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如何看市值便宜和不便宜

股票如何看市值便宜和不便宜

發布時間: 2021-08-13 07:15:58

㈠ 怎麼知道一隻股票的市值貴還是便宜

怎麼知道一隻股票的市值貴還是便宜?

除非明顯的低估和高估 否則研究這個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你不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 股價就一個形式而已 主力倉位成本和拉升意願才是一個股價值的核心

㈡ 怎樣才能知道一支股票的市值大幅低於合理市值

這個需要專業投資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公司主營收入,銷售,市場佔有率,行業地位等技術。

㈢ 如何判斷一隻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

我們知道,股票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任何一個成交價格都是市場均衡價格,都是買賣雙方真實意願的反映,不存在非意願的價格行為。也就是說,只要有成交價,說明買賣雙方達到了暫時的均衡,這時的成交價就是當時市況下股票價值的真實反映。所以,只要市場信息充分,市場就不可能存在被低估的股票,只存在沒有被挖掘的股票。隨著市場熱點的不斷轉換,一些股票逐步被市場認同,股價節節攀升,而另一些已漲高的股票則逐步盤落。由此可見,市場信息充分是股票價格是否被低估的充分條件,股票價格被低估是市場信息不充分造成的。從這一點而言,投資者要想找到被市場低估的股票,就必須掌握沒有被市場充分了解的信息,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一般的投資者所能實現的,這不僅需要比較強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與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關系。 在這里,有一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就是股票的估價問題。我們認為,股票的價值不僅僅是業績的反映,而是市場態勢即市場熱點、公司基本面、股本結構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函數。同一隻股票在不同市況下其價值是不一樣的,不同股票由於股本結構不同,其價值就存在差異,小盤股通常比大盤股定價要高,ST股票比績優股定價要高也並不奇怪。同時,需要指出的是,股票價值的衡量標准應該是一個動態標准,隨股票市場的變化而不斷修整,所以,將一個不變的標准,如現金流量估價模型、未來收益貼現模型等,去衡量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和股價,顯然有點不科學。 許多投資者都有過這樣的投資經歷:在買賣股票前總要看看它的業績情況如何,市盈率是否偏高,股價下跌空間有多大,將此作為入市的標准,實際上,這是明顯錯誤的,這種方式也決非價值型投資。因為電腦上的所有資料都是公開的,公開的信息必然早已反映在它的股價上,也就是說,過去的信息已被市場消化,如果再將它作為未來的評判標准,必然會差之千里。有些投資者甚至自欺欺人,提出什麼「投資眼光進,投機眼光出」,他這里所講「投資眼光進」就是根據股票的基本面、市盈率作出一個基本判斷,認為目前股價低於他的估價就買進,由於他的估價標準是一種靜態標准,用這種靜態標准去判定動態股價,就不可能得出合理的股票價值,所以他也不可能買到真正的便宜貨。即使他買到的股票漲了也只能是一種偶然的巧合,而通常情況是,買了之後瘟著不動的情況比較多。 巴菲特可以說價值型投資的鼻祖,他的投資經驗可用三句話概括:眼光要准、下手要狠、要有耐心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價值型股票的投資價值是靠等待的時間來換取的。從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看,價值型股票的表現機會相對比較少,這要求這種類型的投資必須具備良好的耐心,長期持有,等待幾年中偶爾出現的一二次機會,否則就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 在價值型投資中,我們需要指出一個典型的錯誤,即把市盈率作為選股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年來,無論是證券分析師,還是投資者都一直認為,當一隻股票市盈率低時,就考慮買入;當市盈率高時就考慮賣出。市盈率真的那麼重要嗎?然而事實是,那些有傑出表現的股票,其行情的開始並不因為市盈率低,而後來其高不可攀的市盈率也並沒有讓其股價下落。對於這些股票,其行情的發動並非與市盈率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歐奈爾通過對美國歷史上眾多明星股的分析,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即股票的買入點和賣出點與其市盈率關系甚微,低市盈率不能成為股價發動的主要動力。我國股市的表現也存在類似之處。 對成長型股票而言,盈利增長率對股價上漲的促進作用遠遠超過市盈率。在1953年至1985年的30多年間,美國市場上表現出色的股票,其在股價上漲之前的平均市盈率為20倍,都高於市場平均市盈率。我國股市比較典型的高成長股,如清華同方、東大阿派、中興通訊等股票,其啟動前的市盈率一般在40~50倍,遠遠高於市場平均市盈率,但他們的漲幅從來沒有因為高市盈率而受到限制,相反,每次牛市都是它們率先沖在前而。 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正如歐奈爾所說:市盈率為10倍的股票就值10倍於其收益的價錢。實際上,任何便宜的股票都自有它的道理,市盈率只有20倍的股票它同樣也可以跌到10倍,不要因為它市盈率低而買入它。 在牛市中,應以盈利性為第一原則,首選跑得快的股票,而不是選低市盈率股票,相對而言,高市盈率股票比低市盈率股票跑得快。投資者應買高市盈率股票。

㈣ 股票,為什麼有的市值高的,股票反而很便宜一股,比如農業銀行,而有些市值不高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很高

比如農業銀行,盤子大業績穩定,缺少炒作熱點。

㈤ 如何判斷一隻股票是否又好又便宜

迅速決斷
做熟門是為保證自己清醒的決斷能力。在炒基金或股票中最怕的是猶疑——如果不能做判斷在關鍵的點位買入或拋出,就不可能獲利。
猶疑是不自信的表現,會擾亂一個投資者的思維——如果下周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怎麼辦?如果我為了買B而賣了A,但結果是A比B好怎麼辦?如果B的價格在明天或下周下降從而給了我更好的入市時機怎麼辦?如果我又犯了錯怎麼辦?如果利率突然調整了怎麼辦?如果市場要崩潰了怎麼辦?
這一系列的「如果」經常導致一個投資者的購買量遠少於他的意願。比如說,他本打算購買1萬股,並且認為這個數量很合適,當打電話准備下單時候卻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或許,」他想,「我應該先買2000股。看看會發生些什麼,剩下的以後再買。」但他往往發現再也沒有合適的時機買剩下的那些。
這樣的問題不會進入投資大師的大腦。對他來說,所有問題事先已經明確,下單只是一套程序最後的收尾動作,這時候,他甚至可能已經在思考下一個投資機會了。
也可能投資者行動的限制是因為資金不足。實際上,投資大師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但由於他的投資目標是明確的,能判斷他的最新投資機會是否優於他已經擁有的一個或更多投資對象。如果他面臨資金限制,那麼在他採取行動時候,已經決定為這次行動要馬上賣掉手頭的哪些資產了。
沒有明確投資目標的投資者,往往無法衡量他的投資理念的價值。即使已經對投資對象做了大量研究,在沒有投資標準的情況下自己也無法安心。他「檢驗」自己想法的方法之一是詢問朋友或業內人士,用別人的看法充當他所欠缺的投資標准。即使這樣,通常在最後下單時候,心中還免不了會嘀咕:「我做的到底對不對?」
索羅斯能在發現情況1秒鍾內,就向他的經紀人下達全部清倉的指令;而巴菲特也能在10秒鍾內否定他所聽到的大多數投資建議,這都因為他們有非常明確的投資標准,這些標准可以讓他以閃電般的速度分清合適和不合適的投資。

暗示
既然是一種群眾運動,心理暗示便無時無刻不起作用。
技術分析的一大前提是無論經濟、社會還是微觀的經營環境,都反映在股票價格中,換言之,股票價格反映了它背後一切博弈的因素。我們不妨分門別類去思考,經濟、社會乃至經營環境的變動都應當是漸變的過程,而行情卻多是突兀而稜角分明,使行情更叵測的,當是人的因素。
圖形分析之前,有兩個概念應該著重強調,它們就是關鍵點位和趨勢線。之所以重要,就因為它們具有充分的群眾基礎,在大家的潛意識里紮下根來,並通過投資者自覺不自覺的行為,左右行情未來的發展。如果市場中沒有這些群眾心理的作用,靠的是完全市場理論,那麼股價走勢一定是更加雜亂無章的,介於心電圖和工廠的生產進度表之間。價格反映的是業績和預期,與投資者對某些心理大關的忌憚、信念無關,市場的規律性、圖形之所以成為圖形的美妙的旋律性正在於此。
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組成一個有序的社會,反映在股價變動中的神秘的共性是不可磨滅的。
人人都知道美國的股市是最成熟的,最少受操縱的。是不是就可以認為美國股市沒有心理作用的制約,股票的定價全憑業績和預期呢?1999年4月,當道-瓊斯首次達到萬點高位時,道-瓊斯的走勢非常反常,昔日大刀闊斧、或穩扎穩打的風格全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情狀甚至可以用「鬼祟」來形容。幾天內,股價沿著10000點的軸線蠕動,幾天內的最高、收盤都在10000點上下十餘點的范圍內,而且,每天,最關鍵的點位總讓你聯想到「萬點大蟲」。
萬點上下的美國股市市值達到10萬億美元,如此謹小慎微的行情肯定不是操縱的結果。可見,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多牛的人,多一般的社會,人的心理都存在共有的東西。那就是對十進制數字謎一樣的崇拜忌憚之情。
上證指數最能佐證我們對關鍵點位的看法。自1993年到1999年間,在1050點這個區域,上證指數觸及此敏感區域不下10次,每次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一次次加深印象的結果,1050點真的成為電影《青松嶺》里的歪脖子樹,股民每每遭逢,都有刻骨銘心的體驗。2001年後,制約行情的換成了1300點和1760點,盡管不斷發新股,指數已經失真,盡管宏微觀形勢發生了變化,只要沒有足以改變慣性的變動,每到1300點抄底族便進場,每到1760點,逃頂者便離場。股票箱於是自我強化,直到股改徹底改變了平衡的格局。
關鍵點位的一大特點是壓力一旦被突破,就會變成支撐,反之亦然。這也比較容易理解,關鍵點位對投資大眾的心理產生暗示,股價在其上,跌到此處自然想到的是買,於是起支撐作用;股價在其下,漲到此處已經積累了浮利,大眾首先想到的是落袋為安,市場自然表現出獲利回吐。「文革」電影《青松嶺》上,富農錢廣為了霸佔生產隊的生產資料——馬,用條件反射的方法使牲口見歪脖子樹就受驚。投資者對關鍵點位的反應也類似於條件反射,一個點位或者一個價位區域之所以關鍵,就是看它曾經是怎樣刺激投資者的,刺激的強度和頻度是「關鍵」因素。市場中任何曾經發生轉折的地方都是投資者容易記住的地方,而且,時間距離現在越近,在頭腦中印象越深刻,所以,尋找關鍵點位的方法一是就地取材,二是在大行情中取材。上文列舉的道-瓊斯的例子,則是人的思維習慣在市場中的反映。

㈥ 如何估價股票市值是否便宜請專業的高手回答 謝謝

股票買賣行為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投資,賺上市公司的分紅;一種叫做投機,賺的是其他股民的錢。
針對前者,比較重要的指標是市盈率和。
什麼叫市盈率呢?市盈率=市價/公司年收益
比如說萬科市價7.15元,估算年報收益0.28元/股,市盈率=7.15/0.28=25倍
市盈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越低越好(意味著其他條件不變,而市價降低能買更多或盈利增加導致回報增加自然是越來越好的。
但是,很多公司的業績存在很大的水分,所以市盈率也不能完全用來檢驗一支股票,在這里,推薦查看公司的分紅歷史,如果一家公司處於成長期,那麼分紅自然比較少,因為大部分的盈利需要用來擴大規模;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已經處於成熟期,沒有多少規模可以擴張,那麼盈利的多數就應當用於分紅。所以多留意一下公司歷年來的分紅情況可以很好的分析公司的盈利真實度。
市盈率的簡單理解:7.15元買入萬科,以後若每年賺0.28元,而且每年100%分紅;那麼25年後,我收回了我的投資7.15元,也就是說投資回報率4%,高於銀行利息2.25%。所以市盈率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投資回收期。
巴菲特最近購買了比亞迪的股份,買的時候市盈率2.5倍,也就是說投資回收期是2年半,非常不錯吧,不過這樣的股票內地暫時還沒有。

打個比方,2005年萬科3.5元,年報業績0.36元/股,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10,即不考慮業績變動,靜態投資回報率為10%,遠高於銀行存款回報率,可以理解為被低估的;而2007年萬科40元,年報業績0.73元/股,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55,即便不考慮業績變動,靜態投資回報率不到2%,比銀行存款利率還要低,因此可以理解為高估的。(記住,買股票是有風險的,一般要求的回報率至少比銀行存款要高,而在2007年,99%的股票的回報率都要低於銀行存款率,也就是說整個市場的市盈率都在40倍以上,這肯定是極不正常的,因此有人說當時的市場是高估,有泡沫的。)

㈦ 判斷一隻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的方法,都有什麼

股票本質上是一種憑證,是一種權利。股票的價值可以用貨幣的形式來衡量這一索取權的價值。

在具體判斷一隻股票的價值時,要先搞清應從哪個角度來進行計算,因為在不同的角度看股票有不同的價值。比如股票可以有面值、凈值、清算價值、內在價值等就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

通過我們的預期模型獲得的估值也只能是個投資參考而已。當然進行估算下肯定要比不估算要好,至少不會錯得離譜。其它的常用股票內在價值估演算法還有市盈率法、自由現金流貼現法等但都遠不如上面的股利貼現法簡單實在。

㈧ 怎麼樣看股票市值是否偏低,如何設置篩選股票,怎麼看後期會漲詳細點,勞駕!

市值是否偏低看市盈率就知道了,不同行業的市盈率標准不一樣,隨便找個股票,看看該股票屬於哪個版塊,然後看看同版塊的市盈率大概處於什麼標准,如果該股票處於同行業市盈率以下就算是低市值的股票了,不過現在A股普遍都在一個低市值區域,基本上都是低市盈率的,但是不能根據這個確定股票未來的走勢,只能說明該股票的一個盈利水平和經營狀況而已。你一定是新入市的股民,我也是你這個階段過來的,慢慢學吧,首先你問的就不準確,有些股票中期看漲但短期可能會下跌,有些股票長期看好但中期可能橫盤,有些股票短期看好但長線處於下跌趨勢,首先你要有個自己的操作策略,然後再決定篩選股票的標准,沒事的時候多轉轉財經類的論壇和股票網站吧

熱點內容
貨幣增強產品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16:09:47 瀏覽:162
萬集科技股票什麼時候150元 發布:2025-05-14 16:00:44 瀏覽:497
股票交易所得的錢要交稅嗎 發布:2025-05-14 15:54:23 瀏覽:59
私募股權投資到期怎麼退出 發布:2025-05-14 15:49:55 瀏覽:252
外盤股市大跌怎麼辦 發布:2025-05-14 15:42:02 瀏覽:675
房市和股市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5-14 15:41:19 瀏覽:477
期貨高於現貨價是多少 發布:2025-05-14 15:22:49 瀏覽:420
青松建化股票能退市嗎 發布:2025-05-14 15:20:33 瀏覽:126
太陽紙業股票歷史交 發布:2025-05-14 14:55:41 瀏覽:678
基金每次賣出多少份 發布:2025-05-14 14:49:11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