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現存弊端

股票市場現存弊端

發布時間: 2021-08-16 19:00:07

『壹』 論述題:試述股票市場投資的利弊。

利:利潤率大
弊:虧損多
制定規則 嚴格執行 總結成功 重復應用

『貳』 股票市場市場化改革的利與弊

中國的資本市場經過大的變革,取得股權結構上的突破性進展,銀行的上市問題也得到順利解決,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市場結構也發生巨大變化,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取得嬌人的成績。但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與我們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仍然還有巨大差距,下階段改革的步伐可能還要加大,完善市場功能、提高市場效率可能是下階段的工作重點,而研究這些改革所帶來的市場變化就顯得尤為迫切。 隨著特大股票的成功發行和上市,市場的規模的限制被成功突破,A股市場將容納更多的大型股票。股票將不再稀缺,這樣會導致質地不好的股票的流動性將向質地好的股票轉移,存量股票的流動性向增量優質股票轉移,非指數股的流動性向指數股轉移。投資型資金向藍籌轉移,投機型資金因為衍生工具的導入也也向藍籌聚集。由於大型股票的權重較大,大盤股票控制大盤指數的時代已經到來。另外,隨著股票數量的增加,殼資源的價值會隨之下降,香港市場垃圾股不受到重視的情況有可能會在A股市場發生。 研究股份全流通後市場環境變化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變化,將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其實中國證券市場建立時設計分置的股權結構,事實上是對融資者有利的結構,國內市場一直以來能夠維持比國外新興市場要高的價格就是佐證。雖然股改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事實上,到今天全流通的工作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起步,是留守還是逃脫的問題考驗著每一個解放了的持股者,以往只是流通股股東艱苦思考的問題,現在擺在了眾多剛解放的新富者身上。 培育市場化的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將改變市場單邊運行模式。以前並沒有建立穩定的市場機制,只有單邊運行模式,市場的波動相對較大。隨著雙向交易機制的導入,贏利模式改為雙向,市場的自動調節功能就會發揮,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將深刻改變我們的投資習慣和思維模式。雙向交易機制的建立,將加速定價的合理化進程,定價將更加准確。 多層次市場將會加速建立。這一直是國九條的目標之一,在一個成熟市場中,市場層次非常豐富,有主板市場,有創業板市場,有場外櫃台交易系統(OTCBB)市場和粉單市場(Pink Sheets)等。隨著國內多層次市場的逐漸建立,創業板有望建立,三板市場也將擴大和提高效率,股票價格在各個市場的排列會變得非常分明,價格體系的理順就成為可能,這對績差股有非常強烈的股價重新定位的要求。 提高市場效率,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將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變化。市場的效率越高,投資者和融資者的利益越趨向平衡,傾向性就越來越不明顯。而以前是價格「計劃」和節奏「計劃」的工作模式,根據市場行情的冷暖來決定發行價格和節奏,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有認識上差異的原因,但更主要是維持市場高定價的需要,維護市場高價格與高效率之間的取捨。這在前階段有其存在的強大生命力,這也是其一直沿用至今的原因。要提高效率,就要由融資者和投資者公平地自願決定而不是 「計劃」。這樣,維持市場高定價就要讓位給市場定價。而從融資者急切盼望的現狀來觀察,現在的價格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的,發行的節奏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在股票市場中能夠適應變化的投資者容易成功,下階段市場變化很值得我們思考該如何去應對,前階段是流通股股東享受了對價,下階段將是由非流通股股東享受對價的時候了。市場將進入市場化改革時代,階段性和結構性的機會要遠大於整體性的機會,故此,倉位控制才是風險控制最有效的手段。

『叄』 股票的發展存在過哪些問題

我國股市存在的問題:
1、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
(1)市場機制不成熟是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的必然原因。
(2)上市公司質量普遍不高
我國股市是國企融資需求和政府催生的產物,其融資功能受到過分關注,導致我國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
(3)幕後交易操縱股價現象嚴重
所謂幕後交易,指的是因地位或職務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內幕信息的人(即內幕人員),直接或間接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買賣,獲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或泄露該信息,使他人非法獲利的行為。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市場結構和機制尚不完善,存在大量的幕後交易問題。
(4)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
(5)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
2、股市過度投機
(1)過度投機,嚴重泡沫化現象嚴重 股市的暴漲暴跌使投機盛行,也正是由於投機,高換手率使股市經常處於嚴重超買的狀態,從而導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資風險。
(2)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交易者對股價走勢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為能減緩股價的波動。而我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不少中小投資者缺乏金融、證券方面的知識以及相應的分析、決策能力,賭博及暴富心理強,在股票交易中大多聽消息、聽股評,盲目跟風、追漲殺跌,加劇了股市的投機氣氛。
(3)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4)機構投資者為投機行為推波助瀾
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是委託基金等投資機構進行交易,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
3、監管機構不力
中國股市中的監管力度不力,表現在對上市公司的增發。
4、發行制度有弊病
現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優良的公司不多,是什麼原因 讓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垃圾公司呢,顯然是發行制度有問題。首先是對上市公司把關不嚴, 現在公司要上市只要攻關工作做得好不管什麼公司都可以。 沒有做到優生優育, 有的上市公 司上市不到一年就發生虧損,幾天股價就破發。這說明審計太馬虎。試想,如果規定一條公 司要上市需保證每年業績有10%以上增長,股價至少不得低於發行價。沒有達到處罰相關 責任人。作為上市的一個硬條件,有這樣多的垃圾公司嗎?其次就是發行方式不公平:體現 在兩個方面。
(1)發行市盈率不公平。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就是同一支股票發行都有不同。
(2)發行方法不公平。大機構資金雄厚,在場外大量申購後到二級市場欺騙中、小散戶。體 現得最充分最淋漓盡致的是中石油的發行, 同一支股票發行市盈率不同, 造成大陸上市當天 被機構拉高到48元以上,就是跌到10元以還比H股高,給中、小投資者造成了非常巨大 的損失。
(3)對大、小非的限制無方:大小非是股改留下的後遺症,股改時沒有充分想到三年就 要全流通的壓力, 以至於到現在沒有辦法限制大小非流通的局面。 特別是股市下跌時大小非 成了下跌的頭號殺手。 造成了一跌再跌的局面。 如果說原來大小非是股改時有協議沒有辦法 可以理解, 哪么新股發行中的大、 小非問題就是太不應該, 原來的大小非在開弓沒有回頭箭,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基礎上才解決掉,居然新股發行還存在大、小非。現在新增加的大小非 問題已經更嚴重地影響到了股市的健康。實在是到了應該徹底改革一下的時候了。

『肆』 股票存在利弊

利弊?對於不想學習的人來說,沒有利,只有弊,因為不確定的東西太多,人又極容易功利,變得很貪,變成賭,賭你說有什麼利弊

『伍』 證券市場的利弊

在過去十多年裡,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國企改革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它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寶貴的資金,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它促進和初步實現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原有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上市的改制過程,轉變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營高效的上市公司。同時,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實踐中起到了先導和示範作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為我國國有企業的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橋梁。一方面,企業上市的過程就是資源配置的過程。十多年來,一大批國家重點和鼓勵發展的、對產業升級換代有重要作用的國有企業成為優先扶持上市的對象,並成功地發行上市,充分發揮了證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證券交易市場上,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率高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企業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上的兼並重組活動也日趨活躍和規范,使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優勢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批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通過證券市場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1000多家上市公司不僅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更在向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不斷加速前進。同時,在中國這一高儲蓄的國家,證券市場在引導資金從消費成為企業的投資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加快了我國的資本積累速度。

第三,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有效地減輕了我國國有銀行的借貸壓力和經營風險。國有企業在"撥改貸"改革過程中,不少呆帳壞帳沉澱在國有銀行,加劇了銀行的經營風險。發展證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化解了銀行系統的風險。據統計,境內股票融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已經從1992年的0.62%增加到2001年的4.25%。境內股票籌資占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率從1993年的5.70%提高到18.43%。

與此同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證券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伴隨著市場的發展,一大批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市場中介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並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它們創造的價值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的新興力量。

回眸過去,證券市場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成為我國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市場組織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放眼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大膽開拓,進一步推進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
證券市場是有價證券發行和流通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總稱。開放與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對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起步較晚,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我國資本市場在短短十幾年,達到了許多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實現的規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自身功能的發揮,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證券市場的規模太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比其他發達國家低得多,目前我國股市投資者也較少,我國股市總值佔GDP的比重也很低。由此可見,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容易被莊家控盤,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二):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
(三):市場分割,整體性差。由於市場分割過於細,導致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受到限制,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四):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近年來中國的市場中介機構得到了發展但是和國外的同類型機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也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功能缺陷。這些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的企業重組活動的展開。
(五):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陸』 股票投資的弊端

上手太簡單,掙錢太不易,人人皆可進場,可能賺錢出來的不多。就好比人人都會放槍,可成長為蘭博的很少。

『柒』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是進入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不夠正確,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場看作是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一種辦法,而不是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優質企業、最有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渠道。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去包裝、化裝上市,去欺騙投資者。以解困、扶貧為上市目的。這種思路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是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股票市場固然應當考慮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當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市場化制度建設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結果重新回歸政策市,最終還是不利於更多的實體經濟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格遵照法律規定,保證公開公正,保護公平交易,促進資金融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而不是保護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因為最終只有投資者信得過,對市場又信心,認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資者才會去買股票。第二是信息公開不夠,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當前,加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制度化建設及其貫徹實施,對於增強信心、提振股市至關重要。《證券法》規定的「三公」原則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市場存在的「三不公」(公開、公平、公正)問題嚴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內幕交易、操縱股市、黑庄操作、買賣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莊家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帳號坐莊炒股都禁不了。針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嚴肅、信息披露不主動等問題,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四是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五是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股市監督隊伍。第三是證監會現在的定位,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還要正確定位監管機構的職責。證監會現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場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現在證監會本身。證監會本來的功能是監督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對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證監會的唯一、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保護外部投資者,保護外部投資者不受內部投資者、不受企業經理的欺騙。但是我們國家的證監會的職能是審核公司上市,幫助國有企業解困。發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實名審核制,審核制實質仍然是審批制,要明確監管單位不是審批單位,是維護市場穩定的機構。准確定位以後,還需要嚴格執法,完善監管,公正監管,以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第四是投資的質量,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投資的質量高低,是看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承擔風險。如果投資者用自己的錢投資,自己承擔風險,也享有權利的話,風險與權利一致,就是高質量的投資。相反,如果完全用別人的錢投資,虧了是人家的,贏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質量的投資。在我們國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著低質量的投資者。低質量的投資者只負盈不負虧,必然對股市形成一種高估的壓力。為此,必須改革發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不健全,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股市的風險。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實際上控制權仍在國家手裡,形式上有一個董事會,但實際上董事會、總經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會很難起很大作用,因為是國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業國有資產法》施行以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以後,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望情況有所變化。第五是對中小股東保護乏力。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得越好,股票市場越健全,人們就越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股票股市就越活躍。目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較差。在保護弱小的外部投資者方面,一是對企業關聯交易作出限制。當控股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要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作出限制,辦法是關聯交易原則上由企業的中小股東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濟方面,建議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引入集團訴訟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薦人在企業不景氣時的高額薪酬。四是投資基金的收益應當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不是現在的旱澇保收。第六是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於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歷史短,對信用的認識膚淺,因此在信用體制的建設上步履緩慢。建立股市信用的關鍵在於信息流通暢快,信息披露的內容全面、真實、准確。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不夠及時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時,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穩定股價不公開發布此種信息,但該信息卻又在私下裡傳播,形成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夥同中介機構作假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道路轉軌國家的通病。在股市發展初期,由於股票發行少,而購買者眾多,炒作和投機盛行,導致股價不斷上揚,形成表面繁榮,此時人們不大關註上市公司的信用。而當泡泡沫破滅後,人們才認識到信用的重要。現在我國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們應亡羊補牢。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主體,一是上市公司——資合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公司信譽,一是作為投資者的股民,其賴以投資的前提是信心。信譽和信心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但是現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視信譽,少數政府部門不講信譽,上市公司不重視信譽,有的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不重視信譽,證券公司在幫助企業包裝,會計事務所在幫助企業做假帳。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國家接二連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況下遲遲不能恢復。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也與有關法法規不夠完善有關,譬如欠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為了解決信譽信心問題,必須依法追究股票欺詐者的民事責任以及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比兩市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大小非的問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滬深股市的供求關系,而且改變了市場的估值體系。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市場信心和流動性都是致命的威脅。第八是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機制不足。建議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一個工具,有助於化解股市恐慌性拋售和非理性的過熱等股市自身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資者傳達政府明確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信號。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曾經使用並建立了股市平準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設落後。市場經濟是自治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股市制度屬於市場經濟的內容,其也必然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我國,證券立法、執法和守法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對來說,立法和執法存在的問題更多。證監會制定的規范很多,但在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中卻輕描淡寫,甚至是於法無據。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人們也往往不知這里的構成犯罪是依據《刑法》的哪一條。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沒有相應的罪名。在執法中更是軟弱無力,沒有有效的防範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缺乏監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須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設,嚴格行政和法律的監管。比如,嚴查違規資金和不法坐莊,加強國資國企的輿論監督,堅決打擊內幕交易、證券欺詐、權錢交易、操縱股價以及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勾結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第十是新聞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尚需進一步發揮。

『捌』 中國股票市場的弊端究竟有那些如何凈化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環境

上市公司的虛假信息、證券公司配合作假、機構主力的惡意炒作、廣大散戶基本投機知識缺乏、監管機構管理不到位
凈化環境不是一個部委一級的機構可以做到的,上述的問題中有一些都是部委以上的組織操作的,想管?就好比讓一個少將去管一些中將以上軍官的事情,根本管不了!

『玖』 股票市場的利與弊

美國人投資華爾街股市不單是為賺錢,而是刺激;我們中國人當然是利益驅使.

『拾』 股票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股市中的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股們應該具備風險意識,時時刻刻保持惕。當然,也不要畏懼風險,畢竟它是可以防範和控制的。應對風險的第一步是認識風險、了解風險。總體來說,股票市場上存在著三類風險:

第一類是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論是在成熟的股票市場,還是在新興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都總在頻繁波動,這是股市的基本特徵,不可避免。美國股市曾經遭遇「黑色星期一」。我國股市遭遇過幾次持續幾年的熊市,許多高位買進的投資者深受長期被套的煎熬。

第二類是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密切相關,而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總有些不確定性。在我國,每年有許多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出現虧損,這些公司公布業績後,股票價格隨後就下跌。

第三類是策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出台或調整一些直接與股市相關的法規、策,對股市會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巨大波動。有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一些經濟調整策,雖然不是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但也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如利率的調整、匯率體制改革、產業策或區域發展策的變化等。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熱點內容
航天科技股票開盤怎樣 發布:2025-05-08 19:02:58 瀏覽:116
基金的高級策略是什麼 發布:2025-05-08 18:36:07 瀏覽:4
蘋果手機一般用什麼炒股軟體 發布:2025-05-08 18:09:04 瀏覽:458
深圳股權分配如何做 發布:2025-05-08 17:30:40 瀏覽:907
股市有什麼可以投資的 發布:2025-05-08 17:12:11 瀏覽:970
華體科技股票診斷 發布:2025-05-08 17:05:38 瀏覽:609
漸凍人如何獲得基金資助 發布:2025-05-08 16:59:25 瀏覽:182
股市紅線代表什麼線 發布:2025-05-08 16:54:51 瀏覽:1000
股市裡的渣男怎麼樣 發布:2025-05-08 16:54:49 瀏覽:982
電腦板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發布:2025-05-08 16:37:4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