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股票市值
① 有關百度
雖然是復制來的,不過我覺得很對你的問題胃口。 雖然,Bai在美國上市使用了「中國的Google」這么一個概念,說真的,我知道的Bai和Google最大的共同點也許就是他們都是美資公司。Bai公司注冊於英屬開曼群島,Bai的創始人李彥宏持有美國綠卡,Bai啟動的資金是美國的風險投資,現在美資在Bai中佔有51%以上的份額,所以網路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資公司。
根據Bai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F-1文件,Bai分為海外部分和在中國的部分。海外部分一家在英屬開曼群島注冊,一家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他們是美資的,然後是Bai在國內注冊的子公司。注冊這樣的子公司大概是為了規避政府的關於外資不能進入新聞廣告等領域的法規。
網路美國上市的歷程
前戲:網路的發展歷程
網路這個名字來源於南宋詞人辛棄疾(1140-1207)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詞中的一句: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公司(Bai.com,Inc)於2000年1月18日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該群島位於加勒比海,是一塊英屬殖民地,由三座島嶼組成,離美國東南方的佛羅里達州不遠。開曼群島在1978年獲得了一個皇家法令,法令規定永遠豁免開曼群島的繳稅義務,故而,開曼群島完全沒有稅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信託行業都不征任何稅。所以,它也獲得了「避稅天堂」的美稱。為更好的實現對下屬子公司的控制及滿足其它需要,他們還在另一個注冊公司的「天堂」 – 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 – 注冊了一個殼公司,名為Bai Holdings Limited(網路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創始人為李彥宏(Robin Yanhong Li)和徐勇(Eric Yong Xu),前者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呆了8年,其間先後為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Infoseek等公司工作過,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後者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碩士學位後,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博士獎學金,赴美留學,於美國德州A&M大學完成博士學位,隨後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是生物學領域的資深專家。在美國10年期間,先後任職於兩家著名的生物技術公司(QIAGEN,和Stratagene),負責營銷工作,並且獲得過傑出銷售獎。
在注冊總控股公司Bai.com, Inc的同時,兩人在中國北京成立了全資子公司Bai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公司,簡稱「網路在線」)。這是一家外資公司,是網路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個運營實體,主要負責向中國企業提供P4P(pay-for-performance,關鍵字競價排名)服務和搜索解決方案,並向Bai Netcom提供技術支持。由於中國法律對外資公司在華從事互聯網服務業有種種限制,因此,兩人隨後於2001年6月5日在中國北京成立了第二個運營實體 –Bai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網路網路科技公司,簡稱「網路網路」)。這是一家中資有限責任公司,由李彥宏和徐勇分別持股75%和25%。它獲得了中國政府的網站及在線廣告經營許可,專門從事網站經營及在線廣告業務,我們熟知的Bai.com及Hao123.com都隸屬於它。
為進一步鞏固在中國的地位,2005年6月,網路公司還在中國上海成立了第二個全資子公司 - Bai China Co., Ltd.(網路中國有限公司,一般簡稱「網路中國」),並計劃在日後由其負責華南地區的業務。
網路於2000年6月正式推出了其中文搜索引擎。隨後,相繼向搜狐,新浪,263,tom.com等知名中文網站提供全面的搜索服務,並迅速壯大起來。2001年10月,網路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服務。次年7月,推出業界首例「競爭情報系統」軟體,並開始為網易提供服務。至此,三大門戶都使用網路的搜索服務,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突顯。接下來,公司又推出了mp3搜索,圖片搜索,新聞搜索等專門化搜索服務,逐漸成為為中文搜索市場上的霸主。
在此次上市之前,網路已經進行過三次融資。前兩次是在其成立之初的1999年和2000年,融資金額分別為12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德豐傑e星風險投資] 和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創業投資基金])。而第三次融資則是在2004年6月,共有8家企業參與了此次融資,其中包括了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1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
截至2004年底,網路公司的總資產為3168萬美元,銷售額達到了1340萬美元,凈收入為145萬美元,自2002年以來,其年增長率高達224%。在今年的前三個月當中,網路收入就達到520萬美元,全年有望突破3000萬美元。
高潮:網路在美國NASDAQ上市
北京時間2005年8月5日晚11點40分,網路公司正式在美國NASDAQ掛牌上市。其主承銷商為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兩者都是華爾街頂尖的投資銀行。而著名的投資咨詢公司Piper Jaffray也參與到了其中。
此次上市網路共發售404萬股美國信託憑證(ADR,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每股美國存托憑證相當於一股A類普通股,約占其總股本的12.5%,計劃融資額為1.091億美元。
根據網路提交的招股說明書,該公司共發行了3230萬股股票,分為三類 – 美國信託憑證(ADR,相當與一股普通股),普通股(A股)和優先股(B股,有更大的投票權,為普通股的10倍。並可隨時轉換為普通股。如被股東售出,則自然轉換為普通股)。股票的發行價定為27美元。
上了、爽了:贏家們
資本主義社會中,技術和勞動力一樣,也是為資本的增殖服務的。由於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勞動生產率得到長足的提高,從而使資本可獲得的相對剩餘價值大大增加,因此,技術是資本增殖的強有力的工具。雖然技術創始人對新技術的發明及技術公司的誕生有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但要讓技術走向市場並獲利,沒有貨幣資本的注入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生產要素均需要貨幣購買。而貨幣資本的投入者,自然也就會要求對技術成果或新技術公司的股權的部分佔有,在初創者與貨幣投資者的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後者甚至會要求絕對的控制。
專業技術公司由於其技術成果可被廣泛的應用,因此,一旦成功,其發展的速度也將比傳統的企業更為驚人。這使得對新興科技企業的投資,有獲得超常的回報成為可能。雖然對中小型科技公司的初期投資風險很大,但在健全的投資機制與產權制度雙重保障及高額回報的誘惑下,各投資機構依然對其保持著很高的熱情。
任何一家的成功的科技公司在上市時的最大贏家無疑都是先期投資者、初創人員及上市服務商,這次在美國NASDAQ上市的網路(Nasdaq: BIDU),當然也不例外。
1。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作為網路最大的股東,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權的美國風險投資商- 德豐傑「e星」投資公司 - 無疑是此次網路在美上市的最大贏家。該公司作為網路最大的投資者,雖然在網路初創階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和現在的市值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我們以網路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並財務報告來說吧,截至2004年底,該公司的總資產僅約3100萬美元,股東權益當然只能更少。而以上市當天的市值計,DFJePlanet擁有的股權價值則超過了10億美元,真可謂是點石成金。並且,其作為第一大股東,還成功的完成了對網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 – 董事會 – 的控制。除去五名董事中的兩位獨立董事丁健(亞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納,Peninsula Capital[半島資本],網路第三大機構股東)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兩名都來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賈馬爾,德豐傑e星創始人、主席兼常務董事。其親自出馬,可見對網路的重視程度。)、Jixun Foo(德豐傑e星董事)。
2。 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和徐勇
在分別套現約25萬股(以開盤價計,達1650萬美元)和約16萬股(以開盤價計,也有近千萬美元)後,二者依然將各持有網路公司22.9%和7%的股權。也就是說,他倆都將成為新的億萬富翁,步入華人科技新貴行列。
3。 承銷商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
這兩家公司不但要收取高額的服務費(7位數以上),而且有可能獲得部分股票的優先認購權(這幾乎是上市服務商公認的特權)。兩項收入相加,必然使二者收獲頗豐。
4。 其它機構股東
伴隨著股票的瘋漲,包括Integrity Partners(誠實合夥投資公司,持股9.7%),Peninsula Capital(半島資本,持股8.5%)、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持股4.2%)、Google(上市前持股2.6%)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將有機會獲得很好的回報。
5。 網路公司高管其部分員工
公司高層管理團隊成員大都有約1%的股權,其中:CTO劉建國0.9%、CFO王湛生1%、COO朱洪波1%、副總裁梁冬0.4%。而其它員工的持股量估計在幾千至幾萬股之間,總的來說,都有不錯的回報。
幾家歡喜幾家愁:輸家們
技術是為大眾、為生產服務的,所以,作為一個科技類公司,網路的上市並談不上誰是輸家。如果真要說的話,國內的搜索技術公司和在高位持有網路股票的人,算得上是輸家。前者由於網路的迅速壯大,將日益感到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從長遠看,還有可能會被擠出中國搜索市場。而對於後者,一旦網路的股票大幅下跌,其直接的經濟損失也將是非常慘痛的。
特殊情人:Google會收購網路嗎?
總的來說,我認為Google收購網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戰略,它或許會部分地增持網路的股權。因為:
1。 網路目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大都模仿Google,並且從產品線來講,還不及Google豐富和全面。因此,Google完全沒有必要花錢收購一個與自己相似、卻又比自己弱小的網路。而且,Google很重視自身品牌建設,如果收購網路,也不便於整合。
2。 雖然網路現在在中國市場處於老大地位,但Google在全球的影響力和技術上的優勢地位,依然是網路短時間內所達不到的。在Google, MSN Search, Yahoo! Search,Alexa等搜索大腕的夾擊下,網路成功走向世界的難度可想而知。而這些公司卻會慢慢的向中國市場滲透,一點一點的蠶食網路的市場份額。像Google這樣強大的對象,非常有可能在中國奪取在全球一樣的霸主地位。那麼,對於一個可能會敗在自己手下的對手,Google收購網路又有什麼意義呢?
3。 雙方是競爭對手,但也並不排除合作的可能。網路畢竟紮根中國市場多年,有比較豐富的營銷和關系資源,而作為以技術見長的Google,要想更順利的進入中國市場,與網路的合作也是非常有戰略意思。而如果Google能通過增持網路股權而派駐一名成員進入董事會,則將是可行的手段之一。
4。 網路上市後,股票價格飛漲,收購成本非常之大。就算Google有收購網路的意願,也不可能選擇在近期下手。
5。 從前段時間Google聘用前微軟副總裁李開復組建中國團隊這一事件來看,Google是打算是中國市場大展拳腳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Google對收購網路,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事後煙: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1。 首先要說的是,此次上市的是在開曼群島注冊的Bai.com, Inc(網路公司),不是在中國經營網站及在線廣告的Bai Netcom(網路網路,我們熟知的www..com就是由它負責)或經營搜索技術服務的Bai Online(網路在線)。而前面也說了,Bai.com,Inc和Bai Online都是外資公司,而Bai Netcom是在中國的有限責任公司,兩者在中國在的待遇和權利是大不相同的。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2。董事會一般來說都是股份制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而在網路,李彥宏包括其它高管無一人進入董事會!這說明在網路,投資者的權力是十分大的。而Google公司的九名董事中,有三名來自Google,兩名創始人都榜上有名。網路五名董事分別為:Asad Jamal、Jixun Foo,來自DFJ ePlanet[網路第一大股東],Scott Walchek(斯柯特.沃爾切克,來自Integrity Partners[正直合夥投資公司],網路第二大機構股東)、Greg Penner(格雷格.潘納,獨立董事,來自Peninsula Capital[半島資本],網路第三大機構股東),以及亞信(AsiaInfo)的丁健(獨立董事)。
3。 根據網路公司提供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招股說明書可以知道,此次在美國上市發行的是僅對應A類股的ADR。因此,A、B股並未完全進入流通。並且,絕大多數的股票都接受了「鎖定」(Lockup)限制,這此期間之前,股票的可操作性和可轉換性很低。「鎖定」限制期共分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180天,後一部分為540天(即三個180天)。按規定,每180天後,允許有25%的股權可以正式進入流通。720天後,全部實現流通。界時,網路(BIDU)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可以在NASDAQ公開市場上自由交易的股票。
4。 鑒於美資在上市後的公司中的持股比已超過51%,其中DFJ ePlanet(美國加州)25.8%,Integrity Partners(美國加州)9.7%,Peninsula Capital(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8.5%,IDGVC(IDGVC植根於中國,但其母公司IDG來自美國麻省波士頓)4.6%,Google2.6%(上市前,美國加州)。 故而,網路准確的說應該是一家由華人創辦的、專注於在華業務的美資搜索引擎技術公司。
5。 DFJ在美國政府中的關系不簡單。該公司的前身 – Draper投資公司 – 的創辦者William H Draper將軍,曾在二戰後的美國政府中擔任過各種高級職務,官至美國陸軍次長。並且是主持戰後日本和德國經濟復興的重要人物(馬歇爾計劃)。此人在美國風險投資界也頗為有名,是西海岸最初的一批風險投資專家。該機構在此次網路上市事件中必定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像高盛(Goldman Sachs)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這樣的華爾街頂尖大鱷會如此賣38歲的技術青年李彥宏的帳,我想除了錢的原因外,DFJ的關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呵呵。
6。A類股和B類股有不同的表決權,後者是前者的10倍。而B類股的限制性分配,使李彥宏(他一人持有的B股就超過了550萬股),徐勇,劉建國,朱洪波,DFJ ePlanet等獲得了控制公司的優勢。只要他不出售其擁有的B股股權,那麼,他們在網路公司將一直保持有非常高的表決權。
7。 為保障自己的利益,李彥宏、徐勇、劉建國等幾位最大的個人股東都成立了專門的公司來實現對自己股權的管理。
8。 網路公司最神秘的地方在於Bai Online和Bai Netcom的關系。它們由一些未公開的契約聯系在一起,外界對其了解甚少。希望對網路也更深入了解的同志,可以從這里下手進行研究。
9。 風險投資這樣的金融資本在新技術公司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里有它積極的和值得肯定的一面。但與此同時,這些投資商對科技公司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強大,在中國的IDGVC就是個例子。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貨幣資本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支配地位。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② 當今世界十大名人
b dong
③ 百度市值大概多少
截至2020年10月30日,網路市值是790.65億。
網路(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1999年底,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於 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網路公司。
(3)千百度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創造了中國概念股的美國神話,首日股價漲幅達354%。
2006年,網路上線,成為全球最大中文網路全書。
2007年,網路首頁從「網路搜索」改為「網路一下」。
2009年,推出 「框計算」技術理念正式遷入新辦公和研發大樓「網路大廈」,開啟嶄新夢想。
2015年,網路十五周年,李彥宏發表演講:始終相信技術的力量。
2016年,網路大腦AI平台正式發布。
2018年,網路2018年營業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元。
④ 介紹一下李顏宏
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界。千百勞作,終有所成,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屬於情理之中!在位於北京大學附近的網路總部,李彥宏(英文名Robin)追憶人生點滴———人們只看到網路上市成功後的李彥宏,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最得意之時,毅然放棄外國公司豐厚待遇和期權,回國創立了網路。他是一個一直都很成功、並且能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驕子
「我心理上比較穩定,越是大的場合發揮就越好。在高考的時候,通過正常發揮我應該是能考上北京大學,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陽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小學的時候,考過戲劇學院,後來放棄了。現在覺得放棄也挺好,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李彥宏回憶。年少時著迷過戲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李彥宏回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
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為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李彥宏說。不過,身處象牙塔,幾多歡樂,幾多愁。他離開陽泉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規劃未來人生道路變得迫切。「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為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美國
「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換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有時和教授面談時,由於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正值聖誕節,23歲的李彥宏背著行囊,穿雲破霧,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一年有6個月飄著雪。在這里,他忍受過夜晚徹骨的冰冷。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忙碌到凌晨兩點。在這里,他經歷過中國留學生初來乍到的所有困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就應該吃苦。」李彥宏評價這段經歷。
「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李彥宏骨子裡有著勤奮、堅韌、執著的精神,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在學校呆了一年後,李彥宏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彥宏說。
馳騁矽谷
「矽谷給予我最大的感觸是,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收到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的聘書。「在實習結束後,研究成果得到這一領域最權威人物的賞識,相關論文發表在該行業最權威的刊物上,這對以後的博士論文也很有幫助。」李彥宏說:「但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就是讀博士的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棄學業。起先,我認為自己不會這樣。但這家公司老闆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在華爾街的三年半時間里,李彥宏每天都跟實時更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矽谷,李彥宏親見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無限風光以及後來的慘淡。
1998年,李彥宏在自己撰寫的《矽谷商戰》中分析總結到:「技術本身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決勝千里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讓好主意有條件孵化;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
這些典型的矽谷商戰經驗,後來被他得心應手地運用到了網路的創業中。
「在人生選擇道路上,我好像沒有很不順利的過程,只是面臨著一些選擇。」李彥宏說。從北大到布法羅到華爾街到矽谷,機遇來臨時,李彥宏不失時機地把握住了,這些多年的積累給他日後創建網路打下堅實的根基。
歸國創業
「不要問現在加入商戰是否太晚,按照現在信息經濟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承擔不參戰的責任呢?」
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里,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到了該參戰的時候了,於是啟程回國。
不知是巧合,還是機緣。又是一個聖誕節,李彥宏乘飛機從太平洋的東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處———北京大學,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創業。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夥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網路公司。
接著,李彥宏開始回美國找錢,本不愛開車的他整天開車在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商中游說。最後他順利融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比計劃的100萬美元還多。在網路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網路投入了1000萬美元。
對於網路為何受風險資本青睞,李彥宏說:「投資者有一種信念,相信網路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在決定創業時,李彥宏在引擎技術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彥宏的執著、專注和專業又在業內有口皆碑。加之網路耕植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三點因素結合,網路自然對投資者充滿了無限誘惑。李彥宏說:「那個時候融資相對容易,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融不到資。我們選到的這些投資人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非常能夠看到長遠目標。」
如今,網路已走過5年的時光,其間不乏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激烈的董事會爭辯,合作夥伴徐勇的退出,商場無情的競爭等重重挑戰,都在不時地考驗和沖擊著李彥宏。但李彥宏一直保持淡定、從容,隨著資本不斷增加,技術的不斷成熟,網路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2002年網路搜索引擎技術真正成熟。2003年網路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網路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2005年網路成功上市。
成功後的道路怎麼走?記者問。
「用技術改變生活,仍是我不變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李彥宏回答。
李彥宏背後的女人
「彥宏,我愛你,好想嫁給你。」類似這種也許是開玩笑的話,常會貼在網路的李彥宏貼吧上。有人甚至討論他的五官哪個部位長得最好:「如非要選一個的話,還是嘴巴,像羅嘉良的。」
「英俊、成功、才華出眾」,有企業家的氣魄,成熟男人的魅力,學者的儒雅、淡定和從容。這樣的男人,讓一些女士感慨:教人如何不愛他———
只可惜,他結婚了。
李彥宏屬於「閃婚」一族,他與妻子只相識6個月就結了婚,如今已生有一個女兒。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是在一次中國留學生聚會中認識的。馬東敏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兩人認識時,她正在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
李彥宏說:「太太對我影響非常大。她是個急性子,做出決定馬上會行動,而我屬於慢性子,考慮周到了才去做。我們的性格是互補的。我回國創業前在矽谷當工程師,覺得種種花草也挺開心。但我太太鼓勵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時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並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國創業是最合適的選擇。但這對她是一種挑戰,一般出國的女孩子都更喜歡國外的環境。但為了我的事業,她毅然回國支持我,這是很不容易的。」
「回國創業的海歸中,離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現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國了。」說到這兒,李彥宏笑了笑,清秀英俊的臉龐流露出無限溫馨與幸福。
《京華時報》(2005年09月12日B35版)
網路上市不靠業績靠預期
本報記者 張見悅
8月5日,中文搜索網路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當天,股價上漲354%,開創納市5年來新股首日增幅之最。「網路靠的不是過去的業績,而是投資者對中國搜索市場的未來預期!」9月8日,在上市一個月之後,網路總裁兼CEO李彥宏這樣向記者總結。「從上市當天到現在,我每天幾乎都在忙著接受媒體的采訪,該是回到正常工作的時候了!」在中文搜索市場上,外有Google、微軟、雅虎,內有阿里巴巴、搜狐、新浪,如何與這些大小巨頭爭食,做大自己的收入規模,已經成為鮮花叢中的李彥宏需要面對的問題。
Wedoit!(我們做到了!)
「發行價最終定價:27美元每股!」美國時間8月4日晚,在經過3次提價之後,李彥宏和網路上市承銷商團隊最終確定了這個價格。
在此前的兩個星期里,李彥宏一行從香港出發,輾轉新加坡、英國、美國,向各地的投資機構講解網路的故事,投資商們的熱情顯然超出了李彥宏的意料。「原定90多人的早餐會,來了140人,許多掌握數十億美元的基金經理就靠牆站著聽。」
應對投資熱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價,於是,原定17到19美元的發行價格區間,變成了19到20,再變成23到25,最後確定為27美元。
「確定了最後發行價格,上市工作基本上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走程序了。」從頭到尾跟著李彥宏路演的網路首席財務官王湛生回憶:「這個時候,李彥宏拿出手機撥通了守在網路北京大本營里等候消息的首席技術官劉建國的電話。」
「Wedoit!(我們做到了!)」接通了電話的李彥宏說完這一句話,眼淚刷刷直下,哽咽著說不出話。「那時候,突然對員工們多年來的辛勤工作非常的感動,所以流淚了!」事後,李彥宏解釋。
第二天上午,網路股票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11點20分,第一筆交易完成,成交價格是每股72美元。而這只是開始,網路的股價繼續一路上升,100美元、120美元、150美元的價位被一一突破,整個納斯達克股市沸騰了。自從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之後,這樣的股市神話就再沒出現過。
「看到股價的時候我沒有流淚!」李彥宏回憶說。事實上,李彥宏也沒有時間感慨了。第一筆交易完成半個小時後,他便被CN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請進了攝影棚,之後美國各大新聞機構輪番采訪,一直到下午納市收盤。這個時候李彥宏才注意到,網路公司市值已經比前一天晚上增加了3.5倍,達到40億美元,成為納市第一中國概念股。
「附屬業務」成就網路
網路公司是在1999年底注冊的。起名字的時候,李彥宏羅列了三條規則:要代表中國的文化;要跟搜索有關又不能夠太直白;要簡單,中國人能聽懂。「幾個條件綜合起來,讓我想到了辛棄疾的那句『眾里尋他千網路』。」
2000年初,李彥宏在母校北大資源樓的兩個小房間里開始了創業,定位是搜索技術,業務是為其他網路企業提供中文搜索技術服務———這是李彥宏從風險投資商手裡拿到首期120萬美元投資的「概念」。很快,包括新浪、網易在內的國內主要門戶網站陸續用上了網路的技術,網路藉此收取一定數額的技術服務費。
「我們很快占據了中文搜索技術服務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可是我們依然沒有盈利,這樣的業務模式顯然是有問題的!」李彥宏很快覺察到了這個關鍵問題。於是,在原來的技術服務業務之外,李彥宏開始開辟網路的「附屬業務」———建立一個搜索門戶讓網民使用,然後以競價排名的方式賣關鍵詞,誰的出價越高,誰家的信息在搜索結果中便越靠前。
到了2002年初,李彥宏將力量集中用在打磨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上。2003年第二季度,在快速增長的競價排名收入支撐下,網路實現了盈利。2005年7月發布的上市招股書數據顯示,目前網路的收入中,超過90%來自所謂的網路推廣,也就是競價排名的收入,而原本的「主業」搜索軟體服務收入僅佔了7%。昔日的「附屬業務」成就了今天的網路。
多年對手關系微妙
當網路的股價在納斯達克上一路飆升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業界評論家都認為,這和先期上市的全球搜索巨頭Google的卓越表現分不開。Google和網路,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一個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雙方是中國搜索市場最強勁的兩個對手,但同時Google又是網路的股東之一。這樣的微妙關系,在互聯網界找不到第二對。多年以來,李彥宏一直巧妙地主導了這種關系,導演了一幕幕與Google之間難辨真假的「感情戲」。
1999年底,當李彥宏回歸創辦網路的時候,Google已經在美國小有名氣。2002年初,當李彥宏將網路業務集中到建立推廣中文搜索門戶的時候,Google中文搜索已經開通一年多,成為大多數中國網民搜索資料的首選。「對著市場老大打,打不贏也能掙點名聲!」這個在IT產業被廣泛認可的市場手法,同樣被李彥宏付諸實踐。
2004年6月,網路突然宣布,在新一輪融資中,新股東包括Google。從此,李彥宏開始了與Google一年多的「曖昧」關系,這個時候,Google剛剛上市,股價持續上漲,開始籌辦網路上市的李彥宏用心將網路塑造成「中國Google」的概念。「和投資商溝通的時候顯得相當容易,因為前面已經有個現成的Google!」網路首席財務官王湛生介紹。更重要的是,大批看好Google模式的投資商理所當然地同樣看好網路,巨額資金湧向這只盤子極小的新股,網路上市當天的暴漲神話因此出現。
上市前一個月,李彥宏開始逐步調整策略,宣布網路拒絕Google收購,堅持獨立發展。上市之後,李彥宏進一步與Google劃清界限。「網路不僅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還是最大的中國網站,如果不能夠控制在中國人手中的話,我覺得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李彥宏說。
未來將與諸多對手爭食
8月24日,網路發布上市後首個季度財報,今年第二季度,網路凈利潤為150萬美元,當天網路股價收盤於82美元。按此數據折算,網路的市盈率為410,而其他中國概念股的市盈率基本上僅為20上下。如何盡快提高網路的盈利規模,成為李彥宏最迫切的任務。
「中國十幾億人口中,只有1億網民;2000萬中小企業中,大多數企業主對網路推廣的認識依然不深,中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李彥宏表示,網路的未來寄希望於中國搜索市場的放大。據第三方統計機構iRe鄄search(艾瑞)《2004中國搜索引擎研究報告》統計,2004年度網路以36.29%的用戶佔有率占據中國內地搜索引擎市場第一位,中國市場的放大,受益最大的便是網路。然而,這顯然已經不是一件能夠坐享其成的美事。
9月10日,阿里巴巴主辦的第五屆西湖論劍在杭州召開,原定參會的李彥宏因為「實在太忙」最終缺席。實際上,不願意為馬雲這個新對手捧場,或許更能說明這次臨時爽約———在網路上市之後不到一周,阿里巴巴宣布合並雅虎中國,重點進攻中文搜索市場。
在中文搜索這個市場上,外有雅虎、Google,內有阿里巴巴、搜狐、新浪,對於這塊正在放大的蛋糕,李彥宏要想多分一塊,都將面臨激烈的爭搶。
《京華時報》(2005年09月12日B34版)
大考總能超常發揮(記者手記)
本報記者 張見悅
當李彥宏從紐約歸來,走出首都機場時,疲憊的眼神一下子變得有些驚訝:五六捆鮮花、十幾個鏡頭一下子圍了上來。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中國企業已經20多家了,這樣的凱旋場面估計還是第一次。當然,上市第一天股價便狂漲350%的公司也只有網路一家。
從網路股票完成第一筆交易之後半個小時開始,一個多月來,李彥宏每天幾乎都在忙著「出鏡」,收到的鮮花和掌聲估計已經超過過去創業5年來的總和。
「是該恢復到正常工作的時候了!」9月8日,李彥宏這樣向記者感嘆。高高在上的股票在給網路和李彥宏,甚至給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帶來榮耀的同時,也給李彥宏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畢竟網路的收入規模依然相當弱小,再熱情的投資人也不可能讓高達數百倍的市盈率長時間維持下去,答案有兩個:要麼李彥宏把網路的收入提上去,要麼股民把網路的股票拉下來。
李彥宏說,每逢關鍵的「大考」,他總能超常發揮,從高考到申請國外留學,再到此次網路上市,每一次的發揮都要比平常的表現好。李彥宏的下一次「大考」時間在明年初,那個時候,絕大部分的網路員工手中的股票才可以出售,網路股票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他們的真實身價。
《京華時報》(2005年09月12日B33版)
參考資料:http://it.people.com.cn/GB/42891/42894/3687320.html
⑤ 千百度股票為什麼暴跌
月24日,千網路早盤忽然遭受斷崖式下跌,盤中一度跌逾70%。當日來看,這一暴跌來得十分詭異,因為無論是在行業消息面,還是該公司本身,都並沒有非常能夠影響其股價異動的強力消息出現。因此,有市場人士猜測,可能是其即將要發布的中期業績數據不力,才導致投資者的逃離式拋售。
8月1日,該公司發布「盈利預警」,指出根據董事會對集團未經審核的綜合管理賬目及其他目前可得資料做出之初步評估,截至2018年6月30日為止的6個月內,公司將會錄得虧損約2000萬元人民幣,按年同期比較將由盈轉虧,去年同期千網路的中期業績是錄得盈利3905.5萬元人民幣。
千網路在公告中闡述了業績下跌的原因:首先,其認為該虧損凈額主要是由於集團財務成本上升造成的——熟悉該公司的人都知道這兩年千網路一直在靠多元化的「外力」來逆轉行業寒冬、產銷不佳給其主業帶來的影響。單看2017年下半年至今,其收購伊頓國際教育、擬收購House of Fraser等交易也的確給它們造成了較大的財務支出。其次,造成業績下跌的原因還包括集團提早贖回若干可換股債券及票據,以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美元兌人民幣升值這些宏觀外因。
⑥ 「百度」的由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這樣么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282.htm
上面的鏈接是網路新開張的「網路」自己給網路用英文寫的定義。
下面的鏈接中「查看更多評論」里有我「BaiKnow」對該英文的前面的譯文,其實我在家把全文譯完了,就是只能發上去那麼多,一千字以內。
我是一名英語講師,譯得還不夠完善,不過譯文的內容和風格基本上譯出來了。請參考:
--== 網路 ==--
網路,中國第一搜索引摯。 許多朋友尋問有關我站「網路」之名的來意。「網路」一詞 的靈感來自於800年前宋朝一名著名的詩人,詩中喻擬了對人生稍縱即逝美麗事物的追憶,面對生活的曲折境遇,每個人都在朦朧的思緒中做著自己那旖旎的夢。「......千百年 來,朦朧中一直尋求她美麗的倩影,驀然,眾里尋她千網路 ,那人不正在那燈闌珊處嗎?」。網路,字面意思象徵著「 百次尋找,穩健有度;網路搜索,圓你夢想」。網路之所以取名於一首中國古詩,就是希望世人永遠承記中 國優良傳統。作為中文的唇舌,一個最專業級引摯,網路的 重點放在對中文所知最好的搜索上。把最前衛的技術應用於 世上最古老而又復雜的文字上的確是一種莫大的挑戰,至少在網路的人們是這樣認為的。
-------------------------原詞如下-----------------------------------
-----===== 青玉案(元夕) ====------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⑦ 有人說,股市裡面有人生。此話該怎樣理解
一樓說得很好。
⑧ 誰能告訴我北京大學的風雲人物有哪些急用`謝謝`
三沈二馬啊,沈伊默,是最牛的,比蔡校長去的早多了,蔡進校後還問他很多問題
當然還有周作人拉,雖然後來當了日本走狗
還有傅斯年了,他在胡 適之前被選為校長,但是他拒絕當,但是有要求當一段時間的代理校長,具體原因是他認為胡 適太軟弱了,進校後會有很大阻力,如實在他之前來長校,開除了周作人等一批人,為胡進校掃清道路,後來去了台灣,當了台灣大學的校長,牛人,還是北大人時敢罵孔祥熙,牛人!
前面人說的都是的
不過還有很多啊
⑨ 什麼是530
「530」是指從2007年5月30日開始的深瀘兩市暴跌事件。 在530的暴跌之前,市場一片鶯歌燕舞,從2007年3月19日至5月29日,紡織化纖、紡織機械、摩托車、陶瓷、儀器儀表等板塊區間漲幅超過100%,其中摩托車行業權漲幅達到165%、化纖行業漲幅超過138%、儀器儀表漲幅超過126%,在短短的兩個月左右時間里一些缺乏業績支撐的題材品種股價更是翻了幾番,大量投資者爭相入市,市場投機氣氛相當濃厚。真是「眾里尋股千網路,驀然回首,剛拋的股票就暴漲!」 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由1‰調整為3‰。當天,兩市收盤跌幅均超6%,跌停個股達859家,12346億元市值在一日間被蒸發。真應了那首打油詩「朝辭家小來上班,偷偷來把股票看。一根香煙沒抽完,股票已是跌停板」。 530事件給我們的警示是:股票上漲過多是最大的利空,一定不要在人氣最高的時候入市,永遠和股市大多數人進行相反投資操作,才能成為少數股市中成功人士。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