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風險分擔機制
① 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比例如何計算
系統性風險可以用貝塔系數來衡量。
系統性風險即市場風險,即指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系統性風險可以用貝塔系數來衡量。
β系數也稱為貝塔系數(Beta coefficient),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個別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對於整個股市的價格波動情況。β系數是一種評估證券系統性風險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種證券或一個投資證券組合相對總體市場的波動性,在股票、基金等投資術語中常見。
貝塔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ρam為證券a與市場的相關系數;σa為證券a的標准差;σm為市場的標准差。
② 什麼叫股票市場風險
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股票反而跌進票面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面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③ 股票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股票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有:
掌握各種股票信息
信息對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氣對於人一般,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是投資成功的法寶。掌握信息的關鍵在於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涉及到股市的信息范圍很廣,有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宏觀信息(如總體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狀況信息)和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微觀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信息、股市交易與價格信息、證券管理信息等)。投資者可以針對自己的投資目的或風險控制目標,有選擇地收集各種信息,收集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媒體、企業正式發布的各種資料、交易所信息網路、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專業書籍等;收集到各種信息以後,投資者還應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斷信息的准確性以及可能對股市產生的影響;最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在這過程中,信息的准確與否十分重要,否則不僅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上海股市中出現過的「廣華事件」就是由於我國一家權威證券報紙刊登不準確消息,誤導投資者造成的。
培養市場感覺
所謂「市場感覺」是指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上影響價格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確判斷這些因素變動方向的「靈感」。市場感覺好的人,善於抓住戰機,從市場上每一細小的變化中揣摩價格趨勢變動的信號,或盈利,或停損;市場感覺不好的人,機會擺在眼前,也可能熟視無睹,任其溜掉,甚至於因此而蒙受經濟損失。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感覺。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逐步積累經驗並加以靈活運用,同時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投資模擬試驗,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④ 股票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股市中的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股們應該具備風險意識,時時刻刻保持惕。當然,也不要畏懼風險,畢竟它是可以防範和控制的。應對風險的第一步是認識風險、了解風險。總體來說,股票市場上存在著三類風險:
第一類是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論是在成熟的股票市場,還是在新興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都總在頻繁波動,這是股市的基本特徵,不可避免。美國股市曾經遭遇「黑色星期一」。我國股市遭遇過幾次持續幾年的熊市,許多高位買進的投資者深受長期被套的煎熬。
第二類是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密切相關,而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總有些不確定性。在我國,每年有許多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出現虧損,這些公司公布業績後,股票價格隨後就下跌。
第三類是策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出台或調整一些直接與股市相關的法規、策,對股市會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巨大波動。有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一些經濟調整策,雖然不是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但也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如利率的調整、匯率體制改革、產業策或區域發展策的變化等。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⑤ 股票要承擔怎樣的風險
控好倉位,關注財經
⑥ 風險分擔的分類
創業資本的非流動性與高增長性、信息的高度非對稱性導致了創業投資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高度的風險,那麼創業企業作為創業投資中主要的風險源和收益來源,對投資者而言,需要風險分擔,風險分擔類型如下:
(1) 投資者之間的風險分擔
一般而言創業投資基金適合用私募方式向具有較強風險鑒別能力與承受能力且具有耐性的富有個人與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眾多的富有個人或家庭和機構投資者構成了創業資本的主要來源,基金來源相對分散使分配到各個投資者主體的資本數量與比例就比較小,從而承擔的風險就相對較小,這樣就在創業投資資本的來源上實現風險的第一次分擔。
(2)投資者與創業投資家之間的風險分擔
創業企業是主要的風險源和收益來源,對投資者而言,需要尋找一個可以分擔和轉化風險的組織,即由創業投資公司來承擔此功能,在此條件下,形成了委託代理關系。
(3)創業投資家內部的風險分擔
對於有限合夥基金來說,普通合夥人之間、普通合夥人與優秀的管理人員之間形成了風險分擔的機制;對於公司制來說,風險分擔類型有,基金經理與優秀員工的風險分擔、基金與創業投資顧問企業之間的風險分擔等。
(4)創業投資公司之間的風險分擔
在實際中,創業投資公司通常採用聯合投資的策略,即聯合其它創業投資基金共同對某一創業企業進行投資,這樣就實現了風險在創業投資公司之間的分擔。
(5)創業投資家與創業企業家之間的風險分擔
創業投資家不僅僅投入創業資本,而且投入管理增值服務,通過自己獨特眼光尋找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創業企業,主動出擊,主動承擔和控制創業企業的高風險,從而獲得相應的收益,通過合理的契約制度安排很好的解決與創業企業間的風險分擔問題。
(6)創業企業家內部的風險分擔
正如Gomez-Mejza(1994)指出,受到股權激勵同時又承擔更多風險的CEO和高層管理團隊也願意在企業更低層次的員工范圍內採用象創業投資家對自己那樣的補償體系,根據相關的績效指標,對高低層次的員工進行激勵約束、監督,從而實現了創業企業內部各層次員工的風險分擔。
(7)創業與企業之間的風險分擔
由於創業投資的本質是為了讓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創業企業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所獲得的高資本增值收益。而且創業項目投資的成功率平均只有30%左右,所以創業投資畢竟不同於僅僅投資於幾個公司,以長期控股並獲得產業利潤為目的的投資控股公司,因而在創業企業之間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分擔風險。
(8)外部機構與各創業投資主體之間的風險分擔
由於創業投資中的高度不確定性,創業投資家將資金以一定的方式投入到創業企業中去,一般都要採取貸款擔保、貸款貼息、補償金和政府補貼等形式減少投資中發生的損失、鼓勵創業投資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⑦ 股票市場上是如何做對沖的
股票市場上是如何做對沖的? 說到股票和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機制,首先要了解股票和期貨的區別。就我個人的理解,股票在分散經營風險分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當它上漲時,每個人都一起賺錢。操作不好,股價下跌,大家一起賠錢。
套利是不同的。不同目標的周期是同步的。交易的依據是不同標的之間的價格差異的變化。特點是開倉和平倉同時進行,以標的價差的變化作為利潤來源;而對沖的目的也不同。目前更多是為了穩定價格。例如,一家公司有一個從接到訂單到采購原材料再到交付成品的流程。對公司而言,訂單確認的那一刻,銷售價格已經確定,原材料成本價格在生產周期內波動。如果價格大幅波動,則可能由盈轉虧。因此,該公司有通過套期保值來對沖風險的需要。
⑧ 股票市場中什麼叫做空機制,什麼叫做多機制
中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是單邊市場,做多才能賺錢。也就是說只有漲時才能參與,跌時不能參與。因此如果是空頭,就無法賺錢,只能離場,否則如果參與空頭市場,就必定賠錢,所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中國股市的特徵,只有學會空倉,才是成熟的中國股民。
在中國股市做空你必須持有某隻股票,如果你判斷該股會下跌,就賣出股票,在低位時再買入,如果該股沒有上漲,則你無法賺錢,所以,在中國股市的做空方法,不一定能有收益,只能看成是一種避免損失的方法。因此,在做空時,高位賣出,不一定要低位買入,應該說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空。
國際上的做空方式,不必持有該股,如果判斷該股會下跌,你可以先賣出該股,然後在低位必須買入同樣數量的該股,這樣你就賺取了差價,從而盈利,如果該股沒有下跌,而是上漲,你也必須在高位買入該股,這樣你就賠錢了。
由此可見,中國的做空是規避風險、保存戰果的方法,而不是賺錢的方法。
⑨ 論述股票投資的風險表現以及風險分散機制
股票投資風險的控制
股票投資風險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即它的存在是客觀的、絕對的,又是主觀的、相對的;它既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又是可以控制的。投資者對股票風險的控制就是針對風險的這兩重性,運用一系列投資策略和技術手段把承受風險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樓主可以使用微量網的股票策略進行投資,策略具有自動止損功能
⑩ 股票投資風險的基本原則
你好,股票投資風險的基本原則:
1、迴避風險
所謂迴避風險是指事先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斷風險產生的條迴避風險 件和因素,在經濟活動中設法避開它或改變行為的方向。在股票投資中的具體做法是:放棄對風險性較大的股票的投資,轉而投資其他金融資產或不動產,或改變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做法,求助於共同基金,間接進入市場等等。相對來說,迴避風險原則是一種比較消極和保守的控制風險的原則。
2、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原則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輕可能承受的經濟損失。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已經了解到投資於股票有風險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棄股票投資動機;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努力抑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削弱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獲得較豐厚的風險投資收益。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進取性的、積極的風險控制原則。
3、留置風險
這是指在風險已經發生或已經知道風險無法避免和轉移的情況下,正視現
共擔風險 實,從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出發,將風險承受下來,並設法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確定承受風險的度,在股價下跌,自己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割肉斬倉"、"停損",自我調整。
4、共擔風險
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藉助於各種形式的投資群體合夥參與股票投資,以共同分擔投資風險。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風險控制原則。它使投資者承受風險的壓力減弱了,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也少了,遵循這種原則的投資者一般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