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市場的關系
❶ 貨幣供應量和股市之間的具體關系。請教了,謝謝
M0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
M1=M0+個人的存款
M2=M1+企業的存款
對你所說的:貨幣供應量M1M2M0之間是怎樣的比例,市場才是正常的,什麼樣的比例是不正常的呢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❷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系有哪幾種表現
您好,希望以下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系、有三種表現:
1.貨幣供給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
2.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出現的股利(即股票的名義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市,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3.貨幣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漲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
參考資料:《中小企業板上市與投資指南》
❸ 貨幣供給量對於股票市場影響有哪些
一般來說,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大,股票市場的增量資金加大,有利於推升股市行情。
❹ 請根據下圖分析貨幣供應量M1、M2同比增長率與股市(以上證指數(SSCI)為例)的關系。
一、M2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M2不僅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還代表了潛在的購買力。
從形態上看,2009年之前,M2同比增長與上證指數同比增長的關系並不明顯,尤其是在2006、2007年股市大漲之時,M2增速則是在一個窄小的區間波動。但2009年以來,二者卻顯示出較強的同向變動關系。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Grange Causality)檢驗,結果顯示M2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並不明顯,即一者的變化並沒有顯著引起另一者的變化。一般認為,這與M2相對較強的外生性有關,實際信貸數額往往在貨幣當局設定的信貸日標附近。
二、M1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等,也就是說「M1+居民儲蓄存款」約等於M2。M1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流動性較M2為高。筆者認為,M1與股價的關系較M2與股價的關系更密切。股市向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通過證券經紀商進入股市,也即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活期存款會增多,Ml增速加快。
圖形顯示,M1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有較明顯的同向變動關系,尤其是在2004年後,二者的相關系數接近0.5,若以適當方法剔除股市2007年超出常規的大漲和2009年以來Ml的超高速增長中的趨勢性和外部政策性因素,相關系數還會提高。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速變化顯著引起了M1同比增速的變化(p值為2.2%),而相反的關系並不成立。從以上結果看,筆者認為,在M1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作為原因引起M1的變動是佔主導地位的,而M1的變動引起上證指數的變動則是次要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關系呢?
三、准貨幣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M2與M1的差額即為准貨幣,主要由居民儲蓄存款構成。
圖形顯示,准貨幣與上證指數大體上呈現反向變動的趨勢:准貨幣同比增速在相對低位時,上證指數同比增速則處在上升通道中;而准貨幣增速在相對高位時,上證指數增速則在低位徘徊。筆者認為,這說明股價的變動帶動了准貨幣的變動,且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幅變動顯著引起准貨幣同比增幅的變動(p值為0.714%),而反向關系並不成立。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各個層次貨幣供應量同比增幅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對准貨幣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筆者認為,圖示的形態及其對應因果分析的結果顯示了在准貨幣和上證指數的變動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為原因,准貨幣的變動為結果,上證指數的變動向准貨幣傳導。准貨幣的變動反映了居民儲蓄存款的變動,准貨幣同比增幅擴大,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增多;而准貨幣同比增幅縮小,則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向企業活期存款轉化,也即所謂的「存款搬家」。而股市的漲跌會引起准貨幣的變動,進而引起M1與M2的相對變動,如當股價下跌時,資金會從股市轉移出去形成儲蓄存款,金融機構的活期存款增速減慢而准貨幣增速加快,高流動性貨幣(M1)增速相對於若流動性貨幣(M2)會減慢。筆者認為,對此傳導關系可做出如下結構式模型分析:股價上漲(下跌)-->准貨幣或儲蓄存款增速減慢(加快)-->金融機構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銀行信用貨幣派生能力增強(減弱)-->企業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M1同比增幅擴大(減小)。
股票價格變動是由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決定的,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政府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則對投資者的預期有著巨大影響。因此,筆者認為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關系可視為經濟政策的傳導環節的一部分,例如,政府需將貨幣政策收緊,則投資者預期股價會受到負面影響,進而引起股價的下跌,再通過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過程最終導致貨幣供應的收緊。
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收緊,導致企業資金鏈的緊張,進而影響企業未來的利潤。資產的價格是資產未來收益的折現值,投資者的預期通過一系列的傳導最終使預期成為現實,這或可稱為預期的自我實現過程。
❺ 貨幣供應量對當下股票究竟有多大影響
我們常說股票的漲跌來源於三個方面:
1、基本面 (即上市公司的業績報酬帶來的股價漲跌)
2、估值 (即估值貢獻帶來的股票漲跌。當整體市場或某隻個股被低估時,估值帶來的股價漲跌非常明顯)
3、資金面 (當資本市場有大量熱線湧入時,也會對股價有很大的影響)
4、政策面 (常體現貨幣政策方面,當降息或提供市場流動性時,對整體市場的股價有一個正向的作用)
其中的3、4都與貨幣供應量有關系。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大量的資金會首先湧入「盈利易變現的市場」, 比如股票市場。比如2008年的4萬億貨幣放水,直接帶來了2009年的小牛行情。
❻ 貨幣m0,m1.m2增速與股市有何關系
首先你要弄清楚什麼是M0.M1.M2
籠統的說:
M0=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貨幣
M1=M0+活期存款,流動性小於M1
M2=M1+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三者流動性最差。但反應貨幣供應量的大小
當M1>M2時,證明有資金向活期轉化,股市往往會變好,反之,股市變差
同樣道理,M0和M1的關系也可以這樣理解
總之,流動性越強,股市就越好,反之越差。
❼ 貨幣供給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系,有三種表現:
1.貨幣供給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
2.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即股票的名義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3.貨幣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
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多餘部分的社會購買力就會投入到股市,從而把股價抬高;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少,社會購買力降低,投資就會減少,股市陷入低迷狀態,因而股價也必定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率甚至超過了兩位數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外流,從而使股價下跌。
❽ 分析貨幣供應量的調控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機制
簡單說,從緊的貨幣政策,作用回籠貨幣,股市資金流出,熱度退去。寬松的貨幣政策,恰好相反,在銀行不會得到很好的保值(考慮通貨膨脹),銀行資金流出,宏觀上資金是流入股市的,大量理性人會選擇投資。當然調節貨幣政策的手段有很多了,比如比較猛烈的准備金,利率,公開市場操作等等。這些沒涉及問題。想進一步探討 QQ 93 488 4767
❾ 通貨膨脹與股票市場的關系
通貨膨脹對於股票市場和股票的價格具有刺激性的作用也有抑制性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多個地區的增加貨幣供應數量造成的通貨膨脹,本身股票市場是正面的刺激因素,仍是通貨膨脹的惡化帶來的金融收縮,會給股票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通常來說通貨膨脹對於股票市場的表現,第一為貨幣供應量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而為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引起社會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或以貨幣的形式表現,股利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第二種表現就是貨幣供應量持續性的正價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也是虛假性的,股票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更加傾向於將貨幣投資於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的需求量也會有所增加,從而使得股票的價格相應增加。
(9)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市場的關系擴展閱讀
在現實經濟中,產出和價格水平是一起變動的,通貨膨脹常常伴隨著有擴大的實際產出,只有在較少的一些場合中,通貨膨脹的發生伴隨著實際產出的收縮。為了獨立的考察價格變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假定實際收入是固定的,然後去研究通貨膨脹是如何影響分得收入的所有者實際得到收入的大小。
首先,通貨膨脹不利於靠固定的貨幣收入維持生活的人。對於固定收入階層來說,其收入是固定的貨幣數額,落後於上升的物價水平。其實際收入因通貨膨脹而減少,他們接受每一元收入的購買隨價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於他們的貨幣收入沒有變化,因而他們的生活水平必然相應地降低。
相反,那些靠變動收入維持生活的人,則會從通貨膨脹中得益,這些人的貨幣收入會走在價格水平和生活費用上漲之前。
其次,通貨膨脹對儲蓄者不利。隨著價格的實際上漲,存款的實際價格或購買力就會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閑置貨幣和存款在銀行的人受到嚴重的打擊。同樣,像養老金、保險金以及其他有價值的財產證券等,他們本來是作為防患未然和蓄資養老的,在通貨膨脹中,其實際價值也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