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股票市場分析
⑴ 中國建築市場的前景如何具體分析!!謝啦!!
中國傳統產業的建築業,目前尚是一門勞動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業,入門的准入度不高,但是建築企業叢生,從行業領域看,由於「僧多粥少」導致建築業的平均利潤率很低。黨的十五大之後我國的建築業也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取得重大突破和輝煌成就。從發達工業化國家建築業發展的規律來看,我國正處在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在這個較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建築市場潛力巨大,建築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築業作為國有經濟的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將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而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長期以來我國的建築行業一直就是有私營建築經濟、集體建築經濟、國有企業等主要經濟實體組成。隨著建築市場的變化我國建築經濟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中國入世意味著我國在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上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壓力也愈來愈大。然而壓力可以變成動力,面臨新挑戰,私營建築經濟、集體建築經濟、國有建築企業怎麼辦?是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營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私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城鎮就業壓力和分流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來源,但私營建築經濟由於受到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建築業產業和產品特點、國有建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滯後等因素影響,其發展速度、經濟規模和市場環境與私營工商企業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嚴重阻礙了建築業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大力發展私營建築經濟有利於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有利於消除私靠亂掛、出賣資質、墊資承包、壓級壓價、拖欠工程款等建築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於規范建築市場秩序。集體建築企業也在改革中崛起,登上了中國工程建設大舞台我國集體建築企業誕生於新中國成立之後,前三十年由於受「左」的思想影響,幾經挫折,發展緩慢,一直處於建築業拾遺補缺的地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和經濟政策的調整,特別是1984年國家實行「允許集體和個人興辦建築業」和「民工可以進城」之後,建築業跨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城鄉集體建築企業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迅猛發展,成為建築業的主體力量。在今後一個時期,集體建築企業在建築業中的主體地位必將日益顯露出來。已經呈現的公有制經濟所佔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所佔比例上升,在公有制經濟中國有經濟所佔比例下降,集體經濟所佔比例上升的趨勢,符合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市場經濟的導向,將不可逆轉。中國入世之後,國有建築企業也將會遇到更加嚴峻的挑戰,首先就是產權結構單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於國有建築企業股權單一,對外,不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及接受社會監督;對內,很難營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雖然體制不能決定一切,但從統計規律看,體制決定機制,機制決定效率,效率決定效益。中國入世,按照公開透明原則和非歧視原則,我們這些國有建築企業一面將越來越少享受國家、行業和地方的一些政策優惠,但另一面卻必須背負起沉重的歷史包袱,而企業體制改革又十分緩慢,導致競爭能力大大削弱。要做強做大國有建築企業是我們的歷史使命,然而市場不同情我們,特別是中國入世之後,面對同樣的市場競爭環境,國有建築企業不僅要與誕生於新體制下的其他中國企業(包括國企、民企)競爭,還要與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與犧牲,亦要求我們必須具備更高的智慧與謀略。目前在國有建築經濟中孕育著私營建築經濟的成份。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使「原國有企業」已經改性,從而增加了私營建築經濟的成份。有的已經上市,其產權已屬股民所有;有的已由職工一次性買斷,變成民有民營企業;有的由職工參股;有的實行租賃、承包經營,特別是有的經營者買斷了中小國有尤其是集體建築企業,變成了私營企業。相對而言,那些外資或民營建築企業,他們既不需要為政府背起這些歷史包袱,可以輕裝上陣,又能享受由國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競爭平台。此中,由於民營建築企業十分熟悉國情,手段也極其靈活,所以他們的發展將會更加迅速。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將來要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也許不是外資建築企業,亦不是民營建築企業,而是中外合資、合作的建築企業。因為中國入世之後,更多的國際承包商籍其品牌、資金、管理和技術進入中國市場,但由於建築業的地域化等原因,眾多的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都要實現「本地化」才能控製成本,所以他們會積極尋找與中國建築企業合資及合作的捷徑。而民營建築企業自由的產權買賣、靈活的用工機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與國際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機會較多。這種互補關系一旦融合,將衍生出具有民營與外商復合機制的新型競爭主體,他們會以市場化的用人機制來強烈沖擊和挖走國有建築企業的各類人才,從而形成國際承包商的品牌—民營建築企業的機制—國有建築企業的人才,這類「三位一體」的競爭主體,其既具有適應中國市場環境的能力,又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這將是對國有建築企業的嚴峻挑戰!入世之後,中國將更大范圍地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內地的市場化速度亦大大加快,作為市場經濟的最基本單元——企業,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才能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變化。中國入世之後,社會變革不斷深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國企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已進入了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企業惟有保持高度敏感和彈性、充滿創意和活力,才能在市場上生存、發展和壯大。
⑵ 股票中國建築形勢如何
暫時不會漲,估計它要跌到6元以下才有支撐,最壞情況估計要跌到5.5元附近。
⑶ 建築業板塊的股票有哪些
棕櫚股份、鐵漢生態、嶺南園林、文科園林、東方園林等。
1、棕櫚股份
棕櫚園林是一家以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和營建為主業,具有原建設部頒發的城市園林綠化一級資質(2000年獲得)和住建部頒發的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甲級資質(2008年獲得)的綜合性園林企業。
2、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設計有限公司於2006年05月12日在東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市政工程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策劃及咨詢等。
3、鐵漢生態
東莞市鐵漢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於東莞市橋頭鎮東南部,石馬河東岸,毗鄰東莞市謝崗鎮和惠州市,佔地1300多畝。東莞市鐵漢生態農業觀光園由創業板首家生態環境建設上市公司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秉承綠色生態和健康環保的理念。
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是集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生態科普為一體的綠色環保農業示範園和生態農業觀光園,也是東莞市政府認定為全市首批6個市級農業園之一和享有盛譽的橋頭荷花節每年的主要分會場。
4、文科園林
文科園林於1996年成立,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擁有風景園林專項設計甲級、城市園林綠化一級資質,秉承「設計創造價值,園林提升品質」的理念,專注城市公園、河道景觀、住宅景觀建設,是國內知名的城市生態景觀投資、設計、施工一體化綜合服務提供商。
5、東方園林
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集園林設計、施工、苗木、養護全產業鏈發展的環境景觀建設公司。下設市政園林工程事業部、度假地產景觀工程事業部、園林苗木事業部、生態濕地事業部等多個機構。
擁有與美國EDSA合資成立的EDSA-東方環境景觀設計研究院,以及全資子公司北京東方利禾景觀設計公司(甲級資質)。
⑷ 某隻股票行情分析報告
朋友稍微添加一點財經網站的當日分析,再啰嗦一點應該可以搞定!~
上海建工(600170):機構扎堆增發 兩月浮虧4800萬元
6月3日,上海建工(600170)公布非公開增發股票結果,同時公布的還有發行後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情況。
此次上海建工資產重組,公司以14.52元向其控股股東上海建工集團增發3.228億股股份,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後,建工集團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將從發行前的56.41%上升至69.91%。
建工集團向上海建工注入了包括房地產、水泥深加工業務在內的12家公司的股權。資產主要為建工集團所擁有的與建築承包施工、房地產、預拌混凝土及預制構件和建築機械等核心業務相關的公司股權。按照業務性質可以分為建築承包施工、建築工業和房地產開發等三個業務板塊。
重組完成後,上海建工主業將覆蓋建工業務的上下游產業鏈,而建築+地產的模式亦有利於公司不同業務之間的整合,業務結構更趨合理。
但上海建工資產重組方案叫好卻不叫座。截至6月7日收盤,上海建工收報10.60元,按上海建工3月31日14.16元的收盤價計算,兩個月左右股價跌幅已達25%。
在節節下挫的股價面前,包括諾德價值優勢在內的押註上海建工重組的一眾機構最終不幸失手。截至6月7日收盤,僅最近兩個月以來,其浮虧已超過4800萬元。
機構浮虧逾4800萬元
與上海建工2010年一季報相比,在公司資產重組的示範效應下,機構在二級市場大舉進行了增持。
據非公開增發股票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6月1日,基金累計持股高達1348.77萬股。在4-5月短短兩個月中,基金累計增持達618.41萬股。而截至6月7日收盤,僅最近兩個月以來,其浮虧已超過4800萬元。
此前,在上海建工一季報中,諾德價值優勢還未見蹤影。但此次公布的股東名單上,已經成為上海建工的第二大股東,持有308.51萬股。
一季報中排名第四的南方盛元紅利則加倉139.51萬股,排名升至第三。華夏滬深300雖然增持32萬股,但排名從第三下滑至第五。基金天元也大舉買入107.73萬股,成為第六大流通股東。匯添富上證綜指及易方達滬深300分別增持27.65萬股和6.21萬股排名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嘉實滬深300和博時裕富滬深300盡管小幅減持,但仍居流通股東第四和第七位。
不過,2010年一季報還現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五位、持股105.21萬股的全國社保基金六零二組合卻選擇了全身而退。
機構看好上海建工或與其未來兩年業績增長確定性大不無關系。重組前上海建工絕大部分利潤均來自於建築施工業務,本次建工集團注入的資產中包括兩家生產預拌混凝土和預制構件的公司,權益凈利潤達1.4億元;而房地產公司的凈利潤也達1.59億,分別占上海建工重組後2009年凈利潤的19%和21%。
上海建工2009年的凈資產和凈利潤分別為44.76億和3.59億,重組後備考凈資產和凈利潤將分別增加73.2%和105.8%。
公司2009年新簽合同金額531億元,為董事會確定的年度目標的115%,較上年增長18%,而2010年公司計劃新簽合同530億元。
公司過去兩年受世博會的拉動,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今後幾年可能難以維持之前的較快增速。但考慮到目前上海建工在手訂單約700億,為2009年營業收入的1.75倍,未來兩年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業績增厚不明顯
不過,在天相投顧分析師王冬看來,公司股價在重組方案公布後市場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或在於,與房地產業務一同進入上市公司的其他資產盈利能力不佳,且佔比較大。其基礎公司和機械公司等資產盈利能力均差於重組前的上海建工,因而造成重組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以及對每股收益的增厚作用均不明顯。
"按照收入規模測算,重組後的上海建工將擁有集團公司約96.8%的業務,已缺乏進一步整合的想像空間。"王冬認為。
此外,王冬稱,當前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以及世博會召開均會影響公司2010年的營業收入。
上海建工表示,上海市政府規定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城區將分層次對於在建工程實施停止施工或限製作業,預計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較2009年下降91297萬元,降幅約為6%。
其中,公司建築施工業務2008年毛利為87206萬元,2009年、2010年預計毛利為98146萬元和100323萬元,分別較2008年增長12.55%和15.04%。
上海建工稱,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2008年毛利為64562萬元,2009年、2010年預計毛利為39186萬元和48187萬元,分別較2008年下降39.30%和25.36%,但預測毛利率分別較2008年毛利率增長16和25個百分點。
公司表示,2010年的房產開發收入預計與2009年持平。主要原因為2009年度及2010年度,建工房產無新樓盤推出計劃,均以2008年度尾盤銷售為主。
至於建築工業業務,上海建工預測2010年度建築工業業務收入比2008年增加10325萬,增幅為2.04%,較2009年度下降68476萬元,降幅約為11.69%,主要是世博工程及新開工程減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建築行業准入門檻低,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同時勞務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王冬表示,公司綜合毛利率自2002年以來連續走低,只是在原材料價格暴跌的2008年有短暫的小幅回升,目前公司凈利潤率已不足1%。
考慮到行業競爭激烈的格局短期內難有明顯的改觀,公司建築業務毛利率回升空間將非常有限
⑸ 建築行業現狀分析
我國建築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築業企業生產和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我國裝配式建築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建築業10萬家,達10.38萬家;建築業總產值達24.84萬億元,同比增長5.7%。2020年上半年,我國建築業企業數量為10.27萬家,實現總產值10.08萬億元。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建築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對建築行業當前的分析和未來的預測
建築行業將出現大滑坡趨勢。
1、房地產業已經掏空了老百姓手中的錢。目前國家維持房地產價格不下跌,是為了防止貸款購房者拋棄所購住房不還貸款。
2、嚴重的經濟結構失衡,前些年大力修公路、鐵路等是為了保就業率,怕亂了。可是到現在,能把中國的沙漠澆築成混凝土以解決就業率嗎?
3、嚴重的貧富分化已使得老百姓沒有了消費能力,於是企業界大多數瀕臨破產之際。富豪們都將錢到國外發展去了,老百姓手裡沒錢,用什麼發展實體經濟?於是才有了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政策,能成功嗎?不能!
如此經濟形勢建築業去幹啥?
⑺ 建築類行業分析,分析!
放線是建築工程里比較基礎的工作,工資大約5千。想學好建築應該先學放線,當然不能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應再往上努力。建議你自考一個建築專業本科或者函授一個建築專業本科,這樣能選擇的建築職業比較多,收入也不低。比如建造師、預算師、監理師、結構師、建築師等等,收入都比較不錯。最後再跟你說一句,建築類工作都比較累,按小時算的話其實掙這些錢根本不合適,而且沒有假期!僅供參考。