性愈大」的規律。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揚,從1982年的375美元漲到1987年股市崩盤後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銀行出售黃金。之後,黃金再次轉勢,到1992年時降到350美元左右,這段期間各央行總共兌清了五百噸黃金。從1992年到1999年,黃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國央行總共出售了三千噸左右黃金,一年約四百噸。各國央行最後發現敵人就是它們自己。只要中央銀行持有的官金過剩,每次官金出售就會成為頭條新聞,金價就會下跌,出售所得相應減少。
下跌的金價可能刺激了它的實際需求。1990年,用於首飾和電子工業的黃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單單用於首飾生產的黃金就比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於人口在此期間只成長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飾消費增加了二十倍。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價跌至251.9美元,創下二十年來低位,在底部橫盤兩年後,於2001年再次發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為414美元,漲幅達60%。
國際現貨黃金的特點:
1、資金利用率高:通過保證金模式下單,100倍的資金杠桿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門檻。一手只需保證金1000美圓。
2、金價波動大,獲利機率大:根據國際市場行情,按照國際慣例報價.因受國際上各種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金價經常處於劇烈的波動之中,可以利用這差價進行黃金交易。
3、交易時間長: 20小時交易時段,涵蓋了交易量最大的歐洲盤時段和美洲盤時段,增加獲利機會。交易時間寬松,交易方式便利,不與工作時間、地點相沖突,尤其適合上班一族。
4、交易規則靈活: T+0交易規則,允許當日平倉,並允許投資者進行多次交易,提供多次投資機遇。
5、利潤高: 黃金漲,可以做多(買入單):黃金跌,可以做空(賣出單),雙向贏利!
6、風險可控性強:比炒股容易控制,而且有限價、止損保障。
7、保值性強:黃金從古自今都是最佳保值、增值的產品之一,升值潛力大,現在國際通用貨幣膨脹加劇,將推進黃金增值。
8、交易方便,操作簡單:主要採用網上交易系統下單委託,也可以電話委託下單,交易軟體簡單易學,公司另外提供行情分析系統,簡訊報價平台。
9、無莊家控盤:當市場交易額大時,機構已經無法控盤,因此無法坐莊。
現貨黃金與期貨的區別 :
期貨交易是一種集中交易標准化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即交易雙方在期貨交易所通過買賣期貨合約並根據合約規定的條款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商品的交易行為。期貨交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迴避現貨價格風險。與現貨相比期貨的特點是:
1、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制定的、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合約;
2、期貨合約是標准化的合約;
3、實物交割率低;
4、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保證金為3%-15%;
5、期貨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實行嚴格的結算交割制度,違約的風險很小。

Ⅲ 家族演化的經濟與非經濟因素。 經濟史

84歲的索羅斯在達沃斯宣布退休,退出投資管理領域。這位傳奇大師老了終於說出皇帝的新裝-特別對投機於股票市場的人來說,記住他的這名言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投資家)附:瘋狂的鬱金香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投機狂熱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投機對象不是股票、房地產,也不是荷蘭油畫,而是一種花卉--鬱金香。當第一車鬱金香從君士坦丁堡運抵安特衛普時,這種闊葉的多年生球莖草本植物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傳播知識和觀賞藝術」的價值。欣賞和栽培鬱金香不久成為時尚,並演變成投機風潮。稀有品種的花價沒完沒了的攀升,球莖越奇異越值錢。貴族、市民、農民、商人、海員、女傭,甚至掃煙囪的老師傅和老裁縫們都沉醉在鬱金香的投機熱潮中。所有的人都認為:人們對鬱金香的狂熱會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投機者都會跑到荷蘭,以荷蘭人開出的任何價格求購鬱金香。那些起初認為價格不會上漲的人,看到親戚朋友個個滿載而歸,無不捶胸頓足,懊惱不已。很少有荷蘭人能抵制住這種誘惑。人們不惜拿傢具、珠寶、地皮等東西來換取這小小的鬱金香球莖,只因為後者更值錢。這場鬧劇一直持續到1637年初,價格最終上升到令人不可思議的水平,開始大幅回落:1637年1月以20倍速度增長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2月以超過20倍的速度全面滑坡。政府出面救市也毫無作用,花價從懸崖上向下俯沖,最後其標價還不抵一個普通的洋蔥。99%的人在劫難逃,整個荷蘭經濟陷入長期的蕭條之中。春去春來,鬱金香依舊絢麗的綻放。密西西比騙局1716年,正當法國經濟混亂、債台高築、財政瀕臨崩潰之際,從蘇格蘭來了一個「財神」和「金融奇才」--約翰.勞先生。法國皇室十分欣賞他以紙幣輔助金屬貨幣的計劃,同意給他一些資本建立「勞氏公司」銀行。這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用以支付國債,並根據特權可以隨意購買和兌換,發行後價值也保持不變。這便使「勞氏紙幣」被認為比經常因政府幹預而貶值的金銀更能保值。由於紙幣要有硬通貨支持,1717年勞先生又獲取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壟斷開發特權。他聲稱那裡「遍地黃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斷增發的股票。但是,出售股票所獲得的資金並沒有用來開采「遍地的黃金」,而是被皇室用來還債。公眾被密西西比公司豐厚的利潤前景所誘惑,申購新股的人要晝夜排隊,甚至等上幾星期。公司股票的價格扶搖直上,有時幾個小時就能漲20%。收購國債的鈔票流入股市,股價暴漲又刺激了新股的發行。雪團越滾越大,整個法蘭西沉浸在致富的狂熱中,經濟似乎也真的繁榮起來。1720年初,孔蒂親王沒能以滿意的價格買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裝滿三輛馬車的紙幣拉到勞氏銀行兌換硬幣。的人開始覺得黃金可能比紙幣更好,加入到兌換的行列。由於銀行缺乏足夠的硬幣,勞氏紙幣在擠兌風潮中被宣布不可兌換,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拋售中一落千丈。無數人因此傾家盪產,一貧如洗。南海上的泡沫1711年,英國牛津的哈利伯爵創建了南海公司。作為承接英國政府債務的回報,公司除了獲得政府6%的「安全利率」之外,還贏得南海貿易壟斷權和南美金銀礦藏開采權。但這個宏偉計劃似乎有意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即當時仍稱雄海上的西班牙聲稱對這些地區擁有壟斷權。在人們渴望發財的狂熱氣氛下,南海公司壟斷貿易徒有虛名這一事實沒有人關心。公司股票價格從1720年1月的128英鎊,上漲到3月的330英鎊,6月的890英鎊,7月的1000英鎊。從來沒有這樣多的人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變得這樣的富有!受「南海效應」啟發,許許多多的公司也紛紛推出各自據稱可以帶來「滾滾財源」的「新發明」,如永動機、新式肥皂、從黃瓜中抽取陽光以及「一個具有巨大優勢但一時還沒人能說清楚的項目」所有的股票都有人買,所有的股票都身價百倍。最終,南海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感到公司的股票價格與經營業績之間的差距如此離譜,於是決定把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拋空。消息一泄漏,股價立刻下跌。不久,整個市場就因股價的一瀉千里而處於極度恐慌中。政府官員為重樹投資信心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見成效。公眾對市場的信心已經完全崩潰,無法挽回。無數公司的股票變成廢紙一堆。「南海泡沫」危機中的大輸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學家牛頓。事後他悲嘆道:「我能計算天體的運動,卻無法計算人群的瘋狂行為。」美國的教訓正因為自由和繁榮導致的貪婪與恐懼,美國人親手導演了兩場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壯觀的投機熱潮和最慘重的崩盤。20世紀20年代,人們對美國經濟充滿了信心。正是這一樂觀態度,促成了全國上下的房地產和股市投機熱潮。這場投機熱潮的最大中心地之一是佛羅里達。那兒氣候宜人,人口增長速度快,導致住房供不應求,地價暴漲。全國各地的投資投機者都紛至沓來,希望得到好回報。銀行寬松的貸款條件更是火上澆油,房價能在幾周內翻一番。人們確信不動產市場絕對沒有下跌的可能。雖然時間過了幾百年,這一論調卻幾乎與荷蘭人在為鬱金香發狂時候的論調一樣。跟所有的投機狂熱相同,這場投機熱潮最後也無可避免地走到了盡頭。到1926年,市場供過於求,不動產價格開始不斷下跌,投機者們只得割肉出局,進而引發了整個市場的崩潰。1928年,投機戰場從佛羅里達轉移到了曼哈頓。這次是華爾街唱了主角。股市投機幾乎成為一項全民愛好,成千上萬的人無心正業,股票交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大資金、股票經紀人、咨詢公司和上市公司聯手操縱股價引誘公眾上當的情況比比皆是。正當人們富貴夢正酣時,「晴天一聲霹靂」,1929年10月28日,紐約股市爆發著名的「黑色星期二」,股指創下當日下跌12.82%的歷史記錄,拉開了特大經濟危機的序幕。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教授們說:「股價沒有反映出它們的真實價格,還應該再漲上去。」股市用下跌來回應。胡佛總統站出來說:「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是健康的,繁榮的。」,股市依然用下跌來回應。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從每股364.9美元跌到62.7美元,跌幅達82.8%。危機中,幾千家銀行倒閉,幾萬家企業關門,價值上億的股票和幾百萬人的夢想隨之灰飛煙滅。電子狂熱20世紀60年代初,科技發展,電子時代來臨,華爾街也迎來電子狂潮。當時所有上市的股票名稱幾乎都與「電子」沾邊,根本不管公司的業務是否與電子工業有關系。人們也毫不關心公司究竟是生產何種產品,只要它們聽起來和「電子」有關就會引來爭購和狂炒。美國音樂協會,其經營的業務是上門向顧客推銷留聲機和唱片,為了上市,將公司名稱改為「電子旋律」,該公司的股票發行價為每股2美元,一周後就上漲到14美元。一個有40年歷史,生產鞋帶的小公司,把「鞋帶公司」改名為「電子矽片動能催化公司」,公司產品還是鞋帶,股價卻天翻地覆,直沖雲霄。當公眾沉醉於快速致富的夢想里而不能抵制任何誘惑時,就連「媽媽甜點」之類的糕點公司也不甘寂寞的投入到改名大軍中,希望改名後會一夜暴富。「電子熱」在1962年落下幃幕。爭購狂潮變成拋售狂潮,股價一落千丈,許多巨富淪為乞丐。君子蘭傳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0年代,鬱金香球莖的故事在中國重演。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市場上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各種產品豐富人們的生活,其中包括家庭花卉,君子蘭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種。這種植物原產地是非洲,引入中國後,成為身份顯赫,富貴家庭高貴和品味的象徵。80年代,北方城市長春將君子蘭作為市花,全市一半以上家庭開始種植君子蘭。由於君子蘭生長期需要好幾年,因此供給無法跟上,市場需求便徒然上升,價格開始上漲。這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全國其他城市。許多個體投機者開始籌集資金,將市場上的君子蘭一搶而空。很快,君子蘭的價格達到一個令人目眩的高度。開始,君子蘭一般售價是每株100元,然後價格翻了2000倍,為每株200000元。這場投機熱免不了會有同樣的下場。君子蘭還是君子蘭,只是價格下跌了99%以上,令無數投機者血本無歸。日本「氣泡」破裂20世紀後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投機狂潮屬於日本。二戰後的幾十年,日本人艱苦創業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和國民的富有。80年代中期,不少日本人發現,炒股票和房地產來錢很快,「氣泡」迅速彌漫。從1955年到1990年,日本不動產價格上漲了75倍多,股價上漲了100倍。人們的投機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根本不相信日本有限的土地價格會下跌,不相信股價會下跌。炒股成為日本大眾生活的必需。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的股票市值就超過了全美國所有券商市值的總和。日本高爾夫場地的總價值達5000億美元,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價值總和的2倍。根據地產價格,日本只需要賣掉東京市,所獲取的資金就足夠買下全美地產;只要賣掉皇宮便可以籌到足夠的資金購買整個加利福尼亞。終於,政府認識到「泡沫經濟」的危害,緊急剎車,調整利率,緊縮信貸,希望能把房地產價格漲勢遏制住,讓股市軟著陸。但是局勢已經不能控制了。日本的股市不是選擇軟著陸,而是徹底崩盤。1989年年底日經指數差不多40000點的水平,到1992年8月,指數就跌到14300點附近,並從此一蹶不振--截止2002年11月29日,日經指數收盤為9215點。同時,房地產價格下跌了70%。互聯網熱潮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卻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90年代後期,全球迎來互聯網熱潮。在「高科技,新技術」的口號下,每個人都相信「這一次真的不一樣!」亞馬遜書店和雅虎等互聯網企業,其股價在一年內翻了10倍,沒有人計算市盈率,也沒有人關心企業是否會盈利。和60年代的電子狂熱一樣,只要企業改名,加上.com立刻就會吸引風險投資家的大筆資金和公眾對股票的瘋狂搶購。美國一家名為「音像網路」的小公司,業務是在網上傳播各種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自90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續虧損,在互聯網熱潮中把名字改成「廣播.com」,股價馬上身價百倍,從每股18美元上漲到每股74美元,然後進一步炒到每股300美元。大洋彼岸的中國股市也緊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紛紛宣布觸網,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著掛羊頭賣狗肉,上演一幕幕荒誕悲喜劇。也許是為了再一次驗證金融市場也有萬有引力定律,代表全球高科技的美國納斯達克股指由2000年3月的5048點跌至今年10月的1000多點,共30個月跌幅達78.4%。無數投資、投機者的希望與熱情,貪婪與夢想最終化為苦澀的回憶與泡影。為何人們總是健忘?為什麼人們不會吸取以往慘痛的教訓?在鬱金香和互聯網之間,是風動?是幡動?還是人類貪婪和恐懼的心在動?經濟史學家說,人類的「金融記憶」是短暫的。可以肯定,人類的」泡沫史「還會繼續不斷地寫下去。因此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Ⅳ 資本對剩餘勞動的佔有採取的是等價交換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二戰結束後爆發了,並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科技革命,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變化相對應的一些具體的性能特點出現的持續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現象。

首先,技術革命導致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進一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型壟斷企業,公司的粗放型發展的混合聯合跨行業多元化。與核能,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如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的形成,和巨大的戰爭結束後,投資於新興工業部門相適應,生產和資本的集中。此外,新興巨頭壟斷。美國「財富」雜志1999年世界500強企業在首位 - 通用汽車公司的年收入達161.3十億,前10年總收入為971.7十億,第500 - 波爾公司全年收入幾乎$ 2.9十億。壟斷擴大經營規模,在一方面是資本積累的結果,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等形式,集中壟斷資本,另一方面資本擴張的力量。據統計,總收購2000年第一季度美國和歐洲達578十億,並分別為341.42十億,同比增長64%和45%,二戰在線公司後,美國最大的收購時代華納公司的收購,兼並和收購高達$ 164十億金額。

其次,金融資本實力不斷增強,同時,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國家權力的控制,另一個是國際生產經營跨國公司和國際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和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使金融資本的實力顯著增加實現產業資本的融合。據統計,1956年美國達79.1十億的金融機構行業的股票市值的控制,占所有上市股票的總價值的24.5%,在1976年增至375.4十億,占的比例上市股票的總價值增加至39.7%。除了大量的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在工業企業,也是人員和工業公司聯合實施,雙方的董事,相互滲透。隨著金融資本實力,其政治統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二戰結束後,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政壇,作為政府職位,力求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對金融資本的利益,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曾擔任副總裁和總裁。面對有限的國內市場,日益龐大的金融資本有其過剩資本,跨國生產,跨國經營的向外擴張,進一步深化經濟全球化和戰後國際分工也提供了這種擴張的客觀條件。

第三,越來越多的資金出口,對發達國家的輸出開始的方向,資本向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趨向於使用援助隱蔽的形式。二戰結束後,隨著金融資本,壟斷資本主義的輸出激增的國家的首都的巨大增長。據統計,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1945年的資本額出口額為51十億在1975年到6000多十億美元,增長了10倍,1996年才在美國累計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將近800十億。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資本流動的出口發生了變化,由經濟落後的國家的流動和殖民地附屬戰前流入發達國家。 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佔80%90%,佔全球直接投資。改變資金流向,一方面出口和國內產業結構的技術革命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戰後時期有不無關系貿易保護主義。其次,在二戰之後迅速發展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適應該國首都為主體的輸出大幅增加。從1946年30年來美國的國家資本金總額的出口1977年增長了約8.5倍。最後,當所有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輸出資本到發展中國家,通常被稱為「外援」的做法,表面上是免費的,其實,總是要附加各種條件有利於出口商。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利用外資中,我們必須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拒絕不平等和奴役條件的所有原則。

四,歐盟作為一個典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代表資產階級作為一個整體的國際聯盟壟斷的壟斷利益,規范的國際經濟關系。二戰結束後,技術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全球化,各種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經濟協調已成為必然的選擇。各國際經濟組織(IMF,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協議,區域經濟集團正在調整的方式建立國際經濟關系中,其中,特別是在歐盟為代表。但是,不管是什麼形式,什麼水平調控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雖然時間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周期,以幫助緩解沖突,但它並沒有解決壟斷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

第五,新殖民主義,以取代舊的殖民主義,利用經濟滲透在發展中國家繼續控制和掠奪的方法。二戰結束後,由於改變的政治局勢,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如舊的殖民統治不得不改變方式,採取新殖民主義的一個更微妙的方式。新殖民主義花樣繁多,主要是根據「援助」資金出口,從而經濟和政治控制的收件人的幌子。此外,使用勞動力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利用買低賣的不等價交換,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壟斷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Ⅳ 黃金歷史最高價

Ⅵ 俄羅斯近幾十年工業的發展的方向是原因是

未來俄羅斯工業的發展趨勢將是逐步的去工業化

前蘇聯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自成一體的工業體系,可以自主進行生產、研發、配套,生產各類工業品(雖然有的東西外觀不行,但總體很齊全)
但前蘇聯解體後,隨著諸多配套廠商因解體而歸屬其他國家,原有的配套體系被割裂,而毛子又沒錢重建,導致重工業快速萎縮

此外,重工業和基礎工業是一個吞金獸,需要大量投入(尤其是基礎材料、基礎加工技術)和大批熟練工人,一旦出現10年停滯,這個工業基礎就受到動搖了

毛子現在就是這樣,寡頭們將注意力放在資源類投資上面,沒人管見效慢、投入大的重工業和基礎工業。看看毛子現在向中國采購鐵道鍛件、普金給拉達車做廣告卻遇到發動不起來的現象就知道了

至於輕工業和電子工業,很遺憾,這塊中低端產業鏈基本在TG手裡,除非你的人均GDP是TG的1/4左右(如孟加拉),才有可能發揮成本優勢從TG手裡搶一口飯吃,毛子就別指望了

所以說,毛子未來工業走勢是逐步的去工業化,工業逐步萎縮

Ⅶ 美國最大的鹽地在哪

鹽湖城 (Salt Lake City,S.L.C.)

面積:84904平方英里,其中陸地面積為82168平方英里,水域面積2736平方英里
人口:2,233,169
座右銘:Instry工業
州別稱:The Beehive State
州鳥:The California gull 鷗
州花:Sego Lily 美蓮草
州府:鹽湖城Salt Lake City,1896年1月4日加入美聯邦, 擁有29郡(縣) Counties 組成
地理位置:位於美國中部,和亞利桑那州(Arizona、科羅拉多州Colorado、愛達荷州Idaho、內華達州Nevada、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Wyoming 接壤
節日:49 天遊行、猶他州莎士比亞節慶、 Sundance 電影節、美國西部節慶、 Butch Cassidy 節慶、 HOF 冬季嘉年華會、 Outlaw 小徑節慶、 Helper 的電燈遊行及 Richfield 的聖誕燈遊行。
<U>[font color=#0000cc][/font]</U>

簡介
[編輯本段]
西部山區的重要城市,猶他州首府。位於大鹽湖東南,臨約旦河,海拔1295米。市區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18174(2000年)。大市區93.6萬(1980),居民半數以上信奉摩門教。大市區包括鹽湖等縣,人口佔全州的2/3。早期 為向西部拓荒者和采礦者的物資供應中心。1847年為摩門教徒所建,美國摩門教的主要中心,壯麗的摩門教總寺院為城市象徵。1870年隨鐵路的到達而興起。1896年成為州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工商業的興旺,城市也得到較快的發展。重要的交通樞紐。美國西部山區的礦業中心,金屬冶煉和加工工業發達。城區東、西兩側的山區是國內重要的銅、鉛、鑽等金屬礦產地。城西南的賓厄姆是世界著名銅礦區之一,礦石在城西的馬格納和加菲爾德冶煉加工。在城郊灌溉農業的基礎上,建立了規模較大的食品工業,以製糖、罐頭、食品、乳品、肉類加工等為主。電子工業發展很快,已成為主要工業部門;其他有礦山機械、煉油、宇航等。地當橫貫大陸運輸線的要沖,有多條鐵路、公路伸向周圍地區,又是重要的航空站,與全國各地聯系稱便。長期來為西部山區主要商業中心。市內有數條小溪穿越,外側有一些隆起的階地。以坦普爾廣場為中心,有一系列宗教建築,如摩門教堂(建於1853-1893年)、聖殿、現代聖徒博物館以及新落成的全市最高建築——28層的摩門教堂辦公大樓等,顯示了這個美國摩門教中心的城市特色。市中心外側為商業區和州議會大廈、鹽宮、展覽中心、銀行大樓等建築物。西面是州貿易市場,每年的州商品交易會在此舉行;近處有許多工廠。東面是猶他大學(建於1850年)和住宅區。市內還有威斯敏斯特學院以及二百周年藝術中心等文化設施。

鹽湖城是猶他州 (Utah) 首府和最大城市,是早期殖民者勤勞與遠見的見證。這些人還創辦了末世聖徒教會。如今,摩門教徒占人口不足一半,但在建設這座城市過程中,仍充當主要角色。

對於末世聖徒、滑雪人士、遠足人士、騎爬山單車人士和任何喜歡享受戶外活動奔放樂趣的人來說,這里是一個極棒的地方。這座廣袤無垠、令人心曠神怡、忘卻煩囂的都市坐落於內陸海和頂部覆雪、高達 3千3 百米的山峰之間。

1847 年,末世聖徒教會信徒逃避迫害向西艱苦跋涉,他們的領袖楊百翰 (Brigham Young) 將包裹放在大鹽湖岸邊,希望他的團體能最終在此和平地生活。他調查這片看似貧瘠的荒地後,說了這句至今仍非常聞名的話,「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地方」。這座城市建成後,居住幾乎全都是摩門教徒,直到 1869 年,橫穿大路的鐵路才帶進大批外來者。約旦罐頭宗教建築威斯敏斯特學院殖民者

地理
[編輯本段]
鹽湖城屬於典型的高原氣候地區,紫外線輻射力強。 鹽湖城高原低壓,缺氧環境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將產生直接影響。
鹽湖城位於尤他州北部,是尤他州州府所在地。地處北緯41度、西經111度,屬美國西部內陸高原,冬季乾燥寒冷;該地區的大鹽湖是北美洲面積最大、鹽分最高的鹹水湖。為此鹽湖城在氣候、時差、飲食習慣、高原反應、冰質、雪質、觀眾等諸方面存在很大的適應問題。鹽湖城同北京的時差為15個小時(向後推)。

鹽湖市是以本州島最享有聲譽和特殊的景點而命名:大鹹湖;它位在海平面 4,202 英尺 (1,280 公里 ) 上。此湖的鹹度與死海的鹹度相當,它的面積寬廣,並且可看到平常只能於海岸地區欣賞到的海鳥生物。大鹹湖最終於世界著名的 Bonneville Salt Flats 消失,它是本州島另一神秘的地形。

宗教
[編輯本段]
鹽湖城摩門教會的總部所在地。1847年7月24日耶穌基督教的叛逆者摩門教(Mormon)148名教徒在布里格姆.楊的率領下逃至大鹽湖旁的山谷安營紮寨,自此建立了鹽湖城。現在鹽湖城是美國西部的文化、教育和技術中心。全市人口17.5萬,50%為門摩教徒。教堂廣場位於市中心,是摩教會的聖殿,也是尤他州最知名的旅遊勝地。位於廣場內的教堂歷史和藝術博物館舉世聞名。摩門教會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傳播甚廣,在美國有很大聲望。該教傳播不吸煙、不喝酒、家庭和睦。因此,飯店不供應酒,市內嚴禁吸煙。

奧運城市
[編輯本段]
2002.2.8-24日,第十九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鹽湖城召開,共有來自77個國家和地區的共2399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盛會(其中女運動員886名,男運動員1513名),奪取金牌的選手來自多達18個代表團,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本屆冬奧會的設項增加到7個大項15個分項78個小項,新增加的兩個項目是有舵雪橇和女子雪車兩個大項目。其中有舵雪橇項目曾於1928年瑞士聖莫里茨奧運會上進行過比賽,分為男、女各一項比賽。而女子雪車則是首次進入奧運會,此次列入的是雙人項目。

參與報道本屆賽會的新聞記者共有8730名,其中文字記者2661名,廣播記者6069名。共招募到22000名志願服務者。

本次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從2001年12月4日開始,歷時兩個余月。在2月8日的開幕式上,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了本屆冬奧會開幕。隨後,奧運聖火由曾於1980年奪得冬奧會冰球金牌的美國國家隊全體成員點燃。有舵雪橇運動員吉姆·謝亞和高山滑雪裁判員阿蘭·徹齊則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

中國此次共派出了72名運動員參賽。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中國隊的楊揚擊敗了保加利亞的葉夫根尼亞·拉達諾娃和隊友王春露,奪取了冠軍,為中國獲得了第一枚冬奧會金牌。此後,她又與隊友一起獲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銀牌,並在女子1000米比賽中再奪金牌。而申雪/趙宏博也在歐美選手傳統壟斷的領域花樣滑冰雙人滑項目中奮力拚下了一枚銅牌。

Ⅷ 高達SEED D的穆·拉·佛拉達第二次擋陽電子炮怎麼沒事

裝備好啊,第一次是強襲高達,ps裝甲抗光束不強,還給神意打成重傷,當然擋不了
第二次是拂曉高達,有八咫鏡裝甲,可以反射和免疫光束,不受傷情況,所以沒事

熱點內容
5萬買指數基金10年後的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5-18 04:14:52 瀏覽:612
如何進行股市個人評估 發布:2025-05-18 03:55:04 瀏覽:47
香港滿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8 03:54:58 瀏覽:636
如何認定公司股權持有合法 發布:2025-05-18 03:53:37 瀏覽:143
基金工作人員叫什麼 發布:2025-05-18 03:42:24 瀏覽:601
短線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5-18 03:34:21 瀏覽:157
工基金個人交多少 發布:2025-05-18 03:25:10 瀏覽:491
2月10號的基金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5-18 03:21:44 瀏覽:241
投資股票跑贏房價 發布:2025-05-18 03:11:53 瀏覽:170
忘記退市股票是那個怎麼辦 發布:2025-05-18 03:11:52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