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值錢在哪裡
❶ 股票的錢 都去哪裡了
給你講個故事,你就明白股市大概的運作和蒸發的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 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 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 不是這樣?在市盈率高企,資產又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市盈率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❷ 股票炒起來錢哪去了
投資者經常會看到一些消息說,某某股票大跌,市值蒸發多少億元,實際上股市蒸發的錢都被平攤走了。在股票跌的過程中,有人高位買進低位賣出,有人中位買進中低位賣出,這個過程就是股市蒸發的錢被平攤的過程。這部分錢一般進入了上市股東、少部分散戶、證券管理商等手裡。
股票屬於虛擬資本,股價對應的就是價值,也就是股票值多少錢,但股價並不完全等同於真實資本。比如股價值1個億,並不代表股市裡的流動資金也是1個億。因此,股市蒸發的也是虛擬資本,是指股票的價值縮水了。
❸ 請問股票里的錢去了哪裡了
公司發行股票時,錢到了公司手裡,然後股票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錢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運動,買者將錢給了賣者,並沒有給公司。
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3)股票市值錢在哪裡擴展閱讀
市場的穩定與否跟場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約機制是否健全有密切關系。從宏觀的角度講,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斷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市場方向的依據。
而且,無論中外的股市,總是走著螺旋式攀升軌跡向前發展,以波浪形態來講,盡管浪型由諸多起伏組成,但將周期拉長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時便不難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與之對應的是所謂「谷底」也將隨之抬高,投資者可以看看滬市自開市以來K線圖便看一目瞭然。
或者看看周邊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灣股市等等。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投資者投資股市即便尚不精熟於各種投資獲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對股市以及影響股價的諸多因素有個基本了解,然後慢慢學會綜合所有已知的知識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
❹ 股市裡的市值是算出來的,還是在哪裡可以看到,還是指什麼
股市市值算出來的,在證券公司軟體看的,這些只是參考!
❺ 股票中市值增發的錢去了哪裡
公司增發股票所融資金計入了公司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中,對應地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會以貨幣資金、銀行存款等存在。
簡單地說,投資者通過增發將資金投入到公司,公司利用增發所融的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購買固定資產或者投入到特定項目中。
❻ 股票市場的錢都去了哪裡
股市的暴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受益者。但是對於一個零和游戲的股票市場而言,股市一旦暴跌那就意味著市值的整體減少,減少市值的部分就相當於消失不見了,損失慘重就是這些持股人了。
❼ 股票市值蒸發錢到哪裡去了
股票中的所謂的金錢不是蒸發了,而是壓根就沒存在過!
舉例說明,一個老闆收購大米然後賣大米,經營的非常好,一年可以賣大約200萬斤大米,幾乎壟斷了市場的大米。
這時他想了一個更好的發財辦法,發行「大米提貨券」,也就是現在你用錢買到的是「大米提貨券」,然後用「大米提貨券」去提真實的大米。但是大米的存儲比較麻煩而且需要花錢,而你手裡握著「大米提貨券」可以隨時提到大米,而不用考慮大米的存儲問題。
而這時市場上用交易「大米提貨券」來代替交易真實的大米!大米的價格漲跌,直接影響著「大米提貨券」的漲跌!
大米老闆發現,市場上有大量的「大米提貨券」在互相交易而不提取真實的大米,所以他就大量發放「大米提貨券」。本來他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他發放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只要他能穩定米價,穩定壟斷的大米市場,「大米提貨券」就能繼續流通!讓他賺到大錢!!!
×××××××××××××××××××××××××××××××××××
假設現在米價是1元/斤,他發放的1200萬斤「大米提貨券」就是1200萬元,而他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所以市場上有10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是紙上富貴!
如果趕上社會動盪、災年,老百姓急需大米,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市場上流通著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所以不是每張券都能提取到真實的大米,所以「大米提貨券」會馬上貶值!
真實的大米可能因短缺會漲到1.5元/斤,可「大米提貨券」會繼續下跌,100斤的「大米提貨券」可能會跌倒50元或更低!
×××××××××××××××××××××××××××××××××××
所以股票代表是市值其實不是貨幣,更不是真實的購買能力,而僅僅是人們的心裡的預期,完全是紙上富貴!!!!!!!!!!!!!!!!!!!!
那麼股市大跌,誰從中賺到了錢??
1-券商(收取交易費,只賺不賠)
2-政府(稅收)
3-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4-內幕消息掌握者
5-快進快出的游資
6-極個別散戶
❽ 股票的市值可以在哪裡看到
對於我們自身來說,通常在購買股票的時候也會去想要看一下這只股票的市值。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市值來說就是市場的價值,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對於市場的價值是需要通過價格來計算出它的總價值。對於這樣的一些股票來說,它的發行價格和買賣價格都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也需要去了解某一個時刻,計算出來的一個股票的市值總和,這也是會影響到這個股票的市值。
還有就是對於這樣的一個市值的倍數,我們也可以發現,分子和分母都需要除以一個公約數。對於這樣的一個數值仍然相等的時候,就是理解股票的指數,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表達式也是有著一個宏觀的看法的。
❾ 股市市值蒸發錢到哪裡去了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問過別人;
其實是這樣的:假如你買了一輛車10萬元,5萬元賣給了A某,A某又3萬元賣給了B某,而那7萬元得差值不是誰賺走了,而是貶值了,也就是他在那個時間只值那麼多錢了。只不過那是股票不是車,道理是一樣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❿ 股票的錢去哪了
仁兄 很簡單的 你說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買賣互相的。 沒有人買你賣誰 沒人賣你買誰
你賣股票 我買股票 我給你錢 你給我票 你拿票沒人要 那他還是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