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貓眼娛樂股票市值

貓眼娛樂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8-17 00:36:03

A. 張子楓成人禮,4天票房大賣4.2億,是否能超過李煥英呢

整體看來,電影票房或是能夠 的,可是要超出你好李煥英,或是有一定的難度系數的。

點評

總地而言,小故事的取樣很真正(那又如何,這些年各種各樣家庭倫理狗血劇翻來翻去拍,主題也只是是貴在真實、早已不新奇了),可是小故事的發展趨勢卻極為生澀。知名演員好像是電影導演的提線木偶,更別說六歲的小孩子的一系列主要表現,好像便是電影導演搶了那麼一個小孩的人體在念經典台詞。女主角應對著本就真情破裂(自小責罵的爸、身背自身改高考填報志願、高校以後就沒花過一分錢)的家庭關系、一年沒見過幾塊壓根沒有感情基礎乃至說生疏的六歲弟弟,許多個人行為壓根不符合常情。若不是我和女友都並不是獨生子,大家差點兒就信了;若不是我和女友全是臨床醫學,大家差點兒就買賬了。

結果算作電影導演讓步了一些,但是從電影票房上看,這類讓步是對的。我認為大夥兒沒必要由於這一結果吵,大夥兒你情我願。一般觀眾為電影里姑姑的小故事同理心而流淚,被親姐姐和弟弟的情感而觸動。有人人平等需求的觀眾也應當毫無疑問電影能這般粗俗立即的揭秘社會發展對女性的岐視和榨取狀況。還從來沒有文藝創作能立即更改實際的,實際必須實踐活動來更改。電影沒有逆時代潮流,只是開放式結局,盡管那樣不足完全,可是變質不便是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質量互變規律嘛?其次,退一步說,這一部電影如今早已有五億電影票房,並且異議這么大,不恰好讓大量人掌握女性存活窘境,喚起女性單獨觀念覺醒嘛?就算只由於這,大家也該對電影持積極心態。

B. 貓眼屬於阿里還是騰訊

貓眼電影是美團旗下的,是一家集媒體內容、在線購票、用戶互動社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服務的一站式電影互聯網平台。

截止2021年3月,貓眼占網路購票70%的市場份額,每三張電影票就有一張出自貓眼電影,是影迷下載量較多、使用率較高的電影應用軟體。同時,貓眼電影為合作影院和電影製片發行方提供覆蓋海量電影消費者的精準營銷方案,助力影片票房。

(2)貓眼娛樂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電影概念股午後走高,截至2021年3月16日,貓眼娛樂(01896)漲5.32%,報14.64港元;阿里影業(01060)漲4%,報1.04港元;歡喜傳媒(01003)漲1.77%,報2.3港元。

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劇院等演出場所、上網服務場所、娛樂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確,疫情低風險地區,對劇院等演出場所、上網服務場所、娛樂場所接待消費者人數比例不再做統一限制,由各省(區、市)黨委、政府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自行掌握。

C. 北京文化35億票房只能分6500萬元,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每一部電影背後都不止一家企業等待分成,復雜的電影產業鏈會將簡單的票房數據分割得“面目全非”。在國內電影行業中,電影產業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出品製作、營銷發行、院線排片、影院放映等幾個大環節。

這部陳思誠自導自演的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背後投資方新麗傳媒與當時的樂視網從中獲益不少,萬達也嘗到甜頭。後來陳思誠成立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騁亞影視),萬達全資持股。此後,陳思成的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和唐探系列1、2為萬達影視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仍擋不住游戲、並購等帶來的虧損。

同樣亟需爆款“救命”的還有深陷困境的北京文化。相比已經IP化的唐探系列,賈玲這場“驚艷”的“處女作”對北京文化可能只算一個“意外”。有報道稱,該片最初本為恆騰網路子公司儒意影業獨家投資,北京文化後續獲得大比例份額轉讓,而在口碑反轉之前,市場對其票房預期在18億元左右。

除北京文化、儒意影業之外,《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還有天津貓眼傳媒、阿里影業、新麗傳媒,以及賈玲旗下的大碗娛樂等5家企業,聯合出品方更是多達17家,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北京文化雖也參與該片發行但並不在4家主發行方之列。

對於這塊蛋糕北京文化能分多少,市場頗為期待。2月18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時,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元至6500萬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該影片其他收入因還在上映中暫無法估計。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也坐實了北京文化保底發行的傳言,公司稱已經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這也意味著,該片票房收入超過15億的部分對北京文化已經影響不大。

2月19日,不少影視股出現回調,北京文化漲停開盤後很快開板,股價全天窄幅震盪,最終收漲7.36%,股價報6.71元/股,總市值48.04億元。

D. 華誼兄弟遇挑戰市值創5年新低嗎

從「去電影化」到重歸電影,創業板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這家公司最新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8月27日,華誼兄弟有超過2.9億股的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0.49%。

此次解禁的限售股,是2015年8月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到期後的解禁股,發行對象為阿里創投、平安資管、騰訊計算機、中信建投。其中,阿里創投認購6200萬股、平安資管認購2749萬股、騰訊計算機認購5176萬股、中信建投認購431萬股,認購價為24.7 3元/股。

這一股價按照轉股後的比例計算,為12.24元/股。與8月24日收盤價5.67元/股計算,跌幅超過了53%。換言之,阿里、平安以及騰訊的賬面浮虧,均超過了3.6億元。其中,阿里創投賬面浮虧超過8.2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該解禁或許會成為壓垮華誼兄弟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6月1日以來,受多方因素影響,華誼兄弟的股價已經跌去30%。截至8月24日,市值僅為156億元,為光線傳媒)的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華誼兄弟剛剛發布了數據看起來不錯的半年報。這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77%;凈利潤實現2.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實現2.52億元,同比增長151%。

在這一年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的時候,王中軍在大會上提出了華誼的下一個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這個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意思,後來被無限放大成為了「華誼不拍電影」的解讀,一時間讓其創業板影視公司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界的解讀不是空穴來風。那段時間,華誼電影片單零零散散,拿得出手的確實沒有幾部電影。

梳理2011年至2017年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不難發現2014年是華誼電影的分水嶺。梳理了自2011年以來,所有華誼兄弟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以進入當年票房前十名為標准,評價華誼電影的業內地位。

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

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華誼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進入前十名的幾率非常高。2011年的《建黨偉業》,以4.08億元成為當年第五名;2012年的《畫皮2》《十二生肖》的票房都超過了5億元,躋身當年票房前十名;2013年更是出現了《西遊降魔篇》《私人定製》《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三部電影,其中《西遊降魔篇》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過去的發行業務,主要由發行團隊選擇物料後進行投放,其中對於檔期的選擇主要依賴的是經驗。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出現,卻為發行提供了數據上的保證。舉例而言,互聯網平台擁有海量的數據,包括評分數據、觀眾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大數據。這些都能為影視娛樂行業提供更多數據化參考依據。

以貓眼數據舉例,在2億數據支持的大數據體系下,發行業務已經不單單依靠物料,而更多的是預見性參與到前期話題的製造以及預熱。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根據數據模型指出,映前熱度和映後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目前貓眼「想看數」已經成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

貓眼娛樂只是變革中的一個縮影。反觀華誼兄弟,在互聯網浪潮的席捲之下,並沒有出現相應的對策,依然依靠兄弟之間互相綁定的「江湖」做法,意圖重登巔峰。但是市場邏輯,已然發生變化。

從財務數據上看,華誼兄弟對於馮小剛的依賴性並沒有減弱。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東陽美拉作為華誼兄弟的子公司,披露的全年利潤為1.17億元。這一數字佔2017年華誼兄弟8.28億凈利潤的比例為7%。但還要考慮到,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項目中,有不少是通過馮小剛的經典作品作為主題授權的,比如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中的《集結號》《非誠勿擾》主題區,以及整個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從2018年上半年年報來看,新興板塊分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的比重與日俱增。數據顯示,影視娛樂占公司營收比重高達92.47%,實現營收19.63億元,為營收重點。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佔比6.69%,實現營收1.42億元;互聯網娛樂佔比1.53%,實現營收3247.5萬元。

自2016年以來,華誼兄弟對於品牌授權以及實景娛樂的關注與日俱增。根據好萊塢成熟市場的經驗,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的合理開發,有機會成為影視公司更加穩定且充裕的資金來源。但寄予厚望的實景娛樂板塊到底能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大利潤呢?

目前,華誼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聯營企業中,涉及實景娛樂產業的資產有三家,分別是華誼兄弟(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文化旅遊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以及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其中,天津實景娛樂公是華誼兄弟集團內負責實景娛樂板塊的主體公司。至於海南和蘇州的兩家公司,則是負責當地項目運營的項目公司。

天津實景娛樂公司作為實景娛樂板塊的運營主體,主要通過參股項目公司方式參與影城的運營建設。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並表子公司,華誼兄弟持有其54%的股權。

2017年1月起,天津實景娛樂公司陸續參與投資了華誼兄弟(長沙)電影文化城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涼山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有限公司、南京華誼上秦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武漢恆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五家當地項目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別在1%至10%不等。可以發現,華誼兄弟參與設立的各地影城,主要的合作方均為當地的旅遊開發或者房地產企業。

截至2018年6月30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實現收入4959億元,盈利2117萬元。而另兩家聯營企業尚處於虧損狀態。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實現收入1.87億元,凈利潤虧損9383萬元。

2018年7月23日開業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是華誼兄弟的一大殺手鐧。據了解,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投資額超過35億元。但是其盈利,靠的卻是位於蘇州華誼電影世界7公里之外的華誼兄弟藝術家村。

對於收入的來源,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員對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品牌娛樂授權帶來的收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成立的項目公司,在成立之後需要向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繳納一部分的品牌授權費。公司投資的影視小鎮雖然還沒有開業,但是依然構成了前期的收入和利潤。而一旦開業,會就持股比例進行分紅,華誼兄弟也以此來獲得收入。「

但是,多數市場人士目前對於實景娛樂還處於前期的觀望態度。

一位私募合夥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並不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影視小鎮們未來能給整個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上的幫助。如果公司主業是內容的製作發行,那小鎮的投資回報相比來說時間會比較長,到底能帶來多少IP的互動收益,真的需要市場檢驗。」

二級市場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持續走低。截至8月24日,華誼兄弟股價報收5.67元/股,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華誼股價的大幅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於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擔憂。

根據Wind數據,自2017年以來,王忠軍(王中軍)和王忠磊(王中磊)兄弟二人,累計質押股份約130筆,截至6月19日,其中的30筆尚未解除質押。合計質押股數約為6.7億股,占總股本的約25%。華誼兄弟日前的公告也顯示,目前王忠軍持股比例22.07%,其中質押19.86%,質押率90%;王忠磊持股比例6.19%,質押5.15%,質押率83%。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表示,華誼兄弟股價走低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大環境的因素。按照目前華誼兄弟的股價,限售股解禁後,股價很可能以陰跌為主。短期來看,傳媒股大幅反彈可能性比較低。

E. 在電影投資中比較火的公司是哪家公司

在電影投資中比較火的公司有:

1、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

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2、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光線傳媒成立於1998年,經過21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光線通過持續的改進和創新,始終領導行業潮流,光線引人注目的E標已經成為娛樂界著名標志之一。

3、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

4、貓眼娛樂:

貓眼娛樂,前身為美團網於2012年成立的娛樂部門,開展在線電影票務業務。2015年5月,貓眼成立獨立法人實體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於2016年開始作為電影主控發行方開展業務,並開始從事其他娛樂業務2018年9月3日,貓眼娛樂遞交招股書,將赴港上市。2019年2月4日,貓眼娛樂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6月17日起,正式獲納入恆生港股通指數。

5、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博納影業集團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影業公司,已完成私有化,正大踏步回歸祖國。作為中國民營電影企業旗幟性代表,成立十八年來,博納影業集團以「規模化生產,前瞻性布局,深耕式經營」三大特點,在華語影壇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F. 貓眼娛樂校園大使的推薦碼是多少

他這個校園大使的推薦碼的話是不妥的,你可以拿工時經營部推推一下

G. 在貓眼娛樂購買的演唱會門票可以退票嗎

在訂單中有退票的入口就能退,沒有就不能退

H.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I. 貓眼娛樂因虛假宣傳被行政處罰,它們虛假宣傳什麼了

貓眼娛樂虛假宣傳了他們的商品,利用一些廣告以及其他的方法在網路媒體上虛假宣傳他們的商品。貓眼娛樂作為一個娛樂企業,其公認度是很強的。但卻被發現在網路上利用一些媒體資源虛假的宣傳了自己的商品信息,這對於自身在娛樂圈中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而貓眼娛樂在網路上也是一個比較正規的提供娛樂服務的一個平台,也有和其他的相關網路媒體平台進行合作。我們經常會在美團上面也看到貓眼電影等一些娛樂服務的平台,對於它的使用過程中有些人覺得好,有些覺得不好的,都有自身的原因。而在另外一個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貓眼娛樂在一些事情上的確做得不好,並且也有濫用職權的行為。而虛假宣傳自己的商品,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欺騙的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是理所應當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房地產是貨幣對沖 發布:2025-05-09 07:10:56 瀏覽:102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股票有那些 發布:2025-05-09 07:10:55 瀏覽:55
理財課怎麼賣 發布:2025-05-09 07:05:11 瀏覽:278
股權轉讓一人不配合簽字怎麼辦 發布:2025-05-09 06:53:25 瀏覽:220
獨角獸股票佳都科技 發布:2025-05-09 06:49:05 瀏覽:141
這次期貨原油負數做空頭的賺多少 發布:2025-05-09 06:40:29 瀏覽:142
中天科技股票2019年報 發布:2025-05-09 06:05:24 瀏覽:224
未來金融科技集團股票分析 發布:2025-05-09 05:53:35 瀏覽:368
gbc理財能賺多少 發布:2025-05-09 05:45:31 瀏覽:511
木頭類似股票交易 發布:2025-05-09 05:45:31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