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股票市場
⑴ 還有哪些發展中國家有股票市場
亞洲
中國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上海金屬交易所
香港
香港交易所(SEHK)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HKEx)
台灣
台灣證券交易所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證券交易所(JSX)
泗水證券交易所(SSX)[1]
雅加達期貨交易所(JFX)[2]
Jakarta Islamic Index (JII)
德黑蘭證券交易所(TSE)
日本
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大阪證券交易所(OSE)
名古屋證券交易所(NSE)
札幌證券交易所(SSE)
福岡證券交易所(FSE)
新潟證券交易所(與東京證券交易所合並)
京都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並)
神戶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並)
廣島證券交易所(與東京證券交易所合並)
JASDAQ
海格力斯(舊 Nasdaq Japan Market)
新加坡
新加坡交易所
斯里蘭卡
科倫坡證券交易所
韓國
韓國證券交易所
KOSDAQ
泰國
泰國證券交易所
阿聯酋
迪拜證券交易所(迪拜國際金融交易所,DIFC)
阿布達比證券交易所
迪拜金融市場
越南
胡志明證券交易所
河內證券交易所
印度
孟買證券交易所
大洋洲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太平洋交易所 (APX)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ASX)
Bendigo Stock Exchange (BSX)
NSX
SFE
斐濟
南太平洋證券交易所(SPSE)
紐西蘭
紐西蘭證券交易所
歐洲
挪威
奧斯陸證券交易所
波蘭
華沙證券交易所
西班牙
馬德里證券交易所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證券交易所 (ISE)
英國
倫敦證券交易所
北美洲
美國
紐約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
中美洲
南美洲
⑵ 中國股票市場
這種東西在專業論壇里比較多,現給你抄一份參考一下:
上海A股從2001年高點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達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9.5%,是世界上少有,理論上一個國家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情況下,一定會出現三個現象:第一個匯率一定會升值,第二股市一定會大漲,第三房地產市場會大漲。不過對中國大陸來講,只有房地產大漲,匯率是最近終於升值二%,但是相對幅度當然不夠多。再看與中國並列金磚四國的印度股市,現在已經從2001年2574點漲到7400點,巴西股市也從八千多點漲到兩萬九千五百多點,俄羅斯股市更厲害,從130點漲到780點,漲幅超過500%。
按照過去經驗來講,大陸經濟成長力道這麼強勁,股市應該會大漲,過去也看到台灣很多投資人在2001年前後,甚至更早就到大陸去蹲點,也就是去大陸做股票。做了幾年下來,不少人財富大幅縮水甚至破產,難免感到非常冤枉,經濟成長如此亮麗的國家,股市怎麼跌成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這幾年中國大陸股市最麻煩的是,到目前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國有股又佔了74%。非流通股不能買賣,大股東不關心股價,小股民當然只能用腳投票。所以這幾年可以看到做假帳的公司一堆,國營企業貪污腐化的現象頻傳,小股民已經對股票市場喪失信心。但是這種絕望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許反而是未來中國大陸崛起的一個好機會。
大陸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種方法來振奮股市,比如大力引進台灣QFII制度,最近外國法人加碼了60億人民幣,也使市場產生一股穩定的力量。另外股權分置已經分兩批試點進行,股權分置就是把過去不能流通的國有股,配給買到流通股並持股一段時間的股民之後,把國有股補償給持有流通股損失的股民,以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國有股釋出的目標。現在已經有新的法案規定,將來新上市的A股必須要達成完全流通的目標,2001年6月上海A股總市值1兆8800億人民幣,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總市值縮水一半剩下9900億人民幣,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時間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陸股市本益比現在掉到17倍左右,相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實不遠,具有止跌條件,而且下跌的時間夠長,不少人會在這邊搶反彈。不過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問題,大陸到現在很難解決,所以未來有多大潛力還很難判定。不過現在有一個趨勢非常明顯,大陸比較有潛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國企業已經有306家在香港掛牌,在香港股市的總市值超過兩兆港幣。香港股市目前總市值為六兆六千多億港幣,大陸去掛牌的企業就佔了三分之一,比重相當高。
如果觀察香港過去這一段時間集資發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業都與中國大陸有關。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人壽、中國海洋石油、中銀香港、平安保險、中芯半導體、中國電信,這些在中國大陸重量級的公司,都選擇在香港上市。
另一個特殊現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網路新興產業,不是選擇在大陸上市,反而選擇NASDAQ。今年在美國掛牌的網路股就有九家,股價表現普遍也比大陸股市好,未來在很多中國企業開始有選擇市場的自由下,大陸股市可能只會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較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股權分置目前是大陸股市雷厲風行的重點,未來如何貫徹公司治理與國際接軌將是關鍵;如果不解決,大陸股市恐怕就會像吃人的市場,沒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
⑶ 請問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股票市場的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股票市場的。朝鮮,古巴,尼泊爾等少數國家沒有股票市場。
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建立了股票市場。電腦技術和先進通訊設備的廣泛應用使股票交易日益國際化。全世界的股票交易總額近些年增長迅速,從1980年的2.54萬億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5.82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股票成交集中在紐約、東京和倫敦三大股票市場。
1、紐約
紐約股票市場紐約股票交易市場坐落在紐約鬧市華爾街、百老匯大街的由兩排摩天大樓所形成的「峽谷」里。它服務於大公司大企業,但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利用這個股票市場來發行股票的方便。
它規定,凡一家公司除了一切開支和納稅外,必須每年凈賺100萬美元以上,至少要有1 500個股票,其財產以普通股票計不少於800萬美元。只有這樣的股票,才有資格在本股票市場進行買賣。夠這樣條件的大公司大約有1千多家。
而不夠資格在本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就只能在其他條件較低的股票市場(股票交易所)登記,如芝加哥的「中西部交易所」,舊金山和洛杉磯的「太平洋岸交易所」,「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交易所」等地區性的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一向為美國以至全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其規模愈益擴大, 1977年時的資本總額約為8 000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總資本額的19%;到1981年初股票資本總額增長到1.24萬億美元;
而到1987年則躍增到2.2萬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85%。但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卻已失去了世界第一的寶座,而讓位於東京股票市場了。
2、東京
該股票市場長期以來居於世界第二位。在1977年時,其資本總額約為2 060億美元,當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38%,1981年初其發行股票總值也只有紐約股票市場的1/3。
但是,近幾年由於日本經濟明顯好轉、外匯市場穩定、國內需求旺盛、長期較低的優惠利率以及外資的大量湧入等原因,致使東京股票市場交易異常活躍;
乃至1987年底,其資本總額已增加到3萬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59%,其資本總額和年交易額均超過紐約,且東京股市的日交易額也已超過美國。從而,在世界股票交易市場名次中,東京股票市場已由第2位上升到第1位。
3、倫敦
1981年初,該股市資本總額為1 900億美元。近些年來雖然規模也有較大發展,但其位次依然未變,仍居世界第3位。到1988年底,倫敦股市的資本總額已發展到6 640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41%。
(3)國家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分析股票市場其實就是股票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所反映的各種資訊進行收集、整理、綜合等工作,藉以了解和預測股票價格的走勢,進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以降低風險和獲取較高的收益。
股票投資分析的主要內容是股價基本因素分析和技術因素分析,這兩方面又包含著廣泛的內容。進行股票市場分析的必要性在於:
(1)股票是風險性資產,風險由投資者自擔,所以每一個投資者應謹慎從事。當然風險是與收益對應的,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
因此,每一個股票投資者,在從事股票投資時,為了爭取最大的收益,把風險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認真進行股票投資分析。這樣在買賣股票時,才會胸有成竹,防範可能發生的風險,避開隱蔽的陷阱,確保股票投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2)股票投資又是一種智慧性投資。長期投資要偏重基本方法,短期投資則偏重技術分析,股市上的投機更是要運用智慧;
其前提是看準時機才去投資,而看準時機是需要投資者運用知識、理論、技術、方法以及詳盡的分析判斷,進行科學的決策,以獲得有保障的投資收益,這與盲目的、碰運氣的賭博性投資根本不同。
(3)從事股票投資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切忌盲目跟風隨潮,入市前投資分析就顯得更為重要。
由於投資者在股票投資分析時往往會受到資訊不足、分析工具不全、個人分析能力欠缺等問題困擾,因此,投資者除自行分析外,還應藉助外界力量對股票投資所作的分析,做出正確判斷。
由於股票投資分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作上述各種內容分析時應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地分步驟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市場
⑷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股票市場嗎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股票市場的。
朝鮮,古巴,尼泊爾等少數國家沒有股票市場。
⑸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沒有股票市場
很多國家都還沒有,股票市場是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產物,目前很多國家資本,政治等原因還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很多是沒有的,有些國家發展不好,即便有也作用不大,輻射范圍不大。
⑹ 轉軌國家股票市場對比
你所說的轉軌國家是不是高速發展的國家?
如果是的話那現在世界上有「金磚四國」即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
這四個國家而言,中國更是發展的最快,所以股市估值也最貴
A股平均市盈率達到40倍左右
其他國家平均市盈率在20倍上下
⑺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哪一年,什麼國家開始的
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展,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進入20世世紀之後。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股票市場
(1)自由放任階段(1900~1929年)。20世紀前30年中,美英等國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場規模和籌資能力迅速擴大。 一方面發行市場迅速擴大,流通市場空前繁榮,交易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監管,股票欺詐和市場操縱時有發生,自由放任帶來了嚴重的過度投機。當時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普遍被抬高到極不合理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1929年10月29日.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票市場相繼出現了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2〕法制建設階段(1930~1969年),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各國政府對股票市場開始全面加強法制和規范化建設。以美國為例,政府開始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嚴密可行的證券法律。美國1934年成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為美國證券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奠定了基礎。 其他有關國家的證券法制建設也不斷加強,股票市場逐漸規范。
(3)迅速發展階段(自1970年以來)。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東南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興起。以及現代電腦、通信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股票市場步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為6.51萬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總數為2.82萬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總額上升到17.79萬億美元。10年間市值增長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萬多家、達到3.89萬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繼續上升,達到20.29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證券化率(股票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1995年,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證券化率分別達到95.5%、83.5%和121.7%。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成長也相當迅速。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價總值從1986年的0.2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9萬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7倍。在股票中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日趨活躍,1986年,全球股票中場的交易金額為3.57萬億美元,1995年達到11.66萬億美元。
⑻ 有那些國家的股市是T+0的
美國、日本等國家
T+0,是一種證劵(或期貨)交易制度。凡在證劵(或期貨)成交當天辦理好證劵(或期貨)和價款清算交割手續的交易制度,就稱為T+0交易。通俗說,就是當天買入的證劵(或期貨)在當天就可以賣出。T+0交易曾在中國證劵市場實行過,因為它的投機性太大,為了保證證劵市場的穩定,現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股票和基金交易實行「T+1」的交易方式。即,當日買進的,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同時,對資金仍然實行「T+0」,即當日回籠的資金馬上可以使用。而上海期貨交易所對鋼材期貨交易實行的是「T+0」的交易方式。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實行T+1清算制度,而期貨市場實行T+0.
T是英文Trade的首字母,是交易的意思。「回轉交易」是指當日(T日)買入的股票可於成交後當日賣出其買入的全部或部分股票;若當日(T日)不賣出,T+1日或以後的任何一個交易日也可以進行賣出申報。就是說,在「T+0」回轉交易條件下,申報買入股票確認成交後,不限制投資者在哪個交易日進行賣出申報,投資者既可以把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賣出,也可以用當天賣出股票返回的資金當天再買進股票。「T+0」回轉交易能減少投資人的持倉風險、增強股票的流動性。「T+0」的缺點在於不能有效控制交易頻率,過高的換手率會導致過度投機和市場的虛假繁榮,買空、賣空也難以控制,因此風險較大
⑼ 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區別中國股市和主要發達國家有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的區別:
一、 交易時間不同
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東時間早九點半到下午四點,也就是北京時間晚上十點半到凌晨五點,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半到凌晨四點。
二、 交易代碼不同
美國股票交易代碼則為上市公司英文縮寫,微軟(Microsoft)的股票交易代碼為MSFT,中國剛上市的分眾傳媒股市交易代碼為FMCN。
三、 交易單位不同
中國股票交易為100股,美國股票交易單位沒有限制,你可以只買1股。(交易手續費遠超過股價了,不劃算)
四、 漲跌幅度限制不同
美國股市無漲跌幅度限制,原有股價漲跌單位為1/16美元,現今多改為小數點制(最低為1美分)。
五、 開戶手續不同
買賣美國股票只需要開立一個證券戶頭,此證券戶頭同時擁有銀行戶頭的功能,若你將錢存進此戶頭但未購買股票,券商會付給你利息,但要扣10%的稅,如果想免稅可選擇自動轉存短期基金,由券商代為操作獲利。
六、 交易手續費不同
買賣美國股票的手續費,不以「交易金額」的比率計算,而以「交易筆數」為基準,而且因券商的不同而有異,此外網路下單也比電話委託下單便宜的多。像在知名網路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開戶交易,每筆交易手續費最低僅為1美元(不過盈透證券有每月最低10美金消費的規定);若在擁有中文網站並有中文客戶服務的第一理財(Firstrade)交易,每筆手續費為6.95美元。在美國,不同的券商提供不同的服務,買賣手續費也有異,因此你可以依個人的需要選擇一家適合你的券商來開戶。一般而言,IB盈透證券,因其較低的交易成本和全面的投資品種,最受交易頻繁的美國老手歡迎;而第一理財(Firstrade),則比較適合剛接觸美股的投資新手。
七、稅負不同
為了鼓勵外國人投資美國股票,因此外國人買賣美國股票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但是美國公司有可能給予您的現金股利要預扣10%的稅。
八、融資制度
美國股票可以融資。融資限額為您資產總值的一倍,無級數限制;而中國股票不可以。
九、做空機制
中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只有股票上漲的時候才能實現盈利。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很容易偏離其實際價值,市盈率高企。另外,由於沒有做空機制,只要莊家控制了流通股的大部分,股價就能完全按照莊家的意圖上下波動。在美國,由於做空機制的存在,只要對股票走勢判斷正確,就算在熊市當中也能賺錢。而且由於沒有股票在手中也能做空,使得莊家操控股價的難度空前加大。
十、 T+0制度
中國股市實行T+1制度,也就是說一旦買入股票,第二個交易日才能拋出。這種情況下,在買入股票的交易日剩餘時間裡面就能聽天由命,即使盤面發生再激烈的變化,也已經回天乏力。美國股市實行T+0制度,也就是說可以即買即賣,於是美國也產生了大量優秀的即日股票交易商。股民如果參與美國股票市場,如果自己對股市產生新的判斷,可以立刻把想法付之行動。
十一、沒有非流通股
在中國股市上,有高達2/3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十分普遍,而這些國有股又不能上市流通,價值不能與流通股相提並論。如果國有股減持,必然面對:要不國有資產流失,要不國有股價值得不到投資者承認的兩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